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全0
扩展阅读
流量卡网络设置cmiot 2025-09-23 23:45:25
怎么进入粘贴的网站 2025-09-23 23:43:03

计算机网络全0

发布时间: 2023-06-25 21:45:34

计算机网络中做题时怎么确定子网号可不可以全为0或1

老的题目一般不可以,新的题目一般可以,严谨的题目一般会明确指出可以不可以。

另外一般看清楚题目就可以猜出是不是了,比如题目说将某个网络等分为6个子网,则明显是不可以用0和1子网。
再比如说将某个网络等分为4个子网,则明显可以用。

⑵ 为什么电脑网络连接数据包接收是0

有以下两个原因:
1、有可能是网速问题,只发不能接收。
2、如果不是的话,那可能就是网卡问题,建议检查网卡几BIOS里面的LAN设置是否设置好了,
解决方法如下:
1、重新装一下网卡驱动。
2、
还不行的话,开机箱看插好没有?
3、
若以上的情况都不成立的话,换个网卡试试,网卡也便宜,十几块钱就买到了。

⑶ 子网号全一全零为什么不可以用

RFC 1009保留全0与全1网段穗做未用是因为在某些时候采用全0与全1网段会导致IP地址的二义性。

对于未划分子网的原主网络,其网络号和划分完子网后的第1个子网的网络号是相同的!其广播地址和划分完子网后的最后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相同!因此,RFC 1009规定不能使用全0或全1的子网号,以免发生上面的IP地址二义性问题。
但是!rfc950、rfc1009中是禁止的,RFC1878(RFC 1878 - Variable Length Subnet Table For IPv4 (RFC1878)废除这一规定

为了解决IP地址的二义性问题,可以规定IP地址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携带相应的子网掩码信息。如201.15.66.0+255.255.255.0是指未划分子网的原主网络201.15.66.0,而201.15.66.0+255.255.255.224是指划分完子网后的团指第1个子网的网络号。

同理,201.15.66.255+255.255.255.0是指对未划分子网的原主网络201.15.66.0的广播,而201.15.66.255+255.255.255.224是指对划分完子网后的第8个子网的广播。

这样,既有效塌族配地利用了宝贵的IP地址空间、减少了浪费,又可以有效地避免IP地址的二义性问题。

在Cisco路由器上,缺省可以使用全1网段,但是不能使用全0网段。如果我们想要使用全0网段,必须输入命令ip subnet-zero允许使用全0网段。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命令ip subnet-zero允许我们使用全0网段,但对于一些有类(Classful)路由协议,如RIP、IGRP在广播路由更新信息时,只发送网络地址信息而不发送相应的子网掩码信息。这时,仍然会出现IP地址的二义性问题。

⑷ 电脑局域网数据包接收为0是怎么回事

网卡惹的祸

故障现象:公司局域网一台电脑不能连网,本地网络连接状态只发送数据,而接收数据包为0。

故障处理:使用笔记本电脑测试,网络正常,于是更换计算机网卡,故障解决。

故障原因:网卡物理故障。

双绞线惹的祸

故障现象:利用ADSLMODEM的路由功能,笔者与六个邻居通过一个10MHUB共享一条ADSL宽带上网,一个月来运行正常。前天,自家电脑突然不能上网了,ADSL虚拟拨号不通,而其它五家都能正常上网。

故障处理:首先怀疑是系统故障,于是在Windows XP中重装网卡驱动程序,重建ADSL拔号连接,仍然不能拨通,接着在自家换用其它能正常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故障依旧,这就排除了电脑本身的问题。在HUB上调换了端口,甚至直接连接到ADSL MODEM上,故障依旧,而他人利用该端口却能正常上网,这也就排除了HUB端口故障。查看本地连接,网络连接图标正常地显示在任务栏,上面并未出现“×”(事实上网络不通时网络连接图标上往往有个“×”),再查看网络连接状态,发现只有发送数据包,接收数据包为0,由此断定网络连接有问题,于是检查了一下线路,看是否有扭曲或断裂,并未发现异常现象,然后在双绞线两端依次重新制作水晶头接头,故障还是没有解决。于是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双绞线有四对线,水晶头中1、2、3、4、5、6、7、8位置依次为白橙、橙、白绿、兰、白兰、绿、棕、白棕,实际使用的是其中两对线,它们排在水晶头的1、2与3、6位置。由于接收数据包为0,怀疑是其中一对线有问题(白橙、橙或白绿、绿,事实上应该是排在3、6位置的一对线为接收数据线),于是在双绞线两端重新制作接头,按照非常规的排线顺序:水晶头中1、2、3、4、5、6、7、8位置依次为白橙、橙、白兰、棕、白棕、兰、白绿、绿,当然仍要保持1、2为一对线,3、6为一对线。重新连接好双绞线,问题解决了。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推断,白绿、绿这一对线有问题,后来借来了网线测试仪,果然测得白绿、绿这一对线不通,但由于7、8位置上这一对线是备用线,实际上不起作用,对网络连接并没有影响。

故障原因:5类UTP双绞线有4对线,实际使用的是其中两对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由于1、2或3、6位置的某一对线出现故障,引起网络通讯故障,事实上即使4、5或7、8位置的两对线断裂也不会影响网络通讯。

VLAN惹的祸

故障现象:公司局域网通过CISCO 4006交换机千兆光纤接口与上级总部相联,交换机有四个模块,共划分为三个VLAN,网络一直运行正常。后来因上级部门要求,对VLAN及IP地址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调整,结果公司大部分电脑能正常连网,但有一些电脑却不能正常连网。在不能正常连网的电脑上发现:网络连接图标显示在任务栏,上面并未出现“×”,再查看网络连接状态,发现只有发送数据包,接收数据包为0。

