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网络编程语言
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讲什么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在工作中应用和维护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 自考2010年1月计算机网络专业考哪几门
星期五(1月8日) 星期六(1月9日) 星期日(1月10日)计算机网络
08070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2331数据结构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14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计算机网络(本科)专业简介计算机网络(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709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公
共
课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10
4 00015 英语(二) 14
09470 创业理论与实务 7 不考英语(二)的加
考该两门课程
06445 现代生物学进展 8
5 专
业
基
础
课 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4 含实验1学分(04748)
6 2331 数据结构 5 含实践2学分(04734)
7 4742 通信概论 5
8 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4
9 2335 网络操作系统 5
10 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5 含实验2学分(04736)
11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3
12 专业课 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3
13 314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5
14 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5 含实验1学分(03143)
必做 7999 毕业设计 不计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75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3.高等数学(工本)
《高等数学(工本)》,陈兆斗、高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4.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夏宽理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版)。
6.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黄刘生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7.通信概论
《通信概论》,曹丽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版)。
8.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杨明福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
9.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徐甲同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10.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丁宝康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
11.工程经济
《工程经济》,陈锡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2.计算机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雷震甲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版)。
13.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张公忠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14.互联网及其应用
《互联网及其应用》,袁保宗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15.创业理论与实务
《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
16.现代生物学进展(第5、6、10、11、12章不做考试要求)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www.jxzk.com.cn/newscontent.asp?id=1114
⑷ 求可以考过计算机三级的网络技术的一本好书
书都差不多~ 关键还在学!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 中文版 第三版》点评
解放军理工大学 陈鸣(博导)
当我在1986年第一次研读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着的《计算机网络》时,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尚未出现.1988年,我国引进国外设备构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X.25数据网络,使我第一次对网络和协议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由于应用不多,虽然该网的国家主干速率仅有4.8kb/s,但网络仍然很空闲;在随后的几年中,个人计算机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采用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的10Mb/s以太网迅速升温并普及,证券,金融等部门和国家大型企业率先推行计算机化,从而引发了学习,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热潮,高校普遍感到有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了,尽管那时因特网好像离我国还非常遥远.现在,因特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逐步走向研究生的课堂,走向计算机和通信大学生的课堂,直至走向许多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国内外网络教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良莠不齐;讲解着名的ISO OSI的七层体系结构逐步被讲解因特网体系结构所替代;网络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点不断增多,网络书不断加厚,随之而来出现了教学重点被冲淡的问题……无论如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内容极为复杂,涉及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一门公认的较难教授和学好的课程.因此,很多教授和学者都致力于改进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和教学法.
20年多来,我一直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几乎每年都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了从短训班学员,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各个教学层次.为此,我非常关心国内外计算机网络教材的最新发展,每当看到有价值的网络书,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阅读,每每都会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如果你一定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络教科书的话,我会说(这可能会导致片面):知识全面,学术严谨是Andrew S. Tanenbaum教授的的风格(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原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Douglas E. Comer教授对TCP/IP联网基本思想和实现技术有深刻的诠释;Larry L. Peterson教授 (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则强调网络整体的系统性和普遍原则,有大家风范;谢希仁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注重网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与中文读者有天然沟通;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代表作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三版即本书)最大亮点的则在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独具匠心的教学法,是高质量的入门级经典之作.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该书不仅用作大学本科生和短训班的教材极为适合,而且对网络专业人员也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网络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必然要导致网络教科书的变化:首先,因特网已经接掌了计算机网络,因此,今天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问题都必然与因特网联系起来.第二,网络中的"高增长领域"目前是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因此必须强调网络应用程序开发.Kurose和Ross博士长期参与并见证了这种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解决现有网络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自从该书的第1版于2001年问世以来,已经被数以百计的大学和学院采用,被译为10多种语言提供给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学生和专业人士使用.在国内,已有许多着名高校选其为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例如,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自2002年起陆续使用该书第一版,第二版教材,2005年使用该书第三版前5章内容作为本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材,而后4章内容及前5章要点则作为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教材,配合相关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e教授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一书的显着特点是:
1. 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按分层体系结构自下而上讲授网络课程内容似乎已成一种定式.该书特别强调应用层,及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早强调DIY(Do-It-Youself) 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2. 以因特网为研究对象.由于因特网的成功,因特网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该书以因特网体系结构的5层模型来组织材料,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供原动力.
