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介绍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库罗斯。本书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教科书之一,采用了作者独创的自顶向下的方法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协议,即从应用层协议开始沿协议栈向下讲解,强调应用层范例和应用编程接口,使读者尽快进入每天使用的应用程序环境之中进行学习和“创造”。本书的讲解以因特网为例,学以致用;注重教学法,深入浅出地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第4版全面关注了网络安全问题;更新并扩展了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增加了有关802.11(WiFi)、802.16(WiMAX)和蜂窝网络的新内容;增强了P2P应用程序的内容,包括文件共享协议、BitTorrent等文件分发协议以及Skype的IP话音等新型多媒体应用;更新了局域网和多媒体网络的章节,以反映这些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变化;第1章中增加了有关端到端吞吐量分析的新材料;全面修订并增加了新的课后5-7题,以及附加了循序渐进的Ethereal实验。
❷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章-网络层 要点
网络层的作用:实现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服务,将分组从一台发送主机移动到一台接收主机。
1、转发涉及分组在单一的路由器中从一条入链路到一条出链路的传送。
2、路由选择涉及一个网络的所有路由器,它们经路由选择协议共同交互,以决定分组从源到目的地结点所采用的路径。计算这些路径的算法称为路由选择算法。
每台路由器都有一张转发表,路由器通过检查到达分组首部字段的值来转发分组,然后使用该值在该路由器的转发表中索引查找。路由选择算法决定了插入路由器转发表中的值。
路由选择算法可能是集中式的,或者是分布式的。但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路由器接收路由选择协议报文,该信息被用于配置其转发表。
网络层也能在两台主机之间提供无连接服务或连接服务。同在运输层的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类似,连接服务需要握手步骤,无连接服务不需要握手。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异:
1、 在网络层中,这些服务是由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主机到主机的服务。在运输层中,这些服务则是运输层向应用层提供的进程到进程的服务。
2、 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称为数据报网络;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称为虚电路网络。
3、 在运输层实现面向连接的服务与在网络层实现连接服务是根本不同的。运输层面向连接服务是在位于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实现的;网络层连接服务除了在端系统中,也在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中实现。(原因很简单:端系统和路由器都有网络层)
虚电路网络和数据报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两种基本类型。在作出转发决定时,它们使用了非常不同的信息。
IP地址有32比特,如果路由器转发表采用“蛮力实现”将对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有一个表项。因为有超过40亿个可能的地址,这种选择完全不可能(即使用二分查找也十分慢)。
我们转发表的表项可以设计为几个表项,每个表项匹配一定范围的目的地址,比如有四个表项
(你可能也会考虑到,IP地址有32比特,如果每个路由器设计为只有2个表项,那么也只需要有32个路由器就可以唯一确定这40亿个地址中的一个。)
最长前缀匹配规则,是在转发表中寻找最长的匹配项,并向与最长前缀匹配相关联的链路接口转发分组。这种规则是为了与因特网的编址规则相适应。
1、输入端口
“使用转发表查找输出端口”是输入端口最重要的操作(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操作)。输入端口执行完这些所需的操作后,就把该分组发送进入交换结构。如果来自其他输入端口的分组当前正在使用交换结构,一个分组可能会在进入交换结构时被暂时阻塞,在输入端口处排队,并等待稍后被及时调度以通过交换结构。
2、交换结构
交换结构的三种实现方式
3、输出端口
分组调度程序 处理在输出端口中排队的分组
4、路由选择处理器
</br>
</br>
IP协议版本4,简称为IPv4;IP协议版本6,简称为IPv6。
如上图所示,网络层有三个主要的组件
1、IP协议
2、路由选择协议
3、ICMP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br>
不是所有链路层协议都能承载相同长度的网络层分组。有的协议能承载大数据报,而有的协议只能承载小分组。例如,以太网帧能够承载不超过1500字节的数据,而某些广域网链路的帧可承载不超过576字节的数据。
一个链路层帧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叫做最大传送单元(Maximun Transmission Unit, MTU)
所以链路层协议的MTU严格限制着IP数据报的长度。这也还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在于发送方与目的地路径上的每段链路可能使用不同的链路层协议,且每种协议可能具有不同的MTU。
举个例子:假定从某条链路收到一个IP数据报,通过检查转发表确定出链路,并且该出链路的MTU比该IP数据报的长度要小。那么如何将这个过大的IP分组压缩进链路层帧的有效载荷字段呢?
