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试题,多谢,明天就要考试了,急急急急急急!!!!!!!!!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进步正在对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2) 从资源共享观点来看,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资源子网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通信子网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4)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用通信子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的结构。网络拓扑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它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大影响。
(5)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网络拓扑可以分为两类: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网络拓扑与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网络拓扑。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主要有四种:总线弄、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有四类: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6)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三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局域网用于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互连成网;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的互连需求;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
第二章
(1)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字符、数字、语音、图像的二进制代码0、1序列的过程。目前,数据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标准是ASCII码。
(2)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按照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类型,信号可以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据通信系统相应也可以分为两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3) 设计数据通信系统首先要确定:采用串行通信还是并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方式只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信道 ;并行通信方式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必须建立并行的多条信道。
(4)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与全双工通信。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一个方向传输;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在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输。
(5) 数据通信中同步技术是解决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问题。数据通信的同步主要包括两种:位同步与字符同步。
(6)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输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介质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的影响很大。由于光纤具有低损耗、高传输速率、低误码率与安全保密性好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最有前途的传输介质。
(7) 频带传输是指利用模拟信道通过调制解调器传输经过转换的数字信号的方法;基带传输是指利用数字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8)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的二进制位数,单位为位/秒(记做bps)。
(9)多路复用技术是解决在单一物理线路上建立金条并行信道的问题。多路复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与时分多路复用TDM。
(10) 网络数据交换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在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广域网中,分组交换可以采用数据报方式或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是指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通过通信子网中不同的路径,从源结点传送到目的结点的方法。虚电路是指同一报文的所有分组,都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逻辑链路传输的方法。
第四章
(1)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由于局域网直盯进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因此它的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从“存储转发”方式改变为“共享介质”方式与“交换方式”。
(2) 局域网在网络拓扑结构上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三种: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介质。
(3)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局域网可以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4)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是以太网,它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6) 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工作方式,通过交换机支持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
(7) 随着交换式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交换式局域网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局域网提供了技术基础。
(8) 无线局域网是传统局域网的补充。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是无线传输介质,按传输技术分为红外线局域网、扩频局域网和窄带微波局域网。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是IEEE802.11标准。
第五章
(1)IEEE 802标准面向普通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与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针对不同的传输制定相应的物理层标准。
(2)网卡是组建局域网的基本部件。按网卡支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速率,网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3)集线器是共享介质以太网的中心连接设备。使用集线器与双绞线的以太网组网方法可分为:单一集线器、多集线器级联与堆叠式集线器结构。在实际的组网应用中,常单一集线器、堆叠式集线器与多集线器级联结构相结合。
(4)使用双绞线组建以太网是目前主流的组网方式。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组建符合10BASE-T标准的以太网时,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10Mbps集线器、带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双绞线、RJ-45连接头。
(5)快速以太网的组网方法与普通以太网相似。在组建快速以太网时,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100Mbps集线器或交换机、10Mbps集线器、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与10Mbps以太网卡、双绞线或光缆。
(6)千兆位以太网的组网方法与普通以太网相似。在组建千兆以太网时,网络带宽分配合理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据网络规模与而已选择两级或三级结构。网络主干部分通常使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
(7)结构化网络布线系统是指预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将所有可能旋转计算机或外部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线,然后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计算机或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第六章
(1)网络操作系统是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用于管理网络通信与共享网络资源,协调网络环境中多个结点中的任务,并向用户提供统一、有效的网络接口的软件集合。网络操作系统经历了对待结构向非对等结构的发展过程。
(2)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网络服务器与工作站。网络服务器采用高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以集中方式管理局域网的共享资源。网络工作是配置比较低的微型机,为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提供服务。
(3)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网络管理服务与Internet服务等。
(4)Windows操作系统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它是目前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一种网络操作系统。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 NT、Windows 9x、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2003与Windows Server 2008等。
(5)NetWare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它是早期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操作系统。近年来,NetWare操作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少。
