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吴国新
扩展阅读
绍兴7寸工业平板电脑厂 2025-09-27 04:08:42
无线网络租约延长24小时 2025-09-27 00:35:51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吴国新

发布时间: 2023-03-01 02:44:24

⑴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① 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0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D¢006-8-24 18:22:56 东南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744次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D%A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D 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25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D 1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D 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测量 %D 3网络安全与监测 %D 4网络协议 %D 5网络化制造支撑技术 %D 6分布式处理 %D 7并行处理 %D 8电子系统设计技术 %D 9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D 1新型程序设计语言 %D 2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D 3软件形式化方法 %D 4软件分析测试与质量保证 %D 5软件工程与环境 %D 6语义Web %D 7算法及理论 %D 8智能软件方法与技术 %D 9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 %D¡0基于web系统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D 1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D 2分布对象计算 %D 3协议工程 %D 4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D 5网格计算 %D 6计算机协同工作 %D 7中间件技术 %D 8数据库管理系统 %D 9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D¡0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D¡1移动数据库系统 %D¡2 Web数据资源处理 %D¡3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 %D¡4电子商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考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共济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659 76674 济 辅导 6554 8814 %D 1科学可视化与成像65976 455 %D 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655423 17 %D 3医学信息技术及应用研 业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03数字信号处理200092 复试笔试科目:信息处理综合辅导 %D¦5976 455 %D¦5976 455 %D%A专业代码名称业 指导教师业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21- 龚俭;吴国新;丁伟;张月琳;曹争;杨全胜;程光等共济网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共 徐宝文;瞿裕忠;滕至阳;翟玉庆;邓建明;王红兵;陈汉武;高志强;李必信;王岩冰;周晓宇;聂长海等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顾冠群;孙志挥;罗军舟;王茜;金远平;徐立臻;汪芸;刘亚军;陈钢;姜浩;何洁月;沈军;徐造林;曹玖新;李小平等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罗立民;舒华忠等 %D%A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考书目 %D 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初试:《数据结构(C++描述)》金远平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数据结构》殷仁昆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A.V Aho.Ravi Sethi,J.D Ullma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3版),陈火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Modern Operating System》Tanenbaum A 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现代操作系统教程》滕至阳,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朱一清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复试:《计算机网络》,吴国新、吉逸编着,东南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王能斌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Sof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第六版)ROGER S.PRESSMAN,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徐福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D 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20 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初试:《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奥本海姆与谢弗着,黄建国,刘树棠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复试:(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雷丽文,朱晓华,蔡征宇,缪均达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陈华生,张岳新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 东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方向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何

只有两种计算机语言:一些语言天天挨骂,另外一些没有人用

③ 求东南大学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或者其他相关试题一份,谢谢了

网络文库里,呵呵

④ 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啊

1、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只有学院领导才知道。

2、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考什么是各个学校自主确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3、打算报考东南大学就按照学校专业目录公布的科目备考,至于为什么考则了解的意义不大。

⑤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院就业情况怎么

不错

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863/CIMS“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等一批科研实验基地,还建有东南大学CIMS技术中心、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安全技术中心、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东南大学-IBM云计算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10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共2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江苏省等重要科研项目160多项,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20多项,在国内外着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1000多篇次。

学院始终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精心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强化基础、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加强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及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数据库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色,整个学科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的局面,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居国内前列。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表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评估报告,学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被评为A+级,都名列全国第8。

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重点巩固并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努力将软件工程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学科,积极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整体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构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领军人才突出、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家级研究与实验平台;参照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善与提高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和谐学院。

⑥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东南大学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图象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全部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目前,该一级学科有19位博士生导师:
李幼平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龚俭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罗军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吴国新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丁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汪芸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
沈军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程光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曹玖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陈汉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
罗立民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
舒华忠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宝生教授(兼)(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必信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王红兵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李小平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高志强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漆桂林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蒋嶷川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与社会网络)

