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三版
扩展阅读
绍兴7寸工业平板电脑厂 2025-09-27 04:08:42
无线网络租约延长24小时 2025-09-27 00:35:51

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三版

发布时间: 2023-05-22 00:36:46

① 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习题答案

我还真一题都答不上来
我菜鸟

② 谁有熊桂喜译的《计算机网络》(第3版)的答案啊

大学学习资料免费下载网 有

在 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 版块

标题:计算机网络_中文+英文_课后答案/习题解答 Andrew S.Tanenbaum 熊桂喜译

下载不用积分

③ 热心的朋友请进来,求信号与系统的复习资料.

http://hi..com/abxy71/blog/item/5a6270d3cd11ccd9a8ec9a64.html

最全最多的大学课后习题答案,游客均可以迅雷下载!添加中!~~
点击进入该网页之后可直接点击下载!

=====================索引=====================

[通信,电子]
电机学 张松林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华成英主编)习题答案
华中科大版《电机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 谢处方 FLASH
电磁场与电磁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二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杨立
郑君里《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解答
《信号与系统》人邮版的
高频电子线路答案 曾兴雯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答案(完全版)

《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习题详细答案

《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习题详细答案

杨素行第二.三版《模拟电子》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

《通信原理》樊昌信 版 课后题解(部分)

数字逻辑(第二版)高教出版 鲍家元 毛文林
北邮通信原理答案(大部分)

[公共基础课]
高等数学(大学数学基础教程答案)
线性代数课后习题解答(同济四版)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习题解答(20030106)
概率论基础(复旦李贤平第一版)1-4章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四版)答案下载(东南大学&西安交大)
复变函数全解及导学[西安交大 第四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第三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达荣主编第二版
【毛邓三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

[大学英语]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答案(全)
新视野英语听力原文及答案
大学英语精读第2册课文翻译(上外)

21世纪大学英语第3册(1-4)答案

21世纪(第三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5-8)

大学英语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4课,课文及全部答案

[计算机,软件,数学系]
C语言第三版课后答案(文本文件类型)

计算机网络(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版)习题答案

80x86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

谭浩强C++程序设计习题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 【作者】郑莉

王珊,萨师煊版《数据库系统概论》讲义及课后习题答案

Andrew S.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乐善主编

编译原理(陈火旺第三版)练习答案

软件工程课后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第2版习题解答(chm)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版)答案下载 冯博琴 吴宁

西电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超全版)

常微分方程 王高雄

数据结构习题集(C版)答案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刘卫国主编)

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清华大学《数据结构》习题+课后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念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第二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汤子瀛

计算机网络教程 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答案

刘绍学版《近世代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业版《c++程序设计语言》题解下载(美)David Vandevoorde 着

数学分析(陈传璋版)习题答案下载

c程序设计习题参考(谭浩强二.三版)

(全)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第二、三版)PDF版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四版)答案下载(东南大学&西安交大)

《操作系统》(中国铁道出版社,刘振鹏,李亚平,王煜,张明)习题答案

④ 求计算机网络答案

1. 简述网络协议中分层的作用?

网络协议之所以分层描述,是由于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中,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情况非常复为了降低通信协议实现的复杂性,而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为多个层次(分层描述),每层各自完一定的任务,而且功能相对独立,这样实现起来较容易。

2. 简述网卡的作用?

网卡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路组件,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等

3. 请说出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区别?

(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4)关于分组顺序:对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因而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这些数据报按序列到达目的主机。
(5)可靠性与适应性:虚电路服务在通信之前双方已进行过连接,而且每发完一定数量的分组后,对方也都给予确认,故虚电路服务比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高。但是,当传输途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服务可以绕开这些故障地区,而另选其他路径,把数据传至目的地,而虚电路服务则必须重新建立虚电路才能进行通信。因此,数据报服务的适应性比虚电路服务强。
(6)关于平衡网络流量: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中继结点可为数据报选择一条流量较小的路由,而避开流量较高的路由,因此数据报服务既平衡网络中的信息流量,又可使数据报得以更迅速地传输。而在虚电路服务中,一旦虚电路建立后,中继结点是不能根据流量情况来改变分组的传送路径的。

4. 简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关系?

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 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 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 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往往指在给定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 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 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5. 请说出不同层次的中继系统?

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分为下列五种中继系统:
(1)物理层中继系统,即中继器(repeater)repeater or hub:在物理层透明地复制比特流,以补偿信号的衰减;
(2)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bridge or switch:在不同的LAN间存储转发帧,必要时要进行链路层的协议转换。
(3)网络层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5)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称为网关(gateway)传输网关在传输层连接字节流,应用网关允许第4层以上的互连。是对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的协议转换器.