(6)UNIX操作系统是很多公司或研究机构自行开发的,它是一系列流行的、具有很多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统称。常见的UNIX操作系统主要包括:Solaris、FreeBSD、OpenServer与UNIXWare。
(7)Linux操作系统是很多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自行开发的,它是一系列开源的、具有很多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统称。常见的Linux操作系统主要包括: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Debian与红旗Linux等。
第七章
(1)网络互连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规模的互连网络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互连网的资源共享。
(2)网络互连的类型主要有:“局域网-局域网”互连、“局域网-广域网”互连、“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互连,以及“广域网-广域网”互连。
(3)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可以分为:数据链路层互连、网络层互连与高层互连。
(4)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它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介质与传输速率的网络。
(5)路由器是在网络层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在一个大型的互连网络中,经常用多个路由器将多个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路由器能够为不同子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
(6)网关是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它能够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功能。
(7)第三层交换是指在网络层通过硬件来实现路由选择功能。
第八章
(1)Internet又称为因特网,它是全球性的、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连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从Internet结构的角度来看,它是使用路由器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千万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网际网。
(2)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必须遵循的一种通信协议。
(3)Internet地址能够唯一确定每台计算机的位置。Internet地址有两种表现形式:IP地址与域名。
(4)WWW是最爱用户欢迎的一种Internet服务类型,它对推动Internet技术发展与应用直到重要作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都建立在WWW服务的基础上。
(5)电子邮件是应用广泛的一种Internet服务类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通信手段。
(6)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电话网接入和局域网接入方式。电话网接入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拨号接入与宽带接入方式。
(7)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它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Internet服务器主要有以下几种:WWW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电子邮件服务器。
(8)电子商务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与流通活动,它不仅包括基于Internet的网上交易活动,还包括所有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来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第九章
(1)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网络防攻击、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网络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网络内部安全防范、网络防病毒、网络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2)网络安全服务应该提供保密性、认证、数据完整性、防抵赖与访问控制等服务。
(3)制定网络安全策略需要研究造成信息丢失、系统损坏的各种可能,并提出对网络资源与系统的保护方法。
(4)防火墙根据安全规则来检查、过滤网络之间传送的数据分组,以便确定这些数据分组的合法性。
(5)企业内部网通过将防火墙与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与防病毒等技术相结合,保护网络系统与资源不被破坏或非法使用,以增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6)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它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记账管理等基本功能。
Ⅱ 关于谢希仁着《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两个问题
1。连接简单;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总线结构省线。星型结构比较稳定,任何一个线出问题了都不会影响其他端口;不使用共享总线,所以不会有总线拥塞问题;可扩展性好,可以通过级联扩展网络。
2.
1)首先强调关于HDLC的定义问题:
约束通信双方按一定规则进行通信的体系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DLCP),也叫数据通信控制规程(DCCP)。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大财团都在研究制定此类规程。从发布的规程体系看,共包括两类——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的规程,典型代表有美国标准协会ANSI的X3.28,ISO的ISO1745、DEC公司的DDCMP、中国的GB3453-82、IBM公司的BSC。
后来,IBM公司在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基础上发展出面向比特的规程。再后来,ANSI和ISO两组织以IBM的SDLC为基础发展了两个类似的规程,一个是ANSI的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CCP),另一个就是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即HDLC。
(2)一般情况下,HDLC规程帧格式中的8位地址码段已经足够(256个地址),若实在不够,则该8位地址是可以扩展的(按8位扩展),并且可以许循环扩展下去,具体扩展方式是将地址的首8比特的第一位置0,表示下一个8比特是基本地址的扩展(没有扩展时则表示是控制码段)。
(3)地址的命名规则以实际系统构造方式为前提,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系统,对规则的定义是不同的,应结合具体系统来理解。例如,基本地址方式下,256个地址是等同的,扩展后,前128位可以是主系统,后256位可以是子系统。也可以是128位与256位的组合形成新的独立地址码(但在解码时需要设计具体进程)。还可以是其它解释,一切看自己的系统规程设计。
(4)如第(2)点所说的地址扩展方式,一切以具体系统的具体规程为原则,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是网络层地址”(此情况仅指你目前正在认识的系统),另一方面,在地址扩展方式下,很容易区分网络层地址和接入系统地址。
(5)MAC是和网络拓扑及具体互联媒质相关的协议规程。但是,仅仅适合于局域网的规定结构方式(不能与网络拓扑重构概念混淆)。在许多网络中,其互联媒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有所规定,因此不存在MAC问题,但在局域网中,由于结构形式、联结媒质可以多样化,因此相关规程中作了一些定义,试图全方位适应各种情况的规程协议(也是目前流行规程),将MAC接入控制作为规程要点之一。当然,目前一些局域网技术规程有扩大化应用趋势(包括MAC方面),但MAC的重点是根据具体媒质和具体拓扑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进程控制方式或规程,是比地址码概念更外围的规程,一旦选定具体MAC规程(可以是动态选择),通信进程便按照设计的HDLC规程约定完成
3.交换机应该用在局域网负荷重的那个网络。
4.因为无线网可靠性比较差,丢包率高,在底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比较划算。以太网物理介质可靠性高,在高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更划算。
Ⅲ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着的第六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4 章 网络层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的优点: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能够保证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且不丢失、不重复,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使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可以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以由用户机负责。虚电路服务适用于通信信息量大、速率要求高、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虚电路的缺点:虚电路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总是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当结点发生故障时,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的优点: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因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数据报服务的灵活性好,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子网负载不均衡、需要选择最佳路径的场合。
数据报的缺点:数据报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传输中的分组可能丢失和重复,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每个分组都要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当网络发生故障是,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数据,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只由主机负责。
答案太多传不上来,留下邮箱可以发给你..........
