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雏形也叫
扩展阅读
sas苹果电脑版 2025-09-25 05:54:54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雏形也叫

发布时间: 2023-06-12 02:09:11

㈠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在1969年间的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为了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了第一个世界上最早的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局域网。与美国的四个大学实验联网。ARPANET的实验成功,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雏形,后来发展为今天的英特网。

㈡ 因特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因特网的发明和应用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因特网如同一张蜘蛛网,即使一部分网线中断,整个网络仍完好无损。它的首次通信,即数据包交换,是1969年在美国南加州两个实验室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它是打破信息堡垒的工具,使人们廉价地获取各种知识成为可能。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100年前,人们要给异地的亲友送去问候,大多要依靠驿差的长途跋涉。如今,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贺卡。于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现实生活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预计2005年可达到7.65亿,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为一个“地球村”,全世界正在为此构筑一个“数字地球”。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曾经下过一个重要论断:“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系统的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的时代。”

1968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一种设想: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网络系统,类似蜘蛛网,它的特点应该是没有中心,一旦战争爆发,一部分网络被破坏,其他网络可以照常工作。为此,美国国防部在其下属的高级研究项目署(ARPA)成立一个专家小组,专门研究这个所谓的“蜘蛛网”系统。研究人员把若干小型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当时把这一组计算机称作信息处理器,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不需要中心控制系统,在局部系统遇到破坏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照常运转。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国防部就建起了一个计算机网络的雏形——ARPA网。ARPA网由4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3个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另一个设在内华达州。尽管ARPA网还处在研究阶段,但是由于它运作顺利,很快在学术界传开了,人们纷纷要求加入ARPA网。

1972年,研究人员首次运用ARPA网发送电子邮件,便获得成功,这标志着网络开始与通信相结合。进入8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从美国传到世界各地,但也只是局限在研究部门和大学的范围,然而它的商业潜能已默默地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把时间拉回到1955年,美国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阿尔伯特·戈尔在美国国会提出一个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州际高速公路法案”。戈尔及高速公路的其他支持者看到,美国中部地区正在从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制造经济。一个高效州际系统可以更快地把更多的物资输送给更多的人,从而加速经济发展,使制造商和消费者均能受益。这个法案的提出,为后来建立和发展因特网(INTERNET),奠定了政治和舆论基础。

36年后的1991年,老戈尔的儿子国会议员阿尔·戈尔向政府提出,资助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法案,他把这个项目昵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当年的11月签署了这一法案。可以说,美国从此才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阿尔·戈尔担任副总统。他们执政的第一年,便成立了由戈尔主持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同时以政府的命令,发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命令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硬件、软件、技能的综合,它使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计算机和业务机构的联系更加便利。1994年1月25日,克林顿在其《国情咨文》中对这个项目作了发展规划,其长期目标是: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国的、最终是全世界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即因特网。

因特网的发展比预期的要快得多。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㈢ 世界上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网)
ARPANet也称阿帕网,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计算机互联网的雏形。

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以 数据通信 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

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自的

终端设备。这种以 单个计算机 为中心、 面向终端设备 的 网络结构 ,严格来讲,是一种 联机系统 ,只是计算机

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 资源共享 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于1968年主持研制,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

来,建成了 ARPA 网。 ARPA网的建成 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它也是 Internet的前身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 分组交换网 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网络中通信

双方都是具有 自主处理能力 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计算机网络功能以 资源共享 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

为主。

(3) 体系标准化 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行互联,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联,因此,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

提出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 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

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把 体系结构标准化 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

代计算机网络。

(4)以 Internet为核心 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 Internet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

界的大网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Internet迅猛发展起来,它将当今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时代。目前这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特点呈现为: 高速互连 、 智能 与 更广泛的应用

㈤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史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它的演变可概括地分成四个阶段:

(1)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拓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㈥ internet的雏形是什么

因特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ARPA网和NSF网最初都是为科研服务的,其主要目的为用户提供共享大型主机的宝贵资源。随着接入主机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还陆续在internet上开展了商业活动。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其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使internet有了质的飞跃,并最终走向全球。

(6)最早的计算机网络雏形也叫扩展阅读:

因特网使用TCP/IP协议让不同的设备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不一定是因特网,一个局域网也可以使用TCP/IP协议。判断自己是否接入的是因特网,首先是看自己电脑是否安装了 TCP/IP协议,其次看是否拥有一个公网地址(所谓公网地址,就是所有私网地址以外的地址)。

因特网是基于TCP/IP协议实现的,TCP/IP协议由很多协议组成,不同类型的协议又被放在不同的层,其中,位于应用层的协议就有很多,比如FTP、HTTP、SMTP。只要应用层使用的是HTTP协议,就称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之所以在浏览器里输入网络网址时,能看见网络网提供的网页,就是因为您的个人浏览器和网络网的服务器之间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交流。


㈦ 世界上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ARPANet也称阿帕网,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计算机互联网的雏形
ARPANET在不断地壮大。1970年的ARPANET已初具雏形,并且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但是它只有四台主机联网运行,甚至连局域网(LAN)的技术也还没有出现。也许,当时的那种联网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初级了。当时用作接口机的Honeywell DDP516型小型机的内存只有12K。

㈧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也叫什么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也叫什么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中端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后期,ARPANET
网的出现,代表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人们称之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叫什么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远程联机系统),那个时候比较low,但也是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和雏形,即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啊?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
通信网,严格地讲,不能算作现在意义上的计
算机网络。这些系统的建立没有资源共享的目
的,只是为了能进行远程通信。

关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以主机为中心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现在云终端的区别是什么?

规划局可快了不能卖,他与户籍科了卡路里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中,终端是什么

土点说,终端一般就是指连接在网络结构末端的电脑。不是MODLE,是Super Terminal或者Terminal 终端,即计算机显示终端,是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显示终端伴随主机时代的集中处理模式而产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技术经历了主机时代、PC时代和网络计算时代这三个发展时期,终端与计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应用也经历了字符哑终端、图形终端和网络终端这三个形态。 终端的分类:目前常见的客户端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胖客户端,一类是瘦客户端。那么,把以PC为代表的基于开放性工业标准架构、功能比较强大的设备叫做“胖客户端”,其他归入“瘦客户端”。瘦客户机产业的空间和规模也很大,不会亚于PC现在的规模。 1.从技术层面讲,数据处理模式将从分散走向集中,用户界面将更加人性化,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提升;同时,通信和信息处理方式也将全面实现网络化,并可实现前所未有的系统扩展能力和跨平台能力。 2.从应用形态讲,网络终端设备将不局限在传统的桌面应用环境,随着连接方式的多样化,它既可以作为桌面设备使用,也能够以移动和便携方式使用,终端设备会有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此外,随着跨平台能力的扩展,为了满足不同系统应用的需要,网络终端设备也将以众多的面孔出现:Unix终端、Windows终端、Linux终端、Web终端、Java终端等等。

1、下列关于分组交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A. 产生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B、B. 是现代计算机网络

答案:B
先看看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因为所有的终端共享主机资源,因此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属于电路交换;
再看分组交换:它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它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采用统计复用的技术,让多个进程共用一条通信信道,提高了传输效率,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通信手段之一。

第一代计算机叫什么名字?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 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