6.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

7. 简述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区别?

IP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硬件地址称为MAC地址,是主机物理层的地址,对应不同协议。IP地址主要用于确定主机的拓扑位置,物理地址是区分不同主机的编号

8. 简述分组交换的优点及采用的手段是什么?

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 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 用.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9.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其次,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另外,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之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被称之为“服务”

10. ICMP差错报文有几种,请简述之?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

终点不可达

源站抑制

时间超过

参数问题

改变路由(重定向)

11. 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的特点是什么?

(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每一个结点交换机中的路由表,都必须给出到所有可能的目的站的下一站应怎样走,并且,所给出的走法应是正确的。

(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由于在每个结点上都要进行路由选择的计算,因此必然要增加分组的时延。另外,路由选择的计算不应使网络通信量增加太多的额外开销。

(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当网络中的通信量发生变化时,算法能自适应地改变路由,以均衡各链路的负载。有时称这种自适应性为“稳健性”。

(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在网络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路由算法应收敛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解,而不应产生过多的振荡。

(5)算法应是公平的。这就是说,算法应对所有用户都是平等的。

(6)算法应是最佳的。这里的“最佳”是指以最低的费用来实现路由算法。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路由选择时,“费用”并不一定指“钱”。通常是给每一条链路指定一定的费用,而这个费用又是由许多的因素决定的,如链路长度、资料率、链路容量、传播时延等。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每一条链路的“费用”。

12.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协议有哪几个?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⑤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1)为D,主要是因为主机号里用了一位,故剩余主机数的为2的7次方,即第二子网起始为128
(2)一个C类含有主机256,故2000/256为8
(3)255.255.248.0,选择C。实际该小题题目说的不太详细。
(4)从主机数来看,一共有32台,需要5位二进制位,故子网号为三位,也即 255.255.248.0 选择C
(5)A,直接和子网掩码相与即可,看和哪个网络号相同,结果在子网号那儿为64。

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信 2.实现资源共享 3.局域网 广域网 4.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二.选择题 DDBBCCA 三.简答题 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 (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可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速率很高,十分适合于环型拓扑的单方向传输。环型拓扑的缺点如下:结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故障检测困难;信道利用率低。 (5)网状型拓扑优点是:可靠性好,结点的独立处理能力强,信息传输容量大。 缺点是: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实时控制、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其他综合服务。举例说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题 1.信号

2.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3.调制 解调 调制解调器 4.幅度调制(ASK) 频率调制(FSK) 相位调制(PSK) 5.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6.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 7.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二.选择题 BDAABDABCCB 三.简答题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识或消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可以被描述。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这些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而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据要通过物理介质和器件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将其转变成物理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现形式,是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在计算机中,信息是用数据表示的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2.答: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不同步,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动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术有两种类型: (1)位同步:只有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发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 (2)字符或帧数据的同步:通信双方在解决了比特位的同步问题之后,应当解决的是数据的同步问题。例如,字符数据或帧数据的同步。 3、4.略 5.传输出错,目的结点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余数。 CH3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物理 3.比特流 差错 4.比特 数据帧 数据包(分组) 报文 5.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二、选择题 DBACB BCABB CDACA 三、简答题 1.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因此,网络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下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独立分割。由于各层独立划分,因此,每层都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实现技术。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3.帧同步(定界)就是标识帧的开始与结束,即接收方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于结束。常见有4中帧定界方法,即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和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传输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端口号。 5.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邻结点间数据包的透明传输,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任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2)组包与拆包;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 6.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而网络层只负责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传输层是资源子网的最低层,所以说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包到达指定的主机后,还必须将它交给这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端口号),这由传输层按端口号寻址加以实现。 7.流量控制就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数据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的接收及处理能力,使得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拥塞”或“拥挤”现象,避免死锁。 流量在计算机网络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组流。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会使得某些结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此时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将随着输入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在网络中,应尽量避免拥塞现象的发生,即要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和传输层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关。 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4)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与重组数据的意思如下: 在发送方,传输层将会话层来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在这些数据单元头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形成报文,报文的头部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在接收方,数据经通信子网到达传输层后,要将各报文原来加上的报文头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还原为原来的数据,送给会话层。 9.TCP/IP参考模型先于OSI参考模型开发,所以并不符合OSI标准。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2)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网际层(Internet Layer);4)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们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这是它没有能够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原因。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2)TCP/IP参考模型的网 络接口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CH4 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纤 2.IEEE802.4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子层(LLC) 4.CSMA/CD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6.MAC地址 48 厂商 该厂商网卡产品的序列号 二.选择题 ADCBCDAB 二.简答题 1.答:局域网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特点:地理范围有限;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且便于管理;网速较快;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等。 2.答:局域网有硬件和软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网卡驱动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诊断软件。局域网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数据交换设备五部分组成。 3.答:目前,局域网常用的共享式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 CSMA/CD协议主要用于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或树型的以太网中。CSMA/CD采用了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低负荷时,响应较快,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负荷(节点激增)时,随着冲突的急剧增加,传输延时剧增,导致网络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有冲突型的网络,时间不确定,因此,不适合控制型网络。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多用于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有序的竞争协议。令牌环网络的主要特点:无冲突;时间确定;适合光纤;控制性能好;在低负荷时,也要等待令牌的顺序传递,因此,低负荷时响应一般,在高负荷时,由于没有冲突,因此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于物理结构是总线的而逻辑结构却是环型的网络。特点类似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4句话: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5.答:由于局域网不需要路由选择,因此它并不需要网络层,而只需要最低的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标准,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子层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换机 路由器 2.电路交换(拨号)服务 分组交换服务 租用线路或专业服务 3.计算机主机 局域网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选择题 BCADAA 三.简答题 1.答:①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③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 2.答:(1)多种业务的兼容性 (2)数字传输: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3)标准化的接口: (4)使用方便 (5)终端移动性 (6)费用低廉 3.答:① 采用TDMA、CDMA数字蜂窝技术,频段为450/800/900MHz,主要技术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窝技术,频段为1.8/1.9GHz,主要技术基于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收、发话费增值业务,支持数据接入速率最高达171.2Kbps,可完全支持浏览Internet的 Web站点。 CH6答案 一.填空题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 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DBCAC 三.问答题 1.答:①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 ②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③从网络的观点看,可以将网络操作系统与标准的网络层次模型作以比较。 2.答: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应具有通常操作系统应具有的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的服务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电子邮件服务功能;远程打印服务功能等。