⑦ 有谁能告知东南大学计算机方向研究生具体有哪些专业谢谢啦

//cse.seu.e.cn/graate/graate_introce.aspx

(1)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协议、分布对象计算及CORBA技术、协议工程、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格计算、网络行为学、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的 相关算法和大型系统构造技术、大规模存储体系结构、网络教育、网络制造、电子商务。
(2)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Web数据资源、企业信息系统、XML数据管理技术、生物数据网格、空间数据库、工作流技术。
(3)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信息处理与决策、模糊模式识别、不精确信息处理、地理信息模型与空间推理等方面。
(4)软件工程及理论: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形式化技术、新型软件方法与技术、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语义Web与Web工程、面向对象技术。
(5)理论计算机科学:量子计算、信息理论、模糊理论、近似算法、随机算法、分布式算法。
(6)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应用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集群系统体系结构和并行计算、保安监控系统。
(7)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成像和图像重建理论与方法、高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与分析、基于内容的图像数据库检索方法、图像监控技术与系统、图像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与系统。

⑵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课后答案啊希望帮忙将答案发给我[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的发 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研究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作好技术准备,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开始,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起)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资源共享的观点: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主要特征:
1)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 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3) 互联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4. 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转发
线路交换;首先创建一条临时专用通路,使用后拆除链接,没有传输延迟,适合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少量信息传输时效率不高
存储转发分为两类: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不在通信结点间建立通路,将信息组合为报文,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线路利用率高,但传输延迟较大
5.网络多媒体的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征?请列举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求的通信带宽数据
主要特征:
1) 高传输带宽要求
2) 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 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 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 传输的同步要求
6) 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的?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对象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网络计算”概念:网络被视为最强有力的超级计算环境,它包含了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处理以前不能完成的问题
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存储服务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
例:信件所用的语言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协议,因为写信前要确定使用中文还是其他语言,否则收信者可能因语言不同而无法阅读
三要素: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顺序
语义: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
时序:对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灵活性好
3)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5)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的“OSI环境”的概念?
“OSI环境”即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连接结点的物理传输介质不包括在内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
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通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据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Internet技术文档主要有哪二种形式?为什么说RFC文档对从事网络技术
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关IP协议的RFC791文档,
知道如何去查找吗?
因特网草案和RFC文档
因为RFC文档是从事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获得技术发展状况与动态重要信息的来源之一

第三章 物理层
1.试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3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双绞线:1)最常用的传输介质
2)由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绝缘导线组成
3)传输距离为100M
4)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分为二类: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根据传输特性可分为三类线、五类线等
同轴电缆:1)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屏蔽层及外部保护层组成
2)根据同轴电缆的带宽不同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3)安装复杂,成本低
光缆: 1)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应用前途最广泛的一种
2)光纤传输的类型可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
3)低损耗、宽频带、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安全保密性好
3.控制字符SYN的ASCII码编码为0010110,请画出SYN的FSK、NRZ、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四种编码方法的信号波形
4.对于脉冲编码调制PCM来说,如果要对频率为600Hz的种语言信号进行采样,传送PCM信号的信道带宽为3KHz,那么采样频率f取什么值时,采样的样本就可以重构原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
5.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
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
6.同步数字体系SDH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它具有哪几个主要的特点?
早期的数字传输系统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它固有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传输速率不标准
2)光设备接口标准不规范
3)复用系统中的同步问题
特点:1)STM-1统一了T1载波与E1载波两大不同的数字速率体系,实现了数字传输体制上的国际性标准
2)SDH网兼容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以及ATM信元
3)采用同步复用方式,降低了复用设备的复杂性
4)标准的光接口,实现不同光接口设备的互联,降低了组网成本
5)SDH帧结构增加的网络管理字节,增强了网络管理能力,可以实现分布式传输网络的管理
最核心的是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管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SDH网是理想的广域网物理传输平台

