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答案
扩展阅读
华为无线网络部署方案 2025-09-21 20:35:36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答案

发布时间: 2023-07-24 18:52:27

‘壹’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47w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译者:严伟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页数:7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本书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由于本书的重点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了Internet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内容,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都是绝佳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每章后面给出了大量练习题,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酌情安排课后练习。此外,本书对于从事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和网络应用开发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着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还开发了大量的软件。他是Amsterdan编译器的原理设计师,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用来编写可移植编译器的工具箱。他领导编写的MINIX,是一个用于操作系统教学的类UNIX(的小型操作系统。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编程人员一道设计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个高性能的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目前,可在因特网上免费得到MLNIX及Amoeba,用于教学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获得学位后继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对此他深感自豪。人们称他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贰’ 计算机考研习题集

多做做真题集,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提取码:w2wt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叁’ 求解CSMA/CD的一道题!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第3章25题!!

t=0时,A,B开始传输数据; t=225比特时间,A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碰撞; 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 开始各自进行退避算法: A: 因为rA=0,则A在干扰信号传输完之后立即开始侦听 t=273+225(传播时延)=498比特时间,A检测到信道开始空闲 t=498+96(帧间最小间隔)=594比特时间,A开始重传数据 -----第一问A的重传时间 t=594+225 (传播时延)=819比特时间,A重传完毕 ----第二问A重传的数据帧到达B的时间 B: 因为rB=1,则B在干扰信号传输完之后1倍的争用期,即512比特时间才开始侦听 t=273+512=785比特时间,B开始侦听 若侦听空闲,则 t=785+96(帧间最小间隔)=881比特时间,B开始重传数据 若侦听费空闲,则继续退避算法 又因为t=819比特时间的时候,A才重传数据完毕,所以B在785比特时间侦听的时候,肯定会侦听信道非空闲,即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之前侦听到信道忙, 所以,第四问的答案: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是停止发送数据的。 即第三问A重传的数据不会和B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

‘肆’ 计算机网络 第5版 ([美]特南鲍姆 [美]韦瑟罗尔) 课后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我用的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

