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徐立新电子版
扩展阅读
苹果商城最大内存的软件 2025-09-23 19:33:52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版徐立新电子版

发布时间: 2023-06-28 23:11:34

1. 谁有INTERNET的讲义啊


Internet历史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ARPA)开展异地计算机互联,形成了Internet的前身 – ARPAnet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 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1989年改名为Internet向公众开放
1994年美国的Internet由商业机构全面接管
中国Internet历史
第一阶段(1989-1994初)---以E-mail为主要应用的国际互联网间接连接
第二阶段(1992-1994.4)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直接连接,即国际Internet开通
第三阶段(1994.4-现在)--- 1994年4月,中国首次加入了Internet,全面铺开Interent建设。
详见:中国Internet的发展回顾
http://www.cnc.ac.cn/gb/news/news_special/5_years/ztyj/ppt/ybp1/tsld001.htm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www.cnnic.net.cn 负责国内IP地址、域名申请登记
1996年形成中国四大互联网络
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址为:www.e.cn
CSTNET中国科技网
中国科技网网址为:www.cstnet.net.cn www.cnc.ac.cn
ChinaGBN中国金桥网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中国金桥信息网网址为:www.gb.com.cn
ChinaNet中国公用互联网 面向公众提供计算机国际联网服务
中国电信网址为:www.chinatelecom.com.cn
其它互联网络单位
另: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 www.chinaunicom.com.cn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www.cnc.net.cn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www.chinamobile.com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www.ciet.net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www.cgw.net.cn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www.chinasat.com.cn

国际出口带宽
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18599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分布情况如下(2003-7)
中国科技网(CSTNET):55M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0959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324M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1435M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网通控股)(CNCNET):2112M
宽带中国CHINA169网(网通集团):3465M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2M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247M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建设中)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建设中)
2004年1月15日 CNNIC发布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有新发展http://www.cnnic.cn/html/Dir/2004/01/15/2080.htm
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7216M

Internet定义
Internet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系统。中文名称为“国际互连网”、“因特网”、“网际网”等。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的连接来共享和使用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

基于TCP/IP协议的网间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i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CP (Internet Content Privider) 因特网内容提供商
Int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组交换
利用每台计算机每次只能传送一定数据量的方式来保证各台计算机平等地使用共享资源
网际协议IP
传输控制协议TCP
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
客户机发出数据库或信息查询请求,主机中的服务器程序接受此请求并以特定格式回答,再由客户机程序识别后显示给用户。
Client/Server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
浏览器与服务器( B/S结构)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Browser/Server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
Internet 改变世界
信息获取与发布
E-mail
网上交流
电子商务
网络电话、传真
网络办公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等
上网人数:5910万 (男:59.3% 女:40.7%)
中国网民数量统计图
Internet的基本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有3个:电子邮件、远程登录 、文件传输 。
电子邮件: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是internet上最重要、最基本的应用,可以传递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可以将信息同时发给多个接受者,还可以转发第三者,他比实时传真慢,但费用便宜。
远程登录:用户通过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地计算机的终端,直接调用远地计算机上对外开放的资源,可查询数据库、检索资料,或利用远程计算机完成只有巨型计算机才能做的工作,internet上的许多服务是通过telnet访问来实现的。
文件传输: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户在两个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可免费获取Internet上丰富资源。
除了以上基本服务外,还具有:
新闻组(usenet news):网络专题的公开讨论
电子公告牌BBS: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网络聊天MSN,ICQ :在线传送信息、交谈、发送文件和语音
查询服务(Finger)
全球网络资源(Wold Wide Web)
IP地址
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32位二进制数,分成四段,段间圆点间隔,每段八位,可用一小于256的十进制数表示
IP地址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为适应不同网络规模的要求,IP地址主要分为A、B、C三类,此外还有D类(多址广播地址),E类(实验性地址)
如我校网站地址:210.35.74.2
IP地址
IP地址空间
第一个字节 网络地址数 网络主机数 主机总数
A类网络 0-127 128 2(8-1) 16777214 224-2 2147483392
B类网络 128-191 16384 2(16-2) 65534 216-2 1073709056
C类网络 192-223 2097152 2(24-3) 254 28-2 532676608
总计 664 16843002 3753869056
A类: 0.0.0.0~127.255.255.255 第1段为网络地址,大型网络
B类: 128.0.0.0~191.255.255.255 第1,2段为网络地址,中型网络
C类: 192.0.0.0~223.255.255.255 第1,2,3段为网络地址,小型网络
D类 224 ~ 239 D类作多点传送而保留的广播地址
E类 240 ~ 254 E类是实验性地址
在A类地址中127.x.y.z保留给回路(loopback)测试
每个字节(8位)中的全1不分配(即不能为255),第一个字节全0表示本地网络地址
那些IP地址属内部网址
以下范围内的IP地址属局域网 (内网)地址:
10.0.0.0 - 10.255.255.255
172.16.0.0 - 172.31.255.255
169.254.0.0 - 169.254.255.255
192.168.0.0 - 192.168.255.255

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以访问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但Internet上的计算机无法直接访问局域网内的计算机。

动态、静态IP地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对网络中的IP地址进行自动分配。

动态IP地址:是多个用户公用几个IP地址,每次用户拨号入网时, 通过DHCP从ISP那里动态得到IP地址的动态分配一个IP地址。
分配的ip地址常变 (今天和昨天的ip地址不一样,这此上网和2小时前不一样), 则为动态ip地址。
静态IP地址:是ISP为某些用户设置的专用IP地址,分配的IP地址总不变(每天上网ip地址都一样), 则是固定的静态IP地址。
注:
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虽然ip地址也不变,但不等同于外部计算机,它们不能通过向CNNIC,ISP等电信服务机构申请获得静态IP地址。

建立网站的前期准备工作
家庭或办公室建站
电话线、ISDN 、ADSL 、CABLE MODEN,采用动态ip上网的家庭用户,可通过PeanutHull2.0 、DNS2GO、山外山等软件,注册动态域名。
入网方式与上相同,但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内部网址) ,可通过Web山外通,注册动态域名。
参考下载网址
http://www.skycn.com/soft/6352.html
http://www.oray.net/
http://www.e3y3.com/

域 名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负责将Internet上主机的域名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IP地址
是一个分层次定义,分布式管理的命名系统,每一层构成一个子域名,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自左至右分别为: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域名的顺序和IP地址正好相反。它的工作就是将域名地址转化为IP地址。

http://www.shift.e.cn 210.35.74.2
外贸学院校园网络中心WWW服务器的域名
查找上海交大、复旦、263网站的域名地址
查找域名对应的IP地址(使用ping命令)
域名结构

