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考试无答案版
扩展阅读
无线网桥没有网络能用吗 2025-09-26 08:21:02
怎么才能连接网络视频 2025-09-26 08:12:49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考试无答案版

发布时间: 2023-02-24 12:06:41

‘壹’ 急需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

选择题:
1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 路由功能
B. 多层交换
C. 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
D.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C )
A. 速率适配
B. 子网协议转换
C. 七层协议转换
D. 报文分片与重组
3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 C )产生的
A. 生成树协议
B. 链路控制协议
C. 动态路由协议
D. 被承载网络层协议
4传输控制协议TCP表述正确的内容是:( B )
A、面向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B、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C、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数据的传输 D、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5以下对IP地址分配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网络ID不能全为1或全为0 B、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ID
C、网络ID不能以127开头 D、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ID
6在 OSI/RM 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 ________ 。 ( B )
A、1 、 2 、 3 层 B、2 、 3 、 4 层
C、3 、 4 、 5 层 D、4 、 5 、 6 层
7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____。 ( A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8以下不属于无线介质的是( C )
A、激光 B、电磁波
C、光纤 D、微波
9域名服DNS的正向解析是 ( B )
A、将域名转换为物理地址 B、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C、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D、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
10路由器的缺点是( B )
A、不能进行局域网联接 B、成为网络瓶颈
C、无法隔离广播 D、无法进行流量控制
11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 ( C )
A、提高线路质量 B、采用屏蔽
C、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 D、差错检查
12第一次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时,采用哪种配置方式:( A )
A. 通过CONSOLE口配置
B. 通过拨号远程配置
C. 通过TELNET方式配置
D. 通过哑终端配置
E. 通过FTP方式传送配置文件
13在路由器中,能用以下命令察看路由器的路由表( D )
A. ARP -A
B. TRACEROUTE
C. ROUTE PRINT
D. SHOW IP ROUTE
14 ISO关于开放互连系统模型的英文缩写为____,它把通信服务分成____层。 ( D )
A、OSI/EM,4 B、OSI/RM,5
C、OSI/EM,6 D、OSI/RM,7
15如要将138.10.0.0 网络分为6个子网,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D )
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24.0

1. 网络的定义。
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答:1)交换机只能让同一个网段的计算机通信,而路由器不但可以是同一个网段的计算机通信还可以让不同的网段的计算机相互通信;2)交换机是工作在OSI的第二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3)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的网络的ID号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4)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3. IP地址的分类。
答:IP地址由32bit组成,它包括3个部分:地址类别、网络号和主机号。按照网络规模大小以及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Internet的IP地址分为5种类型,包括A类、B类、C类、D类、E类。A类地址第一字节的第一位为“0”,其余7位表示网络号。第二、三、四个字节共计24个比特位,用于主机号。A类地址的范围是1.0.0.1~126.255.255.254;B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两位为“10”,剩下的6位和第二字节的8位共14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网络号。第三、四字节共16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主机号。B类地址的范围是128.1.0.1~191.254.255.254;C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3位为“110”,剩下的5位和第二、三字节共21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网络号,第四字节的8位二进制数用于表示主机号。C类地址的范围是192.0.1.1~223.255.254.254;D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4位位“1110”。D类地址多用于多播(就是同时把数据发送给一组主机,只有那些已经登记可以接受多播地址的主机才能接收多播数据包)。D类地址的范围是224.0.0.1~239.255.255.254;E类地址第一字节的前4位为“1111”。E类地址是为将来预留的,同时也可以用于实验目的,但它们不能被分配给主机。
几种特殊的IP地址:1)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用于广播之用,称为直接广播地址;2)有线广播地址:32比特全为“1”的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因此,该地址称为“有线广播地址”,即255.255.255.255;3)“0”地址:主机号全为“0”时,表示为“本地网络”;4)回送地址:以127开头的IP地址是作为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主机进程间通信。
4.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协议。
答:物理层:定义了传输介质如何连接到计算机上以及电信号和光信号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并定义了电缆或无线接口的类型,以及传输速率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SDLC(系统发展生命周期)、HDLC(高层资料连接控制)、PPP(点对点联机协议)、STP(屏蔽双绞线)、帧中继等。
网络层协议:IP、IPX、RIP、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
传输层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顺序数据包交换)等。
应用层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
5. CMSC/CD的工作原理。
答:在总线型局域网中,各节点在发送信息之前,首先要侦听总线上是否由信息在传送,若有,则该节点信息暂不发送,以免破坏传送;若无,则可以发送信息到总线上。并要要一边发送一边检测总线,看是否有冲突产生。若有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信息,并发送强化冲突信号,然后再重新侦听线路,准备重新发送该信息(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6.ARP的工作原理。
答:在任何时候,当一台主机需要物理网络上另一台主机的物理地址时,它首先广播一个ARP请求数据包,其中包括了它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及目标主机的IP地址目标主机会处理这个ARP数据包并做出响应,将它的物理地址直接发送给源主机。

