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人际关系中的“强连接”与“弱连接”
在人际交往中,强连接与弱连接是两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形态。强连接指的是与你关系紧密的人,如亲人、密友等,他们的联系强度高,因此称为强连接。相反,弱连接则是与你关系不甚密切,甚至偶然相遇的人,比如联系不多的同学、同事,甚至是遇到的路人。
联结理论是网络分析的核心。强连接关系具有相似的社会特征,相互信任,互动频繁且情感亲密,维系着群体和组织的内部联系。然而,处于强连接中的人,虽然容易获得信息,但由于处于同一圈子,信息的重复性较高,限制了对新知识的获取。与此相对,弱连接则在群体和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处于弱连接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异质性信息,相对强连接更能跨越社会界限获取信息,获取新信息的几率较高。
人们往往认为强连接更有用,而格兰诺维特的研究表明,寻找工作的人更可能通过那些一年才可能见一次面的人那里获得职位信息。在工作寻找方面,弱连接的机会往往比强连接高得多。在信息扩散传播方面,弱连接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交流的信息往往重复,因为信息总是冗余的。例如,我从这个朋友那里听到的,可能已经在另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他们之间也相互讨论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么,对于创新能力的帮助,是强连接还是弱连接?许多人可能认为是强连接,但实际答案是弱连接。强连接中的人观点相似,具有趋同性,不利于创新。而弱连接中的人与你关系不那么密切,甚至彼此陌生,双方互不了解,一方的观点对另一方来说可能是全新的。这导致了观念上的冲突,形成了对同一现象的认知多样化。创意就在这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
因此,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开放自己,积极地走出去,创造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讨论。让思想的火花碰撞,从而激发新的创意。
❷ WiFi信号强度和网速有关系吗
肯定有关系,这决定你的连接速率,显示54M当然更好,显示11M就不好了,显示1M的时候说明信号已经不行了。网速高的时候,信号肯定是比较强的,反之则不一定,需要同时满足,1.信号满足要求,2.路由发送给节点是以高速率(即高MCS)进行发送数据的。首先WIFI信号的强度和速度肯定是有关系的,信号强度越好,速度越高,所以在802.11ac提高速率的同时,采用MIMO来提高信号的强度(主要是Beamforming)。为了细化理解一下,我们首先要从WIFI速率的计算开始(这里以OFDM系列做为例子,802.11b的应用面已经不是特别广,所以不展开,注:802.11b是采用DSSS技术进行传输的,其物理层可以采用barker码,CCK码以及可选PBCC码进行传输,而802.11a/g/n/ac都是基于OFDM进行定义的)。以802.11a速率计算作为例子,其物理层传输速率是通过MCS表进行计算出来的MCS表实际上是描述对应不同速率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式。里每一行决定一种发送速率,不同的发送速率对应不送的信道质量,当信道质量好的时候,发送速率快一些,信道质量差的时候,发送速率慢一些。MCS表中的第二列是调制方式,实际上计算带进去的值是调制的阶数(故需要将调制方式转换为阶数)。第三列是对应的编码速率,这里又称为FEC速率(FEC是前向纠错码的名称,ForwardErrorCorrection)。在802.11a中是采用卷积码的形式进行编码的,然后在译码的时候采用的是viterbi算法。FEC速率可以简单理解成冗余度,即1/2可以理解成1个bit用2个bit来重复发送。最后一列对应的就是实际的物理层速率了。然后我们关注的是物理层的速率计算,通常我们简单理解物理层的速率计算等于子载波数*调制阶数*编码效率/发送间隔。举个例子:对应调制方式为16QAM,编码效率为1/2的速率。同时我们还需要补充的条件是:802.11a中,数据子载波是48个,OFDMsymbol的时间是4us(简单理解成每次传输的时间间隔),16QAM每次可以传输的物理层比特数为4(即2的4次方为16)。即24Mbps=48*4*(1/2)/4us。每一种速率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实际速率。PS:如果在802.11n/ac中还存在不同的带宽模式,对应不同带宽对应不同的子载波数,这里由于是802.11a所以子载波数固定。
当然信号强度越高,速度越快,但是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因为最差信号下的最大网速也要大于你的包月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