解决办法是,将IP数据报中的数据分片成两个或更多个较小的IP数据报,用单独的链路层帧封装这些较小的IP数据报;然后向输出链路上发送这些帧。每个这些较小的数据报都被称为片(fragment)。
路由器完成分片任务。同时,为了使得网络内核保持简单,IPv4设计者把数据报的重组工作放到端系统中,而非放到网络路由器中。
前提:一个4000字节的数据报(20字节IP首部加上3980字节IP有效载荷)到达一台路由器,且必须被转发到一条MTU为1500字节的链路上。假定初始数据报贴上的标识号为777。
这意味着初始数据报中3980字节数据必须被分配到3个独立的片(其中的每个片也是一个IP数据报)
IP分片:
IP地址有32比特,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IP地址的网络部分(即网络号)被限制为长度为8、16或24比特,这是一种称为分类编址的编址方案。具有8、16和24比特子网地址的子网分别被称为A、B和C类网络。
但是它在支持数量迅速增加的具有小规模或中等规模子网的组织方面出现了问题。一个C类(/24)子网仅能容纳多大2^8 - 2 = 254台主机(2^8 = 256, 其中的两个地址预留用于特殊用途),这对许多组织来说太小了。然而一个B类(/16)子网可支持多达65534台主机,又太大了。这导致B类地址空间的迅速损耗以及所分配的地址空间的利用率低。
广播地址255.255.255.255。当一台主机发出一个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的数据报时,该报文会交付给同一个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某组织一旦获得了一块地址,它就可以为本组织内的主机与路由器接口逐个分配IP地址。既可手工配置IP地址,也可以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自动配置。DHCP还允许一台主机得知其他信息,如它的子网掩码、它的第一跳路由器地址(常称为默认网关)与它的本地DNS服务器的地址。
由于DHCP具有能将主机连接进一个网络相关方面的自动能力,它又被称为即插即用协议。
DHCP是客户-服务器协议。客户通常是新达到的主机,它要活的包括自身使用的IP地址在内的网络配置信息。在最简单的场合下,每个子网将具有一台DHCP服务器。如果在某子网中没有服务器,则需要一个DHCP中继代理(通常是一台路由器),这个代理知道用于该网络的DHCP服务器的地址。
DHCP协议工作的4个步骤: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ICMP通常被认为是IP的一部分,但从体系结构上将它是位于IP之上的,因为ICMP报文是承载在IP分组中的。即ICMP报文是作为IP有效载荷承载的,就像TCP与UDP报文段作为IP有效载荷被承载那样。
众所周知的ping程序发送一个ICMP类型8编码0的报文到指定主机。看到该回显请求,目的主机发回一个类型0编码0的ICMP回显回答。大多数TCP/IP实现直接在操作系统中支持ping服务器,即该服务器不是一个进程。
新型IPv6系统可做成向后兼容,即能发送、路由和接收IPv4数据报,要使得已部署的IPv4系统能够处理IPv6数据报,最直接的方式是采用一种双栈方法。
1、链路状态(Link State, LS)算法:属于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这种算法必须知道网络中每条链路的费用。费用可理解为链路的物理长度、链路速度,或与该链路相关的金融上的费用。链路状态算法采用的是Dijkstra算法。
2、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 DV)算法:属于迭代的、异步的和分布式的路由选择算法。
“迭代的”,是因为此过程一直要持续到邻居之间无更多信息要交换为止。
“异步的”,是因为它不要求所有结点相互之间步伐一致地操作。
“分布式的”,是因为每个结点都要从一个或多个直接相连邻居接收某些信息,执行计算,然后将其计算结果分发给邻居。
DV算法的方程:
其中,dx(y)表示从结点x到结点y的最低费用路径的费用,c(x, v)是结点x到结点v的费用,结点v指的是所有x的相连结点,所以x的所有相连结点都会用minv方程计算。
(N是结点(路由器)的集合,E是边(链路)的集合)
为了减少公共因特网的路由选择计算的复杂性以及方便企业管理网络,我们将路由器组织进自治系统。
在相同AS中的路由器全都运行同样的路由选择算法,且拥有彼此的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运行的路由选择算法叫做自治系统内部路由选择协议。
当然,将AS彼此互联是必需的,因此在一个AS内的一台或多台路由器将有另外的任务,即负责向在本AS之外的目的地转发分组。这些路由器被称为网关路由器。
分为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和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
1、因特网中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2、因特网中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开放最短路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3、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边界网关协议(Bro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AS间和AS内部路由选择协议?
