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机和电脑连接不上怎么办
是不是链接电脑的线有问题 换一根 如果没办法就只能找工程师了
⑵ 探针盒子是什么东西
是信号传输探测工具。
探针盒子一般指探针,探针卡是一种测试接口,主要对裸芯进行测试,通过连接测试机和芯片,通过传输信号对芯片参数进行测试。
用途
是将探针卡上的探针直接与芯片上的焊垫或凸块直接接触,引出芯片讯号,再配合周边测试仪器与软件控制达到自动化量测的目的。探针卡应用在IC尚未封装前,针对裸晶系以探针做功能测试,筛选出不良缓拍品、再进行之后的封装工程。因此,探针卡是IC制造中对制造成本影响相当大盯启的重要制程之一。
安全问题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WiFi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安全专家介绍,WiFi探针扰则羡盒子确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用户为避免信息泄露,可以在出门后关闭手机连接WiFi的功能,并不要在一些不合规的APP上提供真实个人信息。
防范措施
(1)、不随意安装非正规商家应用App、及各类广告插件App,使用正规合法App是保护个人信息的第一步。
(2)、长时间不使用WiFi可关闭网络自动连接,仔细辨别免费WiFi信号,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设置家庭网络的WiFi账号密码并定期更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探针盒子
⑶ 网络分析仪如何与探针台连接
网络分析仪与探针座的电缆线接头联系在一起的,是用来测产品的传输,阻抗,驻波等指标。
⑷ 温控探针台的用途
温控探针冷热台是为液晶研究设计的,为了给样品施加电厂或测量样品的型号,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电极,并配有液晶池和专用送样器。同时由于热台腔室的密闭性,可以控制腔室里的环境氛围,如湿度、真空或通入内部气体,并可将热态与红外及X射线衍射设备联用。那主要应用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另可用于观察各类型材料。冷热台可在-190℃-600℃范围内空温。允许光学观察和样品气体环境控制
你好,温控探针冷热台采用自适应PID算法,实现了高精度温度定点控制以及高水平的温度跟随功能。可使微型平台快速温度均衡。
温控探针冷热台歌部件的作用
1样品台:是定位晶源或芯片的部件设备。通常会依据晶圆的尺寸来设计大小,并配备了相应的精细挪动定位功用
2光学元件:这个部件的作用使得用户可以从视觉上缩小察看待测物,以便准确地将探针对准并放置在待测晶圆/芯片的测量点上。有的采用平面变码凯焦显微镜,有的采用数码相机,或者两者兼有
3操纵器:探针台运用操纵器将探针放置在被好纤测物上,它可以很容易的定位探针并疾速固定它们。通常运用磁铁或真空把它们固定在适当的地位。一旦固定,操作器可以在x、y和z方向上精确定位探针。并且在某些状况下提供旋转运动。
4探针:主要分普通DC测试探针、同轴DC测试探针、有源探针和微波探针等。它的尺寸和资料取决于被探测样品的尺寸和所需测量类型决定。其针尖直接接触被测测样品,针臂应与针尖配合使用。
5射频探针:射友模仿频探针的实质为适配器,将芯片测量接口转为同轴或波导端口。罕见的射频探针有GSG型、GS型、GSSG型等。射频探针的主要参数有高2工作频率、探针尖距等。目前,同轴接口的射v频探针频率可达110GHz波导接口的射频探针频率高达1.1THz
6网络分析仪:虽然传统网络分析仪也能无效地测量有源器件,例如放大器、混频器和转换器,但它们不能提供以后研发与消费工程师所盼望的精度、易用性和速2度。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⑸ 如何用示波器测晶振
问题一:示波器如何测量晶振是否起振? 示波器负探头接地,正探头接晶振的正端,示波器会有相关频率的正弦波和频率值。
问题二:示波器怎么测试晶振的波形 晶振在电路上先通电后,要用示波器10倍档探头接晶振任意一端,探头接地端接地。
问题三:示波器怎样测量晶振? 楼上说的基本对。。但是晶振要先加电压
普通数字示波器的测量精度由示波器的采样率决定的,但如果你用的是模拟示波器,那么精度是最高的。
建议学习近代电子测量。
问题四:如何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晶振的输出频率?谢谢 可以直接测量,探头接地夹子接在MCU的接地端,探头探针直接测试晶体的任一一个引脚即可。两个引脚的幅度不太一样,但频率一样。
问题五:怎么测量一个晶振的好坏? 一个小技巧:没有示波器情况下如何测量晶振是否起振。
可以用万用表测量晶振两个引脚电压是否是芯片工作电压的一半,比如工常电压是5V则是否是2.5V左右。另外如果用镊子碰晶体另外一个脚,这个电压有明显变化,证明是起振了的
