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习题整理01
扩展阅读
苹果电脑屏幕有两个圆圈 2025-09-24 12:09:41
计算机网络ping实验小结 2025-09-24 11:31:57

计算机网络习题整理01

发布时间: 2023-06-16 07:41:17

‘壹’ 计算机网络 考题

(老师钦点)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第一阶段:
特点 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从 1985年开始
特点 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第三阶段:从1993年开始
特点 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互联网

(老师钦点)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分组交换 : x/C+(k-1)p/C+kd
电路交换 : s+x/C+kd
当 x/C+(k-1)p/C+kd<s+x/C+kd时,
即 (k-1)p/C<s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 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 8)=5×10 -3s=5ms
(2):发送延迟=10 3/(10 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部分。

(老师钦点)3-09.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7E FE 27 7D 7D 65 7E。(7D 5D和 7D 5E是字节填充)

(老师钦点)3-19.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
从网络上负载轻重,灵活性以及网络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网络上负荷较轻时,CSMA/CD协议很灵活。但网络负荷很重时,TDM的效率就很高。

(老师钦点)3-33 112页

(老师钦点)4-03 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都有何区别?
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 (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 或 桥接器 (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gateway)。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4-09(老师钦点)
1)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代表什么意思?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 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3)一A 类网络和一 B 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为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7)C 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1)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
2)255 - 248 = 7,6台主机,(000 111不行)
3)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
4)最多可有4094个,2^12 -2 = 4094 (不考虑全0 全1)
5)有效,但不推荐这样使用
6)194.47.20.129,C类 (C类地址范围 192.0.1 - 224.255.255 书121页)
7)有。对于小网络这样做还可进一步简化路由表

(老师钦点)4-17 一个3200位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位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下面的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位。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进行分片。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比特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据)?

1200*3 + 80+160 = 3840bit 共4片

(老师钦点)4-20.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则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4.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解: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老师钦点)4-26 有如下的四个/24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答:212=(11010100)2,56=(00111000)2
132=(10000100)2,
133=(10000101)2
134=(10000110)2,
135=(10000111)2
所以共同的前缀有22位,即1101010000111000 100001,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

(老师钦点)4-28 看一看

(老师钦点)4-31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86.33.224.123;(2)86.79.65.216;(3)86.58.119.74;(4)86.68.206.154。

答案:
(1)与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与”和86.32/12匹配
(2)与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与”和86.32/12不匹配
(3)与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与”和86.32/12不匹配
(4)与11111111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逐比特相“与”和86.32/12不匹配

(老师钦点)4-41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7A
N22C
N68F
N84E
N94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
N24
N38
N64
N83
N9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解: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7A无新信息,不改变
N25C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9C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5C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4E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4F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老师钦点)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
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老师钦点)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老师钦点)5—14 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解:
源端口1586,目的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此UDP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的端口号<1023,是熟知端口)、服务器程序是TFFTP。

(老师钦点)5—19 试证明:当用n比特进行分组的编号时,若接收到窗口等于1(即只能按序接收分组),当仅在发送窗口不超过2n-1时,连接ARQ协议才能正确运行。窗口单位是分组。
见书上答案 434

(老师钦点)5—23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 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
(4)70 (快重传)

(老师钦点)5—24 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kb/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s。试问发送窗口W是多少?(提示:可以有两种答案,取决于接收等发出确认的时机)。
书上 435

(老师钦点)5—39 TCP的拥塞窗口cwnd大小与传输轮次n的关系如下所示:.....
书上 436

6-35 SNMP使用UDP传送报文。为什么不使用TCP?
答:因为SNMP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客户与服务器使用request和response报文建立了一种可靠的请求/响应关系,因此不必再耗时建立TCP连接。而采用首部开销比TCP小的UDP报文形式。

9-07.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无线局域网中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必须使用CSMA/CA协议?

答: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提供了一个名为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的分布式接入控制机制以及工作于其上的一个可选的集中式控制,该集中式控制算法称为点协调功能(PCF)。DCF采用争用算法为所有通信量提供接入;PCF提供无争用的服务,并利用了DCF特性来保证它的用户可靠接入。PCF采用类似轮询的方法将发送权轮流交给各站,从而避免了冲突的产生,对于分组语音这样对于时间敏感的业务,就应提供PCF服务。 由于无线信道信号强度随传播距离动态变化范围很大,不能根据信号强度来判断是否发生冲突,因此不适用有线局域网的的冲突检测协议CSMA/CD。

802.11采用了CSMA/CA技术,CA表示冲突避免。这种协议实际上是在发送数据帧前需对信道进行预约。 这种CSMA/CA协议通过RTS(请求发送)帧和CTS(允许发送)帧来实现。源站在发送数据前,先向目的站发送一个称为RTS的短帧,目的站收到RTS后向源站响应一个CTS短帧,发送站收到CTS后就可向目的站发送数据帧。

