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计算机网络 答案
一: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地理范围、拓扑结构、传输速率和传输介质等分类。
⑴按按照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和网络覆盖面来分可分为
①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地理范围一般几百米到10km之内,属于小范围内的连网。如一个建筑物内、一个学校内、一个工厂的厂区内等。局域网的组建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②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地理范围可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是一种中等形式的网络。
③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地理范围一般在几千公里左右,属于大范围连网。如几个城市,一个或几个国家,是网络系统中的最大型的网络,能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如国际性的Internet网络。
⑵按传输速率分类
网络的传输速率有快有慢,传输速率快的称高速网,传输速率慢的称低速网。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s(每秒比特数,英文缩写为bps)。一般将传输速率在Kb/s—Mb/s范围的网络称低速网,在Mb/s—Gb/s范围的网称高速网。也可以将Kb/s网称低速网,将Mb/s网称中速网,将Gb/s网称高速网。
网络的传输速率与网络的带宽有直接关系。带宽是指传输信道的宽度,带宽的单位是Hz(赫兹)。按照传输信道的宽度可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一般将KHz—MHz带宽的网称为窄带网,将MHz—GHz的网称为宽带网,也可以将kHz带宽的网称窄带网,将MHz带宽的网称中带网,将GHz带宽的网称宽带网。通常情况下,高速网就是宽带网,低速网就是窄带网。
⑶按传输介质分类
传输介质是指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接受装置间的物理媒体,按其物理形态可以划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①有线网
传输介质采用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有线网,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线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能超过100m。目前,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双绞线按其传输速率分为三类线、五类线、六类线、七类线,传输速率在10Mbps到600Mbps之间,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同轴电缆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可以由单股或多股线组成,外导体一般由金属编织网组成。内、外导体之间有绝缘材料,其阻抗为50Ω。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粗缆用DB-15连接器,细缆用BNC和T连接器。
●光缆由两层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组成。内层是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单根纤维体组成,外层包一层折射率较低的材料。光缆的传输形式分为单模传输和多模传输,单模传输性能优于多模传输。所以,光缆分为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单模光缆传送距离为几十公里,多模光缆为几公里。光缆的传输速率可达到每秒几百兆位。光缆用ST或SC连接器。光缆的优点是不会受到电磁的干扰,传输的距离也比电缆远,传输速率高。光缆的安装和维护比较困难,需要专用的设备。
②无线网
采用无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无线网。目前无线网主要采用三种技术: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和激光通信。这三种技术都是以大气为介质的。其中微波通信用途最广,目前的卫星网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它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中继站来转发微波信号,一个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个同步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上全部通信区域。
⑷按拓扑结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叫做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大容量的外存、高速打印机等设备均可看作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也称为工作站。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①总线拓扑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是一种共享通路的物理结构。这种结构中总线具有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普遍用于局域网的连接,总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安装容易,扩充或删除一个节点很容易,不需停止网络的正常工作,节点的故障不会殃及系统。由于各个节点共用一个总线作为数据通路,信道的利用率高。但总线结构也有其缺点:由于信道共享,连接的节点不宜过多,并且总线自身的故障可以导致系统的崩溃。
②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是一种以中央节点为中心,把若干外围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联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局域网,特别是近年来连接的局域网大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以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连接线路。
星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结构简单,费用低,通常以集线器(Hub)作为中央节点,便于维护和管理。中央节点的正常运行对网络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③环型拓扑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是将网络节点连接成闭合结构。信号顺着一个方向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每一台设备都配有一个收发器,信息在每台设备上的延时时间是固定的。
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实时控制的局域网系统。
环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费用较低,电缆故障容易查找和排除。有些网络系统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采用了双环结构,即在原有的单环上再套一个环,使每个节点都具有两个接收通道。环型网络的弱点是,当节点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就不能正常工作。
④树型拓扑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就像一棵“根”朝上的树,与总线拓扑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总线拓扑结构中没有“根”。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一般采用同轴电缆,用于军事单位、政府部门等上、下界限相当严格和层次分明的部门。
树型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点是容易扩展、故障也容易分离处理,缺点是整个网络对根的依赖性很大,一旦网络的根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四: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五: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
2. 计算机网络教程问题
A 建立1024个子网需要10位长度的网络号,因此网络号总长度是26位,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
B 每个子网的主机个数是:2的6次方减2=62个
C 第一个子网是130.56.0.0/26 起始:130.56.0.1/26 结束:130.56.0.62
D 最后一个子网是:130.56.255.192/26 起始:130.56.255.193 结束:130.56.255.253
3. 计算机网络试题求答案
BCCAD CCAAC CDDDA AD
18.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19.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20.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21.网络接口卡
22.包含有计算机的网络、用这样的网络加上许多路由器组成的互联网
23.ARPANET
24.链路、结点
26.连通性、共享、负面影响
27.导向、非导向
28.和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在什么时候交换信息
29.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30.RJ-45
打字、做题都好辛苦,望采纳! ^_^ <( ̄▽ ̄)>
4. 求计算机网络标准答案啊``最好带有解释!
