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它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TCP/IP协议定义了在互联网络中如何传递、管理信息(文件传送、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并制定了在出错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联网信息交换包/顺序信息交换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协议栈的一部分,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传输数据;IPX和SPX两层协议造就了Novell网络的特色,几乎成了Novell网的代名词。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网络会话层协议,管理数据交换和网络访问。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一组协调性命令,利用下一层网络服务将信息逐个节点地进行传送,从而把应用程序与下层的网络操作系统加以隔离。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
用于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强版本,它确定了传送帧格式并增加了许多功能。
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一种标准参考模型,是一种关于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设备和应用软件之间的网络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结构。现在它被公认为是计算机通信和 internet 网络通信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型。当今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都是基于 OSI 模型结构。OSI 模型将通信处理过程定义为七层,并将网络计算机间的移动信息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务组。各个任务或任务组被分配到 ISO 参考模型各层。各层相对独立(self-contained),从而使得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实现。这样当其中一层提供的某解决方案更新时,它不会影响其它层。
ISO 定义了基于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网络通信协议组,基本上由欧洲国家提出。
主要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
ACSE:关联控制服务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务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远程操作服务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传输服务元素协议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虚拟终端协议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处理服务协议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录访问服务协议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语法标记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层协议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ISO-SP:ISO会话层协议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传输层协议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连接网络协议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终端系统和中间系统路由交换协议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间路由选择协议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无连接网络协议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链路访问过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链路访问过程)
‘贰’ 计算机网络
这里很详细:
http://ke..com/view/25482.htm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在定义上非常简单:网络就是一群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计算机。
一个网络可以由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拥有在同一大楼里面的上千台计算机和使用者。我们通常指这样的网络为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由LAN再延伸出去更大的范围,比如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这样的网络我们称为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当然您如果要再仔细划分的话,还可以有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和 CAN(Citywide Area Network),这些网络都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而我们最常触的Internet则是由这些无数的LAN和WAN共同组成的。Internet仅是提供了它们之间的连接,但却没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除了维护连接和制定使用标准外),可以说Internet是最自由和最没王管的地方了。在Internet上面是没有国界种族之分的,只要连上去,在地球另一边的计算机和您室友的计算机其实没有什么两样的。
因为我们最常使用的还是LAN,(即使我们从家中连上Internet,其实也是先连上ISP的LAN),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以LAN为主。LAN可以说是众多网络里面的最基本单位了,等您对LAN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去了解WAN和Internet就比较容易入手了,只不过需要了解更多更复杂的通讯手段而已。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
接触过网络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应该听过上面几个名词吧?不过,大家可知道它们之间的分别和如何定义吗?
其实,最早出现的名词应该是 Internet,然后人民将 Internet 的概念和技巧引入到内部的私人网络,可以是独立的一个 LAN 也可以是专属的 WAN ,于是就称为 Intranet 了。它们之间的最大分别是:开放性。Internet 是开放的,不属于任何人,只要能连接得到您就属于其中一员,也就能获得上面开放的资源;相对而言,Intranet 则是专属的、非开放的,它往往存在于于私有网络之上,只是其结构和服务方式和设计,都参考 Internet 的模式而已。
Internet vs Intranet
至于 Extranet,算得上是针对 Intranet 而延伸出来的概念。既然 Intranet 是指内网络部而言,那么 Extranet 则指外部的网络了。Extranet 通常是企业和 Internet 连接,以向公共提供服务的网络。不过,这并非是单纯根据物理或逻辑位置来定义,主要是以连接的形式和功能来区分。例如某个外部网络,如果单纯的透过网络来连接我们的 Extranet 或 Intranet ,那它只是一个毫不相关的外部个体而已;但是,如果我们用 VPN 或其它信任形式将对方连接起来,那么对方也可以属于 Extranet 或 Internet 的部份。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25482.html
‘叁’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
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又是如何交换信息的呢?就像我们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第 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n层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它和TCP/IP的一个显着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 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一个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语法 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语义 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时序 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肆’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发展历程
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早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近两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获得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市场。
‘伍’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的什么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描述了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网络协议的目的是使两个进程相互通信。
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还需转换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作相应的变换
望采纳~
‘陆’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你好!
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对网络了解不多,那我就通俗一点给你讲.
计算机通信协议和现实生活中相互通过邮局送信是一个道理.咱们写信不是要写邮编,地址,收信人嘛.计算机通信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叫法变了一下,叫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就是在计算机相互通信的内容中加入IP地址,MAC地址等一系列标识计算机位置,信息编码等一些信息.便于信息在计算机间相互传输.
目前最常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目前WINDOW系统都用的是这个协议.
要想详细的了解,你可以找<<计算机网络>>这本书,很经典的一本书.谢希仁写的.
祝你成功!
‘柒’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的地理位置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其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分类可以分成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三类。
(1)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是指一个局部区域内的、近距离的计算机互联组成的网,通常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分布范围一般在几米到几公里之间(小于10公里)。例如一座大楼内或相邻的几座楼之间互联的网。一个单位内部的联网多为局域网。
(2)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是指远距离的计算机互联组成的网,分布范围可达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甚至跨越国界、洲界,遍及全球范围。因特网就是一种典型的广域网。
(3)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的规模主要局限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是一种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网络,分布范围一般在十几公里到上百公里之间。
2.按传输介质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其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分成有线网和无线网两大类。
(1)有线网
有线网又有两种之分,一是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连接的网络;二是采用光导纤维作传输介质的网络。后者又称为光纤网。
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连接的网络比较经济,安装方便,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传输率和搞干扰能力一般;光纤网则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可达数千兆 bps),且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好,但价格较高,且需高水平的安装技术,目前尚未普及。
(2)无线网
采用空气作传输介质、用电磁波作传输载体的网络。联网方式灵活方便,但联网费用较高,目前正在发展,前景看好。
3.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计算机网络按其拓扑结构分类可以分为星型网、环形网和总线型网三类。
(1) 星型网
网上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点相连。特点是增加新站点容易,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易于控制,网络监控易实现,但若中心站点出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2) 环形网
网上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特点是易于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增加新站点困难。
(3)总线型网
网上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特点是铺设电缆最短,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但监控较困难,安全性低,若介质发生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增加新站点也不如星型网容易。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观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
(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
‘捌’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协议起到什么作用
不要把问题想复杂了。
其实,网络协议的作用就是两点;一,保证网络中的计算机相互联接;二,保证网络中的计算机正确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