A.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标志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产生,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
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开发了着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 Ring)。这些网络的成功实现,一方面标志着局域网络的产生,另一方面,它们形成的以太网及环网对以后局域网络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
第三阶段: 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
第四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真正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另外,虚拟网络FDDI及ATM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并迅速走向市场,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
(1)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
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B.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
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C. 计算机网络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3)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
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者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LAN。局域网是结构复杂程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局域网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称为局域网。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内。
2、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1Mbps 到10Mbps ,已达到100Mbps 。而广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专用线路也只能达到1.544Mbps 。
3、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D. 计算机的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现代计算机就是从古老的计算工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中间经历过的难易程度已经很少找到相关记载,但是可以想象如今计算机的智能化大概就能猜测出当时的一步步艰辛!
到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20世纪中期。
1946年,冯 · 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 由二进制代替十进制思想
2. 采用存储程序思想
3. 从逻辑分为CPU(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同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世并正式投入运行,参与研制工作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克莱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
冯诺依曼并没有参加 ENIAC 的研制,而是在了解到 ENIAC 项目后,在其基础上带领 ENIAC 的原班人马研制了 EDVAC,重新设计了整个架构,从而奠定了当今所有计算机的结构,从而开始采用二进制进行运算。
ENIAC重30吨,使用了约18800个真空电子管,功率达174千瓦,占地约140平方米,使用十进制运算,每秒能运算5000次加法,但是它不像现在这样的电脑有输入控制设备,只能通过人工来扳动庞大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来进行数据信息输入,虽然现在看来它真的很落后,但是在当时它代表着人类计算技术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信息时代。
第一台计算机操作图片:
后来的日子里面,根据计算机电子器件分为了四个阶段
1946~1957年 电子管 外存:磁鼓,磁带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1958~1964年 晶体管 内存:磁芯体 出现程序员
1965~1972年 半导体,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1972年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整个计算机起始与发展的历程,是十分的曲折的,发展到如今还在感叹它鬼斧天工的艺术性。
E.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5)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
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者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LAN。局域网是结构复杂程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局域网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称为局域网。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内。
2、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1Mbps 到10Mbps ,已达到100Mbps 。而广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专用线路也只能达到1.544Mbps 。
3、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F.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特点: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
G.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7)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是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①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因此发送时延也叫做传输时延。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s)/信道带宽(bit/s)
由此可见,对于一定的网络,发送时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送的帧长(单位是比特)成正比,与信道带宽成反比。
②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间要略低一些。
③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④ 排队时延。
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的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时延。
这样,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H.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能够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子,这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20世纪50年代)
第二阶段:多个自主功能的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形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形成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
第四阶段: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时,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国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译成中文为赛其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
人们把这种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该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因此也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60年代初美国航空订票系统SABRE-1就是这种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该系统由一台中心计算机和分布在全美范围内的2000多个终端组成,各终端通过电话线连接到中心计算机。
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的典型结构是计算机通过多重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相连,如图1-1-2所示。

图1-1-4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逻辑结构
资源子网由网络中的所有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外设(如网络打印机、磁盘阵列等)和各种软件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和向网络用户(工作站或终端)提供网络资源和服务。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设备和线路组成,承担资源子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网络用户对网络的访问可分为两类:
☆本地访问:对本地主机访问,不经过通信子网,只在资源子网内部进行。
☆网络访问:通过通信子网访问远地主机上的资源。
3. 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加速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和制定网络通信标准,以实现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化。1984年ISO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ISO 7498,简称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即着名的OSI七层模型。OSI RM及标准协议的制定和完善大大加速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大的计算机厂商相继宣布支持OSI标准,并积极研究和开发符合OSI标准的产品。
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厂商需按照共同认可的国际标准开发自己的网络产品,从而可保证不同厂商的产品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进行通信。这就是“开放”的含义。
目前存在着两种占主导地位的网络体系结构:一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OSI RM(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另一种是Internet所使用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RM(TCP/IP参考模型)。
4. 互联网络与高速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互联、高速和智能化。表现在:
(1) 发展了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2) 发展高速网络
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里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用以把政府机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美国政府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开始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联网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说,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3) 研究智能网络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与网络服务功能的增多,各国正在开展智能网络IN(Intelligent Network)的研究,以提高通信网络开发业务的能力,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智能网的概念是美国于1984年提出的,智能网的定义中并没有人们通常理解的“智能”含义,它仅仅是一种“业务网”,目的是提高通信网络开发业务的能力。它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电信部门的关注,国际电联(ITU)在1988年开始将其列为研究课题。1992年ITU-T正式定义了智能网,制订了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该体系的目标是应用于所有的通信网络;即不仅可应用于现有的电话网、N-ISDN网和分组网,同样适用于移动通信网和B-ISDN网。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网络的应用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1. 建立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 1989年11月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运行,由3个分组结点交换机、8个集中器和一个双机组成的网络管理中心组成;在此基础上,新的公用分组交换网1993年9月建成,并改称CHINAPAC,由国家主干网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内网组成。
2. “三金”工程
1993年3月12日,时任副的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计算机网络正是“三金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桥工程”是以建设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目的的跨世纪重大工程,它与原邮电部的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连互通,成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的主干网,即建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金关工程是为了加快我国外贸业务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程,其目的是要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为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和实现无纸贸易创造条件。
金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实用的、比较完整的电子货币系统,形成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卡业务管理体制。
3. 基于Internet技术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我国在1996年底建成四个基于Internet技术并可以和Internet互联的全国性公用计算机网络,即: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根据200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http://www.cnnic.net.cn/)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公用计算机网络有:
☆ 中国科技网(CSTNET)
☆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网通控股)
☆ 宽带中国CHINA169网(网通集团)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建设中)
☆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建设中)
I.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早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近两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获得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市场。
(9)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扩展阅读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
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