问题六:怎么用示波器测量四角无源晶振的频率 示波器负探头接地,正探头接晶振的正端,示波器会有相关频率的正弦波和频率值。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袭谈幅度等等。
问题七:如何用万用表测量晶振拍桥碰 将晶体从PCB上拆下,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引脚两端,好的晶体应为无穷大。但这样也只能测量晶体的绝缘电阻,仅此而已。事实上,晶体的绝缘电阻大于500MOhm,这个级别的绝缘万用表也是测量不了的。真要想测量绝缘电阻,需要用到绝缘电阻测试仪。
搭一个振荡电路,用频率计和示波器测量。这已经是业余条件下,最好的选择了。但也只能判断晶体能够起振及简单的判断起振幅度。更多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和参数仍然测量不到。而且由于振荡槽路上的误差及激励电平不能准确的设定,还是没有办法判断晶体的准确谐振频率值。
使用阻抗计测量。正如网友“pizeoelect”所说,阻抗计相比较而言,价格较低,而且能准确设置激励电平和测量频率,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测量精度有限,而且看不到晶体的特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网络分析仪测量。根据国际电工委会对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定义,如果想要真正测量到晶体的特性参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目前大多数人常用的仪器主要是Saunders andAssociates, Inc.公司的250B网络分析仪。但你的测量测量结论需要专业机构认证,那么你就还得用到Agilent的E5100之类的网络分析仪了。如果你需要测量温度特性,你消敏还得需要配一个高低温箱才行。具体测量方法请参考如下文献:
一. Saunders andAssociates, Inc. Load resonantmeasurements of quartz crystals [EB/OL]. saun-ders-assoc/datasheets/paper/paper.pdf, 1998/2003- 09-12.二. IEC 444 1973. Basic method forthe measurementof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of quartz crystal uNIts by zero phase technique in aπ-network [S].三. GJB 2138/3-2007 JA557型石英晶体谐振器详细规范
至于你说的“用万用表串接一个高频电容来检测”根本就不可能。你想想,晶体频率少则几M,高则几十M什么样的万用表能够测量这么高频率?另外,电路振荡是有条件的,不是一个电容就能解决的。希望你能明白。
问题八:可以用示波器测试出晶振的频率吗?谢谢 能测出来,不过没办法侧得很准。有的示波器带频率显示功能,没有的话,你可以读出来一个周期是多少,自己算频率。示波器的带宽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带宽不够只是影响波形,不会影响到频率
问题九:技术探讨示波器怎么测试晶振的波形 示波器负探头接地,正探头接晶振的正端,示波器会有相关频率的正弦波和频率值。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盯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问题十:如何用示波器测实时时钟信号和主时钟信号 测量无小事,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使用场景有不同的考量。
如果需测量测实时时钟信号和主时钟信号
1. 如果是一般学校做实验的话:
直接把示波器的探棒与晶振或者CLK信号引脚连接即可。如果探棒有10倍衰减的开关,最好打到10倍衰减的开关档位,这样可以减小对被测电路影响。你看到的波形可能是这样的(用带宽100M示波器测量100M的信号)
2. 进一步,如果对信号的形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注意:
在带宽选择上,一般要求示波器的带宽是被测量信号频率的5倍。这是因为5次谐波已经足够可以反映一般时钟信号的波形形态了。你看到的波形可能是这样的(用带宽500M示波器测量100M的信号)
3.如果需要对上升和下降沿进行精确测量,由于上升和下降沿包含了更多的多次谐波,因此则需要对示波器的响应和带宽作进行进一步考虑。下图分别是用1G和2G的示波器来观察这个100M的信号。
⑹ 这是一份网络靶场入门攻略
