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的三次握手是指TCP协议在建立连接时采用的一种确保双方通信准备就绪的交互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到服务器,表示客户端希望建立连接,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回应。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后,为了确认客户端的SYN请求,并表明自己也希望建立连接,服务器会发送一个SYN+ACK包给客户端,并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为了确认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客户端会发送一个ACK包给服务器。当这个ACK包发送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表示连接已经成功建立,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完成三次握手之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就正式建立,双方可以开始传送数据。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都有能力进行通信,并且都同意建立连接。
㈡ 三次握手机制用于解决什么
用于解决网络中出现重复请求报文的问题。
第一次:首先A发送一个(SYN)到B,意思是A要和B建立连接进行通信,如果是只有一次握手,这样肯定是不行的,A压根都不知道B是不是收到了这个请求。
第二次:B收到A要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后,发送一个确认(SYN+ACK)给A,意思是收到A的消息了,B这里也是通的,表示可以建立连接。如果只有两次通信,这时候B不确定A是否收到了确认消息,有可能这个确认消息由于某些原因丢了。
第三次:A如果收到了B的确认消息之后,再发出一个确认(ACK)消息,意思是告诉B,这边是通的,然后A和B就可以建立连接相互通信了。
(2)三个握手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刚接触网络编程时,感觉网络连接的建立、网络数据的收发、网络连接的断开这些操作仅仅是调用几个socket AIP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跟网络中讲述的TCP三次握手等内容完全扯不上关系。
listen函数:内核为任何一个给定的套接字维护两个队列 1.未完成连接状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个SYN已经到服务器,服务器等待TCP三次握手完成,这些套接字处于SYN_RCVD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