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6
扩展阅读
天敏盒子连接不上网络 2025-05-20 09:18:20
如何登录ftp的网站 2025-05-20 09:17:33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6

发布时间: 2023-02-04 15:31:56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简答题求助!!

3.下面一段命令是在Quidway路由器上的配置命令,请在横线处进行解释。
<Quidwqy>system-view //_进入系统视图_______(1)_________
[Quidwqy]sysname RouterA
//__ 给设备命名为 “RouterA”(2)________
[RouterA] inter GigabitEthernet0/0 //进入端口E0
[RouterA-GigabitGigabitEthernet0/0] ip address 10.66.1.1 255.255.255.0
// 给GigabitGigabitEthernet0/0端口设置IP地址为10.66.1.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3)__ _______
[RouterA-GigabitGigabitEthernet0/0]quit

其他的自己找吧

② 急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答案,求哪位大神解答一下

划分4个子网,每个子网32个地址,
①180.224.74.0~180.224.74.31;
②180.224.74.32~180.224.74.63;
③180.224.74.64~180.224.74.95;
④180.224.74.96~180.224.74.127
每个子网的第1个是网络地址,最后1个是广播地址
请采纳,谢谢

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升本)要考哪些科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升本要考:政治、英语、高等数学外加一门计算机基础课。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色:

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是“厚基础,重方向”。本专业学生可以学到很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就业面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强化专业方向,学生们有重点地掌握一个专门化的技能,以便从事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岗位工作。

2、本方向着重研究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模糊神经网络、模拟退火技术、蚁群算法等在视频图像处理与编码中的应用,旨在发展快速高效和具有在低码率信道下实现视频图像实时编码潜能的压缩算法。

(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6扩展阅读:

专升本的报考条件:

1、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普通全日制统招入学)。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上进心强,品行端正;在校期间未受记过(含)以上处分,无考试作弊记录。

3、分省份要求英语水平,比如上海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4、具有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经民政系统等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和程序审核后,可参加普通专升本。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④ 河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考哪些

1、河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研究方向:

01高性能计算与先进计算机体系结构
02网络与分布式计算
03网络与信息安全
04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05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测控技术
06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7工程数字化与仿真技术
2、初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940计算机网络、941数据结构任选一门
3、复试科目:
825 C语言程序设计
4、同等学力加试:
①82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8数据库系统原理
②828数据库系统原理、887离散数学
①②两组任选一组

⑤ 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方面考研要考哪些科目以及考试相关的书籍有什么,谢谢!!!

高数 同济5版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一、数据结构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操作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

辽宁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二级学科、专业)
二、学科简介
计算机系始建于1994年,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级研发课题,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技术、智能语言处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省内有广泛影响,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学院教师教学水平高,特别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主持辽宁省精品课程2门,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所属研究所、计算机实验中心、校网络中心等单位,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
三、培养目标、培养方式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培养方式
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培养目标及研究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要强调自学,某些课程可以导师指导、答疑,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培养研究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论文研究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到有关生产或科研单位进行。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不仅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教研室等组织的学术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侧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领域。
1.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数据库挖掘);
2. 计算机信息安全(加密解密技术);
3. 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
4. 智能检测控制技术(信号处理);
5.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保密通讯、多址通讯);
6. 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引擎、信息检索);
7. 软件工程。
五、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3年。(3年毕业的研究生必须在6月25日前答辩;2.5年毕业的研究生必须在3月25日前答辩。)
六、课程设置
1.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学分不少于32学分,最多不超过3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
教学实践的内容可根据各专业方向具体情况,安排研究生指导本科生的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文献阅读等,或在有关教师指导下试讲一定学时的课程,不计学分。
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4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对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在总学分不超出35学分的前提下,研究生可以加选1~2门校内选修课。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校、院举行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每个研究生必须听满5次,并写出报告,计1个学分。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必须面向学生,参加教学工作,其工作量折合为80学时。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深入联合单位的研究工作,参加助研工作,其工作量同样折合为80学时。
2.课程设置
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学位课程 0101 自然辩证法 1.5 36 1
0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 36 1
第一外国语(上) 3 100 1
第一外国语(下) 2 60 2
0306 组合数学 2 36 1
0302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3 54 1
0301 数值分析 3 54 1
5005 计算理论基础* 2.5 48 2
人工智能原理* 2.5 48 2

