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组成网络所需的硬件设备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个或多个计算机通过特定通信模式连接起来的一组计算机,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的。
组成一般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有哪些?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络接口卡或网卡;四是连接线,学名“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体”,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光纤。如果要扩展局域网的规模,就需要增加通信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网桥和路由器等。我们把这些硬件连接起来,再安装上专门用来支持网络运行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那么一个能够满足工作或生活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也就建成了。服务提供者--服务器
服务器(Server)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各网络工作站成员的信息请示等,并连接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调制解调器等。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Internet网管中心就有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各类服务器。
广义上的Server(服务器)是指向运行在别的计算机上的客户端程序提供某种特定服务的计算机或是软件包。这一名称可能指某种特定的程序,例如WWW服务器,也可能指用于运行程序的计算机,例如,“我们的邮件服务器今天崩溃了”,这就是电子邮件不能被发送出去的原因。一台单独的服务器计算机上可以同时有多个服务器软件包在运行,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向网络上的客户提供多种不同的服务。
网络服务器是不是就是所说的文件服务器?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服务器确也是指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其中装有NOS(网络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序等,是组建一个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所必需的基本配置;对于对等网,每台计算机则既是服务器也是搭族工作站。
采用什么样的微机用作服务器最为合适?若有条件购置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则更好,因为硬件上有专门考虑,我们在前面不是说服务器的硬盘存取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很大吗?所以专用的服务器就对数据的存储、速度、可靠性都有考虑,诸如硬盘镜像、双工等容错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应用。不过一般的小型LAN,采用PII级的微机,配备一个或数个GB的大容量硬盘和一个32位的网卡也就可以满足需求。
坐享其成者--工作站
工作站(Workstation)也称客户机,由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连入网络的任何计算机都属于工作站,其性能一般低于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接入Internet后,在获取Internet的服务的同时,其本身就成为一台Internet网上的工作站。网络工作站需要运行网络操作系统的客户端软件。
计算机的哨卡--网卡
网卡也称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在局域网中用于将用户计算机与网络相连,大多数局域网采用以太(Ethernet)网卡,如NE2000网卡、PCMCIA卡等。
何谓网卡?网卡是一块插入微机I/O槽中,发出和接收不同的信息帧、计算帧检验序列、执行编码译码转换等以实现微机通讯的集成电路卡。它主要完成如下功能:(1)读入由其它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或其它NIC)传输过来的数据包(一般是帧的形式),经过拆包,将其变成客户机或服务器可以识别的数据,通过主板上的总线将数据传输到所需PC设备中(CPU、内存或硬盘);(2)将PC设备发送的数据,打包后输送至其它网络设备中。它按总线类型可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PCI网卡等。其中ISA网卡的数据传送以16位进行,EISA和PCI网卡的数据传送量为32位,速度较快。
网卡的工作原理与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只不过在网卡中输入和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传送速度比调制解调器快得多。
网卡有16位与32位之分,16位网卡的代表产品是NE2000,市面上非常流行其兼容产品,有些就叫让让不出来名字,一般用于工作站;32位网卡的代表产品是NE3200,一般用于服务器,市面上也有兼容产品出售。
网卡的接口大小不一,其旁边还有红、绿两个小灯,起什么作用呢?网卡的接口有三种规格:粗同轴电缆接口(AUI接口);细同轴电缆坦枝局接口(BNC接口);无屏蔽双绞线接口(RJ-45接口)。一般的网卡仅一种接口,但也有两种甚至三种接口的,称为二合一或三合一卡。红、绿小灯是网卡的工作指示灯,红灯亮时表示正在发送或接收数据,绿灯亮则表示网络连接正常,否则就不正常。值得说明的是,倘若联接两台计算机线路的长度大于规定长度(双绞线为100米,细电缆是185米),即使连接正常,绿灯也不会亮。