顶层域名-组织域
域 名 表示的组织或机构的类型
com 商业机构
e 教育机构或设施
gov 非军事性的政府机构
int 国际性机构
mil 军事机构或设施
net 网络组织或机构
org 非赢利性组织机构
顶层域名-地理域
域 名 表示国家或地区
cn 中华人民共和国
hk 中国香港
mo 中国澳门
tw 中国台湾
sg 新加坡
uk 英国
fr 法国
jp 日本
中国二级域名体系-类别域
二级域名 表示类别
ac 科研院及科技管理部门
com 工、商和金融等企业
e 教育单位
gov 国家政府部门
net 互联网络、接入网络信息和运行中心
org 各社会团体及民间非赢利组织
中国二级域名体系-行政区域
二级域名 行政区域
bj 北京
sh 上海
tj 天津
cq 重庆
js 江苏
zj 浙江
gd 广东
sn 陕西
域名举例
请分析以下域名所属的行业、国家(地区):
万维网/环球网WWW
在因特网上以超文本为基础形成的信息网
Internet上一个大型图书馆,Web节点就象图书馆中的一本本书,Web页则是书中的某一页
主页(HomePage)是某一个Web节点的起始点,就象一本书的封面或目录
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每个Web页唯一地址
http://www.tsinghua.e.cn/chn/yxsz/index.htm
http://210.35.75.35:8080/opac/index1.htm
浏览器-1
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 Communicator
启动IE,输入网址
跳转(超级链接)、前进/后退
在新窗口打开链接(右键、Shift+点击)
IE开新窗口,多窗口浏览
如何保存(图片、文字、网页)
工具→选项→临时文件(设置、删除),历史记录
浏览器-2
设置浏览首页
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主页→地址
浏览时不显示图片
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多媒体→显示图片
改变显示文字大小(工具栏按钮,查看→文字大小)
显示BIG5码汉字(查看→编码)
选择曾经浏览过的网站
地址栏点击下拉箭头,在列表中选择某网站
收藏夹 收藏网址(右键)
注意收藏的是网站地址,不是搜索链接
停止,刷新,历史
搜 索
随堂作业 1
IE保存操作
我校校园网首页的整个网页保存到c:\test文件夹中
在首页中提取并剪裁我校校徽图案,保存为c:\test\校徽.jpg
可采用工具软件:snagit 或 附件中的画图(如实例1)。
在首页中复制第一段文字到记事本或Word中,如:保存为c:\test\新闻.txt
IE收藏夹操作
建立“大学” , “新闻”两个文件夹
在“大学”中收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网址
可访问 http://www.e.cn,再进入“教育资源”网页……
在“新闻”中收藏教育部、新浪、中央电视台的网址
上述三项操作完成后,采用snagit截取收藏夹(如实例2),保存为c:\test\收藏夹截图.jpg
随堂作业 2
搜索操作
位于西安的名胜古迹大雁塔初建时有几层?
A.七层 B.三层 C.五层 D.六层
我国最早的人口普查数字大约是:
A.436万 B.1355万 C.5958万 D.4万万
李林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看到一项指标(WBC)偏高,请问WBC是指什么
A.血小板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
手机上有个未接电话号码:58796391,回电前想先搜索一下该电话是从上海的哪个区打来的?
A.长宁区 B.黄埔区 C.卢湾区 D.浦东新区
名菜“宫保鸡丁”中的“宫保”本意是指什么?
A.菜名 B.菜谱名 C.地名 D.官名 E.人名
搜索结果保存到c:\test\搜索练习.txt,其中只需填入题号和所选答案即可。
作业打包
检查c:\test文件夹中是否存在:
一个htm网页文件和一个对应的子文件夹
两个jpg图片文件
两个txt文本文件
以您的机号(两位数)+姓名+IE作业.rar ,为文件名将上述内容压缩(打包),作为发送邮件的附件。
下面介绍如果发送邮件



启用OE前的邮件账号设置
你的E_mail地址
[email protected]
账户名(用户名):你的学号
密 码:身份证号码后五位(最后位可能为 x 或 X )
容 量:2M
工具→账户→邮件→添加→邮件→
(如果存在其他同学的账号请一定要先删除)
显示姓名(发件人名称)→填入你的姓名
电子邮件地址(回复地址) →填入你的真实E-mail地址
POP3收信服务器:我校收信服务器地址mail.shift.e.cn
SMTP发信服务器:我校发信服务器地址mail.shift.e.cn
账户名→填入你的账户名
密码→填入你的密码
记住密码→选择打勾
工具→账户→邮件→选中当前账户→属性→服务器→
“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验证”前选择打勾
随堂作业
文件→新建→邮件→(或创建邮件)
收件人→
老师邮箱的用户名@shift.e.cn
主题 →机号(两位数)+姓名+IE作业
邮件正文 → 随便写一句话,或对本课程的建议
最后附上你的学号、姓名、班级
邮件可有背景(如:创建邮件下拉菜单中的晴朗等)
分割线(插入→横线)
附件→选择c:\test文件夹中的您打包后的作业文件,
如:01 张三 IE作业.rar
点击发送
检查“发件箱”文件夹中的邮件是否存在邮件,存在则说明没有发送出去
检查“已发送邮件”文件夹中的是否存在邮件,存在则说明发送完毕
撰写邮件实例
申请免费E-mail信箱
在citiz或sohu申请一个免费E-mail
申请citiz免费E-mail的网址:
mail.citiz.net
或http://citiz.online.sh.cn/index.jsp
注意查看常见问题中提到的收信服务器(POP3)和发信服务器(SMTP)等信息

发信、收信服务器
发信服务器
SMTP发信服务器(发信邮局)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我校松江的发信服务器: mail.shift.e.cn
收信服务器
POP3收信服务器(收信邮局)
Post Office Protcol 3
我校松江的收信服务器: mail.shift.e.cn
你在哪里拥有账号,就到那里的收信服务器中取信

常用smtp、pop3服务器对照表
OE基本设置
发送/接收服务器可同机或不同(包括异地)
收件人、抄送(cc)、密送(bcc)
多人:用分号或逗号隔开Email地址
通讯簿及其应用(导入/导出)
加入附件
将文字、图片、声音等文件作为附件发出
接收电子邮件附件的处理
打开(注意病毒)
保存
工具→选项→安全→中的“不允许保存或打开可能有病毒的附件”选项含义
查看电子邮件属性
OE高级设置
多账号设置

保留邮件备份
工具→账户→邮件→选中当前账户→属性→高级→
在服务器上保留邮件副本
身份验证
工具→账户→邮件→选中账号→属性→服务器→
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验证
OE邮件规则
邮件→从邮件创建规则, 阻止发件人
工具→ 邮件规则→ 邮件→
规则条件、规则操作、规则说明、规则名称
作用
阻止垃圾邮件
分门别类存放(先建好文件夹)
OE其它操作
文件夹
结合邮件规则将收到的E-mail分发到不同的文件夹
工具→将发件人添加至通信薄
保存电子邮件
菜单:文件 → 另存为
剪贴板 (保存邮件正文的部分内容)
打印电子邮件
查看→排序方式, 列, 布局
邮件安全
利用数字证书、PKI、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信封等加密技术,可以建立起安全程度极高的加解密和身份认证系统,确保电子交易有效、安全地进行,从而使信息除发送方和接收方外,不被其他方知悉(保密性);保证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完整性和一致性);发送方确信接收方不是假冒的(身份的真实性和不可伪装性);发送方不能否认自己的发送行为(不可抵赖性)。
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负责发放并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交易的实体所需的数字证书。它作为一个权威机构,对密钥进行有效地管理,颁发证书证明密钥的有效性,并将公开密钥同某一个实体(消费者、商户、银行)联系在一起。
主要应用于:网上报税、办公、招标、交易、邮件和工商管理
数字证书:个人或单位在 Internet上的身份证,通过运用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等密码技术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身份认证系统 。
数字签名:指发送者根据消息产生摘要,并对摘要用自身的签名私钥加密。消息和用自身签名私钥加密的数字摘要组合成数字签名。
E-key:又称电子钥匙,其实是一种带有统一规定的加密算法,能够解密规定加密数据,并能存储数字证书的一种专用硬件存储介质。