非学位课程 5011 近世代数 2 36 2
5009 算法设计与分析* 2 36 1
0303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 3 54 2
0304 矩阵理论* 2 36 1
5003 现代密码学 2 36 2

5001 ROUGH 集理论 2 36 2
5006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 2 36 2
5007 数据采掘知识发现 2 36 2
5008 数字信号处理 2 36 2
5010 小波变换与数字图象处理 2 36 2
0403 第二外国语(英语)* 0.5 50 1
0404 第二外国语(日语)* 0.5 50 1
电子商务应用与技术 2 36 2
分布式计算及开发模式 2 36 2
自组织网络与传感器网络技术 2 36 2
真实感图形学 2 36 2
计算几何* 2 36 2
必修环节 9001 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期末完成) 1 3
9002 学术活动
(0.2学分/次,累计1学分,每次要写书面报告。) 1 3
其它培养环节 教学实践
(参加不少于80学时的教学活动,外单位在职攻读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可不参加该活动)
导师认可的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可跨一级学科)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研究生在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考查和答辩等形式。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选修课、教学实践可以考试或考查,考查成绩可按百分制也可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学位论文必须进行答辩,成绩按优秀、通过、不通过计。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第四学期末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从思想政治方面;业务能力方面(包括课程学习情况,论文开题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 基本要求
(1)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要求选题新颖、概念清楚、立论有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5)论文工作初期作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硕士生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论文进展汇报,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其中学位论文正文字数要求参照《辽宁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6)学位论文撰写格式参照《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的统一要求》。
2. 论文选题
论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春季学期后八周,较集中地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与选题报告准备工作,并完成剩余课程学习。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试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要求以及进度计划。研究生一般应在论文答辩一年前完成书面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研究生选题报告由各个所统一组织,于第一个春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并是对学科发展或社会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选择实际课题,直接为四化建设服务。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要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和现有物质条件,合理安排,提高水平和效益。
A.文献调研
文献调研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硕士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以外文文献为主。
指导教师必须重视硕士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和考核。导师按规定督促并检查学生如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作为开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文献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B.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所在研究所(课题组)安排作口头报告,经审核合格后方可开展论文工作。
开题报告必须包括文献阅读结论、国内课题调研结论、计划进行的课题还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硕士论文工作计划进行的具体研究内容、论文工作的条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第三学期结束前需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需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不少于3位教师参加,经他们同意后方可开题。开题的文献阅读量应不少于20篇。
3.中期检查
为保证硕士生按时、较好地完成学业,建立硕士生学习、工作中期检查制度。硕士生在第五学期的十月进行集中中期考核检查,硕士生要认真填写《硕士生学业情况检查表》,进行学习或工作阶段汇报,导师签署意见。而后由各学科点组织报告会,组织专家进行测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协调有关方面,及时解决处理,以保证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期检查,既是督促、帮助硕士生按时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考查硕士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4.论文内容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算法、理论和系统,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5.论文内容知识产权
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的工作内容、所取得成果的知识产权属辽宁科技大学。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或联合开展毕业论文的,根据合作合同判定知识产权归属。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1.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以前其研究工作至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可为第二作者)在学院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一篇以上;
研究生参加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且项目与研究生论文工作相关,其导师认定该研究生为项目组成员之一;
横向科研(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经费在1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导师认定该研究生为主要参加人。
申请校优秀硕士论文的硕士生,应至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录用论文1篇。
2.其他有关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等事宜,依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进行。

⑥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选择题求助!

1: D 2:B 3:B 4:C 5:C 6: D 7:C 8:B 9: D 10:? 11:C 12:? 13: D 14:C(其实D也可以) 15:C 16:C 17:B 18:A 19:A 20:C

⑦ 谁能告诉我这个从哪下载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及答案

我就是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的

北京自考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段)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非笔试课程代码 非笔试课程名称 非笔试课程学分 备注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00015 英语(二) 14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10
00420 物理(工) 5 00421 物理(工)(实验) 1
02194 工程经济 4
02314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6 02315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实验) 2 加考课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4
02319 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2 02320 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 2
02384 计算机原理 4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5
02354 信号与系统 4 02355 信号与系统(实验) 1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5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3
0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7 03138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实验 1
03139 数据库技术 4 03140 数据库技术(实验) 1
0314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5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4 03143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验) 1
10032 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0

你说的网络工程专业好像没有,是不是通信工程专业?

