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把硬盘阵列连接到网络

把硬盘阵列连接到网络

发布时间: 2022-04-19 17:28:34

⑴ 磁盘阵列与服务器的连接如何实现再者就是可否通过网络连接存储,以及如何实现

通过PCI卡转出接口直连,如SAS ,SCSI ,FC,ESATA,等。也可以通过FC ,网口,接交换机,在服务器上做眏射。

怎么把磁盘阵列和普通电脑连接起来

通过网络邻居把你的磁盘阵列的硬盘映射到你的监控电脑上来,等于就是共享你磁盘阵列的硬盘。需要帮助的q我!

⑶ 有一台已经配置过的磁盘阵列,用网线和我的服务器直接连接,只知道其MAC地址,请怎么能管理和使用它。

第一:你要说清楚你的磁盘阵列的类型?有什么接口?说明品牌型号更好回答;
第二:磁盘阵列一般都是直接式的,一些多盘位的如果外置阵列卡并且有网口的话,那网络连接只是用来进行设置的管理RAID界面的,一般方便远程管理,而无法传输数据的;
第三:网络存储NAS才能用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管理,也不需要和PC直接,接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下就可以了,网络邻居可以自动发现NAS设备的,就像一台PC一样;

⑷ 磁盘阵列之间如何连接

(1)有两个磁盘阵列,如图,DELL PowerVault MD3,每台屁股上有四个光纤口,和一个叫“SAS OUT”的口,还有一个可以接网线的口(MGMT)
(2)两个磁盘要连到同一台服务器上
(3)目前在主机上插了两块光纤卡,分别连接两个磁盘阵列(如图,橙色线为光纤线)
(4)两个磁盘阵列之间目前没有直接连接

目标
把两个磁盘阵列之间联系来,然后只用一根光纤连接,像附图示意的那样

⑸ 我想磁盘阵列连接局域网,请教连接方法

这个问题概念太大,有以下几点注意
一 电脑是品牌还是组装机?
二 磁盘阵列有好多种,当然接口也有好多种,传输速率也要考虑到
三 实际上常用的就是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就是磁盘阵列的一种,不过习惯叫录像机罢了 呵呵
四 此外考虑到成本,硬盘录像机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参考一下,,,至于牌子吗?市场多看看 多比较就知道了 很容易的

⑹ 磁盘阵列柜如何与服务器连接起来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
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
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⑺ 服务器连接磁盘阵列该怎么连

服务器连接磁盘阵列连接方式:
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一、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二、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三、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
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
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⑻ 磁盘阵列如何与服务器连接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8)把硬盘阵列连接到网络扩展阅读:

磁盘阵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词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伯克利大学研究目的是反映当时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t,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余地)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资料来源:网络:磁盘阵列)

⑼ 电脑主机与磁盘阵列如何连接

看你的磁盘阵列的数据存储的通道口是什么类型:SCSI,SAS,FC,ISCSI,ISCSI是走网络线的,只要是电脑有网卡就能使用,在系统中安装一个微软的ISCSI客户端软件就行(免费的)。其他的类型(SAS,SCSI,FC)的是需要在服务器中插入HBA卡的,然后安装驱动,在存储中会找到卡的WWN号,然后将LUN分配给对应服务器上卡的WWN,这样就完成了。网上资料很多,可以找找,有些会谈到FC-SAN,和IP-SAN,主要就是多了个Switch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