⑦ 求计算机网络标准答案啊``最好带有解释!


三1.计算机 通信
2软件 硬件 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3网桥 集线器 交换机 路由器
4(1)实用性:2)灵活性:3)开放性: 4)模块化: 5)扩展性: 6)经济性
5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四1.开放系统互联 标准‘2略 3(1)SNMP管理技术(2)RMON管理技(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4.预防 检测 清除 病毒技术
5在存储转发交换网络中,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进行动态的路由选择,为此须在所传输的数据中加入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路由选择依据,这些控制信息中一般包含通信双方的网络地址,路由选择根据信宿的网络地址实现,而差错控制等需要信源的网络地址;

Ø在电路交换技术中,通信控制信息仅在电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阶段使用,在数据传输阶段是不需要任何控制信息。

⑧ 急求《计算机导论》第三版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课后习题答案,黄国兴的。。

是这个吗?
复制的·
http://..com/question/80651958.html

第1章 概 述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D 4. C 5. ABC
6. A 7. B 8. B 9. ABCD 10. ABCDE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请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把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统一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
3.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控制器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受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
4.简述CPU和主机的概念。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5.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有哪些
软件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技术文档。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组成,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解决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软件,包括用户程序及其说明性文件资料。
6.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几十万亿次以上。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2)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有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高超的记忆能力。能够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
(3)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即把编好的程序输入计算机,机器便可依次逐条执行,这就使计算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7.计算机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运算方式的不同,以及计算机中信息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模拟式电子计算机(Analog Computer)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当今广泛应用的是数字计算机,因此,常把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简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和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 )两大类。通用计算机能解决多种类型问题,是具有较强通用性的计算机,一般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多属此类;专用计算机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如嵌入式系统。
根据计算机的总体规模对计算机分类,可分为巨型机(Super Computer)、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小型计算机(Mini 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和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五大类。
常见的微型机还可以分为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等多种类型。
8.简述计算机的基本运行方式。
计算机的基本运作方式可概括为所谓的“IPOS循环”。IPOS循环即输入(Input)、处理(Processing)、输出(Output)和存储(Storage),它反映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1)输入
接受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仪等)提供的数据。
(2)处理
对数值、逻辑、字符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操作,按指定的方式进行转换。
(3)输出
将处理所产生的结果等数据由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进行输出。
(4)存储
计算机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供以后使用。
9.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1)科学计算
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计算称为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科学计算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所提出的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之一。
(2)信息处理
所谓信息处理就是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加工、整理、合并、统计、制表、检索以及存储等,又称为数据处理。例如座席预订与售票系统、零售业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3)实时控制(也称过程控制)
实时控制也称过程控制,实时控制能及时地采集检测数据、使用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处理并自动地控制被控对象的动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使用计算机来辅助人们完成产品或工程的设计任务的一种方法和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是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们完成工业产品的制造任务,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工厂生产资源接口的计算机来完成制造系统的计划、操作工序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是把计算机用作教学媒体,使它充当指导者、工具和学习者角色,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技术。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就是指计算机模拟人类某些智力行为的理论、技术和应用。
(6)多媒体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多媒体”(Multimedia)的概念。