Ⅳ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四级考试的过关技巧(比如哪些章节要牢记,哪些理解)
一 .准备充分
(1)四级考考试笔试部分知识量较大,考试难度较高。准备四级考试一定要有一个详细且周密的复习计划,笔试部分的集中复习时间以两个月为宜,时间太长效果不一定好,主要是识记的东西可能发生遗忘。备考过程中我有一个原则是“以题为本,以纲为纲”。也就是说做练习一定要贴近考题,不要什么题都做,复习要按考试大纲制定计划,以达到大纲要求为准,不要做无用功。
(2)四级考试涉及的知识量很大(看看那厚厚的教材就知道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点主要在离散数学和计算机英语 。对于离散数学,如果有机会旁听一下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离散数学》会很有帮助,另外要作一定数量的习题,因为仅仅通过识记是无法提高水平的。计算机英语没有有些人想象中的困难,常用的单词只有几百个,只要把近五、六年的试题中英语题过一遍就差不多了,手头最好有一本专业词典。笔试中比较灵活的是论述题,建议买一本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每年国家考试中心都出版),仔细研究一下,掌握答题方法。论述题通常有四道,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
(3)C语言上机考试,笔者的感觉难度并不比三级大。较复杂的部分,如文件读写、函数调用等,通常题目已给出,因而所考的依然是比较基本和典型的算法。虽然难度并不大,但仍然要对C语言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尤其要留意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选择法、冒泡法等)。一般来说,如果能独立做出大部分课后题就可以了。平时自己多做一些小程序会有很大帮助的,另外编程时注意要尽量符合规范,否则很容易丢分。
二 . 三遍读书法
(1)复习过程中要扣住教材,按笔者的亲身经历,看三遍书的复习效果比较好。第一遍要通读教材,不要纠缠于艰难的部分,要注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结合以前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注意各种原理的理解,不必太注意细节。所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到两周时间好。
(2)第二遍是攻坚阶段,要结合手中的辅导书进行,一本好的辅导书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帮助,由于四级考试已经举行多年,各出版社出的辅导书内容都比较翔实。我强烈推荐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典(四级)》,这本书贴近考试,解答详尽。选好辅导书之后开始一章一章地作题,遇到不懂的部分就到教材相关的地方找答案,帮助自己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复习过一章之后要整理一下本章的知识点。
(3)最后一遍复习以辅导书为主,将辅导书从头到尾的看一遍,对辅导书中出现的知识作一下强化记忆,并开始每隔一两天作一套模拟题或以前的考题,最好是近五年以内的试题。最后一周结合教材把第二遍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看一看,主要是为论述题做准备。最后一轮复习对考试成绩影响最大,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对待。
三 . 临场发挥
四级的笔试时间比较长,有三个小时,时间很充足,对论述题一定要深思熟虑。四级上机考试和三级一样,只有一道编程题,注意别紧张,一定要存盘,否则没有成绩。当时跟我一个考场的同学就有人因为慌乱忘记存盘,造成下午的考试没有通过。另外答案要写得简洁明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一些最基本的用语一定要记住,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千万不能胡编乱造,自创词汇,弄巧成拙。
四 . 四级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3.熟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和应用知识。
4.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5.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⑵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⑶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运算方法基础与运算器:
⑴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⑵ 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⑶ 数据校验码。
⑷ 基本的算术运算。
⑸ 基本的逻辑运算。
⑹ 运算器的组成。
3.指令系统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寻址方式。
⑵ 指令类型。
⑶ 控制器的组成。
⑷ CPU的总体结构。
⑸ 中断系统。
4.存储系统
⑴ 存储系统原理。
⑵ 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⑶ 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读写操作。
⑷ 外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5.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
⑴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⑵ 程序查询方式。
⑶ 程序中断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总线。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 算法的定义、性质、描述与算法分析。
2.线性表:
⑴ 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
3.数组:
⑴ 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操作)。
⑵ 数组的存储方法。
⑶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4.堆栈与队列:
⑴ 堆栈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⑵ 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 堆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⑷ 队列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⑸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⑹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5.树和二叉树:
⑴ 树的基本概念(定义,名词术语)和存储方法。