‘贰’ 关于计算机网络综合题

思路:既然有5个不同地区,那么就要划分5个子网段,但是每个部分要有15台主机,因此又要保证每个子公司所属的网段中有至少15的可用ip地址。
步骤:
1. 先划分各子网段。
有5个地区,那么就有2的n次方≥5,n的最小值=3。因此,网络位需要向主机位借3位。那么就可以从192.138.19.0/24这个大网段中划出2的3次方=8个子网,因为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了3位,所以网络号就变成了192.138.19.0/27,此时又保证了每个子网有大于15(2的5次方)可用主机IP,满足每个子网主机数量的要求。
2.列出子网(这种是比较笨的方法)
先将192.138.19.0/24用二进制表示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00000000/24
借3位后(可划分出8个子网):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00000000/27→→→→192.138.19.0/27 主机地址范围: 192.138.19.1 - 192.138.19.30 广播地址:192.138.19.31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00100000/27→→→→ 192.138.19.32/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33 - 192.138.19.62 广播地址:192.138.19.63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01000000/27→→→→192.138.19.64/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65 - 192.138.19.94 广播地址:192.138.19.95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01100000/27→→→→192.138.19.96/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97 - 192.138.19.126 广播地址:192.138.19.127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10000000/27→→→→192.138.19.128/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129 - 192.138.19.158 广播地址:192.138.19.159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10100000/27→→→→192.138.19.160/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161 - 192.138.19.190 广播地址:192.138.19.191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1100000/27→→→→192.138.19.192/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193 - 192.138.19.222 广播地址:192.138.19.223
11000000.10001010.00010011.11100000/27→→→→192.138.19.224/27 主机地址范围:192.138.19.225 - 192.138.19.254 广播地址:192.138.19.255
等你熟练了就可以这样计算,已知第一个网络号为192.138.19.0/27,那么第一个子网就是从

192.138.19.0-192.138.19.31 (2的5次方就是32即为0-31的共32个),后面就是32叠加,第二个就是192.138.19.32-192.138.19.63以此类推。

‘叁’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课后习题1-10求解

k段:A-1-2-3-4-5-(K-1)-B,源点为A 终点为B,中间有k-1个结点,每个结点有发送延迟,因此总发送延迟: (k-1)*p/b;A结点报文为划分为分组数量:x/p,报文发送延迟x/p*p/b=x/b;总的传播延迟:k*d,合计: (k-1)*p/b+x/b+kd

‘肆’ 求解两道计算机网络技术题,可追加悬赏,谢谢!

我有点紧张啊,答错了怕要挨网友的骂,另外哥们儿,你在读大学吗?这是老师留的作业吗?

第一题:(1)、允许配置的最小IP是192.168.4.2(注意,不能是192.168.4.1,别跟路由器R2下面那个接口的IP重了,那个IP待会儿要设成网关的,网关和主机IP不能重复);

最大IP是192.168.4.254(主机号不能全0全1这点应该知道吧,第二问也给提示了);
子网掩码明显是255.255.255.0,要接入的网络是192.168.4.0/24嘛,后面这个24就是24位网络前缀,也就是子网掩码中前24位全是1;
默认网关就是192.168.4.1。

(2)、分析:原来H2所在网络是192.168.5.0/24,说明后8位是主机号,要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子网,要求子网规模尽可能大,所谓“子网规模尽可能大”,意思就是子网号所占位数尽可能少,剩下更多位数给主机号,所以按理说从主机号中拿出前1位来做子网号就可以了,一个0一个1正好俩子网,但人家又说不允许全0全1的子网号,所以拿1位不够,要拿前2位出来,那就四种子网号,00,01,10,11,而00和11不能用,所以两个子网号分别是01和10。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前三个255对应24位网络前缀,后面的192对应2位子网号)

那么子网A的子网地址就是192.168.5.64/26,它的广播地址(也就是主机号全1)是192.168.5.127;
子网B的子网地址就是192.168.5.128/26,它的广播地址是192.168.5.191;
它俩允许接入的主机数目都是2^6-2=62(减的这个2是主机号全0和全1的那俩)