勤快的“猫”--调制解调器Modem
调制解调器也叫Modem,俗称“猫”。它是一个通过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的必备的硬件设备。通常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而通过电话线路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是当计算机发送信息时,将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以用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出去;接收信息时,把电话线上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供其接收和处理。
按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连接方式可分为内置式与外置式。内置式调制解调器体积小,使用时插入主机板的插槽,不能单独携带;外置式调制解调器体积大,使用时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COM1或COM2)相连,有通信工作状态指示,可以单独携带、能方便地与其他计算机连接使用。
按调制解调器的传输能力不同有低速和高速之分,常见的调制解调器速率有14.4Kbps、28.8Kbps、33.6Kbps、56Kbps等。“bps”为每秒钟传输的数据量(字节数),工作速度越快,上网效果越好,价格越高,但电话线路的通信能力可能制约调制解调器的整体工作效率。
信号的加油站--中继器和集线器
要扩展局域网的规模,就需要用通信线缆连接更远的计算机设备,但当信号在线缆中传输时会受到干扰,产生衰减。如果信号衰减到一定的程度,信号将不能识别,计算机之间不能通信。必须使信号保持原样继续传播才有意义。
中继器(Repeater),用于连接同类型的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当我们安装一个局域网而物理距离又超过了线路的规定长度时,就可以用它进行延伸;中继器也可以收到一个网络的信号后将其放大发送到另一网络,从而起到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作用。
集线器称为HUB,是一种集中完成多台设备连接的专用设备,提供了检错能力和网络管理等有关功能。HUB有三种类型:对被传送数据不做任何添加的Passive HUB,被称为被动集线器;能再生信号,监测数据通讯的Active HUB,被称为主动集线器;能提供网络管理功能的Intelligent HUB,被称为智能集线器。
网络间的关卡--网桥、路由器和网关
网桥(Bridge)也连接网络分支,但网桥多了一个“过滤帧”的功能。一个网络的物理连线距离虽然在规定范围内,但由于负荷很重,可以用网桥把一个网络分割成两个网络。这是因为网桥会检查帧的发送和目的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都在网桥的这一半,那么这个帧就不会发送到网桥的另一半,这就可以降低整个网的通讯负荷,这个功能就叫“过滤帧”。
假如需要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那就得用路由器(Router),它可以连接遵守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路由器能识别数据的目的地地址所在的网络,并能从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佳的路径发送数据。如果两个网络不仅网络协议不一样,而且硬件和数据结构都大相径庭,那么就得用网关(Gateway)。不过,这两个东西在一般的局域网中几乎是派不上用场的。
信号的马路--传输媒体
网络电缆用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常用的网络电缆有双绞线、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光缆等。此外计算机网络还使用无线传输媒体(包括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线路等传输媒体。坚强的后盾--不间断电源UPS
UPS是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它伴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出现,是计算机常用的外围设备之一。实际上,UPS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并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额的不间断电源。
UPS在其发展初期,仅被视为一种备用电源。后来,由于电压浪涌、电压尖峰、电压瞬变、电压跌落、持续过压或者欠压甚至电压中断等电网质量问题,使计算机等设备的电子系统受到干扰,造成敏感元件受损、信息丢失、磁盘程序被冲掉等严重后果,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UPS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具备稳压、稳频、滤波、抗电磁和射频干扰、防电压浪涌等功能的电力保护系统。目前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种类繁多的UPS电源设备,其输出功率从500VA到3000kVA不等。
当有市电供给UPS的时候,UPS对市电进行稳压(220V±5%)后为计算机供电。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因UPS设计的不同,UPS适应的范围也不同,UPS输出电压在±10-15%的变化一般属正常的计算机使用电压。当市电异常或者中断时,UPS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供给计算机系统,以维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保护计算机的软硬件不受损失。