电邮卡车
电邮卡车是一个通过E-mail网关服务器访问HTTP、FTP的工具。通常如果是您需要几分钟才能连接上的网页,或是只能以0.2k/秒的速度下载的文件,或者您干脆不能直接访问的地址(如169 A/B类用户常遇到的),电邮卡车可以用E-mail帮您处理这一切。而您要做的只是填一下URL,或者只是“Copy to clipboard”。电邮卡车的基本技术和Mr Cool是完全一样的,但却是以完全超过Mr Cool为目标设计的。在Mr Cool中常见的Bug没有了,监视对话框弹出在最顶端,发送队列失败时不会死循环。又增添了批处理、源文件下载功能,更强大的监视设置。而且界面绝对让您耳目一新。
邮件特快专递
有时候您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立刻把电子邮件快速地发送到您的朋友的手中,但是使用普通的电子邮件发送方式,不能保证邮件被立刻送到对方邮箱。
Foxmail提供了邮件特快专递功能,它的特点就是能够找到收件人邮箱所在的服务器,直接把邮件送到对方的邮箱中。这样,当您发送完毕后,您的朋友就可以立刻收到邮件了。
使用邮件特快专递功能,只要在写完邮件后,点击“邮件”菜单或者工具栏的“特快专递”即可。
注意:特快专递只能发给一个收件人,并且在收信人处只能填写一个邮件地址。
另外,邮件特快专递功能需要调用域名服务器(DNS)查询收件人邮箱对应的IP地址,所以必须在系统中填写域名服务器地址。如果在Windows系统的ICP/IP属性对话框中填写了域名服务器地址,Foxmail会自动取得并使用该地址。用户也可以通过Foxmail菜单的“选项”|“系统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邮件特快专递”,填写域名服务器IP地址。可以填写两个域名服务器地址,也可以只填写第一个。
Foxmail的特快转递
需调用域名服务器(DNS)查询收件人邮局对应的IP地址

若Windows系统的TCP/IP属性中填写了域名服务器地址,Foxmail自动使用该地址

设置Foxmail菜单:选项→系统设置→ 邮件特快专递,填写域名服务器IP地址

贸院的DNS服务器IP地址:210.35.72.1
上海电信的DNS服务器IP地址:
202.96.199.133 202.96.0.133

查找当地DNS服务器
如果不清楚当地的DNS服务器IP地址,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对于Windows2000/XP系统,通过点击Windows“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执行“ipconfig /all”命令,列出的信息中将包含“DNS Servers” IP 地址信息。
对于Windows98系统,可通过Windows“开始”菜单的“运行”,执行“winipcfg”命令,从弹出对话框的“详细信息”中“DNS服务器”一栏查看。
电子邮件应用
新闻组(News Group)
news.webking.com.cn
news.sta.net.cn
news.zj.cninfo.net
订阅免费电子杂志(邮件列表Mailing List)
www.tom.com/maillist
mlist.163.com
邮件贺卡
cards.163.com

练 习
将老师的E-mail地址和你的其他地址存入地址薄
使用OE发信
收件人:
第1,2节课:[email protected]
第3,4节课:[email protected]
抄送: 你自己和你的其他E-mail地址
密送:
第1,2节课:[email protected]
第3,4节课:[email protected]
主题:练习二05号机张三

练 习
使用OE发信(续上页)
注意正文必须使用纯文本格式
按所用计算机的机号将“射雕英雄传”相应第几回
(41-80之间减40, 80以上减80)的标题和前200字作为邮件正文,并在最后署上专业、汉字姓名
将外贸学院主页右下角的图片作为附件

检查一下,可以发送啦!

练 习
在OE中建立文件夹Teacher
建立邮件规则,可将来自老师的邮件自动放入Teacher文件夹
将某邮件另存为文件

OE与其它邮件收发软件的比较
Foxmail的优势
远程邮箱管理
访问口令功能
邮件特快转递功能


关于网络防火墙
断开(恢复)网络
系统设置
定制安全级别
详细信息
程序规则
安全日志
计算机网络
指在网络协议基础上以共享资源、互相通信为目的而连结起来的自治的计算机互联系统的集合体

功能:资源共享
通信手段(电子邮件、协同工作)
网络分类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小范围,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建筑物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覆盖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甚至整个地球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专指覆盖一个城市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物理连接方式

总线型
一台计算机发出报文,网上计算机都接受到
只有一台真正接收(目标地址)

优点:简单,易于使用掌握,所用线缆少
缺点:效率低,难以维修
网络拓扑结构:总线
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
HUB 集线器转发

优点:易扩充,可靠性强,维护方便
缺点:HUB故障,网络瘫痪
所用线缆较多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
网络拓扑结构
环形
令牌传输,令牌循环
获得令牌才能发送信息

优点:每台计算机都有令牌访问权限,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垄断网络,公平共享网络资源
缺点:可靠性差,故障诊断困难,增减计算机干扰网络运行
网络拓扑结构:环形
网络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 → 网卡,MAC地址
插入计算机主板插槽内
主板集成

连入网络类型 以太网,环网
传输媒体(网线)类型 RJ45,BNC
计算机使用的总线类型 ISA,PCI
调制/解调器 Modom
电话线
Modom
ISDN Modom
ADSL Modom
有线电视线
CABLE Modom
电源线
电力Modom ,
社区专线FTTB+LAN
无线
Wireless modom

传输媒体(1)
传输媒体→ 线缆媒体、无线媒体
线缆媒体
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Pair)
几对互相缠绕的电线封装在一个塑料套管中
三类线:传输速率10Mbps
五类线:传输速率100Mbps
连接距离:100米之内
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Pair)
外面加了一层屏蔽, 500Mbps, 费用高
传输媒体(2)
同轴电缆
中心铜线,外面绝缘层,再外面金属网组成的屏蔽层,最外面套管
10Mbps,数百米,便宜
光纤
100Mbps到2Gbps
数千米,保密性好
无线媒体
无线电系统,地面微波系统,卫星微波系统,红外线传输系统

双绞线

光纤
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设备:
集线器(HUB)
由于信号在网络传输介质中有衰减和噪音,使有用的数据信号变得越来越弱,因此为了保证有用数据的完整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传送,要用中继器把所接收到的弱信号分离,并再生放大以保持与原数据相同。

中继器(Repeater)
集线器(Hub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作为网络传输介质间的中央节点,它克服了介质单一通道的缺陷。以集线器为中心的优点是:当网络系统中某条线路或某节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网上其他节点的正常工作。集线器可分为无源(Passive)集线器、有源(Active)集线器和智能(Intelligent)集线器。
交换机(Switch)
网络交换技术一种结构化的网络解决方案。它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到高速传输阶段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形式。使现有网络技术通过交换设备提高性能。

网络连接
网间互联设备:
网桥(Bridge)
网桥(Bridge)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的桥

