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学习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路由交换设备配置,有比较完整的教辅或课程推荐吗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学科,包括通信、网络、安全、服务器、硬件、机房、防火墙、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综合的知识能力体系;软考网络高级考试网络规划设计师就覆盖了相关知识。
路由交换配置首先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明白网络基础原理后再学习不同厂商的设备配置;这个要看自己的基础,如果零基础建议去参加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网上找些视频教程来学习。
⑵ 大学计算机专业用什么教材
一、需要的专业教材:
1、数据库方面:王珊等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 高教版。
2、数据结构方面: 《数据结构》,清华严蔚敏版。
3、还有经典教材《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三版)》陈渝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等
4、当然还有 《计算机系统结构》用西电的就行了,还有西电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 三 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 作者唐朔飞,是高教版。
二、数学课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编写《概率统计》。
《离散数学》,用左孝凌教授等编的就可以,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还可以参考左教授编的自学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也可以用北大、清华的教材。
《复编函数》、《计算方法》等也可以学一下。
三、英语课程:
可以选择《计算机英语学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姜同强主编。
(2)计算机网络基础杜煜第三版扩展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另外的一些学科紧密相关。这些学科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领域,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1、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
2、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
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app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3、信息系统–所谓MIS(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4、计算机工程–(也称为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或计算机系统工程)是一门学科,结合内容都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师正电气工程师有更多的培训领域的软件设计和硬件,软件一体化。反过来,他们注重减少对电力电子学和物理学。
电脑工程师都参与了许多方面的计算,从设计的个别处理器,个人电脑,和超级计算机,以电路设计。这一工程的许多子系统监控机动车辆。
5、信息安全 –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
⑶ 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连设备是
答案是D 网关,书上《计算机网络基础》【杜煜 姚鸿编着】(193页)说:网关……它可以实现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包括不同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之间的互连,也可以实现局域网与远程网之间的互连。
⑷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章是什么章节
二者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系统介绍、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技术
2.2 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2.3 数据交换技术
2.4 拓朴结构与传输媒体
2.5 差错控制方法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
3.2 物理层
3.3 数据链路层
3.4 网络层
3.5 高层协议介绍
3.6 TCP/TP协议簇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4.3 CSMA/CD媒体访问控制
4.4 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
4.5 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
4.6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4.7 Novell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5.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异步传输模式(ATM)
5.2 帧中继(Frame Relay)
5.3 快速/高速局域网
5.4 因特网(Internet)
5.5 内联网(Intranet)
5.6 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
⑸ 1、 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的范围可以分为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分类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一)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很大、几个城市,一个国家,几个国家甚至全球都属于广域网的范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或几万公里。特点是传输距离远,速率低。
(二)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大范围的高速网络,它的覆盖范围通常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与社会服务部门的计算机连网需求,实现大量用户、多种信息传输的综合信息网络。
(三)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分布于一个间房、每个楼层、整栋楼及楼群之间等,范围一般在2km以内,最大距离不超过10km。一方面,它容易管理与配置;另一方面,容易构成简洁整齐的拓朴结构。局域网速率高,延迟小,传输速率通常为10Mpbs-2Gbps。特点是成本低、应用广、组网方便、使用灵活等,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最活跃进的一个分支。