近年来,国内外安全角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前有燃油运输管道被堵,后有全球最大肉食品供应商被黑客入侵,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关键基础设施提供方,特种行业,以及大型公共服务业被黑客当作攻击目标,加大对信息安全保障的投入迫在眉睫。除了软硬件技术设备的投入之外,专业的安全人才重金难求已是公认的事实,据统计,20年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缺口高达140万,利用网络靶场可以体系,规范,流程化的训练网安人才的特点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安全维护队伍是大势所趋。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因此,建设网络安全实训靶场,不仅仅让靶场成为一个知识的学习中心,更是一个技能实践中心,一个技术研究中心。网络攻防实训靶场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培训教学业务的支撑建设,更要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能综合训练场的建设。以支撑受训人员课上课下的学习、攻防技能演练、业务能力评估、协同工作训练和技术研究与验证,以保证能贴近不同培训业务的需要,并支持多维度量化每个参与者的各种能力,有计划地提升团队各个方面的技术能力。因此,建设一套实战性强、知识覆盖全面、综合型的集培训、网络攻防演练及竞赛、测试于一体的网络靶场是非常有必要的
免费领取学习中资料
2021年全套网络安全资料包及最新面试题
(渗透工具,环境搭建、HTML,PHP,MySQL基础学习,信息收集,SQL注入,XSS,CSRF,暴力破解等等)
网络靶场(Cyber Range)是一个供5方角色协同使用的网络系统仿真平台。用于支撑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攻防训练、安全产品评测和网络新技术验证。
网络安全人员要就攻防技术进行训练、演练;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要试验,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于是需要建立网络靶场,把网络的要素虚拟到网络靶场。
在网络靶场中进行网络安全活动,不仅可以避免对现实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还可以做到对资源的反复利用。每一次安全试验造成的伤害程度都是可控的、可检测的,试验结束后还能够对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网络靶场在不影响真实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技术,也可以发现安全产品的漏洞从而提升安全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
网络靶场共有五种角色:黄、白、红、蓝、绿。
黄方是“导调”角色,整个网络试验的“导演”,负责:
1、设计试验
2、控制试验:开始、停止、恢复、停止
3、查看试验:查看试验的进度、状态、详细过程
白方是网络靶场平台“管理”角色,靶场试验“剧务”,负责试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进行时的“日常事务”处理:
1、试前构建目标网络、模拟网络环境等;
2、试中负责系统运维等;
3、试后回收和释放资源等。
红方是“攻击”角色,靶场试验的“反派演员”,与蓝方相对,攻防演练中向蓝方发起攻击。
蓝方是“防御”角色,靶场试验的“正派演员”,与红方相对,攻防演练中抵御红方攻击。
绿方是“检测”角色,靶场试验的“监视器”,监控红蓝两方在演练中的一举一动,具体负责:
1、监测当前红蓝方的具体行为
2、当红蓝方攻击防守成功,研判还原成功的过程、攻击手法、防御方法
3、监测红方违规操作
4、试验或试验片断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5、分析试验的攻防机理(比如针对新型蠕虫分析其运行、传播机理)
试验开始前,“导演”黄方想定攻防试验的具体内容和任务目标,确定参与试验的人员安排,设计试验的具体网络环境、应用环境和具体的攻击步骤。
修房首先从房屋结构入手,搭建网络靶场时最基础的事情是明确网络结构、搭建网络拓扑。白方根据黄方在任务想定环节设计的网络拓扑图生成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设备,并将设备依照拓扑图配置和连接,生成试验所需的网络环境结构。
除了网络结构,目标网络还要为用户访问浏览器、收发邮件等操作提供应用环境,就像房屋在入住前要装修出卧室、厨房,给住户就寝、做饭提供空间一样。有了相应的应用环境,才有空间进行相关的活动。
白方在生成目标网络后,还要根据黄方的设计将靶标系统接入目标网络。靶标,即攻击的目标。靶标系统可以是实际的设备,也可以是虚拟化技术生成的靶标系统,针对不同的任务类型,靶标的设定会有所差异。