二
三1.计算机 通信
2软件 硬件 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3网桥 集线器 交换机 路由器
4(1)实用性:2)灵活性:3)开放性: 4)模块化: 5)扩展性: 6)经济性
5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四1.开放系统互联 标准‘2略 3(1)SNMP管理技术(2)RMON管理技(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4.预防 检测 清除 病毒技术
5在存储转发交换网络中,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进行动态的路由选择,为此须在所传输的数据中加入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路由选择依据,这些控制信息中一般包含通信双方的网络地址,路由选择根据信宿的网络地址实现,而差错控制等需要信源的网络地址;
Ø在电路交换技术中,通信控制信息仅在电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阶段使用,在数据传输阶段是不需要任何控制信息。
5. 应用层协议主要实现的功能是什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本答案
(1)网络终端协议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功能;
(2)文件传输协议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
(3)简单传输协议实现互联网中电子传送功能;
(4)域名服务实现网络设备名字与IP地质映射的网络服务;
(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与监视网络设备;
(6)路由信息协议在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7)网络文件系统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8)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WW服务。
6. 求2014年四月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既可作为点—点线路通信子网又可作为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拓扑 B.网状形拓扑
C.树形拓扑 D.总线形拓扑
2.下列机构中,负责因特网RFC技术文件管理的是
A.ITU B.IETF
C.ANSI D.ISO
3.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的网络类型中不包括
A.电路交换网 B.报文交换网
C.分组交换网 D.虚拟交换网
4.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
A.互联参考模型 B.网络概念框架
C.网络体系结构 D.网络结构描述
5.下列关于“面向连接服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 B.每个分组要带目的节点地址
C.收发数据的顺序不变 D.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6.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传送服务的是
A.ARP B.TCP
C.DNS D.UDP
7.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端—端通信的层次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
8.规定DTE与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输出—阻抗的物理层特性属于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不包括
A.波分多址接入 B.频分多址接入
C.时分多址接入 D.码分多址接入
10.设码元速率为3600Baud,调制电平数为8,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A.1200bps B.7200bps
C.10800bps D.14400bps
11.TCP端口号的范围是
A.0~256 B.0~1023
C.0~65535 D.1024~65535
12.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是
A.相位调制 B.频率调制
C.脉码调制 D.振幅调制
13.ADSL服务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属于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 D.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14.下列关于数据交换技术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B.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最为合适
C.数据报方式中目的地要重组报文 D.虚电路方式数据传送前要设置虚电路
15.在广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环形拓扑 B.星形拓扑
C.网形拓扑 D.总线拓扑
16.HDLC的帧类型中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帧是
A.命令帧 B.信息帧
C.无编号帧 D.监控帧
17.既考虑拓扑结构又兼顾网络负载的静态路由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基于流量路由算法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8.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称为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链路控制 D.拥塞控制
19.下列关于IP协议基本任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IP不保证服务的可靠性 B.IP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C.IP不检查被丢弃的报文 D.在主机资源不足时可能丢弃数据报
20.在TCP/IP网络中,站点发送ARP请求所用的方式是
A.单播 B.组播
C.转播 D.广播
21.下列网络协议中,使用端口号为25的是
A.HTTP B.TELNET
C.SMTP D.GOPHER
22.IEEE802.3MAC帧的前导码中每个字节的比特模式为
A.01111110 B.10101010
C.10000001 D.10101011
23.无线局域网中为实现传输介质共享而采用的协议是
A.CSMA/CA B.F'TP
C.CSMA/CD D.SDP
24.应对网络被动攻击通常采取的手段是
A.检测恢复 B.预防
C.数据加密 D.认证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5.在广播式网络中,发送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有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________地址。
26.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的网络协议要素是________。
27.令牌环网上最严重的两种错误是________和数据帧无法撤销。
28.因特网支持的永久组地址224.0.0.1代表________中所有的系统。
29.传输层地址是主机上的某个________使用的端口地址。
30.CSMA协议与ALOHA协议的主要区别是多了一个________机制。
31.若使采用4B/5B编码的FDDI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则信道的信号速率应达到________。
32.千兆以太网为了确保最小帧长为64字节,同时维持网络直径为200m,采用了数据包分组和________两种技术。
33.TCP协议用于控制数据段是否需要重传的依据是设立________。
34.蓝牙(Blue Tooth)是一种短距离的________技术标准的代称。
35.ATM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的长度为________个字节。
36.WAP是一种用在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功能类似于因特网上的________协议。
37.TagSwitching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增强广域网________的路由/转发能力。
38.保护数据不受主动攻击(数据的伪造和变动)的措施称为________技术。
39.交换机可以用来分割LAN、连接不同的LAN或扩展LAN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41.简述Go-back-N策略的基本原理。
42.简述IP协议(包括主机和网关)对输入数据报的处理过程。