实现广播的方法
1、无控制洪泛。该方法要求源结点向它的所有邻居发送分组的副本。当某结点接收了一个广播分组时,它复制该分组并向它的所有邻居(除了从其接收该分组的那个邻居)转发之。
致命缺点: 广播风暴 ,如果图具有圈,那么每个广播分组的一个或多个分组副本将无休止地循环。
2、受控洪泛。用于避免广播风暴,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何时洪泛分组,何时不洪泛分组。受控洪泛有两种方法:序号控制洪泛、反向路径转发(Reverse Path Forwarding, RPF)
3、生成树广播。虽然序号控制洪泛和RPF能避免广播风暴,但是它们不能完全避免冗余广播分组的传输。
多播:将分组从一个或多个发送方交付到一组接收方
每台主机有一个唯一的IP单播地址,该单播地址完全独立于它所参与的多播组的地址。
因特网网络层多播由两个互补组件组成: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IGMP只有三种报文类型:membership_query报文,membership_report报文,leave_group报文。
与ICMP类似,IGMP报文也是承载在一个IP数据报中。
因特网中使用的多播路由选择
1、距离向量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2、协议无关的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❸ 计算机网络看哪本书比较好
《计算机网络》也分很多种,如果你想学习网络推荐你看以下的书籍: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 主遍 谢希仁同时还出了很多书都关于TCP/IP的书籍,具体书名我忘记,我觉得他讲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适合基础差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这是国外经典计算机网络经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体我忘记了) ,我以前我学时很喜欢看这本。。
❹ 考研计算机专业课看什么教材
一、数据结构
★ 严蔚敏、吴伟民编着:《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严蔚敏、吴伟民编着:《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编着:《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唐朔飞编着:《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
三、操作系统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编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梁红兵、汤小丹编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四、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着:《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也是考计算机的,感觉专业课挺难,要花很多时间
❺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这本书怎么样
算是经典教材了,我们本科时候就学这本,估计都学这个。不过英文原版看着吃力,看的是译文版的。
❻ 兰州大学考研计算机往年复试科目是什么
兰州大学考研计算机往年复试科目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
1、笔试按专业设置考试科目(见2019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网址:http://yz.lzu.e.cn/lzupage/B20160906113140.html),闭卷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00分。
2、计算机类专业考生(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在复试中增加了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具体安排及成绩计算办法见下面的明确规定。
3、面试包括英语口语能力面试、专业综合能力面试,满分100分。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
为保证我院硕士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兰州大学《关于做好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复试对象
2019年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志愿报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考生,初试成绩符合“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且同时满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划线;申请第二志愿调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考生,初试成绩同时满足2019年“全国B类复试分数线”、“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划线对其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拟调入专业对应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二、复试方式
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
笔试按专业设置考试科目(见2019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网址:http://yz.lzu.e.cn/lzupage/B20160906113140.html),闭卷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00分。
注:计算机类专业考生(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在复试中增加了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具体安排及成绩计算办法见本细则相关规定。
面试包括英语口语能力面试、专业综合能力面试,满分100分。
三、复试安排
(一)报到
时间:3月15日下午14:00—17:30
地点:飞云楼(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室
注:考生往返路费、复试期间食宿自理。
(二)复试考试费
交费地点:飞云楼(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室
复试考试费标准: 50元/人复试报名费(笔试30元/人,外国语口语及听力20元/人,同等学力考生还需缴纳60元/人复试加试费)。
(三)复试考生报到时须提交以下证件
1.《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调剂生同时提供初试成绩单网页截图纸质件(A4幅面复印);
2.《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A4幅面复印);
3.《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学生证》,毕业证入学时查验)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的还需提供《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A4幅面复印);
☆网上报名未完成学历(或学籍)审核,须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4.大学阶段成绩单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公盖章;非应届本科生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5.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上线在职考生,在复试报到时必须提供其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在职培养;
6.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还须递交户籍证明、民族成份证明和定向地区或原单位同意定向培养的书面证明。