资料拓展: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算机网络
⑹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第三版)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
选择题
1—10 BDACB CCBCA
11—20 ADCBA DABAD
21—30 BCBAB DBABD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选择题
1—10 BABDD CCCAA
11—20 CCCBD CCCBD
21—22 AB
第三章 Word 2003 文字处理
选择题
1—10 DCACB DCACC
11—15 CBDCC
第四章 Excel 2003 电子表格处理 选择题
1—10 ACACB CBCAC
11—15 BBBBC
网络文库用户有奖调查
1/3
第五章 Powerpoint 2003 演示文稿制作 选择题
1—10 CADBA CADCB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选择题
1—10 CCABB DDDCC
11—20 DDBDD CBCCA
21—22 DD
第七章 Internet 及其应用
选择题
1—10 BDACD DBCCC
11—14 DABA
第八章 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 选择题
1—10 AABDA BADAC
11—20 CCADD CCABA
第九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2/3
选择题
1—10 CCAAD BCACA 11—20BBBBC BAADB 21—30DBAAB AADBA
第十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选择题
1—10 ABBDA AACCA 11—16 BBBAAA
⑺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介绍
本书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材,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和信息安全基础。为方便讲课与上机实践,每章最后均附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上机题,书后并给出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本书的第一大特色是按课程教学方式来组织内容,因此适合老师授课,也适合学生阅读;第二大特色是面向应用需求,教学内容先进,力争帮助读者了解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科学前沿内容。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简明易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材,也可作为初学者、IT行业爱好者的辅助学习教材。
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1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61.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61.2.2 计算机网络的服务7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71.2.4 按网络结构分类81.3 网络的拓扑结构91.3.1 网络拓扑的定义91.3.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9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101.4.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01.4.2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问题111.4.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11习题一12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4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42.1.1 数据和信号142.1.2 数据通信142.1.3 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142.1.4 数据的传输方式162.2 数据传输技术162.2.1 基带传输162.2.2 频带传输162.2.3 宽带传输172.2.4 串行通行与并行通信172.2.5 同步技术172.3 多路复用技术172.3.1 频分多路复用FDM182.3.2 时分多路复用TDM182.3.3 波分多路复用 WDM182.4 数据交换技术192.4.1 电路交换192.4.2 报文交换202.4.3 分组交换202.4.4 信元交换212.5 差错控制技术232.5.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32.5.2 误码率232.5.3 检错码与纠错码232.5.4 常用检错码242.5.5 差错控制机制242.5.6 数据编码调制技术25习题二25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27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73.1.1 基本概念273.1.2 层次结构283.2OSI 参考模型283.2.1OSI 模型的分层原则293.2.2OSI 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293.3TCP/IP 模型313.4 网络标准化组织333.4.1 标准的重要性333.4.2 标准化组织33习题三34第4章 网络协议与应用354.1 网络协议354.1.1 应用层协议354.1.2 传输层协议394.1.3 网络层协议414.1.4 数据链路层协议494.2 其他网络通信协议494.2.1 IPX/SPX协议494.2.2 NetBEUI协议50习题四50第5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525.1 传输介质525.1.1 双绞线及相关制作工具525.1.2 同轴电缆555.1.3 光纤565.2 网卡575.2.1 网卡的分类575.2.2 网卡的选购585.3 中继器585.4 集线器595.4.1 集线器概述595.4.2 集线器的分类605.4.3 集线器的选购605.5 网桥615.5.1 网桥概述615.5.2 网桥的分类615.5.3 网桥与中继器的比较625.6 交换机625.6.1 交换机概述625.6.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645.6.3 交换机技术655.6.4 交换机的分类655.6.5 交换机的选购685.6.6 交换机配置概述695.6.7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比较725.7 路由器735.7.1 路由器概述735.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745.7.3 路由器的分类745.7.4 路由器的选购755.7.5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比较765.8 网关765.8.1 网关概述765.8.2 网关分类775.9 网络设备综合785.9.1 网络设备端口类型785.9.2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795.9.3 单播/多播/广播835.9.4 网络设备经典比喻 84习题五84第6章 局域网技术866.1 IEEE 802标准系列866.2 以太网(IEEE 802.3)标准876.2.1 以太网和OSI模型876.2.2 CSMA/CD的工作原理876.2.3 收发器896.2.4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906.3 无线局域网通信916.3.1 WLAN的技术标