先发一点。。。。。呵呵

⑶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47w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译者:严伟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页数:7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本书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由于本书的重点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了Internet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内容,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都是绝佳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每章后面给出了大量练习题,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酌情安排课后练习。此外,本书对于从事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和网络应用开发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着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还开发了大量的软件。他是Amsterdan编译器的原理设计师,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用来编写可移植编译器的工具箱。他领导编写的MINIX,是一个用于操作系统教学的类UNIX(的小型操作系统。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编程人员一道设计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个高性能的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目前,可在因特网上免费得到MLNIX及Amoeba,用于教学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获得学位后继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对此他深感自豪。人们称他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⑷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二版(吴国新 吉逸 着)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谢了啊

此处有下载,但要网络豆豆。http://www.daanwang.com/khda/t7652.html

⑸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课后答案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D=D0/(1-U)---->D/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250px(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比特数=2.5×10-2×1×109=5×107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2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答: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1-27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
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答: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⑹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重传。

根据题意,重传次数最多考虑3次。因此可得:

概率分布表先写好,分别考虑1/2/3/4次传输成功的概率

传输成功所用次数-------概率


1------------1/2

2-------------1/2*3/4

3-------------1/8*7/8

4-------------1/64*15/16


然后求期望=

1*1/2+2*1/2*3/4+3*1/8*7/8+4*1/64*15/16约等于1.637

如果概率分布表,没看懂的,只有自己补习一下概率了。

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信 2.实现资源共享 3.局域网 广域网 4.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二.选择题 DDBBCCA 三.简答题 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 (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可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速率很高,十分适合于环型拓扑的单方向传输。环型拓扑的缺点如下:结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故障检测困难;信道利用率低。 (5)网状型拓扑优点是:可靠性好,结点的独立处理能力强,信息传输容量大。 缺点是: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实时控制、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其他综合服务。举例说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题 1.信号

2.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3.调制 解调 调制解调器 4.幅度调制(ASK) 频率调制(FSK) 相位调制(PSK) 5.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6.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 7.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二.选择题 BDAABDABCCB 三.简答题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识或消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可以被描述。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这些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而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据要通过物理介质和器件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将其转变成物理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现形式,是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在计算机中,信息是用数据表示的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2.答: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不同步,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动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术有两种类型: (1)位同步:只有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发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 (2)字符或帧数据的同步:通信双方在解决了比特位的同步问题之后,应当解决的是数据的同步问题。例如,字符数据或帧数据的同步。 3、4.略 5.传输出错,目的结点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余数。 CH3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物理 3.比特流 差错 4.比特 数据帧 数据包(分组) 报文 5.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二、选择题 DBACB BCABB CDACA 三、简答题 1.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因此,网络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下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独立分割。由于各层独立划分,因此,每层都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实现技术。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3.帧同步(定界)就是标识帧的开始与结束,即接收方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于结束。常见有4中帧定界方法,即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和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传输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端口号。 5.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邻结点间数据包的透明传输,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任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2)组包与拆包;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 6.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而网络层只负责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传输层是资源子网的最低层,所以说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包到达指定的主机后,还必须将它交给这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端口号),这由传输层按端口号寻址加以实现。 7.流量控制就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数据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的接收及处理能力,使得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拥塞”或“拥挤”现象,避免死锁。 流量在计算机网络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组流。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会使得某些结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此时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将随着输入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在网络中,应尽量避免拥塞现象的发生,即要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和传输层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关。 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4)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与重组数据的意思如下: 在发送方,传输层将会话层来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在这些数据单元头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形成报文,报文的头部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在接收方,数据经通信子网到达传输层后,要将各报文原来加上的报文头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还原为原来的数据,送给会话层。 9.TCP/IP参考模型先于OSI参考模型开发,所以并不符合OSI标准。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2)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网际层(Internet Layer);4)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们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这是它没有能够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原因。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2)TCP/IP参考模型的网 络接口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CH4 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纤 2.IEEE802.4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子层(LLC) 4.CSMA/CD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6.MAC地址 48 厂商 该厂商网卡产品的序列号 二.选择题 ADCBCDAB 二.简答题 1.答:局域网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特点:地理范围有限;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且便于管理;网速较快;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等。 2.答:局域网有硬件和软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网卡驱动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诊断软件。局域网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数据交换设备五部分组成。 3.答:目前,局域网常用的共享式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 CSMA/CD协议主要用于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或树型的以太网中。CSMA/CD采用了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低负荷时,响应较快,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负荷(节点激增)时,随着冲突的急剧增加,传输延时剧增,导致网络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有冲突型的网络,时间不确定,因此,不适合控制型网络。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多用于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有序的竞争协议。令牌环网络的主要特点:无冲突;时间确定;适合光纤;控制性能好;在低负荷时,也要等待令牌的顺序传递,因此,低负荷时响应一般,在高负荷时,由于没有冲突,因此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于物理结构是总线的而逻辑结构却是环型的网络。特点类似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4句话: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5.答:由于局域网不需要路由选择,因此它并不需要网络层,而只需要最低的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标准,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子层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换机 路由器 2.电路交换(拨号)服务 分组交换服务 租用线路或专业服务 3.计算机主机 局域网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选择题 BCADAA 三.简答题 1.答:①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③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 2.答:(1)多种业务的兼容性 (2)数字传输: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3)标准化的接口: (4)使用方便 (5)终端移动性 (6)费用低廉 3.答:① 采用TDMA、CDMA数字蜂窝技术,频段为450/800/900MHz,主要技术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窝技术,频段为1.8/1.9GHz,主要技术基于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收、发话费增值业务,支持数据接入速率最高达171.2Kbps,可完全支持浏览Internet的 Web站点。 CH6答案 一.填空题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 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DBCAC 三.问答题 1.答:①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 ②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③从网络的观点看,可以将网络操作系统与标准的网络层次模型作以比较。 2.答: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应具有通常操作系统应具有的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的服务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电子邮件服务功能;远程打印服务功能等。