7.将某C 网192.8.5.0划分成6个子网,请计算出每个子网的有效的IP地址范围和对应的网络掩码(掩码用十进制表示,子网号全为0全为1的不使用)。
答:IP地址的范围:192.8.5.32~192.8.5.63
192.8.5.64~192.8.5.95
192.8.5.96~192.8.5.127
192.8.5.128~192.8.5.159
192.8.5.160~192.8.5.191
192.8.5.192~192.8.5.223
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运算器和控制器属于计算机的(C ) A、外部设备B、内存C、CPUD、系统软件2、数据传输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术指标,单位为( A )A、b/sB、Bytes/SC、KB/SD、MB/S3、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 C )A、操作系统B、硬盘XC、CPUD、内存4、Intranet采用的协议为( A)A、TCP/IPB、PX/SPXC、SET/SSLD、X.255、显示器和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系统中的( C )A、辅助存储器B、输入设备C、输出设备D、软件系统6、( D)是随机存取存储器。A、CPUB、内存C、ROMD、RAM7、按照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SQL2000属于(D )A、通用软件B、操作系统C、语言处理系统D、数据库管理系统8、( B)的实际名称叫非易失随机访问存储器(NVRAM),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不消失,因此可以作为外部存储器使用。A、闪存B、内存C、ROMD、硬盘9、大多数局域网采用以中央结点为中心与各结点连接的方式,按拓扑结构分,这属于( B )结构。A、环型B、星型C、总线型D、多边型10、一条实际的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可包含( D )信道。A、1个B、2个C、3个D、多个1 (多选) (B )和(C )统称为外部设备。P1
A.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输入输出设备 D.外围设备
2 (多选)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BC)和其它外围设备等。P1
A.存储器 B.输入输出设备 C.CPU D.扫描仪
3 (单选) (C)是指组成计算机的任何机械的、磁性的、电子的装置或部件。 P1
A.计算机软件 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硬件 D.计算机硬件系统
5 (多选) 不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都是由( A)和(B )两大部分组成。 P1
A.计算机硬件系统 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系统 D.计算机辅助工具
6 (多选)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 )和( D) P3
A.RAM B.DVD C.CD-ROM D.ROM
7 (单选) 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主频,主频越(B ),表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当然性能也越好。 P2
A.低 B.高 C.中等 D.一般
8 (单选) (B )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 P2
A.控制器 B.运算器 C.计算器 D.存储器
9 (多选) 中央处理器称为CPU,它主要由( C)和( A)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P1
A.控制器 B.计算器 C.运算器 D.调制解调器
10 (多选) 文字处理软件按功能分,大致有以下几大类( BAC)。 P8
A.具有较完备功能的文字处理软件 B.简单的文本编辑程序
C.专业印刷排版系统 D.表格处理软件
11 (多选) 根据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应用软件又可分为(B )和(C)。 P8
A.文字处理软件 B.通用应用软件 C.定制应用软件 D.管理系统软件
12 (单选) 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 C)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P7
A.语言处理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操作系统 D.常用服务程序
13 (单选) ( B)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用服务程序等。 P7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定制软件 D.辅助开发软件
14 (单选) 在Internet上所有主机都有一个”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这一映射的系统叫做域名系统。那么,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过程叫( D)。 P16
A.反向解析 B.逆向解析 C.顺向解析 D.正向解析
15 (单选) 每个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 ( B)两部分组成。 P15
A.服务器地址 B.主机地址 C.客户机地址 D.域名地址
16 (单选) 局域网作用范围小,分布在一个房间、一个建筑物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地理范围在10m~1km。传输速率在( C)以上。P10
A.1.5Mbps B.2Mbps C.1Mbps D.10Mbps
17 (多选) 决定局域网 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有:(ABC )。 P12
A.网络拓扑 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局域网传输协议
18 (多选) 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距离可分为(ACD )。P10
A.局域网 B.互联网 C.广域网 D.城域网
19 (多选)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ABD )。P20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端到端交换 D.分组交换
20 (单选)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与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执行( A)的系统。P16
A.数据通信 B.线路通信 C.单工通信 D.双工通信
21 (单选) (C )是将组成字符的各个比特按顺序逐位地在信道上传输。 P18
A.并行传输 B.基带传输 C.串行传输 D.频带传输
22 (多选) 通信的目的是信息传输。那么,通信的三要素是( ABC)。 P16
A.信源 B.载体 C.信宿 D. 信道