第二题:数据报总长980B,首部说固定长度,那就按20B来算,所以数据报的组成是960B的数据+20B的首部。
(1)、显然要分成两个数据分片,第一个数据字段长度是640B(最大长度660B-20B的首部),它的片偏移是0,MF=1(MF=1代表后面还有分片,MF=0代表后面没有分片了),第二个数据字段长度是320B(总共960B减去第一个分片的640B),它的片偏移是80(片偏移以8B为单位,这点一定要牢记,640B/8B=80),MF=0。
(2)、不会报错,ICMP对第一个分片后续的所有分片都不发送差错报告报文,ICMP发送的差错报告只有这五种类型:1、终点不可达;2、源点抑制,也就是拥塞;3、时间超过,也就是TTL减到0了;4、参数问题,比如DF=1并且分组长度还超过了MTU;5、改变路由,也就是找到更短路径了;ICMP记住一句话:只要出这五类错就丢弃并返回报告报文。

‘伍’ 网络练习题~~~ 急~~

1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 C.资源共享)。

2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D. )。

3把同种或异种类型的网络相互连起来,叫做( B.互联网)。

1.局域网的三种拓扑结构分别是_星型_、_环型_和_总线型_。(PS: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称混合型)

2.CHINANET的中文名称是_中国公用Internet骨干网_。

3.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_数据_资源。

4.Hub的中文名称是_集线器_。

4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指标是( D.误码率 )。

5网络协议是(B )。

6互联网络的基本含义是(A. )。

5.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三类,即_局域网_、_广域网_和_城域网_。

6.因特网的英文名称是_Internet_。

7.世界上最早投入运行的计算机网络是_Arpanet_。

8局域网的简称是_LAN_,广域网的简称是_WAN_。
↑↑↑↑LAN 和 WAN一定要大写,我考试扣过分,死都记得.

7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 C.服务器 )。

8下列四项中,不属于互联网的是(C.Novell )。

9Novell网络是美国Novell公司开发的一种(A. 局域网)。

9.中国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注册并运行的顶级域名是_.cn_。

10计算机网络是发展经历了 (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1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

12计算机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份。

10CERNET是(D.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C. 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12局域网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C. 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答案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陆’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复习题

《网络安全管理及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贾铁军主编,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双色印刷,很受欢迎已经重新印刷。

‘柒’ 计算机网络试题

1) z=(p-1)*(q-1)=60,且d与z互质,则d可以是7,11,13,17,19。
2)z=(p-1)*(q-1)=360,且e*d=1(mod z),即 e*7=1(mod 360),则e=103。
3)z=(p-1)*(q-1)=40,且e*d=1(mod z),即 e*27=1(mod 40),则e=3。
n=p*q=55,则公开密匙为(3,55)。
明文a,即a=01,密文C=P^e (mod n) =1^3 (mod 55)=1;
明文b,即b=02,密文C=P^e (mod n) =2^3 (mod 55)=8;
明文c,即c=03,密文C=P^e (mod n) =3^3 (mod 55)=27;
明文d,即d=04,密文C=P^e (mod n) =4^3 (mod 55)=9;
明文e,即e=05,密文C=P^e (mod n)=5^3 (mod 55)=15;
明文f,即f=06,密文C=P^e (mod n)=6^3 (mod 55)=51;
明文g,即g=07,密文C=P^e (mod n)=7^3 (mod 55)=13;
明文h,即h=08,密文C=P^e (mod n)=8^3 (mod 55)=17;
明文i,即i=09,密文C=P^e (mod n)=9^3 (mod 55)=14;
明文j,即j=10,密文C=P^e (mod n)=10^3 (mod 55)=10;
明文k,即k=11,密文C=P^e (mod n)=11^3 (mod 55)=11;
所以明文abcdefghijk加密后的密文是1827915511317141011

‘捌’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求解!!

1计算机网络:
2、网卡
3、活动目录
4、网络协议:
5、VLAN(Visual local area network)——称为虚拟局域网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DNS主要作用是域名解析 ARP协议: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 ( )
4、错?
5、错
6、错
7、错 CSMA/CD适用于以太网。
8、错 光纤
9、错
10、NTFS文件系统利用convert命令可以转化为FAT文件系统。( )
三、填空题
1、WAN MAN LAN
2、星型 树型
3、光纤 电缆 双绞线
4、STP<可屏蔽双绞线> UTP<不可屏蔽双绞线> ,单膜光纤 多膜光纤。
5、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表示层 应用层
6、A类 B类 C类 D类
四、单选题
1、D
2、C
3、A 主机是资源子网
4、D
5、 C
6、B
7、D
8、D
9、C
10、B MAC地址 48位

‘玖’ 《计算机网络》关于应用层的2道习题

第一题:
第1秒,建立TCP连接;
第2秒,拥塞窗口为1个分组的大小,用户发送HTTP请求,并且收到第1个分组;
第3秒,拥塞窗口为2个分组的大小,用户收到2个分组;
第4秒,拥塞窗口为4个分组的大小,用户收到4个分组;
第5秒,拥塞窗口为8个分组的大小,用户收到7个分组;
因此用户下载该网页需要的时间为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