3. 着眼原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已经研究得较为清楚,重点研究这些原则,将使学生获得长"保质期"的知识,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研究开发中保持判断力和启发创造力.
4. 注重教学法.为帮助学生们理解关键的技术概念和激发学习积极性,本书包括了许多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原则,对网络领域声名卓着的创新家们的专访,以及网站上翔实的教学资料和实验内容等.
5.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2001年第一版到2003年的第二版,至2004年的第三版,本书及时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识和放弃了许多过时的内容.本书第三版反映了网络领域的最新进展,如增加了包括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一章,扩充了对等网络,BGP,MPLS,网络安全,广播选路和因特网编址及转发方面的新材料,并修订了习题.
6. 强调实验教学.新版教材增加了一套实用的Ethereal实验,讲解学生们如何亲眼观察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和产生的结果的方法;对多个难以理解的网络问题给出了原理性示教;给出编制网络应用程序的具体建议和部分源程序,鼓励大家用多实践的观点来解决网络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在本书的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词汇的艰涩,学生们普遍感到使用原版教材经过老师讲解,虽然能够理解课程内容但却难以在短期内记住其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该书的中译本能够为缓解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而不是英文本身)的矛盾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该书第三版的翻译中,译者改正了书中存在的多处错误与排版错误并得到了原书作者的认可;译者和编辑们经常就某些网络术语的中文标准译法或更准确的译法展开讨论,力图使该教科书的网络专业词汇更加规范.机械工业出版社还就与该书配套的实验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该书的教学资料,实验设计等方面有一系列考虑,这将有助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好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子们学好这门重要的课,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色以及评论:
“本书是书中珍品——Kurose和Ross采用一种新颖的自顶向下方法,使得复杂的网络问题变得井井有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专业人士该书的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leonardKleinrock,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我认为Kurose和Ross与学生们沟通得很好,同时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原则上,而基本概念和原则从长远来看才是真正要紧的。”
——ShivkumarKalyanaraman,Rensselaer理工学院
“对于希望理解因特网实际运行原理的网络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一个无价的资源。作者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解释了当今通信服务的底层技术,既引人入胜,又易于理解。这是一本必备书籍。”
——JenniferRexford,AT
本书目录:
出版者的话
专家指导委员会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1什么是因特网
1.2网络边缘
1.3网络核心
1.4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1.5ISP和因特网主干
1.6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和分组丢失
1.7协议层次和它们的服务模型
1.8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历史
1.9小结
本书的路线图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Ethereal实验1
人物专访
第2章应用层
2.1应用层协议原理
2.2Web应用和HTTP协议
2.3文件传送协议:FTP
2.4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
2.5DNS:因特网的目录服务
2.6P2P文件共享
2.7TCP套接字编程
2.8UDP套接字编程
2.9构造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
2.10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套接字编程作业
Ethereal实验
人物专访
第3章运输层
3.1概述和运输层服务
3.2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3.3无连接运输:UDP
3.4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
3.5面向连接的运输:TCP
3.6拥塞控制原理
3.7TCP拥塞控制
3.8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编程作业
Ethereal实验室:探究TCP
人物专访
第4章网络层
4.1概述
4.2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
4.3路由器工作原理
4.4网际协议:因特网中的转发和编址
4.5选路算法
4.6因特网中的选路
4.7广播和多播选路
4.8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编程作业
Ethereal实验
人物专访
第5章链路层和局域网
5.1数据链路层:概述和服务
5.2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
5.3多址访问协议
5.4链路层编址
5.5以太网
5.6互联:集线器和交换机
5.7PPP:点对点协议
5.8链路虚拟化:网络作为链路层
5.9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Ethereal实验
人物专访
第6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
6.1概述
6.2无线链路和网络特征
6.3Wi-Fi:802.11无线LAN
6.4蜂窝因特网接入
6.5移动管理:原理
6.6移动IP
6.7蜂窝网中的移动性管理
6.8无线和移动性:对高层协议的影响
6.9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Ethereal实验
人物专访
第7章多媒体网络
7.1多媒体网络应用