故障处理:首先怀疑是交换机物理故障,但观察交换机的指示灯状态以及各端口的状态,显示为绿灯,状态正常。接着用笔记本电脑在故障点进行测试,故障依旧。这就排除了电脑本身故障。然后用网线测试仪在网络两端进行了测试,网线正常。最后仔细地检查了交换机配制,发现有一条设置VLAN的命令,SET VLAN 80 3/1-48,5/1-34,而实际上只有4个模块,这里将模块号4错写成了5,重新配制VLAN 80,SET VLAN 80 3/1-48,4/1-34,故障排除。

故障原因:由于连接在模块4上的端口的计算机IP地址是按VLAN 80进行配制,事实上因配制错误,模块4的端口并没有划入VLAN 80,这些计算机实际上并不属于任何VLAN,导致计算机不能通讯的故障。

从以上三例故障处理中本人得到以下启示:

出现网络故障要善于分析,依次排除。当网络连接图标出现在任务栏中,只有发送数据包而接收数据包为0时,可能的故障原因至少有:网卡物理故障、网线故障、计算机IP地址与交换机上对应的端口所在VLAN不匹配。

⑸ 计算机网络CIDR地址可以全1或是全0吗

没有全是 1 或者o 学习概念
CIDR采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其格式为:IP地址 = {<网络前缀>,<主机号>}。为了区分网络前缀,通常采用"斜线记法"(CIDR记法),即IP地址/网络前缀所占比特数。例如:192.168.24.0/22 表示32位的地址中,前22位为网络前缀,后10(32-22=10)位代表主机号。在换算中,192.168.24.0/22 对应的二进制为: 1100 0000(192),1010 1000(168),0001 1000(24),0000 0000(0) 其中红色为主机号,总共有10位。当这10位全为0时,取最小地址192.168.24.0,当这10位全为1时,取最大地址192.168.27.255。但请注意,在实际中,主机号全为0或者全为1的地址一般不使用,作为预留地址另有作用。所以第一个地址为1100 0000,1010 10000,0001 1000,0000 0001,即192.168.24.1 最后一个地址为:1100 0000,1010 10000,0001 1011,1111 1110,即192.168.27.254 因此,本例中将第三段地址数据中最小是00011000(24),最大是00011011(27),第四段地址数据中最小为0000 0001(1),最大为1111 1110(254),以上括号中数据为十进制,其前面为二进制。所以本例中192.168.24.0/22 对应地址段为192.168.24.1-192.168.27.254,共4个网段。

⑹ 计算机网络

有两种含义

“带宽”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基本单位是赫。

“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秒(bit/s)。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处理所费的时间。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四个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等。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发送器:将数据转换成可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信道: 向某一个方向传递信息的通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
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
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 把数字信号的频率范
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在模
拟信道中传输。
解调: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

又称为编码,转换后依然是基带信号

利用载波低频转高频,更好的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完的信号叫做带通信号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则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
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W 是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噪声功率。
信噪比S/N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通过编码,可以增加每一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

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割成若干条较窄的子频带,每一条子频带传输一路信号。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光的频分复用:波分复用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隙,每一个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传输数据。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先进行统计,然后依次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时分复用,但是因为每一个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需要在数据帧上加上地址信息

每个用户被分配一个码片序列,这些码片序列是互相正交的,

当需要发送1的时候,则发送序列

当需要发送0的时候,则发送序列反码

所以用户的序列和其他用户的序列内积是0

而序列和序列的规格化内积是1,序列与序列的反码的规格化内积为-1

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取 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也称为逻辑链路。

每个帧有最大长度限制

通过添加字符防止误判

在发送端:

数据分成组,每一组k个bit,然后在后面加上n位冗余码

接收端:

将这段数据除以P,看最后的余数

因为标志字段的0x7E用二进制标志为01111110,即中间是6个0,为了避免产生错误,所以采用 零比特填充 的方式,即发送方每遇到5个1则填充一个0,接收方每遇到5个1删除后面的一个0

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定义了以无源的电缆为总线的基带总线局域网。
IEEE 的 802.3 标准。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监测

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τ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再发送数据。

作用:

争用期的长度: 51.2 µs

最短有效帧长: 64 字节

帧间最小间隔: 9.6 µs

每一类地址都由 两个固定长度 的字段组成, 其中一个字段是 网络号 net-id , 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 所连接到的网络, 而另一个字段则是 主机号 host-id , 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A:网络数减2原因: 网络号全0表示本网络 127(01111111)表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

B、C:网络数减1原因:128.0.0.0和192.0.0.0都是不指派的

主机数减2原因:全0和全1都不指派

路由表需要配置,或者根据算法生成

下一跳指的是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特定主机路由 :为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

默认路由:没有特定设置则采用默认路由

作用: 从网络层使用的 IP 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 ,保存着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
址的映射表。ARP把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的每一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生存时间,凡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掉。

ARP的工作过程

当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发送 IP数据报时,就先在其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 地址。

如果是不同网络之间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路由器来解决

例如:H1访问H3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固定部分长度为20个字节,可变部分长度是可变的。

版本ip协议版本:ipv4和ipv6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2 4 -1)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15*4)。

区分服务:占 8 位,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DiffServ)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使用这个字段。

总长度:占 16 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

进行数据报的分片的原因

标识:占 16 位,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 IP 数据报的标识。

标志(flag):占 3 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

片偏移:占13 位,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生存时间——占8 位,记为 TTL (Time To Live),表明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表示为数据报在网络中 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

协议:占8 位,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 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首部检验和:占16 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