2.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的目录

1.1OSI参考模型
1.1.1OSI的层次结构
第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第4层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1.1.2OSI制定过程中的三级抽象
1.1.3OSI中服务和协议的含义
1.1.4OSI中SAP、层间接口和传送数据单元
1.1.5OSI中的服务原语
1.1.6OSI中的服务类型
1.2IP网络层次结构
1.2.1IP网络层次结构组成
1.2.2IP网络层次结构与OSI的关系
1.2.3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
1.3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寻址
1.4.1寻址结构
1.4.2寻址过程
习题 2.1IPv4协议
2.1.1IPv4数据报格式
2.1.2IPv4地址
2.1.3IPv4分段封装
2.1.4IPv4功能模块
2.1.5IPv4发送和接收流程
2.1.6IPv4路由选择
2.2IPv6协议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2.2.1IPv6分组格式
2.2.2IPv6扩展头部
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报头被放置在IPv6报头和上层报头之间,每一个可以通过独特的“下一报头”的值来确认。除了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它携带了在传输路径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处理的信息)外,扩展报头只有在它到达了在IPv6的报头中所指定的目标节点时才会得到处理(当多点播送时,则是所规定的每一个目标节点)。在那里,在IPv6的下一报头域中所使用的标准的解码方法调用相应的模块去处理第一个扩展报头(如果没有扩展报头,则处理上层报头)。每一个扩展报头的内容和语义决定了是否去处理下一个报头。因此,扩展报头必须按照它们在包中出现的次序依次处理。一个完整的IPv6的实现包括下面这些扩展报头的实现: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
2.2.3IPv6地址
IPv6将现有的IP地址长度扩大4倍,由当前IPv4的32位扩充到128位,以支持大规模数量的网络节点。这样IPv6的地址总数就大约有3.4*10E38个。平均到地球表面上来说,每平方米将获得6.5*10E23个地址。IPv6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IPv6的设计者把IPv6的地址空间按照不同的地址前缀来划分,并采用了层次化的地址结构,以利于骨干网路由器对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IPv6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地址类型。分别为单点传送地址(Unicast Address),多点传送地址(Multicast Address)和任意点传送地址(Anycast Address)。所有类型的IPv6地址都是属于接口(Interface)而不是节点(node)。一个IPv6单点传送地址被赋给某一个接口,而一个接口又只能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节点,因此一个节点的任意一个接口的单点传送地址都可以用来标示该节点。
IPv6中的单点传送地址是连续的,以位为单位的可掩码地址与带有CIDR的IPv4地址很类似,一个标识符仅标识一个接口的情况。在IPv6中有多种单点传送地址形式,包括基于全局提供者的单点传送地址、基于地理位置的单点传送地址、NSAP地址、IPX地址、节点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和兼容IPv4的主机地址等。
多点传送地址是一个地址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通常属于不同节点)。IPv6多点传送地址用于表示一组节点。一个节点可能会属于几个多点传送地址。在Internet上进行多播是在1988年随着D类IPv4地址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这个功能被多媒体应用程序所广泛使用,它们需要一个节点到多个节点的
传输。RFC-2373对于多点传送地址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一系列预先定义的多点传送地址。
任意点传送地址也是一个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如果一个报文要求被传送到一个任意点传送地址,则它将被传送到由该地址标识的一组接口中的最近一个(根据路由选择协议距离度量方式决定)。任意点传送地址是从单点传送地址空间中划分出来的,因此它可以使用表示单点传送地址的任何形式。从语法上来看,它与单点传送地址间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单点传送地址被指向多于一个接口时,该地址就成为任意点传送地址,并且被明确指明。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这个任意点传送地址时,离用户最近的一个服务器将响应用户。这对于一个经常移动和变更的网络用户大有益处。
2.3UDP
2.3.1运输层协议概述
2.3.2UDP数据报格式
2.3.3UDP校验和算法
2.3.4UDP应用
2.4TCP
2.4.1TCP报文段格式
2.4.2TCP连接
2.4.3TCP流量控制
习题 3.1域名空间
3.1.1域
3.1.2域名
3.1.3区
3.2名字服务器3.2.1名字服务器种类
3.2.2名字服务器树
3.3域名解析算法
3.3.1域名解析方式
3.3.2定位起始域名服务器
3.4逆向域名解析
3.4.1逆向域名解析的特点
3.4.2逆向域名解析原理
3.5域名解析报文
3.5.1报文格式
3.5.2记录类型与结构
3.5.3域名解析报文的运输
习题 4.1路由选择策略
4.2最短路径法
4.2.1基本原理
4.2.2路由表的生成
4.3扩散法
4.3.1基本原理
4.3.2选择性扩散法
4.4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第5章路由协议第6章地址解析第7章局域网第8章宽带接入网第9章传统交换网第10章宽带交换网ATM第11章传统IPoverATM技术第12章新型宽带交换网技术第13章网络服务质量第14章网络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3.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防护已成为企业生产中计算机应用系统重要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篇一

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

摘要: 文章 首先分析了引发计算机使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别从硬件缺陷与软件系统漏洞两方面来进行。其次重点探讨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日常使用中的风险防御 方法 ,能够帮助减少计算机设备的运行隐患,使用者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网络环境;软件安全

1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分析

1.1硬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芯片陷阱。计算机设备在网络环境中运行时,自身硬件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会增大病毒入侵的几率。常见的硬件问题是芯片中存在的漏洞,使用这种芯片的计算机设备自身不具备风险防范能力,虽然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一旦接入到网络端口中,黑客攻击便有迹可循。借助芯片中存在漏洞,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盗取个人信息,严重者还会借助这一漏洞对用户计算机设备进行攻击,引发使用阶段的稳定性。第二,电磁泄露。同样是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文件,但与芯片漏洞不同,该种方法是通过捕捉电磁传递信号来实现的。黑客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盗取,截取到的磁波信号也会通过程序对内容进行翻译,这样黑客便实现了侵入用户计算机设备的目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这种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由于入侵原理比较复杂,通过对磁波加密能够避免安全隐患问题发生。但现存问题是这一安全防护 渠道 并没有得到重视,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第三,硬件故障。网络系统中计算机最先受到攻击的是软件系统,随着病毒入侵范围逐渐扩大,也会威胁到硬件系统的安全。如果计算机硬件中自身存在漏洞或者损坏,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更大,在硬件中,存储了大量数据信息,计算机与网络端口连接时也是通过搜索查找信息来实现的。硬件故障不但会影响到使用安全,同时上网速度也会有明显的减慢,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与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相比较,硬件问题更难修复,通常需要进行更换处理,已经损坏的硬件如果继续使用,会影响到计算机功能实现。

1.2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窃听。明确硬件中常见的问题后,软件 系统安全 隐患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针对设备使用期间的特征来进行。一旦软件系统出现漏洞,传输中的信息会受到黑客攻击,信息被第三方窃取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工作人员也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软件问题在设备使用阶段最为常见,也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二,病毒。在网络环境中运行的计算机设备,对安全隐患类型进行划分时,病毒所占的比重最大。病毒也分多种类型,常见的是对存储文件进行破坏,一旦损坏很难恢复。还有对用户重要账号密码进行盗取,造成使用者的经济损失。第三,网络钓鱼。所谓的网路钓鱼就是一些网络黑手,通过制作一些色情或者是仿冒的网站来获取网民的相关信包,直接造成网民信息的泄露,严重地还会让网民为此付出严重的经济代价。第四,伪装和篡改。对于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中的伪装来说,主要是一些非法人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来伪装成合法的用户,然后对计算机或者是账户的相关权限进行盗取。所谓的篡改主要是对计算机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篡改,另外,资料的完整性也会受到严重地影响,甚至严重地影响到资料信息的安全性。第五,垃圾邮件泛滥破坏网络环境。垃圾邮件一般是指未经过用户许可强行发送到用户邮箱中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的泛滥已经使Internet网络不堪重负。在网络中大量垃圾邮件的传播,侵犯了收件人隐私权和个人信箱的空问,占用了网络带宽,造成服务器拥塞,严重影响网络中信息的传输能力。