7.2流式存储音频和视频
7.3充分利用尽力而为服务:一个因特网电话的例子
7.4实时交互应用的协议
7.5多媒体分发:内容分发网络
7.6超越尽力而为服务
7.7调度和监管机制
7.8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
7.9RSVP
7.10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编程作业
人物专访
第8章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
8.1什么是网络安全
8.2密码学的原则
8.3鉴别
8.4完整性
8.5密钥分发和认证
8.6访问控制:防火墙
8.7攻击和对策
8.8多个层次中的安全性:案例研究
8.9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人物专访
第9章网络管理
9.1什么是网络管理
9.2网络管理的基础设施
9.3因特网标准的管理框架
9.4ASN.1
9.5小结
课后习题和问题
复习题
习题
讨论题
人物专访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美)库罗斯(Kurose/J.F.)等/陈鸣等:JamesF.Kurose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他曾多次荣获杰出教师奖,并获得IEEETaylorBooth教育奖章,还获得通气电气公司提供的研究基金、IBM教职员发展奖和Lilly教学奖。
译者简介
陈鸣,江苏无锡人,分别于1982,1988和1991年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0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科学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委员和IEEE会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设计,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等课程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网络测量和网络应用等;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军队,省部级研究及工程任务,撰写多本着作,发表多篇科技论文,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⑸ 自考教材全套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搜凳纤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全套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计算机及应用自考教材是哪些?自考培训如何快捷通过计算机自考?希赛教育2009年计算机专业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辅导,考试不及格者,退还所有学费!
?id=5&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2007年11月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类试题详解2007年11月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类试题详解
?id=86&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视频教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讲解,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例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id=29&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自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版)视频教程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例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id=35&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自考辅导:个性化辅导,家教式服务,99.9%通过率希赛教育2009年计算机专业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辅导招生,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六年的考试辅导经验,厚积薄发,助学员通过考试。个性化辅导,家教式服务,名师亲自制订辅导计划和批改作业。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100%自有师资,无可比拟的权威团队。实时的网络课堂和答疑系统,与老师在线交流。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详尽的试题分析与解答,有的放矢地帮助学员备考,学员通过率极高。
?id=116&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计算机专业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视频教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讲解,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例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id=6&wh=helploving
自考培训名师在线答疑,全真模拟试题,不过退款希赛教育2009年计算机专业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辅导招生,考试不及格者,退还所有学费。希赛教育以希赛顾问团强大的师资为后备,参与网上辅导的老师,都是在大学任教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自考辅导有独到之处的老师。针对不脱产学习,没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学习时间不多且不集中的学员,希赛教育承诺:您只需学习希赛教育提供和推荐的教材和资料!如果学员在考试中所学课程不及格,则退还所有学费。当您成为学员后,希赛教育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时间安排,制订特定的辅导计划和流程,实施个性化辅导。会一次性或者不定期的为您免费提供的资料和试题,当您独立完成试题后,必须提交给辅导老师批改,老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试题分析,将情况反馈给您。学赛网远程辅导平台全天向学员开放,您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去“自考辅导答疑”相应栏目提问和咨询,老师会在1个工作日内给粗悄予您最满意的世仿答复,而且提问不限次,不限量,希赛教育做到有问必答。5、希赛教育会在考前2个月给学员免费发放4套权威的全真模拟试题,帮助学员在复习冲刺过程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有的放矢。6、当您报名成为学员时,希赛教育会和您签定辅导协议,保证您的权益和您应享受的服务。7、学员参加辅导而考试没有通过,则可选择:希赛教育退还所有学费。免费重修一次同等级、同科目的课程。8、老学员报名其他的课程学习,享受优惠。