‘叁’ 计算机网络基础题目

刚答完怎么又加问题了...我也补充一下,然后你别再追问题了啊~
1.答案是10BASE-T和100BASE-T
10base5;是原始的以太网标准,使用直径10mm的50欧姆粗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站点网卡的接口为DB-15连接器,通过AUI电缆,用MAU装置栓接到同轴电缆上,末端用50欧姆/1W的电阻端接(一端接在电气系统的地线上);每个网段允许有10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500m,网络直径为2500m,既可由5个500m长的网段和4个中继器组成。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

10Base2;是为降低10base5的安装成本和复杂性而设计的。使用廉价的R9-58型 50欧姆细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网卡通过T形接头连接到细同轴电缆上,末端连接50欧姆端接器;每个网段允许3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 大允许距离为185m,仍保持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设计能力,允许的最大网络直径为5x185=925m。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采用曼彻斯特 编码传输数据。与10base5相比,10Base2以太网更容易安装,更容易增加新站点,能大幅度降低费用。

10base-T;是1990年通过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10base-T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 线,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用RJ-45模块作为端接器,星形拓扑结构,信号频率为20MHz,必须使用3类或更好的UTP电缆; 布线按照EIA568标准,站点—中继器和中继器—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100m。保持了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的设计能力,使10base-T局域 网的最大直径为500m。10Base-T的集线器和网卡每16秒就发出“滴答”(Hear-beat)脉冲,集线器和网卡都要监听此脉冲,收到“滴答” 信号表示物理连接已建立,10base-T设备通过LED向网络管理员指示链路是否正常。双绞线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10base-T因为价格便宜、配置灵活和易于管理而流行起来,现在占整个以太网销售量的90%以上。

100base-T;是以太网标准的100M版,1995年5月正式通过了快速以太网/100Bas e-T规范,即IEEE 802.3u标准,是对IEEE802.3的补充。与10base-T一样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但100Base-T包含4个不同的物理层规范, 并且包含了网络拓扑方面的许多新规则。

2.答案是中继器
中继器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互联设备。
3.答案是IEEE 802.3 以太网
现有标准:
IEEE 802.1 局域网协议高层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IEEE 802.3 以太网
IEEE 802.4 令牌总线
IEEE 802.5 令牌环
IEEE 802.8 FDDI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4.答案是5km
单模光纤具备10 micron的芯直径,可容许单模光束传输,可减除频宽及振模色散(Modal dispersion)的限制,但由于单模光纤芯径太小,较难控制光束传输,故需要极为昂贵的激光作为光源体,而单模光缆的主要限制在于材料色散(Material dispersion),单模光缆主要利用激光才能获得高频宽,而由于LED会发放大量不同频宽的光源,所以材料色散要求非常重要。
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这行的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5.答案是路由器
传输层:没设备
网络层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数据连接层:交换机,网桥
物理层:集线器
6.答案:物理层 链路层 分组层(不叫网络层)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其数据分组包含3字节头部和128字节数据部分.它运行10年后,20世纪80年代被无错误控制,无流控制,面向连接的新的叫做帧中继的网络所取代.90年代以后,出现了面向连接的ATM网络.
X.25是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协议模型之前提出的,所以一些用来解释x.25的专用术语是不同的。这种标准在三个层定义协议,它和OSI协议栈的底下三层是紧密相关
7.答案: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
8.答案:以帧为数据单位
ATM以帧为数据单位,信头部分包含了选择路由用的VPI/VCI信息,因而它具有交换的特点。它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在协议上它将OSI第三层的纠错、流控功能转移到智能终端上完成,降低了网络时延,提高了交换速度。
9. 数字通信:比特率和误码率 模拟通信:带宽和波特率
(1).带宽
在模拟信道中,我们常用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带宽即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理论分析表明,模拟信道的带宽或信噪比越大,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也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努力提高通信信道带宽的原因。