配备UPS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突然停电而导致计算机丢失信息和破坏硬盘,但有些设备工作时是并不害怕突然停电的(如打印机等)。为了节省UPS的能源,打印机可以考虑不必经过UPS而直接接入市电。如果是网络系统,可考虑UPS只供电给主机(或者服务器)及其有关部分。这样可保证UPS既能够用到最重要的设备上,又能节省投资。
‘贰’ 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的目录
第1章 Windows Server 2008规划与安装 1.1 Windows Server 2008简介
1.1.1 Windows Server 2008功能及特点
1.1.2 Windows Server 2008的新增功能
1.1.3 Windows Server 2008版本之间的区别
1.1.4 网管心得——Windows Server 2008和Linux的区别
1.1.5 网管心得——IP地址和子网掩码
1.2 设置网络地址
1.2.1 设置计算机名称
1.2.2 设置IP地址
1.2.3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确
1.3 使用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1.3.1 MMC概述
1.3.2 打开MMC
1.3.3 管理单元
1.3.4 为MMC控制台添加管理单元
1.3.5 MMC模式
1.3.6 MMC附加功能
1.4 局域网中的专有名词
1.4.1 Windows Server 2008工作组
1.4.2 Windows Server 2008域
1.4.3 域中的计算机
1.4.4 域树
1.4.5 森林
1.5 操作实例
1.5.1 操作实例——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1.5.2 操作实例——配置基本外部设备
1.5.3 操作实例——使用Sysprep工具审核安装内容
第2章 Active Directory目录服务 2.1 Active Directory概述
2.1.1 名称空间
2.1.2 对象与属性
2.1.3 容器与组织单位
2.1.4 信任
2.1.5 架构
2.1.6 域控制器
2.1.7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2.1.8 站点
2.1.9 网管心得——活动目录的逻辑和物理结构
2.1.10 网管心得——使用活动目录的意义
2.2 活动目录域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2.2.1 安装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
2.2.2 安装活动目录
2.3 管理Active Directory中的域组账户
2.3.1 创建与管理域组
2.3.2 Active Directory域内置的组
2.3.3 删除域控制器与域
2.4 提升域与林功能级别
2.4.1 提升域功能级别
2.4.2 提升林功能级别
2.5 将计算机加入或脱离域
2.5.1 将Windows计算机加入域
2.5.2 利用已加入域的计算机登录
2.5.3 脱离域
2.6 操作实例
2.6.1 操作实例——DNS在活动
目录中的应用
2.6.2 操作实例——站点在活动
目录中的应用
2.6.3 操作实例——LDAP在活动
目录中的应用
第3章 用户和组账号管理 3.1 用户账号管理
3.1.1 用户账号简介
3.1.2 规划新用户账号
3.1.3 创建用户账号
3.1.4 管理用户账号
3.1.5 用户配置文件
3.1.6 创建主文件夹
3.2 密码的更改、备份与还原
3.2.1 更改密码
3.2.2 备份与还原密码
3.3 组账号管理
3.3.1 组介绍
3.3.2 规则分组策略
3.3.3 实现组
3.3.4 实现本地组
3.3.5 网管心得——计算机账户
3.4 组策略及应用
3.4.1 组策略概述
3.4.2 组策略的配置
3.4.3 脚本策略
3.4.4 软件安装
3.4.5 软件限制
3.4.6 文件夹重定向
3.4.7 硬件访问控制
3.4.8 网管心得——委派的作用
3.5 操作实例
3.5.1 操作实例——创建密码重设盘
3.5.2 操作实例——如何把Users组的账号提升为管理员权限 第4章 磁盘系统的管理
4.1 磁盘概念
4.1.1 MBR磁盘与GPT磁盘
4.1.2 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
4.2 磁盘管理概述
4.2.1 远程管理
4.2.2 命令行
4.2.3 网管心得——中小企业服务器磁盘存储管理维护要点
4.3 分区和卷
4.3.1 创建卷或分区
4.3.2 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驱动器
4.3.3 将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4.3.4 将磁盘转换为GPT磁盘
4.3.5 更改卷的容量
4.3.6 向卷添加镜像
4.4 设置磁盘配额
4.4.1 启用磁盘配额
4.4.2 设置每用户配额
4.4.3 导入和导出配额
4.4.4 网管心得——磁盘配额的含义
4.5 启用文件加密
4.6 镜像卷与RAID-5卷的修复
4.6.1 镜像卷的修复
4.6.2 RAID-5卷的修复
4.6.3 网络工具列表
4.7 操作实例
4.7.1 操作实例——磁盘碎片整理与磁盘错误检查
4.7.2 操作实例——使用工具对磁盘分区(Acronis Disk Director Server)
第5章 配置与管理文件服务器
5.1 文件服务与资源共享
5.1.1 安装文件服务器
5.1.2 设置资源共享
5.1.3 管理共享文件夹
5.1.4 访问网络共享资源
5.1.5 卷影副本
5.2 资源访问权限的控制
5.2.1 NTFS权限概述
5.2.2 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NTFS权限
5.2.3 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对权限的影响
5.2.4 在NTFS上压缩文件和文件夹
5.2.5 共享权限
5.3 加密文件系统
5.3.1 加密文件系统概述
5.3.2 加密文件或文件夹
5.3.3 备份密钥
5.4 数据的备份和还原
5.4.1 数据的备份
5.4.2 数据的还原
5.4.3 网管心得——非常时期容灾备份策略解析
5.4.4 网管心得——中小企业的远程备份问题
5.5 分布式文件系统
5.5.1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概述