⑻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的课后题吗帮忙一下,跪求!

1、 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A
A、86.33.224.123
B、86.79.65.216
C、86.58.119.74
D、86.68.206.154

2、 数据链路层的封装过程可实现什么功能?A
A、 将数据包放入帧中
B、 将数据封装到数据包中
C、 将数据划分为数据段
D、 转换数据供Internet传输

3、 127.0.0.1是什么类型的IP地址?B
A、 链路本地
B、 环回
C、 公有
D、 默认路由

4、 IPv6地址中有多少二进制数字(位)?C
A、64位
B、48位
C、128位
D、32位

5、 哪种网络层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广播域?D
A、 集线器
B、 网桥
C、 交换机
D、 路由器

6、 TCP报头中的序列号有何作用?A
A、 将数据段重组成数据
B、 确定应用层协议
C、 表示期望接收的下一字节的编号
D、 显示会话期间允许的最大字节数

8、 当远程连接设备时,SSH比Telnet连接有何优势?A
A、 加密
B、 更多连接线路
C、 面向连接的服务
D、 用户名和口令认证

9、 下列关于在同一个VLAN中配置主机的说法哪3项是正确的?ACE
A、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必须处于同一个IP子网内
B、 不同VLAN中的主机只能借助第2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C、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共享同一个广播域
D、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共享同一个冲突域
E、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遵守相同的安全策略
F、 同一个VLAN中的主机必须处于同一个物理网段内

10、以下都是使用UDP的应用层协议是B
A、TFTP,RIP,BOOTP,NFS
B、SMTP,TELNET,HTTP
C、FTP,DHCP,SNMP

11、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最小地址是140.120.80.0/20,最大地址是140.120.85.255/29。

12、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当B向A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依次是 n 和 m 。

13、域名服务协议 (DNS),用于将 Internet 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Telnet 协议,提供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

14、IP私有地址块是:10.0.0.0 到 10.255.255.255 (10.0.0.0 /8),172.16.0.0 到 172.31.255.255 (172.16.0.0 /12),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 (192.168.0.0 /16)。

22、说出FTP、TELNET、SMTP、HTTP使用的传输层端口号。
FTP:21,TELNET:23,SMTP:25,HTTP:80

23、列举2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2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IGRP、RIPv2、EIGRP、RIPng、EIGRP for IPv6;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v2,IS-IS,OSPFv3,IS-IS for 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