(01B0809)计算机通信工程(独立本科段)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非笔试课程代码 非笔试课程名称 非笔试课程学分 备注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00015 英语(二) 14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10
00420 物理(工) 5 00421 物理(工)(实验) 1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3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02326 操作系统 4 02327 操作系统(实验) 1
02331 数据结构 3 02332 数据结构(上机) 1
02336 数据库原理 4 02337 数据库原理(上机) 1
02338 光纤通信原理 4
02342 非线性电子电路 3 02343 非线性电子电路(实验) 1 加考课
02361 通信技术基础 4
02354 信号与系统 4 02355 信号与系统(实验) 1
02360 数字通信原理 4
02368 通信英语 4
02369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3 02370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上机) 1
02372 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 5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4 02374 计算机通信网(上机) 1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5
10029 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0

不过如果你选择自学高考,选择理工科不是很容易,文科相对容易一些,相关专业可以参见www.BJZIKAO.COM这个网站。祝你好运!

⑧ 有全国计算机四级考试么,非计算机专业的可以考么,都什么内容啊,很难么


不过官方只有考试大纲,没有具体可参考的书
以下是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3.熟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应用知识。
4.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5.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⑵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⑶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运算方法基础与运算器:

⑴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⑵ 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⑶ 数据校验码。
⑷ 基本的算术运算。
⑸ 基本的逻辑运算。
⑹ 运算器的组成。

3.指令系统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寻址方式。
⑵ 指令类型。
⑶ 控制器的组成。
⑷ CPU的总体结构。
⑸ 中断系统。

4.存储系统

⑴ 存储系统原理。
⑵ 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⑶ 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读写操作。
⑷ 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5.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

⑴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⑵ 程序查询方式。
⑶ 程序中断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总线。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 算法的定义、性质、描述与算法分析。

2.线性表:

⑴ 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

3.数组:

⑴ 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操作)。
⑵ 数组的存储方法。
⑶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4.堆栈与队列:

⑴ 堆栈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⑵ 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 堆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⑷ 队列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⑸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⑹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5.树和二叉树:

⑴ 树的基本概念(定义,名词术语)和存储方法。
⑵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⑶ 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
⑷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按层次遍历)。
⑸ 线索二叉树。
⑹ 二叉排序树(建立与查找)。

6.图:

⑴ 图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名词术语)。
⑵ 图的存储方法(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
⑶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树。
⑸ 最短路径问题。
⑹ 拓扑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顺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顺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内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分类)。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选择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尔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归并排序方法。

三、离散数学

1.数理逻辑:

⑴ 命题、联结词及其命题符号化。
⑵ 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⑸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 谓词与量词。
⑺ 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 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 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⑽ 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2.集合论:

⑴ 集合基本概念。
⑵ 集合的运算。
⑶ 基本的集合恒等式。
⑷ 有序对与卡氏积。
⑸ 二元关系。
⑹ 关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 关系的性质。
⑻ 关系的闭包。
⑼ 关系的复合。
⑽ 等价关系与划分。
⑾ 偏序关系与哈斯图。
⑿ 函数及其性质。
⒀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⒁ 自然数与自然数集合。
⒂ 集合之间的等势与优势。
⒃ 集合的基数。

3.代数结构:

⑴ 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 代数系统。
⑶ 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⑷ 半群与群。
⑸ 子群与陪群。
⑹ 正规子群与商群。
⑺ 循环群与置换群。
⑻ 环与域。
⑼ 格与布尔代数。

4.图论:

⑴ 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 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 图的矩阵表示。
⑷ 二部图与完全二部图。
⑸ 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⑹ 平面图。
⑺ 无向树及其性质。
⑻ 生成树。
⑼ 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⑴ 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 操作系统的接口。

2.进程管理:

⑴ 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 进程控制。
⑶ 进程调度。
⑷ 进程通信。
⑸ 死锁。

3.作业管理:

⑴ 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 作业状态与调度。

4.存储管理:

⑴ 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 虚拟存储原理。
⑶ 页式存储。
⑷ 段式存储。
⑸ 段页式存储。
⑹ 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 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 文件的分类。
⑶ 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 文件目录结构。
⑸ 文件存储管理。
⑹ 文件存取控制。
⑺ 文件的使用。

6.设备管理:

⑴ 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 通道技术。
⑷ 缓冲技术。
⑸ 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⑹ 磁盘调度。