“活”的网络,除了网络结构完整,还要有活动发生。真实的网络环境时时刻刻都不是静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聊天、打游戏、刷短视频……白方在目标网络生成后,通过模拟这些活动流量和行为,并将其投放到网络靶场中,让靶场“活”起来,更加接近实际的网络环境,而不是一片实验室虚拟出的净土。
模拟的流量分为近景和远景两种。近景流量指用户操作行为,包含攻击方的攻击流量、防守方的防守流量以及用户打开浏览器、收发邮件等访问应用系统的行为流量,远景流量即与试验本身不相关的背景流量。
流量仿真和目标网络生成共同构成网络靶场的完整虚拟环境,让后续的演习更加真实,也部分增加了演习的难度。
准备工作完成后,红方和蓝方根据黄方的试验设计,在白方搭建的环境中展开攻防演练。红方发起攻击,蓝方抵御攻击。
试验进行时,绿方全程监控红蓝两方在演练中的一举一动,根据需求全面采集数据,掌握诸如攻击发起方、攻击类型、攻击步骤、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信息,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检测结果。
试验结束后,绿方基于前期采集的数据,进一步进行评分和分析工作。
小到某次攻防行为、大到某次攻防演习,绿方在给出量化评分的同时,还要给出具体评价,给出优点亮点和尚存在的缺点不足。
结合试验表现和试验目的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结果。若试验目的是研究某种新型攻击,则分析其机理;若试验目的是检验某个安防产品,则分析其安全缺陷。
绿方的一系列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靶场中发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正确分析网络靶场的态势,作出更准确的评估。
网络靶场有三种类型的应用模式:内打内、内打外、外打内。此外还有分布式网络靶场模式。
红、蓝双方都在靶场内。内打内应用模式主要有CTF线下安全竞赛、红蓝攻防对抗赛和科学试验等。
CTF(Capture The Flag)即夺旗赛,其目标是从目标网络环境中获取特定的字符串或其他内容(Flag)并且提交(Capture The Flag)。
科学试验是指科研人员针对新型网络技术进行的测试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新技术进行反馈迭代。
内打外即红方在靶场内,蓝方在靶场外。
外打内即红方在靶场外,蓝方在靶场内,典型应用是安全产品评测。
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呢?通常,我们要知道一个安全设备好不好用、一个安全方案是不是有效,有几种方法:第一,请专业的渗透测试,出具渗透测试报告,但这种只能测一次的活动,叫静态测试。可是大家清楚,即使今天测过了,明天产品、方案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漏洞。那么,“靶场众测”的场景就出来了。把实物或者虚拟化的产品/方案放到靶场,作为靶标让白帽子尽情“攻击”。如果把它攻垮了,我们就知道哪里有问题了,这种开放测试,由于众多白帽子的参与、以及不影响生产环境不会造成后果、能放开手脚“攻击”,效果比聘请几个专家去现场测试要好的多。如果产品一直放在靶场,就可以在长期的众测中不断发现问题,促进产品持续迭代提升。
分布式靶场即通过互联多个网络靶场,实现网络靶场间的功能复用、资源共享。由于单个网络靶场的处理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分布式靶场可以将多个网络靶场的资源综合利用起来,并且这种利用对于使用人员是透明的。
比如,现有一个银行网络靶场A和一个电力网络靶场B,当前有一个试验任务既需要银行网络环境,又需要电力网络环境。那么我们可以将现有的A、B两个网络靶场互联起来展开试验。
分布式靶场能够连接各行各业的网络靶场,更大程度上实现全方位综合互联网络逼真模拟。
网络靶场存在三个主要科学问题,这三个问题反映了网络靶场在关键技术上面临的挑战。
1)建得快
网络靶场用户众多,还会出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用户的使用时间不长,这就需要网络靶场目标网络包括网络环境要能够快速生成、快速擦除回收,特别是节点数量较大的应用,是一项技术上重大的挑战。没有过硬的网络构建能力,基础设施以及虚拟化编排技术是很难实现的。
2)仿得真
由于网络靶场是用有限的资源仿造真实网络,大部分要素需要虚拟化,而非实物。因此如何逼真的仿真目标网络元素是一项持续的挑战问题。网络靶场中,一台实物路由器的功能是否都在其虚拟设备上具备?如果功能缺失,是否会对靶场应用造成影响?靶标、网络环境、虚拟设备、背景流量的逼真仿真同理,网络环境仿真还需要服务于靶场具体应用场景,这些都依赖于长期的积累。
网络靶场绿方主要有以下挑战:
1、如何针对网络靶场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针对性的采集?