5.5.2 配置DFS命名空间
5.5.3 在DFS命名空间中创建文件
5.6 操作实例
5.6.1 操作实例——安装Windows Server Backup
第6章 配置与管理打印服务器
6.1 打印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2 共享打印机的连接
6.1.3 网管心得——本地与远程打印的理解
6.2 安装打印服务器
6.2.1 安装本地打印机
6.2.2 安装远程打印机
6.2.3 安装Internet打印机
6.2.4 网络接口打印机的安装
6.2.5 网管心得——网络打印的要求
6.3 共享打印机的高级设置
6.3.1 设置打印优先级
6.3.2 设置打印机的打印时间
6.3.3 设置打印机池
6.3.4 打印机的其他设置
6.4 设置打印机权限
6.4.1 打印机权限分配
6.4.2 打印机的所有权
6.5 使用分隔页分隔打印文件
6.5.1 创建分隔页文件
6.5.2 选择分隔页文件
6.6 打印机其他设置
6.6.1 管理打印队列
6.6.2 送纸器设置
6.6.3 网管心得——打印与活动目录
6.7 操作实例
6.7.1 操作实例——搭建小型公司网络打印服务
6.7.2 操作实例——安装打印机客户端 第7章 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
7.1 DNS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7.1.1 DNS概述
7.1.2 域名空间结构
7.1.3 区域
7.1.4 DNS查询模式
7.1.5 DNS规划与域名申请
7.1.6 网管心得——主要省份城市的DNS服务器地址
7.2 安装和配置DNS客户端
7.2.1 安装DNS服务
7.2.2 指定DNS服务器
7.3 创建和管理DNS区域
7.3.1 新建DNS区域
7.3.2 内建DNS资源记录
7.3.3 创建DNS资源记录
7.3.4 添加DNS的子域
7.3.5 创建辅助区域
7.3.6 创建反向搜索区域
7.4 操作实例
7.4.1 操作实例——配置DNS服务器
7.4.2 操作实例——创建区域委派
7.4.3 操作实例——启用DNS来使用
WINS解析
第8章 配置与管理DHCP服务器
8.1 DHCP服务及其协议原理
8.1.1 DHCP协议原理
8.1.2 何时使用DHCP服务
8.2 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8.2.1 安装DHCP服务器
8.2.2 授权DHCP服务器
8.2.3 创建DHCP作用域
8.2.4 保留特定的IP地址
8.2.5 DHCP配置选项
8.2.6 超级作用域
8.3 配置DHCP客户端
8.4 复杂网络的DHCP服务器的部署
8.4.1 安装多个DHCP服务器
8.4.2 多宿主DHCP服务器
8.4.3 跨网段的DHCP中继
8.5 操作实例
8.5.1 操作实例——数据库的备份
8.5.2 操作实例——数据库的还原
8.5.3 操作实例——数据库的重整 第9章 远程管理和终端服务
9.1 远程桌面管理
9.1.1 远程桌面管理概述
9.1.2 启用远程桌面
9.1.3 配置远程桌面连接
9.2 配置终端服务
9.2.1 终端服务器概述
9.2.2 安装终端服务器
9.2.3 授权终端服务器
9.2.4 配置终端服务器
9.2.5 管理终端服务器
9.3 远程协助
9.3.1 远程协助概述
9.3.2 配置远程协助
9.3.3 网络工具列表
9.4 Telnet服务
9.4.1 Telnet服务器概述
9.4.2 配置Telnet服务并进行远程登录
9.5 操作实例
9.5.1 操作实例——为终端服务器指定用户登录自启动程序
9.5.2 操作实例——更改远程桌面使用的默认端口
9.5.3 操作实例——配置及访问RemoteApp程序
第10章 电子证书服务
10.1 数字证书简介
10.1.1 数字证书
10.1.2 PKI
10.1.3 网管心得——PKI的组成部分
10.2 证书认证机构
10.3 企业CA的安装与证书申请
10.3.1 企业证书的意义与适用
10.3.2 CA模式
10.3.3 安装证书服务并架设企业根CA
10.3.4 申请和使用证书
10.3.5 签名与加密的电子邮件
10.3.6 企业从属CA的安装
10.3.7 网管心得——Web和证书服务
10.4 数字证书的管理
10.4.1 CA的备份与还原
10.4.2 自动或手动发放证书
10.4.3 吊销证书和证书吊销列表
10.4.4 导入与导出用户的证书
10.4.5 更新证书
10.5 操作实例
10.5.1 操作实例——创建服务器验证字请求
10.5.2 操作实例——Web服务器SSL双向认证
第11章 路由和远程策略
11.1 软路由
11.1.1 路由概述
11.1.2 Windows Server 2008路由器的设置
11.1.3 网管心得——路由与远程访问服务特性
11.2 远程访问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11.2.1 VPN概述
11.2.2 远程访问服务器的配置
11.2.3 远程访问服务客户端的设置
11.3 利用NPS策略实现安全访问
11.3.1 NAP概述
11.3.2 配置VPN服务器
11.3.3 配置NPS服务器
11.3.4 利用组策略配置VPN客户端
11.3.5 配置VPN客户端
11.3.6 网管心得——VPN隧道技术
11.4 操作实例
11.4.1 操作实例——在运行Windows XP的计算机中设置及使用VPN连接
11.4.2 操作实例——创建拨号连接
‘叁’ 服务器的配置
在WINDOWS平台下域的安装配置:
把一台成员服务器提升为域控制器(一)
目前很多公司的网络中的PC数量均超过10台:按照微软的说法,一般网络中的PC数目低于10台,则建议建议采对等网的工作模式,而如果超过10台,则建议采用域的管理模式,因为域可以提供一种集中式的管理,这相比于对等网的分散管理有非常多的好处,那么如何把一台成员服务器提升为域控?我们现在就动手实践一下:
本篇文章中所有的成员服务器均采用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3,客户端则采用Windows XP。
首先,当然是在成员服务器上安装上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成功后进入系统,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台成员服务器指定一个固定的IP,在这里指定情况如下:
机器名:Server