⑼ 计算机网络哪本教材最好呀
1、《计算机网络基础》,作者是满昌勇,简介:该书共行粗分8个模块,面向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读者只要具备基本的咐带销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就可以随着《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任务指导,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将任务驱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也适合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将其作为授课教材。
2、《计算机网络》,作者是谢希仁,简介:书中许多内容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世界的不断变化而更新的。特色内容有无线网络、智能手机使用的3G网络、RFID和传感器网络、使用CDN的内容分发等。
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作者是库罗斯,简介:作者独创的自顶向下方法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协议,从应用层协议开始沿协议栈向下讲解,让读者从实现、应用的角度明白各层的意义,强调应用层范例和应用编程接口,使读者尽快进入每天衡游使用的应用程序环境之中进行学习和创造。
⑽ 软考 初级的网络管理员
建议你看这本书:网络管理员考试案例梳理、真题透解与强化训练(下午题)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670698
考纲: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篇
第1章 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1.2.1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1.2.2 定点数和浮点数
1.2.3 文字符号的编码
1.2.4 声音编码
1.2.5 图像编码
1.2.6 校验码概述
1.2.7 奇偶校验
1.2.8 海明码和恒比码
1.2.9 循环冗余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3.1 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
1.3.2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本章例题分析
第2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1.2 计算机类型和特点
2.2 中央处理器CPU
2.2.1 中央处理器组成
2.2.2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2.2.3 指令流、数据流和计算机的分类
2.2.4 指令系统
2.2.5 处理器性能
2.3 主存和辅存
2.3.1 内存
2.3.2 外存
2.3.3 高速缓存
2.4 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
2.4.1 输入/输出设备一览
2.4.2 输入/输出控制器
2.4.3 外设的识别
2.4.4 外设的访问
2.4.5 常见输入/输出接口
2.4.6 总线
2.5 本章例题分析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1 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3.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3 作业管理
3.4 进程管理
3.5 存储管理
3.6 设备管理
3.7 文件管理
3.8 本章例题分析
第4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4.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4.2 数据描述
4.3 数据模型
4.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5 数据库管理系统
4.6 数据库系统
4.7 关系模型
4.7.1 关系数据模型
4.7.2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4.8 SQL语言
4.8.1 SQL的体系结构
4.8.2 SQL的数据定义
4.8.3 SQL的数据查询
4.8.4 SQL的数据更新
4.9 本章例题分析
第5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5.1 数据信号、通道
5.1.1 数据信号
5.1.2 数据通道
5.2 数据通信模型
5.2.1 数据通信模型
5.2.2 数据通信方式
5.3 数据传输基础
5.3.1 差错控制
5.3.2 同步控制
5.3.3 多路复用
5.4 传输控制
5.5 数据调制与编码
5.5.1 模拟通道传送模拟数据
5.5.2 数字通道传送模拟数据
5.5.3 模拟通道传送数字数据
5.5.4 数字通道传送数字数据
5.6 数据交换技术
5.6.1 电路交换
5.6.2 存储交换
5.7 本章例题分析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6.1 计算机网络概论
6.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6.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6.1.3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6.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6.2.1 OSI/RM层次结构
6.2.2 OSI/RM各层的功能
6.3 TCP/IP
6.3.1 TCP/IP概述
6.3.2 网络互连层协议
6.3.3 传输层协议
6.4 网络传输介质
6.4.1 综合比较
6.4.2 双绞线特性
6.4.3 光纤特性
6.5 网络设备
6.6 本章例题分析
第7章 局域网技术基础
7.1 IEEE 802参考模型
7.1.1 概述
7.1.2 局域网的特点
7.1.3 IEEE 802标准
7.1.4 IEEE 802参考模型
7.2 局域网拓扑结构
7.3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
7.3.1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7.3.2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7.3.3 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7.4 以太网基础知识
7.4.1 以太网概述
7.4.2 以太网技术基础
7.4.3 以太网的帧格式介绍
