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ip地址的问题,计算机网络,主机标示和网络标示
每个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网络标识确定了该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了在某一物理地址上的一台主机。所以应该选A 正确。
❷ 计算机网络标识号是什么
请在桌面上,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点击计算机名选项卡,可以看到网络ID前面的介绍,点击网络ID,创建网络标识。要求重启电脑后生效。
❸ 网络中计算机的“标识”由几部分组成在网络中各起什么作用
1.子网掩码的概念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确定子网掩码数
用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定义子网掩码的步骤为:
a、确定哪些组地址归我们使用。比如我们申请到的网络号为
“210.73.a.b”,该网络地址为c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为“210.73”,主机标识为“a.b”。
b、根据我们现在所需的子网数以及将来可能扩充到的子网数,用宿主机的一些位来定义子网掩码。比如我们现在需要12个子网,将来可能需要16个。用第三个字节的前四位确定子网掩码。前四位都置为“1”,即第三个字节为“11110000”,这个数我们暂且称作新的二进制子网掩码。
c、把对应初始网络的各个位都置为“1”,即前两个字节都置为“1”,第四个字节都置为“0”,则子网掩码的间断二进制形式为:“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d、把这个数转化为间断十进制形式为:“255.255.240.0”
这个数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3.ip掩码的标注
a、无子网的标注法
对无子网的ip地址,可写成主机号为0的掩码。如ip地址210.73.140.5,掩码为255.255.255.0,也可以缺省掩码,只写ip地址。
b、有子网的标注法
有子网时,一定要二者配对出现。以c类地址为例。
1.ip地址中的前3个字节表示网络号,后一个字节既表明子网号,又说明主机号,还说明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一个网段。如果属于同一网络区间,这两个地址间的信息交换就不通过路由器。如果不属同一网络区间,也就是子网号不同,两个地址的信息交换就要通过路由器进行。例如: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5的主机来说,其主机标识为00000101,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16的主机来说它的主机标识为00010000,以上两个主机标识的前面三位全是000,说明这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区域中。
2.掩码的功用是说明有子网和有几个子网,但子网数只能表示为一个范围,不能确切讲具体几个子网,掩码不说明具体子网号,有子网的掩码格式(对c类地址):主机标识前几位为子网号,后面不写主机,全写0
❹ 在Internet上一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是什么
在Internet上一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是:IP地址
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是IP Address的缩写。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目前还有些ip代理软件,但大部分都收费。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IP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IP地址编址方案:IP地址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是基本类,D、E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
IPV4就是有4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显示全球IPv4位址可能在2005至2010年间全部发完(实际情况是在2011年2月3日IPv4位地址分配完毕)。
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
——IP是当前热门的技术。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名词,如IP网络、IP交换、IP电话、IP传真等等,也相继出现。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报”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报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报”。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可达65535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
——电信网正在与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
❺ 什么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什么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那么肯定是IP地址,IP地址是计算机的网络接口,在网络中是唯一的标识,有IPV4和IPV6两种类型
❻ Internet上标识计算机有几种方法
有以下三种。
1、A类IP地址:用8位(Bit)来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A类地址通常为大型网络而提供,全世界总共只有128个可能的A类网络,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16777214台主机。
2、b类ip地址:用16位来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前面两位是"10".b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B类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全世界大约有16000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65534台主机。
3、C类IP地址:用24位来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前面三位是"110".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23之间,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54台主机。
(6)标识在计算机网络里扩展阅读:
主机标识就是主机名称。在网络中,主机的名称+地址成为唯一的标识。
IPv4协议规定,每个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有一个32位的IP地址,它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这一编码组合是唯一的。比如我们申请到的网络号为“210.73.0.b”,该网络地址为C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为“210.73.0”
IP分为A类B类C类,采用IPv4的协议,正面临枯竭,IPv6正在测试中。
举例说明:组建一个局域网,二进制转化十进制,
IP是192.168.1.X就行,网关是192.168.1.1,服务器随便用个IP就行(有时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