10.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一些特定场合,需要很小的计算机,计算机的重量、体积都变得越来越小,但功能并不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在世界上日益普及,个人电脑正逐步由办公设备变为电子消费品。人们要求电脑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性能之外,还要有时尚的外观、轻便小巧、便于操作等特点,如平板电脑、手持电脑等。今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在计算机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2)巨型化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活动也越来越多,很多情况要求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运算。“巨型化”在这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小,主要是指机器的性能——运算速度等。
(3)网络化
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网络具有虚拟和真实两种特性,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具有虚拟特性,而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网络资源共享则具有真实的特性。
(4)智能化
今后,计算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计算机应用将具有更多的智能特性,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些自己不熟悉或不愿意做的事,如智能家电、烹调等。
(5)新型计算机
目前新一代计算机正处在设想和研制阶段。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
11.简述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的本质、计算学科的三个过程。
计算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计算学科的研究包括了从算法与可计算性的研究到根据可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实际实现问题的研究。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讨论的是能行性的有关内容,而凡是与能行性有关的讨论都是处理离散对象的。
计算学科的实质是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其关键问题是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问题。
(1)理论
理论是数学科学的根本。应用数学家们都认为,科学的进展都是基于纯数学的。应用数学用数学的方法推动经验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刺激对新数学的需要,为纯理论数学提出新的问题。
(2)抽象
抽象(模型化)是自然科学的根本。科学家们相信,科学进展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形成假设,然后用模型化过程去求证。
(3)设计
设计是工程的根本。工程师们认为,工程进展基本上都是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去构造系统,以解决问题。
12.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技术得益于科学,它又向科学提出新的课题。
13.简述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
计算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归结为14个知识体,包括:
(1)离散结构(PS)
计算学科是以离散型变量为研究对象,离散数学对计算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程序设计基础(PF)
《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指出了程序设计在计算学科的正确地位:程序设计是计算学科课程中固定练习的一部分,是每一个计算学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计算学科核心科目的一部分,程序设计语言还是获得计算机重要特性的有力工具。
(3)算法与复杂性(AL)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现实世界中,任何软件系统的性能仅依赖于两个基本点方面,一方面是所选择的算法;另一方面是各不同层次实现的适宜性和效率。
(4)组织与体系结构(AR)
计算机在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没有计算机,计算学科只是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应该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构件、以及他们的特点/性能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理解。
(5)操作系统(OS)
操作系统定义了对硬件行为的抽象,程序员用它来对硬件进行控制。操作系统还管理计算机用户间的资源共享。
(6)网络计算(NC)
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基于TCP/IP的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在计算学科中更加重要。
(7)程序设计语言(PL)
程序设计语言是程序员与计算机交流的主要工具。一个程序员不仅要知道如何使用一种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还应理解不同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
(8)人-机交互(HL)
人机交互重点在于理解人对交互式对象的交互行为,知道如何使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开发和评价交互软件系统,以及人机交互设计问题的一般知识。
(9)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GV)
该主领域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4 个学科子领域的研究内容。
(10)智能系统(IS)
人工智能领域关心的问题是自主代理的设计和分析。智能系统必须干知其环境,合理地朝着指定的任务行动,并与其它代理和人进行交互。
(11)信息管理(IM)
信息系统几乎在所有使用计算机的场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软件工程(SE)
软件工程是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建立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的软件系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科,可以应用于小型、中型、大型系统。
(13)数值计算科学(CN)
从计算学科的诞生之日起,科学计算的数值方法和技术就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14)社会和职业问题(SP)
大学生需要懂得计算学科本身基本的文化、社会、法律和道德问题。还需要培养学生提出有关计算的社会影响这样严肃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评价的能力。学生还需要认识到软硬件销售商和用户的基本法律权利,也应意识到这些权利的基本基础——道德价值观。

三.讨论题
1.计算机的产生是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你的观察,请列出计算机的应用。
答案略。
2.计算机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和挑战。利用它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许多事情,可以方便地和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和通信。但是,是否想过事情的反面呢?所有的变化都是积极的么?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会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吗?讨论这些问题和其他所能想到的问题。
答案略。

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