⑵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⑶ 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
⑷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按层次遍历)。
⑸ 线索二叉树。
⑹ 二叉排序树(建立与查找)。
6.图:
⑴ 图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名词术语)。
⑵ 图的存储方法(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
⑶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树。
⑸ 最短路径问题。
⑹ 拓扑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数据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顺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顺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内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分类)。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选择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尔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归并排序方法。
三、离散数学
1.数理逻辑:
⑴ 命题、联结词及其命题符号化。
⑵ 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⑸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 谓词与量词。
⑺ 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 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 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⑽ 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2.集合论:
⑴ 集合基本概念。
⑵ 集合的运算。
⑶ 基本的集合恒等式。
⑷ 有序对与卡氏积。
⑸ 二元关系。
⑹ 关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 关系的性质。
⑻ 关系的闭包。
⑼ 关系的复合。
⑽ 等价关系与划分。
⑾ 偏序关系与哈斯图。
⑿ 函数及其性质。
⒀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⒁ 自然数与自然数集合。
⒂ 集合之间的等势与优势。
⒃ 集合的基数。
3.代数结构:
⑴ 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 代数系统。
⑶ 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⑷ 半群与群。
⑸ 子群与陪群。
⑹ 正规子群与商群。
⑺ 循环群与置换群。
⑻ 环与域。
⑼ 格与布尔代数。
4.图论:
⑴ 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 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 图的矩阵表示。
⑷ 二部图与完全二部图。
⑸ 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⑹ 平面图。
⑺ 无向树及其性质。
⑻ 生成树。
⑼ 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⑴ 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 操作系统的接口。
2.进程管理:
⑴ 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 进程控制。
⑶ 进程调度。
⑷ 进程通信。
⑸ 死锁。
3.作业管理:
⑴ 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 作业状态与调度。
4.存储管理:
⑴ 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 虚拟存储原理。
⑶ 页式存储。
⑷ 段式存储。
⑸ 段页式存储。
⑹ 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 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 文件的分类。
⑶ 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 文件目录结构。
⑸ 文件存储管理。
⑹ 文件存取控制。
⑺ 文件的使用。
6.设备管理:
⑴ 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 通道技术。
⑷ 缓冲技术。
⑸ 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⑹ 磁盘调度。
7.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⑴ 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⑵ Linux的特点与使用。
⑶ 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五、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⑴ 软件与软件危机。
⑵ 软件工程定义。
⑶ 软件生命周期。
⑷ 软件过程模型。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⑴ 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
⑵ 软件需求分析。
⑶ 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
⑷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⑸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⑹ 模块结构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
⑺ 用户界面设计。
3.原型化开发方法:
⑴ 原型化开发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开发模型。
⑶ 原型化开发过程。
⑷ 软件复用。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⑴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对象分析。
⑶ 面向对象设计。
⑷ 统一建模语言(UML)。
5.软件测试:
⑴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⑵ 软件测试方法。
⑶ 测试用例设计。
⑷ 软件测试过程。
6.软件维护:
⑴ 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
⑵ 软件维护活动。
⑶ 软件可维护性。
⑷ 软件维护的负作用。
7.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⑴ 软件开发工具。