2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的防御对策探究

2.1加固技术。提升计算机设备使用安全性,需要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固,减少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加固技术还会针对使用期间的端口连接来进行。硬件加固是保护使用安全的有效条件,根据使用期间常常会发生故障的部位来进行,线路损坏会影响到网络的传播速度,造成损坏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线路老化,对表面进行防腐涂刷,并且保持使用环境干燥,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几率。现场工作人员更要加强对线路安全的管理,硬件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

2.2加密技术。设置防火墙,并对文件进行加密,能够避免病毒的侵入。计算机的操作人员也可以设立单独的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可以使用该设备,这样增大了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设备中存储的重要资料被他人盗取。加密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设备运行安全性,可以与加固技术结合使用,并不会影响到计算机设备其他功能的实现。

2.3认证技术。该种技术是针对黑客病毒篡改网络端口来进行的,在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时,需要通过认证环节,如果访问者信息异常,系统也会将这一状况进行反馈,提升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常见的认账方式是通过在计算机内安装控件来实现的,能够确定规范的访问形式。数字签名又称之为电子签名,主要是将数字签名当作报文发送给接收者。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通过安全可靠的方法向相关部门提交资金的公钥,从而获取证书,进一步用户便具备公开此项证书的合法权益。对于需要用户公钥的人,均能够获取此项证书,并且通过相关合法协议的签订,从而使公钥的有效性得到证实。对于数字证书来说,将交易各方的身份信息逐一标识出来,进一步提供出验证各身份的方法,如此一来用户便能够使用这些方法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有效验证。

2.4杜绝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又一个公害。为了防止垃圾邮件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邮件地址,避免在网上随意登记和使用邮件地址,预防垃圾邮件骚扰。其次使用Outlook—Express和Faxmail中的邮件管理功能,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设置,将垃圾文件拒之门外。目前许多邮箱都具有自动回复功能,使用不当垃圾文件就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劝告用户谨慎使用邮箱的自动回复功能。另外对邮箱中的不明或可疑邮件最好不要打开,更不能回复,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垃圾文件的骚扰和破坏。

2.5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 岗位职责 ,实施网络系统的安全标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好重要数据随时备份和加密,严禁重要数据泄露,定期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用户健康上网意识,防患于未然。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计算机安全面临诸多常见问题。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 措施 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采取加固技术、加密技术及认证技术等。

3结论

除了诸多先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构建系统化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做到提前预警,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常建,王进周,米荣芳.计算机安全面临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2(7).

[2]丁晨皓.计算机安全面临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3).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篇二

计算机安全技术保护策略

摘要:网络普及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得知有些安全工作有待提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1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

1.1计算机网络系统方面的安全问题

XP、Vista、window7、window8等 操作系统 是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但是这些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使不法分子会对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从而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或者直接将带有病毒的代码植入到系统中,导致系统的破坏或者瘫痪,对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1.2计算机病毒、木马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现在处于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上网,利用网络进行各种事情。网络的这种开放性,给黑客进攻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使木马和病毒对计算机进行侵害。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网络和硬件设备进行传播,它的破坏性在于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和硬盘,在计算机系统中自由复制,对系统造成损害。病毒主要是通过论坛或者电子邮件等进行网络传播,由局域网感染到整个网络。光盘、软盘、U盘等存贮设备是计算机病毒硬件传播的主要途径。现在的病毒,木马具有很大的伪装性,它通过各种媒体载体欺骗用户,只要用户点击了,程序就会自动下载并且安装,更有甚者,被病毒入侵的程序会读取用户的联系人,给他们发送病毒或者欺骗性的信息,引起一连串的破坏。

1.3用户身份存在安全隐患

人们使用网络时通常需要账户和密码,而这些账户和密码的设定都是由自己设定的,无论是网络密码,还是登录密码或者是支付密码,都需要用户谨慎的操作,设置密码的时候尽量选用复杂的不易被人解除的密码,这样才能减少重要信息向外泄露的可能性。很多黑客就是通过伪造用户的身份,窃取或者篡改重要的信息资源。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实状况

2.1网络犯罪普遍

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可以看到到处都有电脑,几乎人人都是通过电脑和外界进行着联系,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是电脑专家,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去使用电脑,同时这也代表着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网络进行犯罪,如窃取他人的重要信息,对他人造成问题或者损失。

2.2计算机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自己计算机内的信息不被他人盗取,所以在平时联网做各种事情的时候,应该有安全方面的意识或措施;二是,每个人除了保证自己的网络安全外,还应该确保自己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更不要想着去窃取别人的重要信息。

2.3黑客攻击技术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黑客攻击的对象,他们更趋向于有商业价值的用户,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伪装成各种方式进行病毒植入,从而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获得利益。

3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3.1计算机网络物理方面的安全措施

首先,应该保证网络线路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保证周围的环境不会因为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原因对网络造成干扰或者破坏;其次,计算机的硬盘或者设备在质量上应该是良好的,不能因为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信息的泄露或者损坏。

3.2技术

(虚拟专网)技术的核心是隧道技术,它将网络数据进行加密,通过虚拟的通道把信息传递到另一端,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3提高计算的入侵检测技术,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硬件和软件安全,防火墙的设置主要就是通过设置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来保驾护航的。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保证信息的安全,设定好哪些是可以访问的信息,哪些是可以需要提示的信息,哪些是直接拦截掉的信息。计算机正常的操作系统,当出现与设置情况不同的时候,计算机就会自动拦截并提醒用户,检测是否有入侵行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的前提,也是用户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

3.4做好计算机病毒防范和防治工作

计算机病毒就是根据软件自身的缺陷编写出来的,这种病毒具有更为先进的编程,且更不易被人识别与制止,病毒一旦植入计算机,就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复制病毒,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不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计算机病毒存在很大的威胁性,对它的防范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三步病毒进行处理:预防、检测、消除。最常用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当软件发现病毒时,第一时间就对它进行查杀,在病毒还没有植入到计算机软件,对系统造成伤害时,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常见的病毒防治方法有加值总和法(CheckSUM)、移植检查法和疫苗程序法。加值总和法就是将查出来具有病毒的原文件用没有病毒的备份文件进行替换,将源程序中中病毒的识别码改正,生成新的识别码。采用工作站防病毒芯片和StationLock网络防毒方法。

3.5对漏洞进行扫描

每个系统无论花费了多少财力和安全技术,都不可能完全的没有攻击之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4结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计算机用户的安全,为了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坚持文明上网。

引用:

[1]蔡艳.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张昆,胡文涛,郭鑫.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篇三

计算机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逐渐的广泛,从而更好的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像漏洞、病毒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同时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本文就计算机安全技术,结合安全的指标和安全防护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增加,主要来自人员的操作、系统的漏洞、病毒的存在以及防火墙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计算机的信息不被保密和完整;对此合理的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密钥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从而更好的保证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应用,保证社会群众的财产利益不受侵犯。