?id=117&wh=helploving
自考本科计算机专业要买哪些书?急!!!地方不同主考院校和专业科目都不同,我是湖南的,给你您推荐湖南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吧。
1.毛泽东思想概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高等数学
4.英语
5.通信概论
6.计算机网络原理
7.网络操作系统
8.数据库系统原理
9.数据结构
10.Java语言程序设计
11.计算机网络管理
12.网络工程
13.互联网及其应用
14.计算机网络安全
15.数据库系统原理
16.数据结构
17.Java语言程序设计
18.互联网及其应用
19.毕业设计
自考:北大自考计算机及应用《离散数学》用哪本教材?着急!是由耿素云 曲琬玲 编着 ,北大出版社 出版额 《离散数学》封面是紫色的
那里有自考法律教材电子书全套17门-有个不错的教育网站: 中的中国精品课程里有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⑹ 计算机网络方面有哪些书籍值得推荐
如果想对网络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可以阅读三本书籍:
第一本就是潘爱民翻译的Andrew S.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道,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详解卷一:协议》,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术,即TCP/IP协议簇的工作过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此书尝试在更广泛意义上解答“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基本问题,解释了协议是如何使用硬件和应用是如何使用协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想自己设计一个网络系统,可以阅读三本书籍:
第一本就是Douglas E.Comer的《Network Systems Design Using NPs》,此书从包处理算法开始,引导我们了解发生在包上的每一件事。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以一种“与应用无关”的方式描述各种系统结构和设计思路。再多一句,大多数国外大学教授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的参考蓝本;
第二本是George Varghese的《Network Algorithmic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signing Fast Networked Devices》,此书对网络系统实现模型进行分析,抽象出设计网络系统的一般规则,同时分析在真实网络系统实现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则。
第三本是“亲自动手,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网络系统”,选择一款合适的硬件平台,Learn by doing。
⑺ 西安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专科一共要考几门课程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一共有十七门课程。
其中有三门公共政治课,《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返扮及思想道德修养》,它们是没有前续课的。
另外还有《高数(工专)》,《线性代数》,《英语(一)》,《语文(专科)》四门共同课也是没有前续课的。
在专业课中:《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应该先学;其次是《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然后才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应用》。
其实我们的书上对课程的先后续是有说明的!(就在书后边)
本专业本科一共有十五门功课: 公共政治课两门:《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 共同课四门:《高等数学(工本)》,《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普通物理(工)》。 专业基础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专业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
另有一门工程类课程:《工程经济》。 在本科段的学习中并没有绝返轿对的“先后续”,大家可以按自己的喜爱报名。 若是其他专业考生须加考五门:其中应先学《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然后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漏世灶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导论》。这类考生一定要将加考的五门课程考完后再学其他课程。
参考资料:http://www.e.cn/20011009/3004253.shtml
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荐书籍
如果想对网络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可以阅读三本书籍:
第一本就是潘爱民翻译的Andrew S.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道,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详解卷一:协议》,此书讲明白了网络之术,即TCP/IP协议簇的工作过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此书尝试在更广泛意义上解答“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基本问题,解释了协议是如何使用硬件和应用是如何使用协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⑼ 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用什么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绝培组成原理(第2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按一级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的宽口配宏迹径人才,体现在重视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电子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前两年半注重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拓宽面向。