IP:192.168.5.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DNS:192.168.5.1(因为我要把这台机器配置成DNS服务器)
由于Windows Server 2003在默认的安装过程中DNS是不被安装的,所以我们需要手动去添加,添加方法如下:“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然后再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则可以看到如下画面:
向下搬运右边的滚动条,找到“网络服务”,选中:
默认情况下所有的网络服务都会被添加,可以点击下面的“详细信息”进行自定义安装,由于在这里只需要DNS,所以把其它的全都去掉了,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安装:
然后就是点“确定”,一直点“下一步”就可以完成整个DNS的安装。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请保证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光盘位于光驱中,否则会出现找不到文件的提示,那就需要手动定位了。
安装完DNS以后,就可以进行提升操作了,先点击“开始—运行”,输入“Dcpromo”,然后回车就可以看到“Active Directory安装向导”
在这里直接点击“下一步”:
这里是一个兼容性的要求,Windows 95及NT 4 SP3以前的版本无法登陆运行到Windows Server 2003的域控制器,我建议大家尽量采用Windows 2000及以上的操作系统来做为客户端。然后点击“下一步”:
在这里由于这是第一台域控制器,所以选择第一项:“新域的域控制器”,然后点“下一步”:
既然是第一台域控,那么当然也是选择“在新林中的域”:
在这里我们要指定一个域名,我在这里指定的是demo.com,
这里是指定NetBIOS名,注意千万别和下面的客户端冲突,也就是说整个网络里不能再有一台PC的计算机名叫“demo”,虽然这里可以修改,但个人建议还是采用默认的好,省得以后麻烦。
在这里志要指定AD数据库和日的存放位置,如果不是C盘的空间有问题的话,建议采用默认。
这里是指定SYSVOL文件夹的位置,还是那句话,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修改:
第一次部署时总会出现上面那个DNS注册诊断出错的画面,主要是因为虽然安装了DNS,但由于并没有配置它,网络上还没有可用的DNS服务器,所以才会出现响应超时的现像,所以在这里要选择:“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DNS,并将这台DNS服务器设为这台计算机的首选DNS服务器”。
“这是一个权限的选择项,在这里,我选择第二项:“只与Windows 2000或Window 2003操作系统兼容的权限”,因为在我做实验的整个环境里,并没有Windows 2000以前的操作系统存在”
这里是一个重点,还原密码,希望大家设置好以后一定要记住这个密码,千万别忘记了,因为在后面的关于活动目录恢复的文章上要用到这个密码的。
这是确认画面,请仔细检查刚刚输入的信息是否有误,尤其是域名书写是否正确,因为改域名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有的话可以点上一步进入重输,如果确认无误的话,那么点“下一步”就正式开安装了:
几分钟后,安装完成:
点完成:
点“立即重新启动”。
然后来看一下安装了AD后和没有安装的时候有些什么区别,首先第一感觉就是关机和开机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再看一下登陆界面:
多出了一个“登陆到”的选择框:
进入系统后,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属性”,点“计算机”
怎么样?和安装AD以前不一样吧,其它的比如没有本地用户了,在管理工具里多出么多图标什么的,这些将在以后的文章里讲述,这里就不再详谈了。
把一台成员服务器提升为域控制器(二)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把一台名为Server的成员服务器提升为了域控制器,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如何把下面的工作站加入到域。
由于从网络安全性考虑,尽量少的使用域管理员帐号,所以先在域控制器上建立一个委派帐号,登陆到域控制器,运行“dsa.msc”,出现“AD用户和计算机”管理控制台:
先来新建一个用户,展开“demo.com”,在“Users”上击右键,点“新建”-“用户”:
然后出现一个新建用户的向导,在这里,我新建了一个名为“swg”的用户,并且把密码设为“永不过期”。
这样点“下一步”,直到完成,就可以完成用户的创建。然后在“demo.com”上点击右键,先择“委派控制”:
就会出现一个“委派控制向导”:
点击“下一步”:
点击中间的“添加”按钮,并输入刚刚创建的“swg”帐号:
然后点“确定”:
再点“下一步”:
在上面的画面中,暂时不需要让该用户去“管理组策略链接”,所以在这里,仅仅选择“将计算机加入到域”,然后点“下一步”:
最后是一个信息核对画面,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直接点“完成”就可以了。
接下来转到客户端,看看怎么把XP进来,在实验中采用的客户端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专业版,需要大家注意的是Windows XP 的Home版由于针对的是家庭用户,所以不能加入域,大家别弄错了哟,我们先来设置一下这台XP的网络:
计算机名:TestXP
IP:192.168.5.5
子网掩码:255.255.225.0
DNS服务器:192.168.5.1,
设置完网络以后,在“我的电脑”上击右键,选“属性”,点“计算机名”。
在这里把“隶属于”改成域,并输入:“demo.com”,并点确定,这是会出现如下画面:
输入刚刚在域控上建的那个“swg”的帐号,点确定:
出现上述画面就表示成功加入了,然后点确定,点重启就算OK了。来看一下登陆画面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看到那个“登陆到”了吧,可以选择域登陆还是本机登陆了,在这里选择域“DEMO”,这样就可以用域用户进行登陆了。进入系统后,在“我的电脑”上击右键,选“属性”,点“计算机名”:
看到用黑框标出来的地方和没有加入到域的时候的区别的吧?