一、计算机安全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标准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时,传输的速度、质量以及完整都应该不被延迟和破坏;其次是信息必须是可用的,同时用户在使用信息时,必须是进过授权且保密的;而用户在使用信息时,该信息都是由授权机构及时进行操控的。最后当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情况下,会为网络事故提供一系列的依据;对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操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研发,以及技术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于系统操作的安全却忽视,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从而直接影响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但是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加,也相继的设计出了防火墙等安全程序,但是由于影响操作系统的安全因素有很多,一但安全防护程序自身存在漏洞,导致其不能发挥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2、病毒。网络病毒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不仅会破坏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而目前长常见的指令,主要是指一系列的非法人侵的代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但是这些病毒常常是隐蔽不被发现,且传播快速快破坏程度大,一旦结合黑客技术,对于计算机会起到控制和破坏的作用。

3、操作问题。虽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手必备的上网工具,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灵活操作的用户却非常得少,一旦用户的失误操作,会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加上用户对于防护技术应用的意识缺乏,导致计算机很容易受到病毒或是木马的侵害,直接威胁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置于外部与内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体系,防火墙的安装,可以有效的检查数据包,并根据自身检查的结果,有效的提醒用户及时的进行过滤和清理,给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加以保护。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研发,对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交易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而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其中对称加密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口令,将加密与解密运算提供想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加密技术,也是以口令为基础,但是加密与解密预算所使用的密钥不同,同时解密密钥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3、智能卡技术。挂技术与密钥技术相似,同时也是基于密钥方式的一种按群操作程序;该用户的智能卡被赋予了指定的口令之后,当用户使用该只能卡时,输人的口令与网络服务器上的密码相同,从而用户在利用网络技术时,对以用户的信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此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数据加密技术并不能适合于所有的服务器,或是操作得系统使用。

4、生物识别技术。其生物识别技术,起初是机械密钥的使用发展,然后是数字密钥的应用和发展,最后经过优化发展到了生物识别技术,它是利用人体独特的身体特征,在利用网络系统操作时,对于其进行身份验证;尤其是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身体特征验证,是有效的通过外设,获得身体体征的数字图像,然后再输人到计算机系统中,当用户进行系统操作时,就会对于信息以及数据库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已经从指纹发展到了视网膜、骨架等身份识别技术,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分析,发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防护,主要是对于病毒、木马、漏洞以及黑客技术的预防,对此结合计算机网络完全的标准,合理的利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智能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与此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通过灵活的应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正确操作计算机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保证自身的财产利益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杨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108一109

[2]胡丹琼.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科技信息,2014,巧:214.

[3]吴俨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24一25.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安全毕业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毕业论文

5.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目录

第1章基本通信技术
1.1通信系统简介
1.1.1通信技术发展简史
1.1.2通信系统的组成
1.2通信媒体
1.2.1双绞线
1.2.2同轴电缆
1.2.3光纤
1.2.4微波通信
1.2.5卫星传输
1.3信息的符号表示与信息编码
I.3.1信息的符号表示
1.3.2信息编码
1.4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4.1数字信号
1.4.2模拟信号
1.4.3数据编码技术与调制解调
1.4.4调制解调器及其标准
1.5多路复用
1.5.1多路复用器
1.5.2频分多路复用
1.5.3时分多路复用
1.6数据传输模式
1.6.1并行传输
1.6.2串行传输
1.6.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
1.7标准、标准化组织和接口标准
1.7.1标准与标准化组织
1.7.2DTE与DCE之间的物理接口
1.7.3空调制解调器
1.8通信服务与通信设备
1.8.1电话系统
1.8.2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
1.8.3移动通信与蜂窝式电话
思考题
第2章计算机网络
2.1计算机网络概述
2.1.1网络的功能
2.1.2网络标准
2.1.3网络的分类
2.1.4网络拓扑结构
2.1.5网络协议
2.2网络传输介质
2.2.1双绞线
2.2.2同轴电缆
2.2.1光纤
2.3网络硬件和网络设备
2.3.1网卡
2.3.2中继器
2.3.3集线器
2.3.4桥连接器
2.3.5交换机
2.3.6路由器
2.1.7机柜
2.4网络的架设
2.4.1以太网(Ithernet)
2.4.210BaseT网络的架设
2.5网络操作系统
思考题
第3章网络操作系统
3.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3.1.1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3.1.2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3.1.3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3.2几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比较
……
第4章常用网络服务及其配置
第5章Web服务器的架设和管理
第6章ETP服务器的架设和管理
第7章邮件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第8章HTML标记语言
第9章JavaS脚本语言
第10章扩展标记语言XML
第11章ASP技术及其应用
第12章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5.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篇一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在不断突破。然而,计算机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应用的安全性的风险也在逐渐扩大。 文章 首先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计算机网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路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

近年来,计算机网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却往往重视不够,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带来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目的,笔者就计算机网路安全和防范进行了深入探讨。

1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即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在一个网络环境里的完整性、可使用性和保密性能够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逻辑安全,即指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安全;第二,物理安全,即指系统设备及其相关的设施能够受到物理保护,不受破坏。当前,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也同时出现了阶梯式增长的态势。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起步较慢,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网路监管不力、计算机病毒入侵等原因导致了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计算机网路安全出现故障,病毒入侵个人网路之后,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出现崩溃,个人隐私的泄露将导致个人安全出现潜在风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网路一旦被入侵后,国家机密文件将有可能被泄露和篡改,这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安全隐患。

2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影响因素

2.1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中威胁性最大的影响因素。计算机网路黑客发现计算机网路本身存在的漏洞后,机会迅速入侵至计算机网路系统中,使得计算机网路系统的数据资料被泄露甚至篡改。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黑客均带有较强的入侵目的性,以在不破坏计算机网路系统的前提下窃取所需的计算机数据信息,在黑客入侵计算机网路系统时,均会对其网路漏洞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手段入侵计算机数据库。黑客入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听过破译计算机网路数据,非常篡改计算机相关数据,严重时会破坏计算机网路从而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瘫痪无法运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第二针对计算机网路存在的漏洞采取入侵设备或者搭线等手段,窃取所需的计算机的机密数据和文件信息。

2.2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以原始轰炸式邮件对计算机网路造成的安全影响更为明显。相比于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不具备其蔓延性特点,而相比于黑客入侵,则不具备其潜在性的显着特征。邮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这为垃圾邮件存在的运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土壤,垃圾邮件大多是在公开邮件中掺入垃圾邮件并将其发送至目的计算机网络中。通常而言,垃圾邮件具有较大的发送量,且具有可持续发送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用户被动接收,而当计算机用户接收并打开这些邮件后,其计算机网路系统则迅速面临着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控制和运行受到入侵者的控制,最终导致个人机密数据和信息的泄露,给计算机使用者的个人安全和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

2.3病毒入侵

病毒入侵是当前我国最普通一种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其运行原理为:通过以恶意程序为入侵载体,并利用代码表示进行迅速扩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造成恶意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病毒入侵虽然表面上的威胁性较小,但是软件安装之后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程序代码,从而给其他软件的安全性带来潜在威胁。计算机病毒具有非常高的潜伏性,彻底清除极难实现,黑蜘蛛就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典型代表。

