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摆脱了中心计算机控制结构数据传输的局限性,并且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
答:OSI分层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 (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IP地址的分类?
答:A类地址:以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0~126(1.0.0.0 - 126.255.255.255);
B类地址:以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以1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192.0.0.0 - 223.255.255.255);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Internet上保留地址用于内部)
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网络号
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简单语言解释一下工作原理?
答:1:首先,每个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2: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ARP列表中是否有对应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如果有,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没有,就向本网段的所有主机发送ARP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的内容有:源主机 IP地址,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的IP 地址。
3:当本网络的所有主机收到该ARP数据包时,首先检查数据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则忽略该数据包,如果是,则首先从数据包中取出源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到ARP列表中,如果已经存在,则覆盖,然后将自己的MAC地址写入ARP响应包中,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包后。将目的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ARP列表,并利用此信息发送数据。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广播发送ARP请求,单播发送ARP响应。
RARP是逆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是完成硬件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主要用于无盘工作站,因为给无盘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保存。工作流程:在网络中配置一台RARP服务器,里面保存着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当无盘工作站启动后,就封装一个RARP数据包,里面有其MAC地址,然后广播到网络上去,当服务器收到请求包后,就查找对应的MAC地址的IP地址装入响应报文中发回给请求者。因为需要广播请求报文,因此RARP只能用于具有广播能力的网络。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全过程?
答: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
四次挥手
与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类似,断开一个TCP连接则需要“四次握手”。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主动方到被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主动关闭方告诉被动关闭方:我已经不 会再给你发数据了(当然,在fin包之前发送出去的数据,如果没有收到对应的ack确认报文,主动关闭方依然会重发这些数据),但是,此时主动关闭方还可 以接受数据。
第二次挥手:被动关闭方收到FIN包后,发送一个ACK给对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
第三次挥手:被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被动关闭方到主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告诉主动关闭方,我的数据也发送完了,不会再给你发数据了。
第四次挥手:主动关闭方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被动关闭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至此,完成四次挥手。
;‘贰’ 计算机网络基础重要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重要知识点,第一章概述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作用,第二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主要性能指标,第四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很重要,要理解如下:
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物理层,内数据链路容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在通信系统间建立物理链接,实现原始位流的传输。工作在该层的设备有 中继器 集线器 网卡 数据的传输单位 是 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实现物理网络中的系统标识,具有组帧功能,在共赏传输介质的网络中,还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提供数据的无错传输。 工作在层的设备有 交换机
网桥。 传输单位 是帧。
网络层:对整个互联网络中的系统进行统一的标识,具有分段和重组功能还具有寻址的功能,实现拥塞控制功能。
传输层: 实现主机间进程到进程的数据通信。 数据传输的单位是 段。
会话层: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
表示层:为应用进程间传送的数据提供表示的方法即确定数据在计算机中编码方式。
应用层: 是(唯一)直接给网络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叁’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知识点
以下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的重要知识点:
- 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互连、自治计算机的集合,协议包含语法、语义、时序三要素,功能有资源共享等,分类方式多样。
- 网络结构:由网络边缘(端系统)、接入网络(多种接入技术)、网络核心(分组交换设备)构成。
- 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建立、传输、拆除电路)、报文交换(存储 - 转发报文)、分组交换(分割报文成分组传输)。
- 网络性能:涉及速率、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等指标。
- 体系结构:有OSI参考模型(物理层等七层)和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等四层)。