当把下面的客户端加入到域后,如果域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死机的话,那么,会发现下面的客户机无法登陆到域,所以再建立一台域控制器,用来防止其中一台出现意外损坏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后来建立的那台域控制器叫额外域控制器。来看看额外域控制器的建立过程吧:
当然网络设置永远是在第一步的:
计算机名:Bserver
IP:192.168.5.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DNS:192.168.5.1
既然是提升为域控制器,那么DNS组件也是要添加的,添加方法和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所定的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添加完成后,同样是点击“开始”-“运行”-“dcpromo”:
出现的向导和操作系统兼容性同安装第一台域控时是一样的,唯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那个画面:
安装第一台时选择的是“新域的域控制器”,这里要选择的是“现有域的额外域控制器”,然后点“下一步”:
在这里,输入域的管理员帐号的密码,在“域”里填入相应域的DNS全名或NetBios名,点“下一步”:
在这里一定要填入现有域的DNS全名,然后再点“下一步”,接下去的操作和安装第一台域控制器时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再写下去了,直到完成就可以了。至于在两台域控制器的域环境下,其中一台损坏,如何让另一台接替工作,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一一详解。如果大家在前面的配置中碰到什么问题,欢迎大家给我发来E-Mail,,我的E-Mail地址是:[email protected]。如果本人的文章中有什么错误之处,也请大家来信指正,谢谢!
活动目录之用户配置文件
关于域用户的开设在前面的文章中(如何把一台成员服务器提升为域控制器(一)、(二))已经涉及过了,所以在这里开设用户的方法就不再重复了,本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用户配置文件。
首先,什么是用户配置文件?根据微软的官方解释:用户配置文件就是在用户登陆时定义系统加载所需环境的设置和文件和集合,它包括所有用户专用的配置设置。用户配置文件存在于系统的什么位置呢?那么用户配置文件包括哪些内容呢?来给大家看一副截图:
用户配置文件的保存位置在:系统盘(一般是C盘)下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下,有一个和你的登陆用户名相同的文件夹,该用户配置文件就保存在这里,顺便提示一下,如果本机和域上有一个同名用户,并且都登陆过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在同名文件夹后面拖后缀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域(demo.com)里面有一台计算机(testxp),本地有一个swg的帐号,域上也有一个swg的帐号,并且都登陆过这台计算机,那么会发生如下情况:
本地帐号先登陆:那么本地的swg的用户配置文件夹为swg,而域用户的用户配置文件夹为swg.demo。
域帐号先登陆:那么域用户的用户配置文件夹为swg,本地用户的配置文件夹为swg.testxp。
通过上面的截图,我们可看出,用户配置文件包括桌面设置、我的文档、收藏夹、IE设置等一些个性化的配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下有一个名为“All Users”的文件夹,如果你在这个文件夹下的“桌面”文件夹下新建一个文件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用户在登陆时的桌面上都有这个文件,所以这个文件夹里的配置是对这台计算机的每个用户均起作用的。
当网络变成域构架后,所有的域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台域内的计算机登陆,当你在一台计算机上的用户配置文件修改后,你会发现到另一台计算机上登陆时,所有的设置还是原来的,并没有发生修改,这是因为用户的配置文件是保存在本地的,不管是域用户还是本地用户,都是保存在那台登陆的计算机上。我们可以在“我的电脑”上击“右键”,选“属性”,点“高级”,然后在“用户配置文件”里点“设置”:
请注意“类型”里用红框标出的部分,全部是“本地”,这就说明用户配置文件保存在本地,那么如何才能让用户的配置文件随着帐号走,也就是不管用户在哪台计算机上登陆都能保持用户配置文件一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漫游用户配置文件,原理就是把用户配置文件保存在一个网络的公共位置,当用户在计算机上登陆里,会从网络公共位置把用户配置文件下载到本地并加以应用,然后当用户注销时,会把本地的用户配置文件同步到网络公共位置,以保证公共位置用户配置文件的有效性,以便下一次使用。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功能呢?现在就来实践一下:
首先,要在一个网络的公共位置开设一个共享文件夹,用来存放用户配置文件,在个实验里,就在域控制器上开设一个为share的共享文件夹,并开放权限:
然后,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双击“AD用户和计算机”,并选中相应的用户,这里以“swg”帐号为例:
在“swg”帐号上双击,然后选“配置文件”,在“用户配置文件-配置文件路径”里输入:\\192.168.5.1\share\%username%,“192.168.5.1”是域控制器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确定,接下去就到客户端去,用“swg”帐号登陆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上图所示,DEMO\swg的状态由刚刚的“本地”变成了“漫游”,此时注销一下用户,那么就会自动的将该用户的本地用户配置文件同步到网络公共位置,如果再用“swg”到另外的域内计算机上去登陆的话,会发现所有的用户配置文件和这台计算机上是一样的。那么服务器上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
如上图所示,服务器的“share”文件夹里会自动创建一个和用户名一样的“swg”文件夹,默认情况下这个文件夹只允许对应的用户打开:
画面很熟悉吧?