3计算机网路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

为有效应对我国计算机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实例,可知当前网路安全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安装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IP地址而开展的。其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分别进行有效设置,使得计算机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拦截和过滤,这是计算机网路安全中的基础保护措施。因此,为应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使用者应在安全的计算机软件配置基础上,安装高级网路防火墙,减少计算机功能出现的漏洞,从而尽可能的提高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为实现网路防火墙对信息的有效过滤,防火墙应对由不安全访问导致的网路异常运行迅速进行拦截,从而确保整个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性。

3.2使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当前,计算机网路加密技术给整个计算机网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隔离屏障,使得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网路加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在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解密。网络加密技术针对入侵者可以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即计算机网路一旦收到被恶意入侵的信号时,网路加密系统即会迅速对这些恶意攻击者进行驱除,从而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当前常用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私钥加密,即在原有的密匙基础上增加私人密匙,其不会受到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均交易实现;第二,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计算机网路使用较为密集的场所,运行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包括加密密匙和解密密匙两种。

3.3安装防病毒软件

计算机网路防病毒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采用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等形式进行计算机网路病毒的有效防护。其中,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各有其侧重点,前者主要是分析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台计算机网路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送,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全面检查,清楚入侵的恶意病毒,而后者主要是针对网络访问中存在的网络自身病毒。当计算机网路处于访问环节时,网络病毒出现后,防毒软件一旦检测到之后,会即刻对其进行清除。实践 经验 表明,通过安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并和其他防范措施进行结合,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路的保护效果。例如,甲和乙进行加密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甲采用加密密钥将信息进行加密后发送至B,而为确保信息在网路传输中的安全性,即可采取网路加密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使得传统的数字签名也能在网络传输中得到应用。

3.4使用正版软件

众所周知,正版软件价格较为昂贵,但是相较于盗版软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软件性能,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也较高。从根本上说,盗版软件是对正版软件的知识产权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因此,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计算机用户应尽可能的使用正版软件。

3.5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

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相关网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公众监督、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网路管理机制,不断加强计算机网路的通信安全,规范网路信息传播行为,尽可能的减少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传播。与此同时,通过采取不同形式为计算机使用者普及网路安全的基础知识,增强网路安全防范意识。

3.6强化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

为加强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应积极构建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首先,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其次,针对重要信息,务必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并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运行。

4结语

计算机网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计算机网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极大的困扰着计算机客户。因此,不断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安装网络防火墙、使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和强化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篇二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网络的便捷实用,尤其是因特网(Internet)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我们从中受益。然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络所对我们造成的破坏,对我们的信息所造成的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了一个严肃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本文从计算机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防范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安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这个定义包含物理安全、逻辑安全、 操作系统 安全、网络传输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理安全是指用来保护计算机硬件和存储介质的装置和工作程序。物理安全包括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等内容。逻辑安全可理解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操作 系统安全 指操作系统能区分用户,防止他们相互干扰,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网络传输安全则指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来认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如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就依赖并广泛采用通信安全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提高的课题。

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主要有物理威胁、系统漏洞、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几类。物理威胁如偷窃、废物搜寻、间谍行为、身份识别错误等;系统漏洞如不安全服务、配置被更改、初始化不一致、乘虚而入等。身份鉴别威胁如算法考虑不周、内部泄漏口令、口令解除和口令圈套等;线缆连接威胁则有拨号进入、冒名顶替、窃听等;有害程序则主要是病毒、特洛伊木马、代码炸弹、错误的更新或下载。

2.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网络安全管理缺少认证,容易被其他人员滥用,人为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现有操作系统中设计的网络系统不规范、不合理、缺乏安全考虑,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网络漏洞,黑客很容易利用漏洞侵入系统,影响用户。

由于技术上的可实现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操作上的可执行性,缺少对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性能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估与保障实施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严重破坏甚至被盗取,降低网络效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计算机网络上,给我们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

黑客的攻击种类繁多,且许多攻击是致命的,攻击源集中,攻击手段灵活。尤其是黑客手段和计算机病毒技术结合日渐紧密,用病毒进入黑客无法到达的私有网络空间盗取机密信息或为黑客安装后门,攻击后果更为严重。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内部网络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在网络上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网络的安全性。安装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由网络管理员集中设置和管理,它会与操作系统及 其它 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可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畅通。

2.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防火墙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

将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结合使用并发展,进行多方位的扫描监控、对后门 渠道 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的传输等许多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未来防火墙技术会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全五者综合应用。在产品及其功能上,将摆脱目前 对子 网或内部网管理方式的依赖,向远程上网集中管理方式发展,并逐渐具备强大的病毒扫除功能;适应IP加密的需求,开发新型安全协议,建立专用网();推广单向防火墙;增强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预警功能;完善安全管理工具,特别是可疑活动的日志分析工具,这是新一代防火墙在编程技术上的革新。

3.安全加密技术。

安全加密技术由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组成,在网络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

不对称加密,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中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称为“公开密钥”,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称为“秘密密钥”。

4.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集光学、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第三代身份验证技术,是一种更加便捷、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人体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而发展迅速。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套成功的身份鉴别系统,也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主流之一。它通过相应设备获取指纹的数字图像存贮到计算机系统中,再通过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最后使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指纹特征进行匹配。时下,有关指纹自动识别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着指纹识别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生产,未来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民用市场,服务大众。

网络安全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方方面面,不但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而且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不安全威胁会不断出现,安全的技术也因此不断更新,只要有明晰的安全策略和完善的防范技术,必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顾巧论,贾春福.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诗豪.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J].管理观察,2009.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篇三

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产品,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如网络数据窃密、病毒攻击、黑客侵袭等网络安全隐患影响着人们安全使用电脑,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完善安全防护策略,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与使用者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加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网络安全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64-01

计算机网络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体系日渐强大,计算机已经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来自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威胁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安全因素,不管是在广域网中还是在局域网中,网络的安全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诸多的安全因素威胁着人们的网络,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迅速增长,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所以,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网络安全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的经被广泛应用,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计算机用户上网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计算机数据问题经常发生,现如今,我国许多的金融机构也经常遇到网络安全问题,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网络安全问题也威胁着许多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企业重要数据的丢失和重要文件的丢失,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2 网络安全面临的一些问题

2.1 病毒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是指病毒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人为编制并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的破坏数据,导致计算机受病毒感染后,影响其使用功能,并造成网络瘫痪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破坏性的特点。同时,计算机病毒又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病毒危害计算机的现象最为普遍,它是网络安全的头号大敌。它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并且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特别是网络传播的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破坏性更强,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传播后,不但会直接导致计算机使用者网络瘫痪,而且可以破坏计算机主板、硬盘、 显示器 等,是计算机使用者面临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所以,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确保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2.2 网络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攻击主要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攻击者通过Internet网络,运用特殊技术非法访问计算机用户,登录到他人的网络服务器,破坏和攻击用户网络,在网络上,黑客的攻击动机决定其危害性;黑客的攻击手段有许多种,其中包括在Cookie中 种植 病毒、夹杂黑客代码、隐藏指令、制造缓冲区溢出、取得网站的控制权等,其中,黑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是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有些黑客攻击计算机用户只是出于好奇,目的是窥探用户的秘密,对计算机用户系统不进行破坏,有些黑客非法侵入计算机用户之后,恶意纂改用户目标网页和内容,想法设法攻击、报复计算机用户,迫使计算机用户网络瘫痪。还有一些黑客攻击计算机用户主要是为了窃取计算机系统中重要数据,或者毁坏、删除、纂改用户数据。这种黑客直接威胁到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计算机数据安全,损害集体和个人利益,如窃取国家机密、企业重要经济数据以及个人重要的信息,从事恶意攻击和破坏,进行网络勒索和诈骗,非法盗用他人银行账号密码,进而将他人网上银行存款提取。由此可见,网络黑客攻击破坏后果严重,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3 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病毒防护以及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