- 发展简史:从ARPAnet到因特网的各阶段发展。
- 体系结构:分为C/S、纯P2P、混合结构。
- 通信原理:基本方式是C/S通信,套接字是编程接口。
- DNS:层次化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类型及解析过程(递归、迭代)。
- 万维网:Web应用基于HTTP,含浏览器、服务器,还有URL、Cookie等概念。
- 电子邮件:系统含邮件服务器等,涉及SMTP、邮件格式、MIME及读取协议(POP3、IMAP、HTTP)。
- FTP:实现主机间文件互传。
- P2P应用:对服务器依赖小。
- Socket编程:可创建三种类型套接字。
- 基本服务:为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逻辑通信,有寻址、分段重组等功能,分无连接和面向连接服务。
- 复用与分解:UDP用二元组、TCP用四元组标识套接字。
- 协议:停 - 等协议、GBN协议、SR协议;UDP无连接不可靠,TCP面向连接可靠。
涉及网络层服务、数据报与虚电路网络、网络互连设备、拥塞控制、Internet网络层协议及路由算法与协议等。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包含数据链路层服务、差错控制、多路访问控制协议、局域网特点及点对点链路协议。
第六章 物理层涵盖数据通信基础、物理介质、信道与容量、基带与频带传输及物理层接口规程。
第七章 无线与移动网络涉及无线网络、移动网络、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络、移动IP网络及其他典型无线网络。
第八章 网络安全基础包括网络安全概述、数据加密、消息完整性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密钥分发与认证机构、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及网络安全协议。
‘肆’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知识点如下: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即连通性和共享。计算机联网后,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后备,一旦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则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还可以在网络的一些结点上设置一定的备用设备。
‘伍’ 关于ip地址的最详细明了的知识点,看完这篇就够了
关于IP地址的最详细明了的知识点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互联网中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数字标签。以下是关于IP地址的详细知识点:
一、IP地址的基本概念
IP地址由四个字节(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通常被划分为四个八位二进制数(即四个字节),并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如192.168.1.1。每个字节的取值范围是0-255。
二、特殊的IP地址
0.0.0.0:表示一个不确定的地址,通常用于默认路由的配置中,表示所有未知的目的网络。
255.255.255.255:限制广播地址,用于向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送广播消息。
127.0.0.1:本机地址,也称为回环地址,用于网络软件的测试以及本机进程间的通信。
224.0.0.1:组播地址的起始地址,用于特定程序及多媒体程序的通信。
169.254.x.x:APIPA(Automatic Private IP Addressing)地址,当DHCP服务器无法分配IP地址时,计算机会自动分配此类地址。
私有地址:包括10.x.x.x、172.16.0.0-172.31.255.254、192.168.x.x,这些地址被大量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中,不与外部网络互连。
三、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根据第一个字节的前几位被分为五类:A、B、C、D、E。
A类地址:
网络地址占1个字节,主机地址占3个字节。
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
私有地址:10.x.x.x。
B类地址:
网络地址占2个字节,主机地址占2个字节。
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私有地址:172.16.0.0-172.31.255.254。
C类地址:
网络地址占3个字节,主机地址占1个字节。
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私有地址:192.168.x.x。
D类地址:
用于组播通信,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
E类地址:
保留地址,用于实验和研究,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地址范围:240.0.0.1-255.255.255.254。
四、IP地址的换算
IP地址的换算主要涉及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例如,将IP地址192.168.1.1转换为二进制:
- 192转换为二进制:11000000
- 168转换为二进制:10101000
- 1转换为二进制:00000001
- 1转换为二进制:00000001
因此,192.168.1.1的二进制表示为: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五、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
IP地址的分配由国际组织如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进行管理。IPv4地址空间已经逐渐耗尽,因此IPv6地址(128位)被引入以扩大地址空间。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采用冒分十六进制,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六、IP地址与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例如,对于C类地址192.168.1.0/2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后8位是主机部分。
七、IP地址的路由与寻址
路由器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路由决策,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在路由过程中,路由器会查看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八、IP地址的安全与隐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P地址的安全与隐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例如,通过IP地址追踪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网络攻击等。因此,采取适当的网络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火墙、加密通信等)是保护IP地址安全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IP地址换算相关的图片示例:
综上所述,IP地址是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IP地址的基本概念、分类、换算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知识对于深入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