7.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⑴ 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⑵ Linux的特点与使用。
⑶ 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五、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⑴ 软件与软件危机。
⑵ 软件工程定义。
⑶ 软件生命周期。
⑷ 软件过程模型。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⑴ 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⑵ 软件需求分析。
⑶ 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
⑷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⑸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⑹ 模块结构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
⑺ 用户界面设计。

3.原型化开发方法:

⑴ 原型化开发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开发模型。
⑶ 原型化开发过程。
⑷ 软件复用。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⑴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对象分析。
⑶ 面向对象设计。
⑷ 统一建模语言(UML)。

5.软件测试:

⑴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⑵ 软件测试方法。
⑶ 测试用例设计。
⑷ 软件测试过程。

6.软件维护:

⑴ 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
⑵ 软件维护活动。
⑶ 软件可维护性。
⑷ 软件维护的负作用。

7.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⑴ 软件开发工具。
⑵ 软件工程环境。


8.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度量:

⑴ 软件质量概念。
⑵ 软件质量保证。
⑶ 软件质量度量与评价。
⑷ 软件技术的评审。
⑸ 软件可靠性。

8.软件管理:

⑴ 软件管理职能。
⑵ 软件项目组织与计划。
⑶ 风险分析。
⑷ 项目进度与跟踪。
⑸ 软件配置管理。
⑹ 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⑻ 软件产权保护。

六、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⑴ 信息处理与数据库。
⑵ 数据模型。
⑶ 数据库系统结构。
⑷ 数据库系统组成。

2.关系数据库:

⑴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⑵ 关系数据模型。
⑶ 关系的完整性。
⑷ 关系代数。
⑸ 元组关系演算
⑹ 域关系演算。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⑴ SQL语言的特点。
⑵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⑶ 数据定义。
⑷ 数据操纵。
⑸ 视图。
⑹ 数据控制。
⑺ 嵌入式SQL。

4.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⑴ 函数依赖。
⑵ 多值依赖。
⑶ 关系模式分解。
⑷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5.数据库保护:

⑴ 数据库恢复。
⑵ 并发控制。
⑶ 完整性。
⑷ 安全性。

6.数据库设计:

⑴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⑵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⑶ 需求分析。
⑷ 概念设计。
⑸ 逻辑设计。
⑹ 物理设计。
⑺ 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数据库管理系统:

⑴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⑵ 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⑶ 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

8.数据库新技术:

⑴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⑵ 分布式数据库。
⑶ 并行数据库。
⑷ 多媒体数据库。
⑸ 对象和对象-关系数据库。
⑹ 数据库仓库。
⑺ 数据挖掘。
⑻ Web数据库。

七、计算机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⑵ 体系结构的定义。
⑶ 体系结构的分类。
⑷ 体系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
⑸ 体系的定量分析。

2.存储体系:

⑴ 存储层次。
⑵ Cache工作原理。
⑶ 虚存工作原理。

3.指令与时间并行性:

⑴ 指令优化策略。
⑵ 流水线技术。
⑶ RISC。

4.并行处理技术:

⑴ 并行性概念。
⑵ 超流水线与超标量技术。
⑶ 向量处理机。
⑷ 阵列处理机。
⑸ 多处理机。
⑹ 机群处理机。

5.系统性能评价:

⑴ 性能评价概念。
⑵ 基准测试程序。

八、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⑴ 网络发展与网络用户。
⑵ 网络硬件。
⑶ 网络软件。
⑷ 参考模型。
⑸ 网络实例(Internet)。

2.应用层:

⑴ 应用层概述。
⑵ 万维网:HTTP。
⑶ 文件传输:FTP。
⑷ 电子邮件。
⑸ 域名系统:DNS。
网络安全

3.传输层:

⑴ 传输层概述。
⑵ 传输协议的要素。
⑶ 无连接传输:UDP。
⑷ 面向连接传输:TCP。
⑸ 拥塞控制。

4.网络层与路由:

⑴ 网络层概述。
⑵ 路由原理。
⑶ Internet协议。
⑷ Internet路由。
⑸ 服务质量。
⑹ 网络互联。

5.链路层与局域网:

⑴ 数据链路层概述。
⑵ 流量控制。
⑶ 差错控制。
⑷ Internet链路层与HDLC。
⑸ 多路访问协议与ETHERNET。
⑹ 数据链路层交换。

上机测试内容

1.计算机操作能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3.项目开发能力。
4.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包括笔试(180分钟)和上机测试(60分钟)。
2.笔试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种类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选择题用英文书写,其余选择题和论述题用中文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