目前很多公司的IT Pro都有共同的感叹,就是用户喜欢把自己的桌面什么的搞得乱七八糟,虽然通过组策略可以限制掉一部份,但总觉得不是很完善,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使用强制用户配置文件,用户可以对自己个人配置文件任意修改,但是一旦注销后,这些修改将不会被保存,这样用户下次登陆里,用户的配置文件还是保持和原来一样,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呢?其实只要将用户配置文件夹下的“Ntuser.dat”改成“Ntuser.man”就可以了,来看一下修改过程:
首先,在显示隐藏文件和已知文件的扩展名,可以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里进行修改:
~
点“确定”后,就可以在看到那个“Ntuser.dat”文件了,但此时会有一个问题,如果去修改C:\Documents and Settings\swg下的“Ntuser.dat”,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修改这个文件,因为文件在使用中,无法修改;如果去修改网络公共位置的“Ntuser.dat”,也就是\\192.168.5.1\share\swg下的“Ntuser.dat”,修改当然可以修改,但是由于在“swg”用户注销的时候,本地的“Ntuser.dat”会把网络公共位置的“Ntuser.man”覆盖掉,也就是等于没有修改。很多人都想直接在服务器上更改 “swg”文件夹的所有者,然后给管理员帐号添加权限,这样就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上把“Ntuser.dat”改掉,但本人实践过几次,都发现这样的操作会引起一些权限无法继承,而导致出错的情况,所以不建议大家使用,这里推荐一种方法:
先把“swg”帐号注销掉,然后用另外一个帐号登陆,比如管理员,当然,如果在登陆成功后直接去访问\\192.168..5.1\share\swg以试图修改的话,那么你将会感到失望,因为还是拒绝访问的,那么如何访问并修改呢,可以这样操作,“开始-运行-cmd”然后回车,这样就启动了命令行,在命令行下输入:net use \\192.168.5.1 password /user:swg,显示“命令成功完成”,这样就利用“swg”和服务器建立一个连接,此时就可以\\192.168.5.1\share\swg,里进行修改了,
然后再注销管理员帐号,用“swg”登陆,看看有没有成功:
看到了吧,类型由“漫游”变成了“强制”,现在可以在桌面这些地方进行任意的修改,你会发现注销再登陆,又恢复到了原样。这种设置在多人使用同一个帐号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最后再请大家注意两个问题:
1、 在配置强制用户配置文件时,当用其它用户登陆修改时,请保证被修改的用户处于注销状态,为什么?大家不妨自己想一想!