2、只要是采集就要有接触(比如医学检验,可能要抽血,可能要有仪器深入身体),有接触就有影响(影响目标网络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如何使影响尽量小,如何平衡这种影响和采集全面、准确性?
3、如何基于采集到的多样、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评估出靶场绿方需要得出的信息?
这是对探针采集能力、大数据关联能力、事件分析还原能力、安全知识图谱能力的综合考验。
1、网络靶场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必须保证试验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就像多个房间在射击打靶,不能从这个房间打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2、目标网络和分析网络必须严格安全隔离,即红方和绿方、白方、黄方要安全隔离,不能红方把绿方打瘫了,也就是参加比赛的人把裁判系统攻陷了,同时试验间的角色、系统间也需要安全隔离。
3、同时,安全隔离的同时不能影响网络靶场运行的性能。
⑺ 电路仿真的Multisim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其特点如下:
Ø 直观的图形界面
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测量数据、波形和特性曲线如同在真实仪器上看到的;
Ø 丰富的元器件
提供了世界主流元件提供商的超过17000多种元件,同时能方便的对元件各种参数进行编辑修改,能利用模型生成器以及代码模式毕答绝创建模型等功能,创建自己的元器件。
Ø 强大的仿真能力
以SPICE3F5和Xspice的内核作为仿真的引擎,通过Electronic workbench 带有的增强设计功能将数字和混合模式的仿真性能进行优化。包括SPICE仿真、RF仿真、MCU仿真、VHDL仿真、电路向导等功能。
Ø 丰富的测试仪器
提供了22种虚拟仪器进行电路动作的测量:
Multimeter(万用表)
Function Generatoer(函数信号发生器)
Wattmeter(瓦特表)
Oscilloscope(示波器)
Bode Plotter(波特仪)
Word Generator(字符发生器
Logic Analyzer(逻辑分析仪)
Logic Converter(逻辑转换仪)
Distortion Analyer(失真度仪)
Spectrum Analyzer(频谱仪)
Network Analyzer(网络分析仪)
Measurement Pribe(测量探针)
Four Channel Oscilloscope(四踪示波器)
Frequency Counter(频率计数器)
IV Analyzer(伏安特性分析仪)
Agilent Simulated Instruments(安捷伦仿真仪器)
Agilent Oscilloscope(安捷伦示波器)
Tektronix Simulated Oscilloscope(泰克仿真示波器)
Voltmeter(伏特表)
Ammeter(安培表)
Current Probe(电流探针)
Lab VIEW Instrument(Lab VIEW仪器)
这些仪器的设置和使用与真实的一样,动态互交显示。除了Multisim提供的默认的仪器外,还可以创建LabVIEW的自定义仪器,使得图形环境中可以灵活地可升级地测试、测量及控制应用程举手序的仪器。
Ø 完备的分析手段
Multisimt提供了许多分析功能:
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直流工作点分析 )
AC Analysis(交流分析)
Transient Analysis(瞬态分析)
Fourier Analysis(傅里叶分析)
Noise Analysis(噪声分析)
Distortion Analysis(失真度分析)
DC Sweep Analysis(直流扫描分析)
DC and AC Sensitvity Analysis(直流和交流灵敏度分析)
Parameter Sweep Analysis(参数扫描分析)
Temperature Sweep Analysis(温度扫描分析)
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传输函数分析)
Worst Case Analysis(最差情况分析) Pole Zero Analysis(零级分析)
Monte Carlo Analysis(蒙特卡罗分析)
Trace Width Analysis(线宽分析)
Nested Sweep Analysis(嵌套扫描分析)
Batched Analysis(批处理分析)
User Defined Analysis(用户自定义分析)