7.4.4 IEEE 802.3的帧格式介绍
7.4.5 IEEE 802.3物理层规范
7.4.6 快速以太网
7.4.7 千兆位以太网
7.4.8 交换型以太网
7.4.9 全双工以太网
7.5 本章例题分析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8.1 Internet应用基础知识
8.1.1 Internet的起源
8.1.2 中国与Internet
8.1.3 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8.1.4 各种接入Internet的方式
8.1.5 WWW基本知识
8.1.6 Internet提供的各种服务
8.2 网络操作系统
8.2.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8.2.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8.2.3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8.2.4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8.3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8.3.1 Linux的基本构成
8.3.2 文件与目录操作
8.3.3 系统管理命令
8.4 应用服务器基础知识
8.4.1 DNS服务的基本原理
8.4.2 WWW服务的基本原理
8.4.3 FTP服务的基本原理
8.4.4 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
8.4.5 DHCP服务的基本原理
8.4.6 代理服务器的基本原理
8.5 本章例题分析
第9章 网络管理基础知识
9.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9.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9.1.2 网络管理的分类及功能
9.1.3 网络管理的标准与协议
9.1.4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9.1.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9.2 网络管理基本命令
9.2.1 Windows网络诊断命令
9.2.2 Linux网络诊断命令
9.3 本章例题分析
第10章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10.1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10.2 网络安全漏洞
10.2.1 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
10.2.2 漏洞分类
10.2.3 漏洞等级
10.2.4 安全漏洞产生的原因
10.2.5 主要网络漏洞扫描技术
10.3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10.4 容灾系统
10.5 应急处理常用方法和技术
10.5.1 应急处理的特征
10.5.2 应急处理方法与技术
10.6 本章例题分析
第11章 标准化基础知识
11.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1.2 标准化机构与标准类别
11.2.1 标准化机构
11.2.2 标准分级及其关系
11.2.3 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
11.3 常用的国内外IT标准
11.3.1 编码标准
11.3.2 软件工程与文档标准
11.3.3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11.4 本章例题分析
第12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12.1 信息化意识
12.1.1 信息
12.1.2 信息化
12.2 全球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
12.2.1 全球信息化趋势
12.2.2 国家信息化战略
12.2.3 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12.2.4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2.3 因特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12.3.1 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
12.3.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12.3.3 因特网域名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12.3.4 因特网信息服务
12.4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12.5 本章例题分析
第13章 网络新技术
13.1 无线局域网
13.1.1 概述
13.1.2 IEEE 802.11标准
13.1.3 无线局域网的常用拓扑结构
13.1.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前景
13.2 无线广域网
13.2.1 卫星通信网
13.2.2 移动通信和3G技术
13.2.3 WAP介绍
13.3 新一代因特网技术标准IPv6
13.3.1 IPv6的地址分配策略
13.3.2 IPv6的数据报格式
13.3.3 IPv6的路由原理
13.3.4 IPv6的域名解析
13.3.5 IPv6与IPv4的综合比较
13.3.6 从IPv4到IPv6的过渡方案
13.4 本章例题分析
第14章 知识产权保护
14.1 着作权法及实施条例
14.1.1 着作权法客体
14.1.2 着作权法主体
14.1.3 着作权
14.2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4.2.1 条例保护对象
14.2.2 着作权人确定
14.2.3 软件着作权
14.3 专利法及实施细则
14.3.1 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14.3.2 确定专利权人
14.3.3 专利权
14.4 本章例题分析
第15章 计算机专业英语
下篇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篇
第16章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
16.1 组网设计
16.1.1 网络设计的目标和标准
16.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6.2 组网设备选择及部署
16.2.1 设备选择
16.2.2 以太网交换机的部署
16.3 划分VLAN
16.4 本章例题分析
第17章 综合布线
17.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17.1.1 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化建筑的关系
17.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范围
17.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17.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17.2.2 综合布线系统的运用场合
17.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17.3.1 系统设计原则