⑵ 软件工程环境。
8.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度量:
⑴ 软件质量概念。
⑵ 软件质量保证。
⑶ 软件质量度量与评价。
⑷ 软件技术的评审。
⑸ 软件可靠性。
8.软件管理:
⑴ 软件管理职能。
⑵ 软件项目组织与计划。
⑶ 风险分析。
⑷ 项目进度与跟踪。
⑸ 软件配置管理。
⑹ 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⑻ 软件产权保护。
六、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⑴ 信息处理与数据库。
⑵ 数据模型。
⑶ 数据库系统结构。
⑷ 数据库系统组成。
2.关系数据库:
⑴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⑵ 关系数据模型。
⑶ 关系的完整性。
⑷ 关系代数。
⑸ 元组关系演算
⑹ 域关系演算。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⑴ SQL语言的特点。
⑵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⑶ 数据定义。
⑷ 数据操纵。
⑸ 视图。
⑹ 数据控制。
⑺ 嵌入式SQL。
4.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⑴ 函数依赖。
⑵ 多值依赖。
⑶ 关系模式分解。
⑷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5.数据库保护:
⑴ 数据库恢复。
⑵ 并发控制。
⑶ 完整性。
⑷ 安全性。
6.数据库设计:
⑴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⑵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⑶ 需求分析。
⑷ 概念设计。
⑸ 逻辑设计。
⑹ 物理设计。
⑺ 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数据库管理系统:
⑴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⑵ 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
⑶ 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
8.数据库新技术:
⑴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⑵ 分布式数据库。
⑶ 并行数据库。
⑷ 多媒体数据库。
⑸ 对象和对象-关系数据库。
⑹ 数据库仓库。
⑺ 数据挖掘。
⑻ Web数据库。
七、计算机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⑵ 体系结构的定义。
⑶ 体系结构的分类。
⑷ 体系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
⑸ 体系的定量分析。
2.存储体系:
⑴ 存储层次。
⑵ Cache工作原理。
⑶ 虚存工作原理。
3.指令与时间并行性:
⑴ 指令优化策略。
⑵ 流水线技术。
⑶ RISC。
4.并行处理技术:
⑴ 并行性概念。
⑵ 超流水线与超标量技术。
⑶ 向量处理机。
⑷ 阵列处理机。
⑸ 多处理机。
⑹ 机群处理机。
5.系统性能评价:
⑴ 性能评价概念。
⑵ 基准测试程序。
八、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⑴ 网络发展与网络用户。
⑵ 网络硬件。
⑶ 网络软件。
⑷ 参考模型。
⑸ 网络实例(Internet)。
2.应用层:
⑴ 应用层概述。
⑵ 万维网:HTTP。
⑶ 文件传输:FTP。
⑷ 电子邮件。
⑸ 域名系统:DNS。
⑹ 网络安全。
3.传输层:
⑴ 传输层概述。
⑵ 传输协议的要素。
⑶ 无连接传输:UDP。
⑷ 面向连接传输:TCP。
⑸ 拥塞控制。
4.网络层与路由:
⑴ 网络层概述。
⑵ 路由原理。
⑶ Internet协议。
⑷ Internet路由。
⑸ 服务质量。
⑹ 网络互联。
5.链路层与局域网:
⑴ 数据链路层概述。
⑵ 流量控制。
⑶ 差错控制。
⑷ Internet链路层与HDLC。
⑸ 多路访问协议与ETHERNET。
⑹ 数据链路层交换。
上机测试内容
1.计算机操作能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3.项目开发能力。
4.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包括笔试(180分钟)和上机测试(60分钟)。
2.笔试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种类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选择题用英文书写,其余选择题和论述题用中文书写。
Ⅳ 求"计算机网络原理与使用技术"试题
一、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红色标记的为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哪种交换方法实时性最好?C
(A)报文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线路交换
(D)各种方法都一样
2.下列传输介质中,哪种传输介质的抗干扰性最好? B
(A)双绞线
(B)光缆
(C)同轴电缆
(D)无线介质
3.下列说法哪些正确:B
(1) 虚电路与电路交换没有实质不同
(2) 在通信的两站间只能建立一条虚电路
(3) 虚电路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拆除三个阶段
(4) 虚电路的各结点不需要为每个分组作路由选择判定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是: ABC
(A)拓扑结构
(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链路距离
5.按照路径选择算法,连接LAN的网桥通常分为A 。
(A)透明网桥
(B)协议转换网桥
(C)源路径选择透明网桥
(D)源路径选择网桥
6.在Web的Client/Server工作环境中, 起着控制的作用。 B
(A)Web服务器
(B)Web浏览器
(C)HTTP协议
(D)HTML语言
7.帧中继技术本质上是分组交换技术,它与X .25建议的主要关系是 。 B
(A)对X.25协议进行了扩充
(B)对X.25协议进行了简化
(C)与X.25协议进无关
(D)都不是
8.在OSI/RM中,一个层N与它之上的N+1层的关系是什么? A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把从第N接收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
9.两个不同计算机类型能通信,如果: ABC
(A)它们符合OSI/RM
(B)它们都使用TCP/IP
(C)它们都使用兼容的协议组
(D)它们一个是WINDOWS,一个是UNIX工作站
10.域名与下面哪个一一对应? B
(A)物理地址
(B)IP地址
(C)网络
(D)以上都不是
11.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A
(A)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B)将物理地址解析为IP地址
(C)将主机名解析为IP地址
(D)将解析IP地址为主机名
12.以下哪个IP地址属于C类地址?BC
(A)10.2.3.4
(B)202.38.214.2
(C)192.38.214.2
(D)224.38.214.2
13.下列哪些分段可能是数据长度为336字节的IP数据报的分段? AD
(A)数据长度=320,偏移=0,M标志=1