它们利用仿真产生的数据执行分析,分析范围很广,从基本的到极端的到不常见手姿的都有,并可以将一个分析作为另一个分析的一部分的自动执行。集成LabVIEW和Signalexpress快速进行原型开发和测试设计,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交互式测量和分析功能;
Ø 独特的射频(RF)模块
提供基本射频电路的设计、分析和仿真。射频模块由RF-specific(射频特殊元件,包括自定义的RF SPICE模型)、用于创建用户自定义的RF模型的模型生成器、两个RF-specific仪器(Spectrum Analyzer频谱分析仪和Network Analyzer网络分析仪)、一些RF-specific分析(电路特性、匹配网络单元、噪声系数)等组成;
Ø 强大的MCU模块
支持4种类型的单片机芯片,支持对外部RAM、外部ROM、键盘和LCD等外围设备的仿真,分别对4 种类型芯片提供汇编和编译支持;所建项目支持C代码、汇编代码以及16进制代码,并兼容第三方工具源代码; 包含设置断点、单步运行、查看和编辑内部RAM、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高级调试功能。
Ø 完善的后处理
对分析结果进行的数学运算操作类型包括算术运算、三角运算、指数运行、对数运算、复合运算、向量运算和逻辑运算等;
Ø 详细的报告
能够呈现材料清单、元件详细报告、网络报表、原理图统计报告、多余门电路报告、模型数据报告、交叉报表7种报告;
Ø 兼容性好的信息转换
提供了转换原理图和仿真数据到其他程序的方法,可以输出原理图到PCB布线(如Ultiboard、OrCAD、PADS Layout2005、P-CAD和Protel);输出仿真结果到MathCAD、Excel或LabVIEW;输出网络表文件;向前和返回注;提供Internet Design Sharing(互联网共享文件)
⑻ 电路板的测试方法
1、针床法
这种方法由带有弹簧的探针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每一个检测点。弹簧使每个探针具有100 - 200g 的压力,以保证每个检测点接触良好,这样的探针排列在一起被称为"针床"。在检测软件的控制下,可以对检测点和检测信号进行编程,检测者可以获知所有测试点的信息。
实际上只有那些需要测试的测试点的探针是安装了的。尽管使用针床测试法可能同时在电路板的两面进行检测,当设计电路板时,还是应该使所有的检测点在电路板的焊接面。针床测试仪设备昂贵,且很难维修。针头依据其具体应用选不同排列的探针。
一种基本的通用栅格处理器由一个钻孔的板子构成,其上插针的中心间距为100 、75 或50mil。插针起探针的作用,并利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或节点进行直接的机械连接。如果电路板上的焊盘与测试栅格相配,那么按照规范打孔的聚醋薄膜就会被放置在栅格和电路板之间,以便于设计特定的探测。
连续性检测是通过访问网格的末端点(已被定义为焊盘的x-y 坐标)实现的。既然电路板上的每一个网络都进行连续性检测。这样,一个独立的检测就完成了。然而,探针的接近程度限制了针床测试法的效能。
2、观测
电路板体积小,结构复杂,因此对电路板的观察也必须用到专业的观测仪器。一般的,我们采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来观察电路板的结构,通过视频显微摄像头,可以清晰从显微镜看到非常直观的电路板的显微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和检测。
3、飞针测试
飞针测试仪不依赖于安装在夹具或支架上的插脚图案。基于这种系统,两个或更多的探针安装在x-y 平面上可自由移动的微小磁头上,测试点由CADI Gerber 数据直接控制。双探针能在彼此相距4mil 的范围内移动。探针能够独立地移动,并且没有真正的限定它们彼此靠近的程度。
带有两个可来回移动的臂状物的测试仪是以电容的测量为基础的。将电路板紧压着放在一块金属板上的绝缘层上,作为电容器的另一个金属板。假如在线路之间有一条短路,电容将比在一个确定的点上大。如果有一条断路,电容将变小。
(8)网络分析仪如何与探针台连接扩展阅读
分类
1、单面板
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因为导线只出现在其中一面,所以这种PCB叫作单面板(Single-sided)。因为单面板在设计线路上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因为只有一面,布线间不能交叉而必须绕独自的路径),所以只有早期的电路才使用这类的板子。
2、双面板
这种电路板的两面都有布线,不过要用上两面的导线,必须要在两面间有适当的电路连接才行。这种电路间的“桥梁”叫做导孔(via)。导孔是在PCB上,充满或涂上金属的小洞,它可以与两面的导线相连接。
因为双面板的面积比单面板大了一倍,双面板解决了单面板中因为布线交错的难点(可以通过导孔通到另一面),它更适合用在比单面板更复杂的电路上。
