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知道云计算近两年发展大事件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让早念我们一起回顾云汪睁枯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年,John McCarthy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年,J.C.R. Licklider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年 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 Union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年,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年,网格计算Globus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 K. Chellappa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的虚拟技术。
1999年,Marc Andreessen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平台。
1999年,salesforce.com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年,SaaS兴起。
2004年,Web 2.0会议举行,Web 2.0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年,Google发布MapRece论困洞文。Hadoop就是Google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ce和Hbase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ce是Google MapRece的开源实现;HBase是Google BigTable的开源实现。
2004年,Doug Cutting 和 Mike Cafarella实现了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ce,Hadoop并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2005年,Amazon宣布Amazon Web Services云计算平台。
2006年,Amazon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等云服务。
2006年,Sun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BlackBox”计划。
2007年,Google与IBM在大学开设云计算课程。
2007年3月,戴尔成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先后为全球5大云计算平台中的三个(包括Windows Azure、Facebook和Ask.com)提供云基础架构。
2007年7月,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简单队列服务(Simple Queue Service,SQS),这项服务使托管主机可以存储计算机之间发送的消息。
2007年11月,IBM首次发布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
2008年1月,Salesforce.com推出了随需应变平台DevForce,Force.com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台即服务的应用。
2008年2月,EMC中国研发集团云架构和服务部正式成立,该部门结合云基础架构部、Mozy和Pi两家公司共同形成EMC云战略体系。
2008年2月,IBM宣布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
2008年4月,Google App Engine发布。
2008年中,Gartner发布报告,认为云计算代表了计算的方向。
2008年5月,Sun在2008JavaOne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Hydrazine”计划。
2008年6月,EMC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启动“道里”可信基础架构联合研究项目。
2008年6月,IBM宣布成立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2008年7月,HP、Intel和Yahoo联合创建云计算试验台Open Cirrus。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下简称“SPTO”)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
2008年9月 Google公司推出Google Chrome浏览器,将浏览器彻底融入云计算时代。
2008年9月,甲骨文和亚马逊AWS合作,用户可在云中部署甲骨文软件、在云中备份甲骨文数据库。
2008年9月,思杰公布云计算战略,并发布新的思杰云中心(Citrix Cloud Center,C3)产品系列。
2008年10月,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 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
2008年12月,Gartner披露十大数据中心突破性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上榜。
2008年,亚马逊、Google和Flexiscale的云服务相继发生宕机故障,引发业界对云计算安全的讨论。
2009年,思科先后发布统一计算系统(UCS)、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与EMC、Vmware建立虚拟计算环境联盟。
2009年1月,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2009年4月,VMware推出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
2009年7月 Google宣布将推出Chrome OS操作系统。
2009年7月,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诞生(中化企业云计算平台)。
2009年9月,VMware启动vCloud计划 构建全新云服务。
2009年11月,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
2010年1月,HP和微软联合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2010年1月,IBM与松下达成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交易。
2010年1月,Microsoft正式发布Microsoft Azure云平台服务。
2010年4月,英特尔在IDF上提出互联计算,图谋用X86架构统一嵌入式、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
2010年,微软宣布其90%员工将从事云计算及相关工作。
2010年4月,戴尔推出源于DCS部门设计的PowerEdgeC系列云计算服务器及相关服务。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有系统安全、网络的安全、信息传播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具体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⑶ 云计算的发展怎么样啊
云计算这个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差不多10年了。在这10年间,云计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云计算被视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一次革命,因为它的出现,社会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追溯云计算的根源,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之前所提及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都促进着云计算的成长。但追溯云计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ChristopherStrachey发表了一篇有关虚拟化的论文,正式提出了虚拟化的概念。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而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孕育了云计算的萌芽。
在上世纪的90年代,计算机网络出现了大爆炸,出现了以思科为代表以一系列公司,随即网络出现泡沫时代。
在2004年,Web2.0会议举行,Web2.0成为当时的热点,这也标志着互联网泡沫破灭,计算机网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让更多的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网络服务成为会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公司也开始致力于开发大型计算能力的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计算处理服务。
在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这是云计算发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提出这一概念,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2007年以来,“云计算”成为了计算机领域最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样也是大型企业、互联网建设着力研究的重要方向。因为云计算的提出,互联网技术和IT服务出现了新的模式,引发了一场变革。
在2008年,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 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同样,云计算在国内也掀起一场风波,许多大型网络公司纷纷加入云计算的阵列。
2009年1月,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同年11月,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到现阶段,云计算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2019年8月1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白皮书》。发布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中心揭牌成立。
⑷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外部威胁包括网来络攻击源,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4)大云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