(B)数据长度=320,偏移=0,M标志=0
(C)数据长度=16,偏移=320,M标志=0
(D)数据长度=16,偏移=40,M标志=0
14.WWW服务器把信息组织成 。 B
(A)集中网页
(B)分布式超文本/超媒体
(C)关系数据库
(D)主页
15.网络的配置主要是安装和配置 。 D
(A)用户
(B)IP地址
(C)网卡
(D)协议
16.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 协议。 D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7.在计算机网络中 只隔离冲突,但不隔离广播。 C
(A)中继器
(B)路由器
(C)网桥
(D)网关
18.当相邻高层的实体把 传到低层实体后,被低层实体视为 。 D
(A)IDU,PDU
(B)PDU,IDU
(C)IDU,SDU
(D)PDU,SDU
19.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 等四大特性。 ABCD
(A)机械(B)功能 (C)电气(D)过程
20.任何一层的报文由 组成。 AD
(A)报头
(B)协议
(C)数据报
(D)上一个相邻高层的实体的数据
21.描述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 。 D
(A)报文
(B)分组
(C)数据报
(D)帧
22.下述哪个选择正确地描述了OSI/RM的分层次序。C
(A)PH、DL、T、N、P、S、A
(B)PH、DL、N、T、P、S、A
(C)PH、DL、N、T、S、P、A
(D)DL、PH、T、N、P、S、A
23.在载波侦听与总线访问方法上,CSMA/CD类似------CSMA协议。 A
(A)1-坚持式
(B)P-坚持式
(C)非坚持式
(D)都不是
24.路由器通过 层进行网络互连。 D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运输层
(D)网络层
25.下面 网络技术最适合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C
(A)X.25
(B)ISDN
(C)ATM
(D)帧中继
26.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____。 ABC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不规则型
27.下列哪种交换方法最有效地使用网络带宽? A
(A)报文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线路交换
(D)各种方法都一样
28.数据通信中,利用编码来进行差错控制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 AB
(A)自动重发请求ARQ
(B)前向纠错FEC
(C)混合纠错HEC
(D)纠错编码
29.OSI/RM的三个主要概念是: C
(A)architecture、model、switch
(B)subnet、layer、primitives
(C)services、interface、protocol
(D)WAN、MAN、LAN
30.决定HDLC帧类型的字段是: C
(A)A字段
(B)B字段
(C)C字段
(D)F字段
二、(本题12分)三个网络经网桥B和路由器RT互连在一起,如图1所示。若主机S向主机T发送数据。主机S发送数据帧F1,经路由器RT后变成F2,再经过网桥B达到主机T后变成F3。在每个数据帧中,包含有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那么请根据这四个地址在帧中的实际位置,用图中所给定的地址将它们标识在数据帧F1 、F2、和F3中。
F1
F2
F3
三、(本题12分)如图2所示的是TCP连接管理有限状态机。图中客户端的状态变换用实线,服务器端的状态变换用虚线。请以 事件/动作 的形式,直接在图中的粗实线和虚线上标出其状态变换的条件(本题答案做在试题卷上)。
四、(本题16分)请根据图3所示的网络,描述使用RIP协议时路由表的建立过程(注:只要给出各路由器在建立路由表的过程中使用的路由表)。
路由表样板:
Ⅵ 计算机网络习题
这个是按章节来的,你自己找一下吧
第一章习题答案
1. 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__广域网__。
(2) 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通信 子网和__资源__子网。
(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 星型 、树型、 总线型 、环型和网状型。
第二章习题答案
1.填空题
(1)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 模拟/数字 信号和 数字/模拟 信号之间的变换。
(2)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接收端要通过差错控制检查数据是否出错,而采用反馈重发纠错的方法有 停等ARQ 方式和连续ARQ方式,连续ARQ方式又包括选择方式和
GO-BACK-N方式。
(3) 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地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 抽样 、 量化和编码。
(4)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 基带传输 。
(5) 通信信道按传输信号的类型可划分为 模拟 信道和 数字 信道。
(6)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 编码 ,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
(7) 数字数据的基本调制技术包括幅移键控、 频移键控 和相移键控。
2.选择题
(1)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 的编码方式是 C 。
A.ASK B.FSK C.PSK D.NRZ
(2) 在网络中,将语音与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文字、图形与图像同时传输,将语音信号数字化的技术是 B ;
A.差分Manchester编码 B.PCM技术
C.Manchester编码 D.FSK方法
(3) 下面关于卫星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卫星通信通信距离大,覆盖的范围广
B.使用卫星通信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C.卫星通信的好处在于不受气候的影响,误码率很低
D.通信费用高,延时较大是卫星通信的不足之处
(4) 电缆屏蔽的好处是 B 。
A.减少信号衰减 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C.减少物理损坏 D.减少电缆的阻抗
(5) 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B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频分多路复用 D.波分多路复用
(6) 下面有关虚电路和数据报的特性,正确的是 C 。
A.虚电路和数据报分别为面向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B.数据报在网络中沿同一条路径传输,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
C.虚电路在建立连接之后,分组中只需要携带连接标识
D.虚电路中的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
