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解题方法
扩展阅读
qq飞车安装显示网络异常 2025-09-28 01:23:43
台湾动漫电影网站有哪些 2025-09-28 01:22:50

计算机网络解题方法

发布时间: 2023-05-16 14:59:12

‘壹’ 计算机网络题求解答 谢谢

2017年12月28日,星期四,

兄弟,你这照片上的第一题中多项式的指数看不清呀,

没事,我就现在的情形,给你说一下大概的思路,你参考着,再结合题目中实际的参数,再套一遍就能把题目解出来了,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 原理,如下,

    1、所有的站点共享唯一的一条数据通道,

    2、在一个站点发送数据时,其他的站点都不能发送数据,如果要发送就会产生碰撞,就要重新发送,而且所有站点都要再等待一段随即的时间,

    3、对于每一个站而言,一旦它检测到有冲突,它就放弃它当前的传送任务。换句话说,如果两个站都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并且同时开始传送数据,则它们几乎立刻就会检测到有冲突发生。

    4、它们不应该再继续传送它们的帧,因为这样只会产生垃圾而已;相反一旦检测到冲突之后,它们应该立即停止传送数据。快速地终止被损坏的帧可以节省时间和带宽。

    5、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 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若信道忙碌,则等待一段时间至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结束后再发送数据;若在上一段信息发送结束后,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都提出发送请求,则判定为冲突。若侦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6、原理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7、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就是,要发送和发送中都要进行监听,

    8、有人将CSMA/CD的工作过程形象的比喻成很多人在一间黑屋子中举行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都是只能听到其他人的声音。每个人在说话前必须先倾听,只有等会场安静下来后,他才能够发言。人们将发言前监听以确定是否已有人在发言的动作称为"载波监听";将在会场安静的情况下每人都有平等机会讲话成为“多路访问”;如果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说话,大家就无法听清其中任何一人的发言,这种情况称为发生“冲突”。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是否发生冲突,这个动作称为“冲突检测”。如果发言人发现冲突已经发生,这时他需要停止讲话,然后随机后退延迟,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讲话成功。如果失败次数太多,他也许就放弃这次发言的想法。通常尝试16次后放弃。

    9、核心问题:解决在公共通道上以广播方式传送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数据碰撞问题)

    包含四个处理内容:监听、发送、检测、冲突处理

监听:

通过专门的检测机构,在站点准备发送前先侦听一下总线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线路是否忙)?

若“忙”则进入后述的“退避”处理程序,进而进一步反复进行侦听工作。

发送:

当确定要发送后,通过发送机构,向总线发送数据。

检测:

数据发送后,也可能发生数据碰撞。因而,要对数据边发送,边检测,以判断是否冲突了。

冲突处理:

当确认发生冲突后,进入冲突处理程序。有两种冲突情况:

① 侦听中发现线路忙

② 发送过程中发现数据碰撞

① 若在侦听中发现线路忙,则等待一个延时后再次侦听,若仍然忙,则继续延迟等待,一直到可以发送为止。每次延时的时间不一致,由退避算法确定延时值。

② 若发送过程中发现数据碰撞,先发送阻塞信息,强化冲突,再进行监听工作,以待下次重新发送

10、

先听后说,边听边说,边说边听;

一旦冲突,立即停说;

等待时机,然后再说;

注:“听”,即监听、检测之意;“说”,即发送数据之意。

11、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线忙,则不发送。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边检测总线,是否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加强冲突的JAM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12、

CSMA/CD网络上进行传输时,必须按下列五个步骤来进行

(1)传输前监听

(2)如果忙则等待

(3)如果空闲则传输并检测冲突

(4)如果冲突发生,重传前等待

(5)重传或夭折

补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要使CSMA/CA 正常工作,我们必须要限制帧的长度。如果某次传输发生了碰撞,那么正在发送数据的站必须在发送该帧的最后一比特之前放弃此次传输,因为一旦整个帧都被发送出去,那么该站将不会保留帧的复本,同时也不会继续监视是否发生了碰撞。所以,一旦检测出有冲突,就要立即停止发送,

  • 举例说明,

    A站点发送数据给B站点,当A站通过监听确认线路空闲后,开始发送数据给B站点,同时对线路进行监听,即边发送边监听,边监听边发送,直到数据传送完毕,那么如果想要正确发送数据,就需要确定最小帧长度和最小发送间隙(冲突时槽)。