后一年半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9)计算机网络原理那门书扩展阅读: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
2、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从事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
3、掌握并行处理、分布式系统、网络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安全、图形图象处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能培并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算机专业
⑽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的目录
1.1OSI参考模型
1.1.1OSI的层次结构
第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第4层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1.1.2OSI制定过程中的三级抽象
1.1.3OSI中服务和协议的含义
1.1.4OSI中SAP、层间接口和传送数据单元
1.1.5OSI中的服务原语
1.1.6OSI中的服务类型
1.2IP网络层次结构
1.2.1IP网络层次结构组成
1.2.2IP网络层次结构与OSI的关系
1.2.3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
1.3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寻址
1.4.1寻址结构
1.4.2寻址过程
习题 2.1IPv4协议
2.1.1IPv4数据报格式
2.1.2IPv4地址
2.1.3IPv4分段封装
2.1.4IPv4功能模块
2.1.5IPv4发送和接收流程
2.1.6IPv4路由选择
2.2IPv6协议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2.2.1IPv6分组格式
2.2.2IPv6扩展头部
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报头被放置在IPv6报头和上层报头之间,每一个可以通过独特的“下一报头”的值来确认。除了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它携带了在传输路径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处理的信息)外,扩展报头只有在它到达了在IPv6的报头中所指定的目标节点时才会得到处理(当多点播送时,则是所规定的每一个目标节点)。在那里,在IPv6的下一报头域中所使用的标准的解码方法调用相应的模块去处理第一个扩展报头(如果没有扩展报头,则处理上层报头)。每一个扩展报头的内容和语义决定了是否去处理下一个报头。因此,扩展报头必须按照它们在包中出现的次序依次处理。一个完整的IPv6的实现包括下面这些扩展报头的实现: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
2.2.3IPv6地址
IPv6将现有的IP地址长度扩大4倍,由当前IPv4的32位扩充到128位,以支持大规模数量的网络节点。这样IPv6的地址总数就大约有3.4*10E38个。平均到地球表面上来说,每平方米将获得6.5*10E23个地址。IPv6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IPv6的设计者把IPv6的地址空间按照不同的地址前缀来划分,并采用了层次化的地址结构,以利于骨干网路由器对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IPv6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地址类型。分别为单点传送地址(Unicast Address),多点传送地址(Multicast Address)和任意点传送地址(Anycast Address)。所有类型的IPv6地址都是属于接口(Interface)而不是节点(node)。一个IPv6单点传送地址被赋给某一个接口,而一个接口又只能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节点,因此一个节点的任意一个接口的单点传送地址都可以用来标示该节点。
IPv6中的单点传送地址是连续的,以位为单位的可掩码地址与带有CIDR的IPv4地址很类似,一个标识符仅标识一个接口的情况。在IPv6中有多种单点传送地址形式,包括基于全局提供者的单点传送地址、基于地理位置的单点传送地址、NSAP地址、IPX地址、节点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和兼容IPv4的主机地址等。
多点传送地址是一个地址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通常属于不同节点)。IPv6多点传送地址用于表示一组节点。一个节点可能会属于几个多点传送地址。在Internet上进行多播是在1988年随着D类IPv4地址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这个功能被多媒体应用程序所广泛使用,它们需要一个节点到多个节点的
传输。RFC-2373对于多点传送地址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一系列预先定义的多点传送地址。
任意点传送地址也是一个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如果一个报文要求被传送到一个任意点传送地址,则它将被传送到由该地址标识的一组接口中的最近一个(根据路由选择协议距离度量方式决定)。任意点传送地址是从单点传送地址空间中划分出来的,因此它可以使用表示单点传送地址的任何形式。从语法上来看,它与单点传送地址间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单点传送地址被指向多于一个接口时,该地址就成为任意点传送地址,并且被明确指明。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这个任意点传送地址时,离用户最近的一个服务器将响应用户。这对于一个经常移动和变更的网络用户大有益处。
2.3UDP
2.3.1运输层协议概述
2.3.2UDP数据报格式
2.3.3UDP校验和算法
2.3.4UDP应用
2.4TCP
2.4.1TCP报文段格式
2.4.2TCP连接
2.4.3TCP流量控制
习题 3.1域名空间
3.1.1域
3.1.2域名
3.1.3区
3.2名字服务器3.2.1名字服务器种类
3.2.2名字服务器树
3.3域名解析算法
3.3.1域名解析方式
3.3.2定位起始域名服务器
3.4逆向域名解析
3.4.1逆向域名解析的特点
3.4.2逆向域名解析原理
3.5域名解析报文
3.5.1报文格式
3.5.2记录类型与结构
3.5.3域名解析报文的运输
习题 4.1路由选择策略
4.2最短路径法
4.2.1基本原理
4.2.2路由表的生成
4.3扩散法
4.3.1基本原理
4.3.2选择性扩散法
4.4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第5章路由协议第6章地址解析第7章局域网第8章宽带接入网第9章传统交换网第10章宽带交换网ATM第11章传统IPoverATM技术第12章新型宽带交换网技术第13章网络服务质量第14章网络安全技术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