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某中型单位准备构建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某中型单位准备构建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发布时间: 2023-11-22 00:39:58

㈠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问题!急!!

1、简述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7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3.38亿人,居世界第一。

//////////////////////////////////////////////////////////////////////

2、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处。
答:
(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
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而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OSI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后来才开始制定无连接的服务标准,而TCP/IP一开始就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的数据报对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以及分组话音通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⑤OSI与TCP/IP对可靠性的强调也不相同。对OSI的面向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尤其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措施提供可靠性,而且网络和运输层也有类似技术。而TCP/IP则不然,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由运输层来解决,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数据或数据出错,网络本身不进行错误恢复,丢失或出错数据的恢复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由运输层完成。由于可靠性由主机完成,增加了主机的负担。但是,当应用程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甚至连主机也不必进行可靠性处理,在这种情况下,TCP/IP网的效率最高。
⑥在两个体系结构中智能的位置也不相同。OSI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将寻径、流控、顺序控制、内部确认、可靠性带有智能性的问题,都纳入网络服务,留给末端主机的事就不多了。相反,TCP/IP则要求主机参与几乎所有网络服务,所以对入网的主机要求很高。
⑦OSI开始未考虑网络管理问题,到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而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

//////////////////////////////////////////////////////////////////////

3、假定有一个长度为500MB的数据块(1M=220bit;B是字节,1B=8bit),在带宽为10Mb/s的信道上(M指106)的发送时延为多少?若将数据使用光纤传送到1000km远的计算机需要的总时延为多少?(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0X105km/s)
答:发送时延 = 数据长度/信道带宽 = (500MB x 8)/ 10Mb/s = 40秒
传播时延 = 传输距离/信号传播速度 = 1000km/2.0X105km = 5 x 10的-3次方秒

本题中的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约等于40秒

此外,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信号排队时延未在题中列出!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和比较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

模拟数据:也称为模拟量,相对于数字量而言,指的是取值范围是连续的变量或者数值。

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和数值上都是连续变化的信号。

㈡ 计算机网络基础的题目,求答案啊!!!!

192.168.1.1~192.168.1.50
192.168.1.51~192.168.100
192.168.101~192.168.150
192.168.151~192.168.200
如果借一位充当子网的话,那所有主机总数是2的7次方128个,不够用所以不划分子网直接如上分配地址,还剩55个地址待公司扩充后用。

㈢ 假设某公司网络管理员规划把公司的C类网划分成5个子网,请你为该管理员

具体划分如下实例

ip子网划分实例
子网划分有两种方式,按主机数,如下面的例子,另一种方法是按网络数
不管哪一种方法都离不开经典公式2N-2>=n
如果按主机划分:N为0的个数,n为主机数
如果按网络划分:N为1的个数,n为网络数

实例:

把一个大网缩小为若干小网,叫子网,而要把一个或几个小网扩大为一个大网,叫超网,后者一般应用于电信等其它领域,我们不作讨论。
划分IP子网,有利于我们搞好系统维护,合理配置系统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但我们有很多初入此道的网管们对怎样做好这一项必修课心中没底,这里,我们就一个实例来讲讲子网划分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我们先假定一个环境,一个小小的公司中,目前有5个部门A至E,其中:A部门有10台PC(Host,主机),B部门20台,C部门30台,D部门15台,E部门20台,然后CIO分配了一个总的网段192.168.2.0/24给你,作为ADMIN,你的任务是为每个部门划分单独的网段,你该怎样做呢?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IP子网划分的问题,其中,192.168.2.0/24是一个C类网段,24是表示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是24个,这是255.255.255.0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每一个255表示一个二进制的8个1,最后一个0表示二进制的8个0,在计算机语言中以二进制表示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0表示可容纳的主机的个数。要划分子网,必须制定每一个子网的掩码规划,换句话说,就是要确定每一个子网能容纳的最多的主机数,即0的个数,显然,应该以这几个部门中拥有主机数量最多的为准,在本例中,C部门有30台主机,那么我们在操作中可以套用这样一个经典公式:
2N-2=Hosts 2N-2=30 N=5
N代表掩码中0的个数,5个零则意味着二进制掩码为11100000,即十进制的224.加上前面24个1,1 的总数为27个。
该掩码十进制表示为:255.255.255.224/27;
确定掩码规则以后,就要确认每一个子网的具体地址段。
以下让我们从A部门开始,一步一步DIY,其余B—E部门的操作可参照进行。
第一步:确定A部门的网络ID
网络ID,即本部门所在的网段,是由IP地址与掩码作“与运算”的结果。“与运算”是一种逻辑算法,其规则是:1与1为1;0与0 、0与1、1与0的结果均为0。
已知:当前的IP地址192.168.2.0的最后一位是0,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0;而我们已经算出的掩码255.255.255.224的最后一位是224,二进制表示为11100000。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与运算。要注意,由于掩码的后五位为0,那么IP地址只有前三位参加运算,而后五位仅仅列出,不参加运算。
⑴个子网
0 0 0 0 0 0 0 0
与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十进制:0)
⑵个子网
0 0 1 0 0 0 0 0
与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十进制:32)
(3)个子网
0 1 0 0 0 0 0 0
与 1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十进制:64)
..........