  • CSMA/CD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

  • 考虑如下的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而两台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主机A发送的帧传输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冲突,于是发送冲突信号,假如在B的冲突信号传输到A之前,A的帧已经发送完毕,那么A将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由于信号传播是有时延的,因此检测冲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有个最小帧长的限制。

  • 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的最大长度是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10Mbps以太网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为51.2微秒。这段时间所能传输的数据为512位,因此也称该时间为512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或冲突时槽。512位=64字节,这就是以太网帧最小64字节的原因。

  • 以上信息的简单理解是:A发送一个帧的信息(大小不限制),B收到此帧,发现有冲突,马上发送包含检测到了冲突的信息给A,这个冲突信息到达A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想A成功发送一个帧(并知道这个帧发送的是否成功,冲没冲突)是需要这个帧从A到B,再从B到A,这一个来回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一个站点决定是否要发送信息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线路的检测,那么隔多长时间检测一次合适呢(在没有检测的期间是不进行数据的发送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冲突),这就要看, 一个电子信号在这两个站点之间跑一个来回的时间了,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信号还没有跑到地方,你就开始检测,显然是浪费检测信号的设备资源,然后,A站点发送一个电子信号给B站点,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到达了B站点,然后假设B发现了冲突,马上告诉A,那么这个电子信号再跑回A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当这个信号在路上的时候,A就开始检测是不是有冲突,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B发送的冲突信号还在路上,如果A在这个时间段就检测,一定不会发现有冲突,那么,A就会继续发送信号,但这是错误,因为已经有冲突被检测出来,因此,A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A要想正确发送一个电子信号给B,并且被B正确接收,就需要,A发送一个电子信号,并等待它跑一个来回的时间那么长,才能确认是没有冲突,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个信号,

  • 这个电子信号跑一个来回的时间,是由站点间的距离s、帧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v(光速)以及网络的传输率为r(bps)共同决定的,

  • 那么,假设电子信号跑一个来回的时间是t,则有如下式子,

    t=2s/v;

    又有,假设在时间t内可以传送的数据量(最小帧)为L,则有如下式子,

    L=t*r;解释:这个就是说,一个电子信号从A跑到B需要t这么长时间,又因为电子信号几乎接近光速,因此,即使在t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仍然可以不停的发送很多个电子信号,这样就形成了一串二进制数列在t这个很小的时间段内被从A发送出去,那么我在t这个时间段内究竟能发送出去多少的电子信号,就要看我的传输率r是多少了,因为有这种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最小帧的概念,

  • 将 L=t*r 变形为 t=L/r,并将 t=L/r 带入 t2s/v,得到式子:L/r=2s/v,

  • 再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带入上式,得到

    2500字节/(1G bps)=2s/200000(Km);将单位统一后,有下式:

    (2500*8)/(1024*1024*1024)=2s/200000(Km);继续计算,得:

    s=1.86Km,

  • 若1Gbps取值为1000*1000*1000,则s=2Km;

兄弟,我这个利用工作空隙给你写答案,你别着急啊,现在是12:48,第三题,我抓紧时间帮你算。


‘贰’ 帮忙解答下这个计算机网络的题目,谢了

方法:用对应分组的IP地址同上面每组路由表的子网掩码按位作与运算,结果与每组的网络号相比较,匹配的,则分组从该路由表项对应的出口转发;没有匹配项,则走缺省路由。

(1)128.96.39.10
128.96.39.10^255.255.255.128=128.96.39.0 所以,匹配第一项,分组走接口0转发

(2)128.96.40.12
128.96.40.12^255.255.255.128=128.96.40.0 所以,匹配第三项,分组走R2转发

(3)128.96.40.151
128.96.40.151^255.255.255.128=128.96.40.128 没有匹配项,走缺省路由,分组走R4转发

(4)192.4.153.17
192.4.153.17^255.255.255.192=192.4.153.0 所以,匹配第三项,分组走R3转发

(5)192.4.153.90
192.4.153.90^255.255.255.192=192.4.153.64 没有匹配项,走缺省路由,分组走R4转发

‘叁’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习题求解,解答看不懂,题目和解答如下!关于首部检验和的计算。

首部检验的方法是,吧首部分成一些16字的序列,将首部检验置0,然后对这些序列进行反码算数运算。求出来的这个和的反码放入首部检验位(16位)。收到数据报时进行检验:就是把首部再反码求和一遍,然后再取反码,这时应该得到0。

所以说前五行就是首部的前五行。
然后接下来的五行就是,换算成2进制的序列。
将这些序列16位的取反码合(包括和检验字段)得出来首部检验和发送前的值。
0111010001001110
然后再取反码放入首部检验位
1000101110110001
没有算,不过算出来应该就是这样。
反码求和时最高位相加产生进位的话结果要+1.