☆定向培养书面证明:对少数民族应届本科毕业考生,由同意定向培养考生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出具;对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由考生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7.被列为“国防生”计划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提供以上证件外,还须出具驻推荐学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同意报考的证明;
8.享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国家加分政策的考生,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9.已经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兰州“四区”)工作的在职人员,以及志愿去兰州“四区”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在复试时提供兰州“四区”管委会和具体工作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身份证明。
(四)体检
时间:3月18日上午 8:30
地点:兰州大学校医院(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
备注:空腹,带有效证件,一寸照片1张,体检费40元。体检费由学院收取,考生缴费后在学院领取体检表,填写基本信息、粘贴照片后携带体检表到校医院进行体检。
(五)复试考试安排
1.英语听力测试
涉及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所有专业(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时间:3月16日上午8:30-9:00
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飞云楼,届时详见具体安排表。
2.专业课测试笔试
涉及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所有专业(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时间:3月16日上午9:10-12:10
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飞云楼,届时详见具体安排表。
3.实践技能测试考核
考核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专业复试考生。
时间:3月16日下午13:30-16:30
地点:飞云楼010机房
4.专业综合能力面试、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
时间: 3月17日全天,上午8:00开始
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飞云楼,届时详见具体安排表。
☆参加以上考试的考生须提前十分钟携准考证、身份证入场,对号入座。迟到十五分钟不得入场。
(六)复试成绩公布
时间:3月18日
方式:学院在信息栏及学院网页对复试成绩进行公布。
(七)实验室开放日:3月16日、17日、18日全天
学院在实验室开放日将安排导师及相关实验室对复试考生进行接待,便于考生对学院导师及相关实验室进行了解。
(八)复试总成绩及拟录取名单确定
1.复试总成绩
复试总成绩=初试总分/5*0.5+复试笔试成绩*0.1+复试面试成绩*0.4;
复试笔试成绩(非计算机类专业)=专业笔试成绩;
复试笔试成绩(计算机类专业)=专业笔试成绩*0.5+实践技能测试成绩*0.5;
复试面试成绩=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成绩*0.8+英语听力成绩*0.1+口语成绩*0.1;
2.拟录取名单确定
拟录取名单以复试总成绩排名为依据,排名按考试类型(统考、少数骨干)分类进行。根据复试总成绩名次和分专业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
不参加复试或复试成绩不合格者(笔试成绩+面试成绩<120)不予录取;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调剂生存在毕业院校虚假信息的不予录取。
☆拟录取的定向培养的考生,在拟录取前均须签订相关协议书。
(九)导师及录取专业确定
所有拟录取的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并确定录取专业。所有拟录取考生需填写《信息学院拟录取研究生导师申请表》,需学生及导师双方签字生效。
(十)调剂优秀生源激励政策
调剂录取为我校非在职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一流大学”建设院校毕业的优秀考生,第一学年至少享受二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和全额国家助学金。调剂录取为我校非在职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一流学科”院校毕业的优秀考生,第一学年至少享受三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和全额国家助学金。
(十一)申诉渠道
学院申诉电话:0931-8912432
联系人:朱老师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学校申诉电话:0931-891244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四、本细则解释权归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小组,未尽事宜按照兰州大学有关文件执行。
❼ 请帮我找到这本书的pdf下载地址。谢谢。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4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107203.html?from=isnom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pdf
没看出哪里显示第几版,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❽ 我们回顾在本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
我们在回顾在本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前面讲过运输层的分组名字是报文段,数据链路层的分组名字是帧。网络层的分组名字是什么?前面讲过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都被称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与链路层交换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网络层的分组名字是数据报。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的根本区别是它们服务于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链路层交换机基于链路层帧中的字段值做出转发决定, 服务于第二层链路层;
路由器基于网络层数据报中的首部字段值做出转发决定, 服务于第三层网络层.
2.我们注意都网络层功能可被大体分为成数据平面功能和控制平面功能。数据平面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呢?
数据平面:主要是转发。当有数据报进入路由器中,数据平面负责根据路由转发表把数据报从输入链路转发到合适的输出链路。
控制平面: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是填充路由表, 也就是决定一个数据报应该转发到哪里。
3.我们对网络层执行的转发功能和路由选择功能进行区别. 路由选择和转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转发功能是根据路由选择在路由器内部进行数据包的端口移动。用硬件实现。
路由选择是指确定分组从源到目的地所采取的端到端路径的网络范围处理过程.。用软件实现。
4.路由器中转发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数据报到达路由器时,首部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在转发表中索引,根据索引结果找到输出端口。
5. 我们说过网络层的服务模型"定义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之间的端到端分组的传送特性".因特网的网络层的服务模型是什么? 就主机到主机数据报的传递而论, 因特网的服务模型能够保证什么?
服务模型是因特网的网络层提供了单一的服务, 称为尽力而为服务。什么也不能保证,就主机到主机数据报的传递而论, 因特网的服务模型什么也保证不了, 传送的分组既不能保证以它们发送的顺序被接收, 也不能保证它们最终交付; 既不能保证端到端时延, 也不能保证有最小的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