3、多层板
为了增加可以布线的面积,多层板用上了更多单或双面的布线板。用一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或二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迟含层的印刷线路板,通过定位系统及绝缘粘结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导电图形按设计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刷线路板就成为四层、六层印刷电路板了,也称为多层印刷线路板。
板子的层数并不代表有几层独立的布线层,在特殊情况下会加入空层来控制板厚,通常层数都是偶数,并且包含最外侧的两层。大部分的码嫌笑主机板都是4到8层的结构,不过技术上理论可以做到近100层的PCB板。
大型的超级计算机大多使用相当多层的主机板,不过因为这类计算机已经可以用许多普通计算机的集群代替,超多层板已经渐渐不被使用了。因为PCB中的各层都紧密的结者亮合,一般不太容易看出实际数目,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主机板,还是可以看出来。
⑼ 什么是动态热机械分析
<p>动态热机械分析</p>
<p>
</p>
<p>
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
Thermomechanic
Analysis,简称DM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在振荡负荷下的动态模量或阻尼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p>
<p>
高聚物是一种粘弹性物质,因此在交变力的作用下其弹性部埋没早分及粘性部分均有各自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高聚物的动态力学行为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而且它对玻璃化转变、结晶、交联、相分离以及分子链各层次的运动都十分敏感,所以它是研究高聚物分子运动行为极为有用的方法。</p>
<p>
如果施加在试样上的交变应力为σ,则产生应变为ε。由于高聚物粘弹性的关系其应变将滞后于应力弯雀,则ε、σ分别可以下式表示:</p>
<p>
ε=ε0exp(iωt)
(1)</p>
<p>
σ=σ0exp[i(ωt+δ)]
(2)</p>
<p>
式中ε0、σ0分别为最大振幅的应变和应力,ω为交变力的角频率,δ为滞后相位角。</p>
<p>
i=1时,复数模量E*</p>
<p>
E*=
σ/ε=σ0
exp(iδ)/ε0=σ0(cosδ+isinδ)/ε0=E'+E"
(3)</p>
<p>
其中,E'=σ0cosδ/ε0
为实数模量,即模量的储能部分,而</p>
<p>
E"=σ0sinδ/ε0
(4)</p>
<p>
表示与应变相差π/2的虚数模量,是能量的损耗部分。另外还有用内耗因子Q^(-1)或损失角δ正切tanδ来表示损耗,即</p>察脊
<p>
Q^(-1)=tan
δ
=E"/E'
(5)</p>
<p>
[图1、图2
见附图]</p>
<p>
图1为粘弹性物质在正弦交变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的相应关系示意图。因此在程序控温的条件下不断地测定高聚物E’、E”和tanδ值,则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动态力学-温度谱。从图中可以看到实数模量E’呈阶梯状下降,而在与阶梯下降相对应的温度区E”和tanδ则出现高峰。表明在这些温度区内高聚物分子运动发生某种转变,即某种运动的解冻。其中对非晶态高聚物而言,最主要的转变当然是玻璃化转变,所以模量明显下降,同时分子链段克服环境粘性运动而消耗能量,从而出现与损耗有关的E”和tanδ高峰。</p>
<p></p>
⑽ 晶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晶振测量
晶振对电容负载较敏感,当使用×1挡时,探头电容相对较大,相当于一个很重的负载并联李裂在晶振电路中,很容易使其停止振荡,因此我们使用10X档的探头更佳。
我们将示波器通道设置为交流耦合,10X档位。确保晶振主板上电运行后,拔掉探头的套子,露出探针。将卖握探头夹子接到主板地线即供电负极端,探针针尖接触到晶振的其中一个引脚。
另外,晶振的输出边沿一般比较陡,上升时间较短,因为晶振的输出中包含了较多的高频分量,因此应该将其当作高频信号来看待。探头×1挡的带宽有限制,而探头×10挡是全带宽开启的,因此必须选用×10挡进行测中扰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