‘肆’ 计算机网络问题

一:路由器组建局域网?
1、设置路由器(按说明书要求去做)
(1)连接:电话线-宽带modem(用交插双绞线)-路由器(直通双绞线)-二台电脑

(2)设置路由器:打开IE,输入192.168.1.1,用户名密码都是admin,进入路由器设置,IP地址设192.168.1.1,子网掩码255.255.255.0。
2、设置协议TCP/IP属性。
(1)本地连接
右击本地连接—属性—常规—协议(TCP/IP)--属性—使用下面的IP地址
A电脑:
IP地
址:192.168.0.
2
(这是我使用的)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0.1
B电脑:
IP地
址:192.168.0.
3(2—254之间除2以外的数)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0.1
(2)宽带连接
右击宽带连接—属性—网络--协议(TCP/IP)--属性—使用下面的IP地址--两台电脑均设为“自动获得IP地址”。
3、二台电脑用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分别建立宽带拨号上网。
4、这样二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也可以单独上网。如果想互联共享文件,要建立局域网,设置共享。
二:交换机组建局域网.
首先确定你是用光纤上网还是用ADSL上网,两个上网方式组成的局域网有相关的地方也有此许差别。
ADSL局域网组网方案
ADSL局域网组网方案
(一)ADSL有以下两种接入方式:
1、采用USB口的ADSL
MODEM或PCI卡式ADSL
MODEM接入
1.1、硬件要求:配置网卡的计算机若干台、集线器一个、ADSL-MODEM一个。
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为WIN2000,代理软件WINGATE
1.3、安装步骤:
1.3.1、
把所有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
1.3.2、
把ADSL
MODEM连接到代理服务器上,并安装驱动程序和设置IP地址、网关、DNS。
1.3.3、
对代理服务器的网卡进行IP地址、DNS的设置,并重新启动计算机。(IP:192.168.0.1
DNS:210.74.120.1)
1.3.4、
对客户端微机的网卡进行IP地址、网关、DNS的设置,重新启动计算机。(IP:192.168.0.2~254;网关:192.168.0.1;DNS:192.168.0.1)
1.3.5、
在代理服务器上安装WINGATE代理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运行网络诊断程序和管理程序。
1.3.6、
在客户端微机上进行测试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网络。

‘伍’ 简答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考虑哪些问题及具体方法

考虑的话很多。分内外网的一个防护吧。
1.外网,比如说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等产品,这些吧做好了就差不多了。

2.内网方面,也行你可能说我实行物理隔绝就不会有问题了,但是如果随便那台移动终端接入到内网那? 内网要做全方位的保护需要不少的投入的,我们需要准入控制、桌面运维、文档安全管理等等相结合起来才能完善的解决内网的一个安全问题。。。