2、 当使用漫游用户配置文件时,请不要在桌面等地方存放一些大型的程序或文件,因为用户在登陆和注销过程中会下载和上传配置文件,如果文件过大,会影响登陆和注销的速度。
‘肆’ 联想服务器bmc网络通用设置,方式区别
BMC是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的组成部分。IPMI是通常在企业网络上部署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找到的标准和工具集合。IPMI允许系统管理员从较低级别并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远程位置管理系统。
IPMI工具可以允许远程管理员连接或向PC /服务器发送指令并执行各种操作,例如修改操作系统设置,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更新驱动程序。
所有IPMI远程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都是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是嵌入主板的微控制器,它们带有自己的CPU,存储系统和LAN接口,
BMC充当服务器/工作站硬件和远程系统管理员之间的接口。它们是将所有IPMI命令转换为本地硬件指令的组件,因此可以完全控制计算机。
由于它们具有访问权限,因此对BMC接口的访问受到严格限制,并且使用密码进行保护,通常只有公
2. bmc 设置
你可以点击设置,然后清理掉数据就可以了
3. bmc默认地址
开机启动-按【F1】进入BIOS-选择【Server Management】-选择【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配置好IP、网关、子网掩码后保存退出即可。配置好后默认密码为:lenovo lenovo 或者 Username=lenovo Password = len0vO
4. bmc如何使用
BMC如何操作
BMC 是独立于服务器系统之外的小型操作系统,是一个集成在主板上的芯片,也有产品是通过 PCIE 等形式插在主板上,对外表现形式只是一个标准的 RJ45 网口,拥有独立 IP 的固件系统。服务器集群一般使用 BMC 指令进行大规模无人值守操作,包括服务器的远程管理、监控、安装、重启等。
5. xbmc设置
第一步打开KODI进入插件下载标签;
进行下载plex插件,然后安装;
安装完成进入插件设置,进行设置源文件地址;
设置完插件重启KODI 就可以了;
kodi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媒体播放器软件,以前称之为xbmc,kodi已被广泛应用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产品上。特色是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更改器外观皮肤,也可通过在线服务访问流媒体内容。
6. 服务器bmc设置
默认ip:192.168.70.125
问题有一点小错误,对于ibm x3650一代机器,服务管理叫BMC,刀片中心上的高级管理模块,简称AMM,对于M2M3M4的机型,IMM。
相关问题可以在官网下载到详细的说明文档。
操作方法:管理机网线连接imm口,设置本地ip为192.168.70.xxx网段,ping 192.168.70.125,如果通,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92.168.70.125 回车,在出现的页面输入账号:USERID,口令:PASSW0RD,注意是零不是哦,确定即可。
如果地值已修改,麻烦点,可根据机型下手册按指示开盖操作。
7. bmc模式是什么
洋老板这个平台是根据当前国内电商经济的发展状况,结合B2C模式在不同业务状态下的优缺点,推陈出新,开创出一种新的跨境电商经营模式平台——BMC模式。
8. bmc命令
2. 使用Ctrl+E 进入IPMI Serv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3. 设置IPMI Serv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1).设置 IPMI Over LAN 为 On(2).进入IPMI LAN Channel设置Ethernet Ip Address : 192.168.1.100设置 Subnet Mask : 255.255.255.0配置完成,保存设置4. 服务器设置完成。设置你的客户端, 例如笔记本电脑的IP5. 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NIC1 接口,在客户机上配置网卡(确保BMC IP 地址与客户端IP 地址在同一网段。处于安全考虑BMC IP 地址被禁止Ping 测试。)设置Ethernet Ip Address : 192.168.1.2设置 Subnet Mask : 255.255.255.0下载这个软件, 到你的笔记本里面(解压密码dell)6. 进入开始菜单,点击运行(cmd),目录指向ipmish 命令所在目录1) 使用 ipmish –ip 192.168.1.100 –u root –p calvin sel get >delllog.txt 将日志保存到delllog.txt 文件中。2) 可以使用 ipmish –ip 192.168.1.100 –u root –p calvin sel clear 将BMC日志清空3) 开/关机/重启, 命令单个单个输入, 不要一起来impish -ip 192.168.0.100 -u root -p calvin power on/off/cycle4) 收集日志的图例如下
9. 设置bmc地址
安装位置10个BIC分别位于10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前端,BMC位于行李箱车身右C柱内板后段。功用:BIC的主要功能是电压采样、温度采样、电池均衡、采样线异常检测等;BMC的主要功能是总电压监测、总电流监测、 SOC计算、充放电管理、接触器控制、功率控制、电池异常状态报警和保护、漏电报警、碰撞保护、自检以及通讯功能等。
10. BMC的功能
答:汽车配件upr是不饱和聚酯树脂
的意思。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热固型树脂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且加工工艺简便,因此应用广泛。目前中国可以生产400余个牌号的UPR,主要品种包括邻苯型、间苯型、对苯型、双酚A型等,按用途和功能分类包括通用树脂、耐化学品树脂、阻燃树脂、浇注树脂、柔性树脂、人造大理石、BMC与DMC树脂、装饰类树脂和特种树脂等。
上一篇:设置近义词(设置近义词是什么词)
下一篇: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相关推荐
汽车电脑解码仪报价(汽车手机版汽车电脑解码仪)
excel中填充的快捷键(excel快速填充的快捷键)
wifl设置密码(wifl密码咋改)
联想g450快捷键(联想g450按键的功能)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电脑知识网 电脑配置 电脑故障 电脑资讯 电脑技巧 数码资讯 Windows10 电脑CPU
电脑知识网的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者网友推荐收集整理的,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发现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本站将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
Copyright by 2017-2018 电脑知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1006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