如果读者不懂的话,可以参看如下

这里已经计算出了N=5有5个0,那么还剩3个1,按2n-2=6,这里应划分为6个子网

子 二进制 二进制主机 十进制主机 可容纳的 子网 广播
网 子网号 号范围 号范围 主机数 地址 地址

1 001 00000--11111 .32-.63 30 .32 .63
2 010 00000--11111 .64--.95 30 .64 .95
3 011 00000--11111 .96--.127 30 .96 .127
4 100 00000--11111 .128--.159 30 .128 .159
5 101 00000--11111 .160--.191 30 .160 .191
6 110 00000--11111 .192--.223 30 .192 .223

这里子网地址与广播地址是不可用,如1号子网,实际可用地址为:202.113.33--202.113.26.62
简单说就是 可用地址为: 网络地址+1----广播地址-1 在这个范围内

这样就得到了A部门的网络ID为192.168.2.32/27,依此类推,根据主机数最多为30个的原则,B部门为192.168.2.64/27,C部门为192.168.2.96/27等等。
第二步,确定A部门的地址范围。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如果A部门的网络ID从32开始、并且主机数为30的时候,似乎B部门的ID应该是从62开始才对,为什么B部门的ID为64呢?这是因为,根据局域网规范,网络中必须要有两个保留地址作为网络专用,一个叫网络回环地址,代表网络本身,其地址全为0;一个叫广播地址,专用于主机进行数据广播。其地址全为1,这两个地址是不得被主机占用或分配的,在本例中,A部门网络地址全为0时(只是后面5位!),二进制表示为00100000,
其十进制值为32;当网络地址全为1时,二进制表示为00111111,十进制值为63;由此可见:192.168.2.32仅仅是A部门网络的本网地址(即网络ID),而192.168.2.63为A部门网络的广播地址。现在再看看前面提到的公式?之所以要减一个2,就是要减去不能被分配和占用的这两个地址。所以,A部门实际上可分配给每个主机的地址范围为192.168.2.33 - 192.168.2.62,掩码均为255.255.255.224;所以,B部门的网络ID是从64起算的,与运算的图示如下:
0 1 0 0 0 0 0 0
与 1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十进制:64)

显然,192.168.2.64是B部门网络的本网地址,并且不难算出,192.168.2.95是B部门网络的广播地址,B部门实际上可分配给每个主机的地址范围为192.168.2.65 - 192.168.2.94,同理可参照计算出C-E部门的地址范围。

于是,你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CIO还想考验一下你的能力,又提出了两个问题:
1、 公司各部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可扩展性怎样?
2、 公司目前可支持的子网数到底有多大?
不要紧张,这些纸老虎都是一捅就破的。第一个问题,所谓可扩展性,其实就是说在目前网络规划的条件下,各部门所能增加的主机数量,还不明白吗?就是有效的主机数减去现有主机数的值,对A部门而言,30-10=20,那么,A部门还能增加20台主机,当然C部门就无法再增加了。
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仍然要用到那个熟悉的经典公式:
2N-2>=n可支持的子网数 23-2=6
这里的N表示掩码中借位的个数,掩码从CIO给定的的24位(24个1)变成了27位(27个1),“借用”了三位,所以N用3代换(至于为什么要减2,各位朋友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结果为6,表示一共可以划分6个子网,而当前只有5个部门,已划分了5个子网,还可以再增加一个部门,再划一个子网。
到此,CIO交办的任务全部完成,等着提职加薪吧!

事情“似乎”完满解决了,可能朋友们还有觉得本例中有那么一些说不清的地方……..
如果C部门的主机数不是刚好30台,而是31,33等无法整除的数,怎么办?其实,在计算的时候,用常规算法如果出现了小数等无法除尽的时候,只需要把小数收上来就行了,注意,不是四舍五入,比如结果为5.3或5.2时,必须收整,使N为6,目的是为了让子网可容纳的主机只多不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ID的正确。
使朋友们困惑的可能还有一个非技术性问题,好像是由一个事先的网络规划来决定单位内部门的组成,而不是由单位本身的机构数量来决定可购买的主机数量?正是这样,在网络化程度已很高的国外,一家公司,尤其是IT公司,在筹建之初,为了合理配置系统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必须是网络规划先行,然后根据该规划结合其它要求来配置部门资源,而国内由于网络开发时间短,应用层次相对较低,再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人定岗,以人定事,于是以人定机(电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题外话了。

===========================================================================

㈣ 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如何规划

加入域是可以的!方便管理 制于监控因为计算机都加入了域那么只需要一个软件来实现就行了!
关于网整!很简单的!即然有这么些计算机那么建议你从路由设置方面来控制就好!把网络的总带宽设出来!平均分配就OK就不会影响其它的用户实用`也可以用软件路由来实现。
第三个问题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或者是因为某台电脑的网线坏掉!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包堵塞引起!你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察看到那条线的数据流量不正常来判断。
第四个!装一个serv-u这个软件可以帮你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于权限等等
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最后一个建议 把不同的网络加入不同的域!这样才方便管理!如果全在同一个域里面不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