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争用期指什么
扩展阅读
网络连接方式总线型 2025-08-22 07:11:24

计算机网络争用期指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8-22 03:38:54

‘壹’ 计算机网络中争用期怎么

争用期=2*端到端距离/电磁波速率=2τ

争用期是指电磁波在两基站之间来回传播的时间,唯一可控的物理因素是最大距离,所以两基站间的最大距离决定了争用期的大小。

由于在争用期内的电磁信号冲突无法确定是否会被发送方检测得到,所以无法判定发送时长小于争用期的数据是否已冲突,于是规定发送时长大于争用期的数据才属于有效数据,这才可以根据比特发送速率(如10Mb/s)算出最小有效数据帧长(忘记符号怎么表示就不列式子了)。

所以在比特发送速率一定时,争用期和最小数据帧长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最大距离和最小数据帧长成正比,而如果最小数据帧长一定,最大距离(可以直接理解为争用期时长)和比特发送速率就成反比了。

所以最早期在发送速率一定的情况下,争用期(512b,51.2us)应该是最大距离和最小数据帧长相互妥协的结果。

后来,由于技术发展,比特发送速率提高(100Mb/s),想要维持原有协议(在这里指最小数据帧长)尽可能不变(可能改协议代价大?),争用期就随比特发送速率降低(5.12us),对应的最大距离也必须减小(/10),所以基建狂魔又要开始上班建造更多基站了。

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τ,又称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 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τ。通常取51.2微秒为争用期时间,对于10Mb/s以太网,期间可以发送512bit数据,即64字节。

我们知道,总线上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总线的传输资源就被占用,因此,在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否则各计算机之间就会互相干扰。

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CSMA/CD,就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就可以知道所发送的数据帧是否发生碰撞。即一个站在发送完数据后,只要通过争用期的“考验”,即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够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贰’ 计算机网络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如下:
首先是物理层:物理层讲了一些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调制解调,香农,奈氏准则);传输的媒体(导向和非导向,主要是导向);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十分,波分,码分多址);以及物理层的两个主要标准;
然后是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ARQ(包括很多的知识,有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重传ARQ,以及其信道利用率的初步讨论涉及概率的一些小小知识);还穿插了循环冗余检验原理;HDLC帧;PPP帧;
局域网:当然是传统以太网了(工作原理:CSMA/CD
涉及的概念有争用期;退避算法;最短帧长计算;强化冲突;四种物理层:10BASE5,10BASE2,10BASE
T;10BASE
F;以太网的最大工作距离;顺道看看网卡的功能;还有一个大头,难一点的,以太网信道利用率的分析);说以太网就免不了以太网的帧格式的,两个:分别为;MAC,IEEE802.3;里面涉及了什么是MAC地址,怎么分配的;)
到这里传统的以太网就算结束了。
下面当然还要说以太网了。即说扩展,那就涉及一些设备,如集线器,网桥,二级交换机和三级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它们的工作原理可定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