(2).比特率
在数字信道中,比特率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it)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每秒比特数bit/s(bps)、每秒千比特数(Kbps)或每秒兆比特数(Mbps)来表示(此处K和M分别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计算机存储器容量时的1024和1048576)。

(3).波特率
波特率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波特(Baud)。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比特率=波特率X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二进制位数。
显然,两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1个二进制位)的比特率等于波特率;四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2个二进制位)的比特率为波特率的两倍;八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3个二进制位)的比特率为波特率的三倍;依次类推。

(4).误码率
误码率指在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率。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数字信号误码率低于10^(-6)。
10.FTP有两个端口,一个是20(用于链路连接的),另一个端口是21(用于传输数据)
11.IEEE802局域网标准对应了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OSI模型只是功能和概念上的框架结构,本身不是一个国际标准,亦没有严格按照它的网络协议集和国际标准.只是在制定其它协议时把它做为参考基准。
12.网络层
网络层协议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13.同10
14.硬件、软件、数据、通信通道
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
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肆’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求解!!

1计算机网络:
2、网卡
3、活动目录
4、网络协议:
5、VLAN(Visual local area network)——称为虚拟局域网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DNS主要作用是域名解析 ARP协议: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 ( )
4、错?
5、错
6、错
7、错 CSMA/CD适用于以太网。
8、错 光纤
9、错
10、NTFS文件系统利用convert命令可以转化为FAT文件系统。( )
三、填空题
1、WAN MAN LAN
2、星型 树型
3、光纤 电缆 双绞线
4、STP<可屏蔽双绞线> UTP<不可屏蔽双绞线> ,单膜光纤 多膜光纤。
5、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表示层 应用层
6、A类 B类 C类 D类
四、单选题
1、D
2、C
3、A 主机是资源子网
4、D
5、 C
6、B
7、D
8、D
9、C
10、B MAC地址 48位

‘伍’ 计算机网络基础题

1.D 2.B 3.B 4.BD 5.C 6.D 7.A 8.A 9.D 10.D 11.A 12.A 13.C 14.B 15.C 16.D

‘陆’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试题的给我来一份 快要考试了,跪求!!!!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 期末考试 (1)2011-07-04 11:13
第一章

1.三网:电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连通性,共享性

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5.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因特网发展的三阶段: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ARPANET:因特网之父,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分组交换网)

(2)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internet 互联网或因特网)

(3)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因特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7.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设有两个工程部:

因特网工程部IETF(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研究部IRTF

8.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9.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10.在网络边缘部分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程序,服务器程序)

本来是指计算机进程(软件)。

12.客户是服务请求者,服务器是服务提供者。

13.客户程序:①被客户调用后,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14.服务器程序:①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②系统启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的运行着,被动的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15.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部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6.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①在发送报文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的数据报。②在每一个数据报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③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起来,在检查首部,查找路由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④这样一步步的以存储转发方式,把分组交付给最终的目的主机。

17.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分为:

①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几十到几千公里

②城域网(MAN metropolition) 5~50km

③局域网(LAN local) 1km左右

④个人区域网(PAN) 10m左右

18.不同使用者的网络:公用网,专用网

19.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

20.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要素构成:

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 结构或格式

②语义:需要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 以及 做出何种响应

③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1.分层可以带来的好处:各灵结易能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2.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23. OSI 7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TCP/IP 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24.应用层:直接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通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

物理层: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25.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和服务的关系:在协议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①首先,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 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②其次,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26. 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27. 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协议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第二章

1.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的不同,信号可分为: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2.从通信双方消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3.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4.基带调制:交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

5.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6.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7.奈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或识别)成为不可能。

8.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 即S/N

9.香农公式:C = W log2(1+S/N) b/s

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噪声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10.导向传输媒体:①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双绞线UTP)②同轴电缆 ③光缆(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11.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TDM

12.脉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lation)体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PCM有两个互不兼容的国际标准,即北美的24路PCM(简称T1,V=1.544Mb/s)和欧洲的30路PCM(简称E1,V=2.048Mb/s,我国采用的)