‘伍’ 求吴功宜版《计算机网络》答案电子版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概论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1
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2
1.1.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3
1.1.4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4
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5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5
1.2.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5
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型7
1.3.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7
1.3.2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8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8
1.4.1根据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8
1.4.2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9
1.5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0
1.5.1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的概念10
1.5.2ISO/OSI参考模型13
1.5.3TCP/IP参考模型17
1.5.4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20
1.6本章总结20
习题21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1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25
2.1.2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29
2.1.3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32
2.1.4数据编码技术37
2.2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42
2.2.1通信信道带宽对传输的影响42
2.2.2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43
2.3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44
2.3.1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44
2.3.2调制解调器的类型46
2.4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47
2.4.1线路交换方式47
2.4.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48
2.4.3数据报方式49
2.4.4虚电路方式50
2.5ATM技术52
2.5.1ATM的基本概念52
2.5.2ATM的工作原理53
2.6差错控制方法56
2.6.1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56
2.6.2误码率的定义57
2.6.3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57
2.6.4差错控制机制58
2�7本章总结60
习题61
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3.1局域网的技术特点63
3.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63
3.2.1总线型拓扑结构64
3.2.2环型拓扑结构64
3.2.3星型拓扑结构65
3.3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66
3.4共享介质局域网的工作原理67
3.4.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67
3.4.2令牌环与令牌总线的工作原理69
3.5高速局域网技术70
3.5.1高速局域网的研究方法70
3.5.2快速以太网72
3.5.3千兆以太网73
3.6交换式局域网技术74
3.6.1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结构74
3.6.2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75
3.7虚拟局域网技术76
3.7.1虚拟网络的概念76
3.7.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77
3.8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79
3.8.1无线局域网的应用79
3.8.2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类型81
3.8.3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83
3.9主要的城域网技术83
3.9.1城域网的基本概念83
3.9.2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84
3.9.3接入网技术的发展85
3.10本章总结89
习题90
网络互连技术4.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92
4.1.1网络互连的定义92
4.1.2网络互连的要求93
4.2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94
4.2.1网络互连的类型94
4.2.2网络互连的层次95
4.3典型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96
4.3.1网桥的工作原理96
4.3.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99
4.3.3网关的工作原理101
4�4本章总结103
习题103
局域网操作系统5.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05
5.1.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定义105
5.1.2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发展106
5.1.3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108
5.2Windows NT操作系统110
5.2.1Windows NT的发展110
5.2.2Windows NT的特点110
5.2.3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112
5.3NetWare操作系统113
5.3.1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113
5.3.2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114
5.3.3IntranetWare操作系统116
5.4UNIX操作系统117
5.4.1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117
5.4.2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117
5.5Linux操作系统118
5.5.1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118
5.5.2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118
5�6本章总结119
习题119
Internet技术6.1Internet的基本概念121
6.1.1Internet的定义121
6.1.2Internet的基本结构121
6.1.3Internet的发展状况123
6.2Internet的管理组织124
6.2.1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2.2我国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3Internet的通信协议125
6.3.1TCP/IP协议125
6.3.2IP地址的概念125
6.3.3IP数据包传输127
6.4Internet的域名机制128
6.4.1域名的概念128
6.4.2我国的域名结构129
6.5Internet的基本服务功能130
6.5.1WWW服务130
6.5.2电子邮件服务133
6.5.3文件传输服务136
6.5.4远程登录服务138
6.5.5新闻与公告类服务139
6.6电子商务应用141
6.6.1电子商务的概念141
6.6.2电子商务的起源与发展143
6.6.3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技术144
6.6.4电子商务系统结构145
6.7电子政务应用146
6.7.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146
6.7.2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147
6.8本章总结148
习题149
第二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
局域网组网技术7.1局域网使用的传输介质151
7.2局域网组网需要的设备152
7.2.1网卡152
7.2.2集线器154
7.2.3局域网交换机155
7.3局域网的组网方法157
7.3.1同轴电缆组网方法157
7.3.2双绞线组网方法158
7.3.3快速以太网组网方法159
7.3.4千兆以太网组网方法161
7.4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162
7.4.1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162
7.4.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164
7.4.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与安装166
7.5本章总结170
习题171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使用8.1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172
8.1.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72
8.1.2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172
8.2用户账号的创建与管理176
8.2.1用户账号的概念176
8.2.2创建用户账号176
8.2.3管理用户账号179
8.3组的创建与管理184
8.3.1组的概念与内置的组184
8.3.2创建组186
8.3.3管理组188
8.4文件与目录服务190
8.4.1设置共享目录190
8.4.2设置本地使用权限194
8.4.3连接共享目录196
8.5设置网络打印服务197
8.5.1网络打印的概念197
8.5.2安装本地打印机198
8.5.3安装网络打印机201
8.5.4设置打印服务器属性204
8.5.5设置共享打印机属性204
8�6本章总结208
习题208
Internet的接入方法9.1Internet的基本接入方式210
9.1.1ISP的概念210
9.1.2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212
9.1.3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213
9.2拨号上网的具体接入方法214
9.2.1安装调制解调器驱动程序214
9.2.2设置调制解调器属性215
9.2.3安装TCP/IP协议216
9.2.4创建拨号连接217
9.2.5设置拨号连接属性218
9.2.6使用拨号连接219
9.3局域网接入的具体方法220
9.3.1安装网卡驱动程序220
9.3.2设置TCP/IP属性221
9�4本章总结223
习题223
Internet基本使用方法10.1使用Internet Explorer上网浏览225
10.1.1Internet Explorer简介225
10.1.2浏览Internet的基本方法226
10.1.3保存与打印主页229
10.1.4对浏览器进行配置231
10.1.5使用与管理收藏夹234
10.2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237
10.2.1Outlook Express简介237
10.2.2创建电子邮件账号238
10.2.3接收与阅读电子邮件241
10.2.4创建与发送电子邮件245
10.2.5使用与管理通讯簿246
10.3从Internet中下载文件248
10.3.1使用IE浏览器下载文件248
10.3.2Internet中的文件格式250
10.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250
10.4.1搜索引擎的概念250
10.4.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251
10.5本章总结253
习题253
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11.1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255
11.1.1网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255
11.1.2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255
11.2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257
11.2.1网络系统集成的发展257
11.2.2网络系统集成的重要性257
11.2.3网络系统集成的内容258
11.3如何构建企业内部网260
11.3.1传统的企业网结构260
11.3.2企业内部网的起源261
11.3.3企业内部网的基本结构262
11�4本章总结264
习题264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12.1网络管理技术266
12.1.1网络管理的重要性266
12.1.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66
12.1.3网络管理功能域268
12.1.4典型的网络管理软件272
12.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273
12.2.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73
12.2.2网络安全的基本问题274
12.2.3网络安全服务的主要内容278
12.2.4网络安全标准279
12.3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280
12.3.1网络安全策略与网络用户的关系280
12.3.2制定网络安全策略的思想281
12.3.3网络资源的定义281
12.3.4网络使用与责任的定义282
12.3.5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的行动方案283
12.4网络防火墙技术284
12.4.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284
12.4.2防火墙的主要类型285
12.4.3典型的防火墙产品287
12.5本章总结288
习题288
附录A习题参考答案290
参考文献292

‘陆’ 请问谁知道《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着,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第二版,一个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第五版。这两本网络书我多少都有看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吴道元老师写的,吴老师写的理论较强但解析的不是很清楚,我还是推荐谢希仁老师写的,解析的很清楚让初学者能够很快上路,思路较为清晰,不过就个人而言第5版虽然加人了很多新东西,但整体思路不如4版明确,有一种在看外文翻译书的感觉。 操作系统,最权威,最好的还是操作系统恐龙书《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如果你是本科的也可以看清华大学出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本书写的概念很清晰而且还有配套的答案书。

‘柒’ 计算机网络有哪几种拓扑结构它们各有何特点

1、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简单。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方便服务。
星形拓扑结构的缺点:
(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2)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总线拓扑
2. 总线拓扑
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个信道作为传输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
(1)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
(2)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
(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拓扑的缺点:
(1)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

3、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网络由站点和连接站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
环形拓扑的优点:
(1)电缆长度短。
(2)增悉毕加或减少工作站时,仅需简单的连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纤。
环形拓扑的缺点:
(1)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
(2)故障检测困难。
(3)环形拓扑结构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达室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睁辩芹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灶汪比较低。
4、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树形拓扑的优点:
(1)易于扩展。
(2)故障隔离较容易。
树形拓扑的缺点: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