望采纳。。。

‘陆’ 计算机网络的问题,麻烦高人帮我详细解答

对于第一个问题:用距离除以速度就是每一个bit的传输时间即:
100Km/(2*10^8m/s)=0.5ms,所以传播延迟为:100*0.5ms=50ms
要使得发送时延等于传播时延,那么就有100/C=0.5ms
所以,发送时延大概为:2000kbps
对于第二问:有源树是以多播源作为有源树的根,有源树的分支形成网络到达目的地址的分布树,有源树是以最短路径贯穿网络
共享树是以多播源中某些可供选择的多播路由中的一个作为作为共享树的一个公共根,即汇合点
对于问题三:没有考虑过哈,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对于第四问: TCP序列号为32bit
则字节流发送数为2^32字节时TCP序列号回绕
2^32Byte=4GB数据
40Gbps管道=5GB管道
则回绕时间为 4GB/5GB=0.8秒
所以0.8秒便出现回绕
使用扩展的TCP选项时标解决回绕问题
设时标的时钟频率为1KHZ, 则每秒时钟滴答10^3次
对于32bit的扩展选项而言
一共有2^32个数字以供时钟滴答
则需要时间为2^32/10^3 秒
简单的估算为2^32/2^10 秒 (2^10=1024,约为1000)
约为4*10^6秒 大约46天回绕一次
对于第五问:不能
网络拥塞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数据流量超过服务器或线路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的拥 塞。解决办法可以增加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增加带宽。
网络资源是个泛指,网络上的信息,资料以及硬件软件等等都可以叫网络资源,与网络拥塞没啥联系
对于第六问:由于UDP和TCP的机制不同,有一下几个原因:
1.最低开销。
2.在最大数据从传输速率开始发送。
3.不重复请求,所以就没有重传(一个单一的数据包丢失在一个的实时应用中并不重要)。
4.低处理时间(low processing time)。不需要缓冲(No buffers)。
与TCP不同,UDP并不提供对IP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由于UDP 比较简单,UDP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TCP负载消耗少。
对于第七问:数字签名可以用来验证文档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数字签名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和公钥基础结构,以更好地保证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受认可性。
对于第八问: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原理如下: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对于第九问:
P2P: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你的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就是对你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rowser/Server)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e通管理系列产品即属于此类结构。
其实对于问题十而言:可以使NAT转换技术,将私有地址转换进入网络,这样方便的多,而对于以上问题而言,这个题就是使用CIDR技术进行求解就是了,计算还是比较简单,就是计算过程比较多。
A:市场部一直是16个 ,工程部开始有5个,一周增加一个,一年增加54个(一年好像是54个星期,我记不太清楚了)再乘以7,54*7+5=383个
至于销售部,地址分配都是考虑到以后发展的,所以根据发展的程度来决定地址空间的冗余度,算出7年后的总地址数N,2的M次方-2=N 求出M,M就是主机位,结果也就出来了
B:维持的时间,用函数简单计算就是了, 如果用完了,有两种办法:1 再去申请 2 使用NAT技术,3 因为得到的是B类地址,使用CIDR在重新分配就是了。
C:这个问就像最开始一样的,不用共有地址,就是内部使用私有地址,使用NAT技术就是了。

‘柒’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答题求答案。。

1.0

2.0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3.0

1、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以一台中心处理机(通信设备)为主而构成的网络,其它入网机器仅与该中心处理机之间有直接的物理链路,中心处理机采用分时或轮询的方法为入网机器服务,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中心处理机。

星形网的特点:

(1)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集中式);

(2)每台入网机均需物理线路与处理机互连,线路利用率低;

(3)处理机负载重(需处理所有的服务),因为任何两台入网机之间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中心处理机;

(4)入网主机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中心处理机的故障将导致网络的瘫痪。

适用场合:局域网、广域网。




2、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入网设备通过转发器接入网络,每个转发器仅与两个相邻的转发器有直接的物理线路。环形网的数据传输具有单向性,一个转发器发出的数据只能被另一个转发器接收并转发。所有的转发器及其物理线路构成了一个环状的网络系统。

环形网特点:

(1)实时性较好(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时间固定);

(2)每个结点只与相邻两个结点有物理链路;

(3)传输控制机制比较简单;

(4)某个结点的故障将导致物理瘫痪;

(5)单个环网的结点数有限。

适用场合:局域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

3.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是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网络,与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线路总长度短,成本较

低,节点易于扩充,寻找路径比较方便,但除了叶节点及其相连的线路外,任一节点或其相

连的线路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影响。


优点

易于扩充。

树形结构可以延伸出很多分支和子分支,

这些新节点和新分支都能容易

地加入网内。

故障隔离较容易。

如果某一分支的节点或线路发生故障,

很容易将故障分支与整个

系统隔离开来。


缺点

各个节点对根节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4.0

尽管互联网上联接了无数的服务和电脑,但它们并不是处于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而是每一个主机都有惟一的地址,作为该主机在Internet上的唯一标志。我们称为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它是一串4组由圆点分割的数字组成的,其中每一组数字都在0-256之间,如:0-255.0-255.0-255.0-255.0-255;如,202.202.96.33就是一个主机服务器的IP地址。

子网掩码是为了区分各个不同的子网而设置的,与主机IP地址进行位与操作,从而区分出是否在同一网段,从而确定局域网的范围,减少广播风暴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