(7) 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 B 。
A.交换技术 B.同步技术 C.编码技术 D.传输技术
(8) 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为 D 。
A.半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数据报 D.全双工通信
(9) 对于脉冲编码调制来说,如果要对频率为600Hz的语音信号进行采样,若传送PCM信号的信道带宽是3KHz,那么采样频率应该取 B ,就足够可以重构原语音信号的所有信息。
A.1.2KHz B.6KHz C.9KHz D.300Hz
第三章习题答案
1. 填空题
(1) 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 用户数据报 协议实现的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而 传输控制 协议一个基于连接的通信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2) 在计算机网络中,将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 TCP/IP 协议,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2. 选择题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不基于特定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中,第一层和第三层分别为 A 。
A.物理层和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
C.网络层和表示层 D.会话层和应用层
(2) 在下面给出的协议中, D 属于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TCP和FTP B.IP和UDP
C.RARP和DNS D.FTP和SMTP
(3) 在下面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特性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通过交换与路由,找到数据通过网络的最有效的路径
B.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方法
C.将数据分解成帧,并按顺序传输帧,并处理接收端发回的确认帧
D.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和MAC子层,在MAC子层使用CSMA/CD的协议
(4)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分别是 C 。
A.报文、帧、比特 B.包、报文、比特
C.包、帧、比特 D.数据块、分组、比特
(5) 在OSI 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 C 。
A.传输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
第四章习题答案
1. 填空题
(3) IEEE 802局域网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 逻辑链路控制 子层和 媒体访问控制 子层。
(4) 在令牌环中,为了解决竞争,使用了一个称为 令牌 的特殊标记,只有拥有的站才有权利发送数据。令牌环网络的拓扑结构为 环型 。
(5)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和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
(6)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__冲突停发___________、随机重发;
2. 选择题
(1)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采用 C 拓扑结构。
A.星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树型
(2) Ethernet Switch的100Mbit/s全双工端口的带宽为 C 。
A.100Mbit/s B.10/100Mbit/s C.200Mbit/s D.20Mbit/s
(3) 对于采用集线器连接的以太网,其网络逻辑拓扑结构为 C ;
A.总线结构 B.星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以上都不是
(4) 有关VLAN的概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VLAN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和ATM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的逻辑分组
B.可以使用交换机的端口划分虚拟局域网,且虚网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C.使用IP地址定义的虚网与使用MAC地址定义的虚网相比,前者性能较高
D.VLAN中的逻辑工作组各节点可以分布在同一物理网段上,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网段上
(5)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A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A.光纤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微波
(6) IEEE802.3物理层标准中的10BASE-T标准采用的传输介质为A 。
A.双绞线 B.粗同轴电缆 C.细同轴电缆 D.光纤
第五章习题答案
1.选择题
(1). A 是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
A.垂直竖井系统 B.平面楼层系统
C.机房子系统 D.布线配线系统
(2).水平布线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中的六个子系统之一,下面关于水平布线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在一个多层的建筑物中,水平布线系统是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
B.水平布线系统起着支线的作用,一端连接用户工作区,另一端连接垂直布线系统或设备间;
C.水平布线系统包括了用于连接用户设备的各种信息插座及相关配件(软跳线、连接器等);
D.将垂直布线的干线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通信插座;
第六章习题答案
1.选择题
(1) 下列 D 不是网络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NT Server B.NetWare
C.UNIX D.SQL Server
(2) 网络操作系统的系统容错技术中不包括 D
A.硬盘镜像 B. 事务跟踪系统 C. 电源备份 D. 用户鉴权
(3) 下列 D 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容错技术。
A.用户帐户 B. 用户密码 C. 文件共享 D. 磁盘镜像与磁盘双工
(4) 为了保证服务器中硬盘的可靠性,可以采用磁盘镜像技术,其标准是 C 。
A.RAID 5 B. RAID 3 C. RAID 1 D. RAID 0