17.3.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17.3.3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17.3.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17.3.5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17.3.6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17.3.7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17.3.8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线施工设计
17.3.9 电源、防护及接地设计
17.4 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标准及规范
17.5 综合布线基础环境准备
17.5.1 技术准备
17.5.2 工具/器材准备
17.6 线缆及相关硬件的选择与安装
17.6.1 线缆及相关硬件的选择
17.6.2 电缆接插器件
17.6.3 光纤连接器件
17.6.4 跳线
17.7 线缆及相关硬件的安装
17.8 本章例题分析
第18章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
18.1 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配置
18.1.1 IP地址简介
18.1.2 网络掩码与子网
18.1.3 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配置
18.2 DNS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
18.2.1 基本概念
18.2.2 DNS服务器分类
18.2.3 DNS服务器规划
18.2.4 在Linux下设置DNS服务器
18.2.5 在Windows 2003下设置DNS服务器
18.2.6 DNS服务器维护
18.3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
18.3.1 电子邮件
18.3.2 电子邮件服务器规划
18.3.3 Windows 2003邮件系统设置
18.4 FTP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
18.4.1 FTP服务器的规划
18.4.2 在Linux下设置FTP服务器
18.4.3 在Windows 2003下设置FTP服务器
18.5 代理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
18.5.1 基本概念
18.5.2 代理服务器的规划设计
18.5.3 在Windows环境下设置代理服务器
18.6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18.6.1 动态地址分配(DHCP)简介
18.6.2 动态地址分配(DHCP)的规划
18.6.3 DHCP的安装设置
18.7 本章例题分析
第19章 Web网站的建立、管理维护及网页制作
19.1 Web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
19.1.1 Web网站规划
19.1.2 Web网站建设
19.1.3 Web网站管理与维护
19.2 静态网页的制作
19.2.1 网页制作工具
19.2.2 HTML
19.2.3 JavaScript
19.3 动态网页的制作
19.3.1 JSP
19.3.2 ASP
19.4 本章例题分析
第20章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20.1 网络管理软件
20.1.1 网络操作命令
20.1.2 网络管理平台
20.1.3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
20.2 网络故障管理
20.2.1 常见的网络故障
20.2.2 网络故障的判断和恢复
20.2.3 常见网络故障判断工具
20.3 网络安全管理
20.3.1 常见的危害安全分析
20.3.2 构建安全的防护
20.3.3 安全机制
20.3.4 网络防病毒措施
20.3.5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
20.4 网络维护
20.4.1 维护的实施
20.4.2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和维护合同
20.4.3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与计划
20.5 数据管理
20.5.1 备份策略及恢复计划
20.5.2 网络备份系统的目的
20.5.3 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
20.5.4 在线恢复
20.6 系统性能分析
20.6.1 系统能力的限制
20.6.2 系统评价的要点
20.7 本章例题分析
第21章 防火墙技术
21.1 网络病毒防护策略
21.1.1 病毒的特征
21.1.2 病毒的分类
21.1.3 病毒攻击的防范
21.1.4 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
21.2 防火墙技术
21.2.1 防火墙的概念
21.2.2 防火墙的功能
21.2.3 防火墙的优点和局限性
21.2.4 防火墙的基本术语
21.2.5 防火墙技术
21.2.6 防火墙体系结构
21.3 防火墙的配置策略
21.3.1 系统设置
21.3.2 安全级别设置
21.3.3 默认IP规则介绍
21.3.4 自定义IP规则
21.3.5 普通应用程序规则设置说明
21.3.6 高级应用程序规则设置
21.3.7 网络访问监控功能
21.3.8 修补系统漏洞功能
21.3.9 日志查看与分析
21.3.10 断开/接通网络
21.4 入侵处理策略
21.4.1 入侵检测原理
21.4.2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21.4.3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21.4.4 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21.5 漏洞处理策略
21.5.1 分类和实现方法
21.5.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21.5.3 各类端口扫描技术
21.6 加密、认证和数字签名
21.6.1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
21.6.2 认证
21.6.3 完整性
21.6.4 访问控制
21.7 本章例题分析
第22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2.1 交换机的配置
22.1.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22.1.2 VLAN基本配置
22.1.3 VLAN中继协议(VTP)
22.1.4 生成树协议
22.2 路由器的配置
22.2.1 路由器的常规配置
22.2.2 路由选择协议及配置
22.2.3 网络地址转换(NAT)
22.3 广域网接入配置
22.3.1 PSTN接入
22.3.2 ISDN接入
22.3.3 X.25接入
22.3.4 PPP接入
22.3.5 Frame Relay
22.3.6 VPN接入
22.4 本章例题分析
附录A 网络管理员级考试大纲
考试参考用书籍:网络管理员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529132
如果这2本书都看的话,通过软考管理员肯定没什么大问题的!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