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分层设计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请问这三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接入层
接入层利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接入技术等传输介质,实现与用户连接,并进行业务和带宽的分配。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
2、汇聚层
汇聚层为接入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如地址合并,协议过滤,路由服务,认证管理等。通过网段划分(如VLAN)与网络隔离,可以防止某些网段的问题蔓延和影响到核心层。汇聚层同时也可以提供接入层虚拟网之间的互连,控制和限制接入层对核心层的访问,保证核心层的安全和稳定。
3、核心层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占投资的主要部分。 核心层需要考虑冗余设计。核心层可以使网络的拓展性更强。
(1)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冗余设计扩展阅读
三层网络结构基于性能瓶颈和网络利用率等等的原因,资深的网络设计师都在探索新的数据中心的拓扑结构。
三层网络结构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模式是不断地改变的。大多数网络都是纵向(north-south)的传输模式-主机与网络中的其它非相同网段的主机通信都是设备-交换机-路由到达目的地。同时,三层网络结构在同一个网段的主机通常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可以直接相互通讯。
,规模不大,一般有30人左右的小规模网络环境。在具体应用中通常以单功能应用为主。这类企业往往仅单一地使用下面的应用,包括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AD、库存管理系统或人事等管理系统等,或者同时使用其中的两三种应用。这类企业用户的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60%左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小企业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资金也不够充分。因此,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服务器的选择特别突出。例如,笔者曾看到某企业有由一个6台计算机组成的小局域网,其中服务器是一台装有两路Pentium Ⅲ Xeon(内置1MB缓存)并带有热插拔硬盘的部门级服务器,用作域控制器和文件共享。
再过了一段时间后,用户对这台服务器颇有微词: 体积很大,噪音不小,每天的开机时间特别漫长,更糟糕的是速度并不快。总之,花钱不少,效果却非常不理想。
此类小企业用户不在少数。他们在组建网络时,在信息系统的设备,尤其是系统的心脏——服务器的选择方面,通常表现出很大的困惑。而面对小企业用户的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常见的应用与服务器选择的关系上通常也是一知半解,使得应用更加不理想,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开展雀侍。笔者在本文中根据多年的服务经验,对小型企业选购服务器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服务器选购策略
选择一款合适的服务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需要对服务器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进行服务器选配时,应根据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网络环境及应用软件
是指整个系统主要做什么应用。具体来说就是服务器支持的用户数量、用户类型、处理的数据量等方面内容。不同的应用软件工作机理不同,对服务器选配的要求区别很大,常见的应用可以分为文件服务、Web服务、一般应用和数据库等。
2.可用性
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不但在性能上能够满足网络应用需求,而且还要具有不间断地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实际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稳定发挥功能的基础。
3.服务器选配
服务器类型,如低端、中端和高端的分类,只是确定了服务器所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但要用好服务器,还需要优化配置,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性能。
服务器选择的多样性
目前中小企业在选购服务器时,通常在高档商用PC、伪服务器以及低档服务器三种产品之间选择。下面分别对这三种服务器作一简单分析。
1.高档商用PC
PC工作在单用户和单线程环境中,与服务器的多用户环境有显着的不同。PC在设计时采用不同部件选型、配置的策略,如增强的显示性能、相对较差的网络子系统等。高档PC的目标是进军低档工作站市场。
2.伪服务器
最差劲的是用PC的处理器芯片、服务器的名来充当服务器,稍微好一些的服务器采用部分服务器技术,如专业电源等。
3.低档服务器
通常兼顾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多个性能指标,兼容多种操作系统以支持多种网络环境。此种产品的缺点(也是辨别方法)是:体积大(通常外形不够美观)、噪音大(散热风扇多)、功率大。
服务器选配方法
国内市场上,服务器厂商多达十几个,低档服务器更有几茄纤十款之多。下面结合至翔899来谈谈服务器配置问题。
1.磁盘子系统
上面已经提过磁盘的故障概率及危害,不如直接配置双硬盘做RAID-1,因为现在硬盘的价格已降到了冰点,既提高了磁盘读取数据的性能,又保护了数据,可使用户高枕无忧。令Linux用户放心的是,至翔899的IDE RAID支持Linux。
2.内存
在小型用户环境中,内存通常得不到重视,用户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CPU的性能。由于Windows 2000就要消耗100MB以上的内存,再加上应用,所以系统最少应配置256MB内存,配置到1GB也不为过。请牢牢记住,提高内存容量通常是提高服务器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3.CPU
通常不会成为系统瓶颈。但对于需要CPU进行密集型的运算,如数据库类应用,CPU的作用就很巨颤岁仿大。记住:如果再增加一颗CPU,内存容量要同时加倍,才能有效发挥CPU的性能。
4.网卡
低端应用环境中,100Mbps网卡足够了。至翔899的网卡还支持网络冗余(ALB)功能。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另买一款同型号的Intel 82559网卡进行网卡绑定,既提高网络子系统的吞吐量,又保证了线路冗余。
‘叁’ 网络冗余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网络冗余 网络主要是由全部的节点设备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组成的。因此,网络中的故障也主要包括节点设备的故障与连接故障两种。常见的节点设备的故障有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如操作系统崩溃,内存溢出,路由协议不收敛等).在很多行业和企业用户里,对网络都有实时性的要求,比如金融、证券、航空、 铁路、邮政以及一些企业用户等,他们的网络是不允许出现故障的,一旦出现故障, 那将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网络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比如说线路、基带Modem、 电信的设备等,这些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网络传输运行的停止。 所以应该给用户提供冗余的网络,作为重要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就是通过备份来实现网络的冗余,确保网络的畅通。出自 http://ke..com/view/983061.html?wtp=tt也就是 通过在交换机上理由stp 或者rstp 这个功能保证当有一条线路断了立即可以恢复网络。
‘肆’ 企业局域网的三层架构是怎样的
企业局域网的三层架构:核心层(核心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汇聚层(三层交换机)接入层(二层交换机连接到PC机)。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4)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冗余设计扩展阅读:核心层
核心层: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网络的控制功能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占投资的主要部分。核心层需要考虑冗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