第七章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1) 可以为程序员提供高层、跨平台、多协议的接口功能的软件称为 D 。
A.服务端开发软件 B.用户端开发软件
C.网络协议 D.中间件
(2) 在Client/Server结构中,客户机使用一条SQL命令将服务请求发送到 B ,由它将每一条SQL命令的执行结果回送给客户机。
A.文件服务器 B.数据库服务器
C.应用服务器 D.对象服务器
(3) 客户机提出服务请求,网络将用户请求传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执行用户请求,完成所要求的操作并将结果送回用户,这种工作模式称为___A________。
A.Client/Server 模式 B.对等模式
C.CSMA/CD模式 D.Token Ring 模式
第八章习题答案
1. 选择题
(1) X.25网络是一种 D 。
A.企业内部网 B.帧中继网 C.局域网 D.公用分组交换网
(2) 网桥工作在互连网络的 B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3) 路由器运行于OSI模型的 B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 帧中继技术本质上是 D 交换技术。
A.报文 B.线路 C.信元 D.分组
(5) 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连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连设备是___B_________。
A.集线器 B.路由器 C.网关 D.中继器
(6) 对于缩写词X.25、ISDN、PSTN和DDN,分别表示的是 。
A. 数字数据网、公用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
B. 分组交换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公用电话交换网、数字数据网
C. 帧中继、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公用电话交换网
D. 分组交换网、公用电话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
(7) 英文单词Hub、Switch、Bridge、Router、Gateway代表着网络中常用的设备,它们分别表示为 A 。
A. 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B. 交换机、集线器、网桥、网关、路由器
C. 集线器、交换机、网桥、网关、路由器
D. 交换机、网桥、集线器、路由器、网关
(8)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本速率接口和基群速率接口的传输速率分别为 B 。
A. 128Kbit/s和1.544Mbit/s
B. 144Kbit/s和2.048Mbit/s
C. 144Kbit/s和1.544Mbit/s
D. 64Kbit/s和2.048Mbit/s
第九章习题答案
1.填空题
(1)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之上的,WWW服务所使用的主要协议,HTTP会话过程包括连接、请求 、应答和断开 。
(2) IP地址中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__有限广播地址___地址,IP地址中主机部分若全为0,则表示__网络___地址。
(3) 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是 HTTP ;
HTML是WWW网页制作的基本语言。
(4) FTP能识别的两种基本的文件格式是文本 文件和 二进制 文件。
(5) 在一个IP网络中负责主机IP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__域名系统__,负责获取与某个IP地址相关的MAC地址的协议称为__地址解析协议_。
(6) 在Internet中URL的中文名称是_统一资源定位器__;我国的顶级域名是_cn______。
(7) Internet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 TELNET 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
(8) 发送电子邮件需要依靠简单邮件传输协议,该协议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
2.选择题
(1) 在下面的IP地址中, C 属于C类地址。
A.141.0.0.0 B.3.3.3.3
C.197.234.111.123 D.23.34.45.56
(2) 在Intranet服务器中, D 作为WWW服务的本地缓冲区,将Intranet用户从Internet中访问过的主页或文件的副本存放其中,用户下一次访问时可以直接从中取出,提高用户访问速度,节省费用。
A.WWW服务器 B.数据库服务器
C.电子邮件服务器 D.代理服务器
(3) 在给主机配置IP地址时,合法的是 A 。
A.129.9.255.18 B.127.21.19.109
C.192.5.91.255 D.220.103.256.56
(4) HTTP是 D 。
A.统一资源定位器 B.远程登录协议
C.文件传输协议 D.超文本传输协议
(5) 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B 。
A.将物理地址解析为IP地址B.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C.将主机域名解析为IP地址D.将IP地址解析为主机域名
(6) 使用匿名FTP服务,用户登录时常常使用 A 作为用户名。
A.anonymousB.主机的IP地址
C.自己的E-mail地址 D.节点的IP地址
第十章习题答案
1.填空题
(1) 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时,所能采取的基本行动方案有 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
(2) 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系统组合而成的专用“屏障”,其功能是防止非法用户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以及执行安全管制措施。
2. 选择题
(1) 在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用来检查网络请求分组是否合法,保护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的技术是____B______。
A.防病毒技术 B.防火墙技术 C.差错控制技术 D.流量控制技术
(2) 网络安全机制主要解决的是 C。
A. 网络文件共享 B. 因硬件损坏而造成的损失
C. 保护网络资源不被复制、修改和窃取 D. 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服务
(3)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换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常采用对用户身份的鉴别。下面不属于用户身份鉴别的方法是D。
A. 报文鉴别 B. 身份认证 C. 数字签名 D. 安全扫描
Ⅶ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第四章习题4-50答案
A类(3),C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