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中心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中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20 22:21:10

㈠ 现在的计算机是以什么为中心

计算机网络以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为中心。
共分为四个代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㈡ 第二代网络以( )为中心。。。 A.中心计算机 B.通信子网 C.资源子网 D.

参考网络,选B。通信子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诞生阶段。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形成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进入互联互通阶段。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应运而生,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网络技术阶段。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参考自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http://ke..com/link?url=hmKfhZ2JTV_9ieJ3WqP-Re192HfwYx-M8xdWS

㈢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是做什么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CNNIC在业务上接受信息产业部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中国科学院领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的运行和管理工作。由国内知名专家、各大互联网络单位代表组成的CNNIC工作委员会,对CNNIC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评定。

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行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以“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宗旨,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

CNNIC承担的主要职责:

1.互联网地址资源注册管理
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CN、中文域名系统及通用网址系统,以专业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域名注册、域名解析和Whois查询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的国家级IP地址注册机构成员(NIR)。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为召集单位的IP地址分配联盟,负责为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用户提供IP地址和AS号码的分配管理服务。

2.互联网调查与相关信息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等多项公益性互联网络统计调查工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调查,其权威性和客观性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得到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等)的采纳和赞誉,部分指标已经纳入我国政府年度统计报告。

3.目录数据库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建立并维护全国最高层次的网络目录数据库,提供对域名、IP地址、自治系统号等方面信息的查询服务。

4.互联网寻址技术研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基于自身网络服务的管理和研发经验,积极跟踪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承担相关研发工作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

5.国际交流与政策调研
作为中国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与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业务协调与合作。

6. 承担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㈣ 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心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是中央编办批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只能透露这么多了

㈤ 计算机信息中心 是干什么的

这个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介绍,你可以理解一下:
1、战略定位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持续建设、运行与服务的支撑单位,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机构,先进网络与高端应用技术的研发基地,国内外先进科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理念
CNIC创新价值链:“需求牵引服务、服务带动研发、研发提升服务,服务促进应用”。

3、三期创新工作总目标
(1)全面支撑我院信息化持续发展,重点支撑信息化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建设、运行与服务,提供先进的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支撑和推动我院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2)继续做好国家授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管理与运行服务,重点加强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域名的建设、管理与服务,提升国际互联网地址资源的竞争能力。
(3)面向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提供一流的网络设施、科学计算环境、科学数据库等公共资源与技术服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4)瞄准国际前沿,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通过研发提升支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在某些方向或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4、科技创新目标
创新三期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为全院提供一流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其科技创新目标主要体现在服务水平与质量上。为此,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定创新三期服务指标为:

(1) 国家域名服务

CN域名注册量进入全球国家和地区域名(ccTLD)排名前5,成为中国主流域名
继续完善和优化7×24小时服务
注册服务的可用性达到99.99%(不包含计划内停机)
解析服务的可用性达到100%,解析服务的响应时间平均低于50毫秒
(2) 中国科技网服务

用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网络服务可用性99.99%
继续完善和优化7×24小时服务,正常服务率99%
实现一流的网络监控与管理,包括提供定点、定时、日、月度、季度、年度等全面、及时的运行监测报告
(3) 科学数据库服务

完善共享服务的门户网站,提供7×24小时服务,正常服务率达到95%。
上网服务数据量达到60TB,每年度提供数据访问达到100万人次,形成一批长期使用的用户群
实现对科学数据库共享服务监控与分析,提供定期(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运行状况报告
面向“1+10”创新基地重大科研项目和e-science示范应用的需求,提供直接、专项的科学数据服务与技术支持
建立科学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支持需求在一个工作日内反馈,及时提供外派技术支持,每年在全院范围内提供2-3次技术培训
(4)高性能计算服务

超级计算机提供7×24小时服务,平均利用率达到65%

㈥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网络中心)成立于1995年4月,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网络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持续建设、运行与服务的支撑单位,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机构,先进网络与高端应用技术的研发基地,国内外先进科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因工作需要招聘下列人员:

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岗位级别 招聘人数 任职条件
期刊我部 主任 编审或
副编审 1人 年龄45岁启答以下,熟悉期刊我部的全面工作,具有副编审及其以上职称(相当)或5年以上我职称的聘任经历,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条件优异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科学数据中心 主任 研究员或
副研究员 1人 年龄45岁以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或岗位)或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岗位)聘任经历
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 研究员或
副研究员 1人 年龄45岁以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副高级及其以上职镇燃称(或岗位)或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岗位)聘任经历

*上述岗位详细招聘信息请浏览网络中心主页:www.cnic.cn

招聘程序如下:

1、报名:申请人在2007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5日期间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①个人简历: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奖惩信息;

②主要工作业绩介绍(2000字以内);

③学位、职称证明、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④对应聘岗位工作开展的建设构想。

2、初审:网络中心人教处组织资格审查工作,进行初步筛选;

3、面试:申请人撰写PPT,进行上岗公开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体检:网络中心人教处统一组织体检。

5、录用:网络中心审核确定录用人选。

6、公示:招聘结果,通知受聘人员(交有关材料)。

7、入职:报送人教处备案及办理相关手续。

8、待遇:正式录用后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及中国科学院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聘任将按照中国科学院统一政策及程序执行。

联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四号北京349信箱

邮政编码:100080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应聘。御旁虚

联系电话:010-58812275

联系人:付老师

网络中心主页:http://www.cnic.cn

㈦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历史沿革

1989年8月 国家计委组织专家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简称NCFC,国内称为“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项目进行投标评审,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加投标,中国科学院中标。自此,开始启动NCFC建设。
1990年5月 中国科学院批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成立,挂靠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1990年11月 国家计委批复NCFC立项,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承担建设任务。
1993年11月 NCFC主干网网络开通并投入运行。 1994年4月 NCFC网络与美国Internet互联成功,中国与Internet实现了全功能的网络连接,并投入运行,这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1994年5月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在国内设置了CN域名服务器,对中国用户进行域名注册登记,并管理和运行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
1995年3月 为统一组织NCFC和“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两大工程任务的建设和服务,加强网上信息资源建设和便于对国家重点工程的运行管理,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1995年3月24日,中科院转发国家科委批文。1996年12月13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文,1997年1月11日中科院转发中编委批文。
1996年2月 中国科学院决定正式明确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㈧ 计算机网络中的访问节点,混合节点,转接节点,中心节点,都是什么啊

  • 访问节点:

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常见的访问节点有用户主机和终端等。

  • 混合节点:

    也称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比如服务器等。

  • 转接节点:

    又称中间节点,是指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

常见的转接节点有:集中器、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

  • 中心节点:

    在星型结构结构中用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网络的中央节点,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中央节点,计算机之间通过中央节点进行信息交换,各节点呈星状分布而得名,其核心的交换机称为中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