43.简述目前数字签名的基本过程。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4.已知一个IP数据报中携带了TCP报文,计算该TCP报文中数据段的最大理论长度。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5.已知信道带宽为6KHz、采用四相调制技术,分别计算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和信噪比为30dB情况下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6.若采用同步时分复用TDM技术,一条带宽1.92Mbps的线路可以复用多少条64Kbps的信道?该线路上1秒钟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以太网的数据帧?(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7.在令牌环网中,设传输速率为1Mbps,传播速率为2×108m/s,则该环网接口中的1位延迟相当于多少米电缆?若该令牌环网的电缆长度为10Km、有40个站点,每个站点的接口引入1位延迟,则环网的等效位长度是多少比特?(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8.说明IPv4地址的组成结构并画出A、B、C三类IP地址的格式,给出它们的表示范围。
49.题49图为拨号用户访问Internet的示意图。请从以下A~K的备选答案中为图中(1)至(6)选择具体的协议。
A. PPP B. SDLC C. HDLC
D. DNS E. IP F. TCP
G. HTTP H.RS-232C I. SMTP
J. OSPF K. POP3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7. 计算机课后习题答案
学糕上有这个课后习题答案
8. 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 课后答案(石志国的)
第1章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 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 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 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 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第2章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 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
第1章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 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 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 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 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第2章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 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
2
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邮局协议。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5. 使用“net user”指令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 三、简答题
2. 简述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并分析每层可能受到的威胁及如何防御。 答:
第4章 一、选择题
1. 踩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包括任何可得到的蛛丝马迹,但要确保信息的准确),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2. 对非连续端口进行的,并且源地址不一致、时间间隔长而没有规律的扫描,称之为慢速扫描。 二、填空题
1. 扫描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慢速扫描和乱序扫描。
2. 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之上,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及其他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
3. 一次成功的攻击,可以归纳成基本的五个步骤,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调整。归纳起来就是“黑客攻击五部曲”,分别为:隐藏IP、踩点扫描、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种植后门和在网络中隐身 三、简答题与程序设计题
2. 黑客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目的是什么? 答:(1)隐藏IP:IP隐藏使网络攻击难以被侦破。(2)踩点扫描:踩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扫描的目的是利用各种工具在攻击目标的IP地址或地址段上的主机上寻找漏洞。(3)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得到管理员权限的目的是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对其控制,达到自己攻击的目的。(4)种植后门:为了保持长期对胜利胜利果实的访问权,在已经攻破的计算机上种植一些供自己访问的后门。(5)在网络中隐身:清除登陆日志及其他相关的日志,防止管理员发现。
5. 扫描分成哪两类?每类有什么特点?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进行扫描、各有什么特点? 答:(1)网络扫描一般分为两种策略:一种是主动式策略;另外一种是被动式策略。
(2)被动式策略 特点:基于主机之上的,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及其他同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被动式扫描不会对系统造成破坏。工具及特点:GetNTUser:系统用户扫描;PortScan:开放端口扫描;Shed:共享目录扫描。
(3)主动式策略 特点:基于网络的,它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并记录系统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主动式扫描对系统进行模拟攻击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破坏。工具及特点:X-Scan-v2.3 :对指定IP地址段(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6. 网络监听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在局域网中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包发往所有连在一起的主机,也就是广播,在报头中包含目的机正确地址。因此只有与数据包中目的地址一致的那台主机才会接受数据包,其他的机器都会将包丢弃。但是,当主机工作在监听模式下时,无论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目的地址是什么,主机都将其接收下来。然后对数据包进行分析,就得到了局域网中通信的数据。一台计算机可以监听同一网段内所有的数据包,不能监听不同网段的计算
9.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 答案
第一章 概述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108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以不要网络层,但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10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于电路交换,t=s时电路建立起来;t=s+x/b 时报文的最后1 位发送完毕;t=s+x/b+kd时报文到达目的地。而对于分组交换,最后1位在t=x/b时发送完毕。为到达最终目的地,最后1个分组必须被中间的路由器重发k1 次,每次重发花时间p/b(一个分组的所有比特都接收齐了,才能开始重发,因此最后1位在每个中间结点的停滞时间为最后一个分组的发送时间),所以总的延迟为
所以:
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所需要的分组总数是x /p ,因此总的数据加上头信息交通量为(p+h)x/p 位。源端发送这些位需要时间为: 中间的路由器重传最后一个分组所花的总时间为(k1)(p+h)/b因此我们得到的总的延迟为对该函数求p的导数,得到 令 ?得到 ?因为p>0,所以 故 时能使总的延迟最小。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答: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结点都至少和其它两个结点直接相连;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交换结点),链路从中央交换结点向外辐射。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解:发送时延= 107bit/100kbit/s =100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 m/s。
解:发送时延=103bit/1×109bit/s =1×106s
传播时延= 1000km/2×108m/s =5×103s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主机,它们向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 (3)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