13.宽带接入技术:

①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

②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hybrid fiber coax)

③FTTx技术: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FTTB(光纤到大楼),

FTTC(curb光纤到路边)

第六章

1.域名系统 DNS: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或UDP 端口:53

com(公司企业) gov 政府部门 e 教育机构 mil 军事部门

采用划分区的方法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域名是按照自右到左逐渐减小的多层排列方式。

2.文件传送协议 FTP协议: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 端口:21

3.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基于的运输层协议:UDP 端口:69
4.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基于的运输层协议: TCP 端口:23

5.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是对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 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

HTTP协议: 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 端口:80

6.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发送邮件使用SMTP

读取邮件使用POP3和IMAP

‘柒’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试题的给我来一份 快要考试了,跪求!!!!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自主_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通信协议______;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总线型结构_、___星型结构_______、 环型结构____和_、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___。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双绞线_______、_同轴电缆___、__光纤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局域网__、_城域网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_传输层_、_运用层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存储转发式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B/S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128.0.0.0----191.255.255.255__。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点对点式_、_多点式_______、__中继式__。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_信息交换方式___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同步传输____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_白橙、白、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_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__频分多路复用__、_波分多路复用_、__时分多路复用___和码分多路复用 。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_逻辑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_物理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B__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A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6、ATM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__B___。

A、1024B B、53B C、128B D、64B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 B )。

A、广播地址B、回环地址C、本地链路地址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D )

A、建立连接B、发出请求信息C、发出响应信息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B___。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_A__

A、明确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

B、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C、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

D、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_D___

A、5个网段 B、4个中继器 C、3个网段可挂接设备 D、5个网段可挂接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3、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与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__D___。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 A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 B )

A、D类 B、C类 C、B类 D、A类

26、子网掩码中“1”代表( B)。

A、主机部分 B、网络部分 C、主机个数 D、无任何意义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 B )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 10 分)

29、UTP非屏蔽双绞线

30、DNS域名系统

31、FTP文件传输

32、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三、简答题(共 30 分)

34、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6分)

35、试论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异同和特点。(8分)

36.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6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30分)

1、自主,通信协议,资源共享2.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3、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局域网、城域网

5、4,传输层、应用层 6. 存储转发式、B/S 7. 128.0.0.0—191.255.255.255 8. 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9、信息交换方式 10、同步传输

11、交叉线,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2、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13、逻辑,物理

二、选择(每题2分,总计30分)

14-28: BAB B D B A D D B A D B B A

三、名词解释

29、非屏蔽双绞线 30、域名系统 31、文件传输

32、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四、简答(总计30分)

3.4、1双协议栈技术2隧道技术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6分)

35、相同点:两个协议都分层;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TCP/IP互联网层的功能几乎相同;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TCP/IP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OSI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而TCP/IP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36.1系统漏洞2黑客攻击3病毒入侵4网络配置管理不当(6分)

37.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①子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 (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捌’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大题部分),求解!!

分好少题也不全
我纠结 我就简单说下


第一题:1.文件服务2.打印服务3.数据库服务4.通信服务5.信息服务6.分布式服务7.网络管理服务8.Internet与Intranet服务。
第二题:参照http://..com/question/38099828.html
第三题:
第四题:1.数据封装是指将协议数据单元(PDU)封装在一组协议头和尾中的过程。在 OSI 7层参考模型中,每层主要负责与其它机器上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该过程是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中实现的,其中每层的 PDU 一般由本层的协议头、协议尾和数据封装构成。
2.
第五题:作用是: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分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172.16.101.45/16和172.16.101.45/16位于同一网络;
172.24.100.45/24和172.24.101.45/24位于不同网络


1 2 要求如图
没看见图

3
部门1: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202.99.2.62
网络地址:202.99.2.0
广播地址:202.99.2.63
部门2: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65—202.99.2.126
网络地址:202.99.2.64
广播地址:202.99.2.127
部门3: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29—202.99.2.190
网络地址:202.99.2.128
广播地址:202.99.2.191
部门4: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93—202.99.2.253
网络地址:202.99.2.192
广播地址:202.99.2.254


不好意思我也懒

‘玖’ 计算机网络的期末考试题

强烈谴责考试作弊行为,而且此类问题只要把关键词打到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中都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