计算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可以说无孔不入,预防计算机病毒是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计算机使用单位中心机房服务器要部署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杀毒软件,并且要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在线升级,以避免计算机网络受病毒的侵袭;访问内、外网客户端要严格区分,做好机房设备的检查以及网络维护工作,对于各项重要数据要定期做好备份以及异地储存工作。在接受网络传输、邮件附件以及其他文件的时候,要在接受之前进行病毒扫描,扫描病毒可以使用常见的杀毒软件如:卡巴斯基,瑞星杀毒、360杀毒等。其次,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要制定严格的《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登记所有的移动存储介质,严格控制外来病毒的入侵以及内部利用网络发生泄密事件。计算机要设置密码长度不得少于8位的开机密码,并加强密码保护和管理。

3.2 防黑客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黑客攻击案例越来越多,黑客的攻击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同程度上危害和损失,其影响极其恶劣。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黑客的攻击,人们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和 方法 。首先,采用防火墙技术,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通过限制访问和对网络隔离有效避免黑客的攻击。其次,还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系统中所有数据,使之成为密文,结合权限管理,采用智能卡、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智能密码钥匙等,只有被授权者才能够了解其内容,即使攻击者截获数据,数据的内容也无法了解,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防范信息被窃取,数据加密技术作用非常重大。还有,要注意对电脑进行全方位的漏洞扫描及修复,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否则黑客借助于电脑漏洞就可能远程控制电脑,漏洞扫描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抵御外部网络黑客入侵也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与防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我们要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要结合各种安全技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维护,经常查杀病毒,严防黑客侵入计算机网络,以保障网络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鲁立,龚涛.计算机网络安全.ISBN:9787111335054,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1.

[2]张炜,许研.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ISBN:9787505893054,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5.

[3]满昌勇,计算机网络基础.ISBN:978730221683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02月.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防范的论文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论文

3.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摘要

4.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6. 浅谈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策略

7.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6. 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初学者来说需要看什么书

初学者的话原理就看谢希仁老师的《计算机网络》比较合适(第五版、第六版都可以)。内容方面对于初学者肯定是够丰富的,难度也不是太大,讲得比较详细,比较好理解。

后续的实验(命令)方面的话,看你是学的思科体系还是华为体系了。这两个体系的命令有一些区别,但大致意思差别不大。这两种体系的书籍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很多。

作为初学者看了上面那本《计算机网络》基本对网络就有个初步的认识了,如果想继续研究得更细致可以花时间研究研究《TCP/IP协议》。

拓展资料:

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5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有全书课件和作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150多个问题及解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档等,供读者参阅。

计算机网络-网络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1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61.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61.2.2 计算机网络的服务7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71.2.4 按网络结构分类81.3 网络的拓扑结构91.3.1 网络拓扑的定义91.3.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9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101.4.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01.4.2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问题111.4.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11习题一12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4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42.1.1 数据和信号142.1.2 数据通信142.1.3 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142.1.4 数据的传输方式162.2 数据传输技术162.2.1 基带传输162.2.2 频带传输162.2.3 宽带传输172.2.4 串行通行与并行通信172.2.5 同步技术172.3 多路复用技术172.3.1 频分多路复用FDM182.3.2 时分多路复用TDM182.3.3 波分多路复用 WDM182.4 数据交换技术192.4.1 电路交换192.4.2 报文交换202.4.3 分组交换202.4.4 信元交换212.5 差错控制技术232.5.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32.5.2 误码率232.5.3 检错码与纠错码232.5.4 常用检错码242.5.5 差错控制机制242.5.6 数据编码调制技术25习题二25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27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73.1.1 基本概念273.1.2 层次结构283.2OSI 参考模型283.2.1OSI 模型的分层原则293.2.2OSI 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293.3TCP/IP 模型313.4 网络标准化组织333.4.1 标准的重要性333.4.2 标准化组织33习题三34第4章 网络协议与应用354.1 网络协议354.1.1 应用层协议354.1.2 传输层协议394.1.3 网络层协议414.1.4 数据链路层协议494.2 其他网络通信协议494.2.1 IPX/SPX协议494.2.2 NetBEUI协议50习题四50第5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525.1 传输介质525.1.1 双绞线及相关制作工具525.1.2 同轴电缆555.1.3 光纤565.2 网卡575.2.1 网卡的分类575.2.2 网卡的选购585.3 中继器585.4 集线器595.4.1 集线器概述595.4.2 集线器的分类605.4.3 集线器的选购605.5 网桥615.5.1 网桥概述615.5.2 网桥的分类615.5.3 网桥与中继器的比较625.6 交换机625.6.1 交换机概述625.6.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645.6.3 交换机技术655.6.4 交换机的分类655.6.5 交换机的选购685.6.6 交换机配置概述695.6.7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比较725.7 路由器735.7.1 路由器概述735.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745.7.3 路由器的分类745.7.4 路由器的选购755.7.5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比较765.8 网关765.8.1 网关概述765.8.2 网关分类775.9 网络设备综合785.9.1 网络设备端口类型785.9.2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795.9.3 单播/多播/广播835.9.4 网络设备经典比喻 84习题五84第6章 局域网技术866.1 IEEE 802标准系列866.2 以太网(IEEE 802.3)标准876.2.1 以太网和OSI模型876.2.2 CSMA/CD的工作原理876.2.3 收发器896.2.4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906.3 无线局域网通信916.3.1 WLAN的技术标

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1.在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中,(通信子网)专门负责通信工作,从而实现数据处理与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avies提出了( 分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网投入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由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联的一系列标准,旨在将(interconnection)计算机方便互联,构成网络,该委员会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缩写为ISO/OSI。

4.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网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网。

5.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划分分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分为:(虚线路传输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帧中继交换)

1.计算机网络与终端分时系统都有哪些特点?

答:网络是计算机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例如微机连接成的网络。
终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录到服务器。例如UNIX或linux上达到系统输入数据的墓地。终端的操作系统非常小,一般银行使用后种模式。

2.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有哪些?

答: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3.星型结构的网络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安装和维护的费用较高,共享资源的能力较差,通信线路利用率不高,对中心结点要求相当高,一旦中心结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将瘫痪。

4.环形结构的网络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 环形结构中的各节点通过有源接口连接在一条闭合的环形通信线路中,是点-点式结构。环形网中每个节点对占用环路传送数据都有相同权力,它发送的信息流按环路设计的流向流动 。为了提高可靠性,可采用双环或多环等冗余措施来解决。目前的环形结构中采用了一种多路访问部件MAU,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旁路,隔离故障点,这也使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 环形结构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信息吞吐量大,网的周长可达200km,节点可达几百个。缺点因环路是封闭的。所以扩充不便。这种结构在IBM于1985年推出令牌环网后,已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推出的FDDI网就是使用这种双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