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PCF计算机网络

PCF计算机网络

发布时间: 2022-04-28 08:01:56

❶ 请问pcf检具是指什么ucf检具又是指什么

pcf=part coordinate fixture 零件检具,ucf=unit coordinate fixture 总成检具。在汽车行业中这两种检具用来检查零件及其总成的装配工艺性。

❷ 什么叫物理层和MAC层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中文释义: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

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注解: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层。

应 用:不管是在传统的有线局域网(LAN)中还是在目前流行的无线局域网(WLAN)中,MAC协议都被广泛地应用。在传统局域网中,各种传输介质的物理层对应到相应的MAC层,目前普遍使用的网络采用的是IEEE 802.3的MAC层标准,采用CSMA/CD访问控制方式;而在无线局域网中,MAC所对应的标准为IEEE 802.11,其工作方式采用DCF(分布控制)和PCF(中心控制)。

❸ 局域网系统模块的划分与功能描述(急)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等,可实现系统的网络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开放性,但是这些控制网络一般都是基于有线的网络。有线网络高速稳定,满足了大部分场合工业组网的需要。但是,有线网络只能沿着一维的线路传输数据,传输需要导体介质,因而带来规划布线、预设接口、线路检测、线路扩容等一系列和传输途径有关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不可避免地具有破坏建筑、浪费接口、检修困难、扩展困难的弊病。在现代控制网络中,许多自动化设备要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当工业设备处在不能布线的环境中或者是装载在车辆等运动机械的情况下,是难以使用有线网络的。与此相对应,无线网络向三维空间传送数据,中间无需传输介质,只要在组网区域安装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以建立局域网;移动终端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就可以在接收范围内自由接入网络。总之,在网络建设的灵活性、便捷性、扩展性方面,无线网络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将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无线局域网简介

一般来说,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这里的无线媒体可以是无线电波、红外线或激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采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网络互联功能。

1.无线协议简介

无线局域网络协议标准建立至今已有较长时间,但由于无线局域网速度低、协议标准不统一、价格昂贵,用户为保护投资,不愿意使用无线网络,因此无线局域网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随着速率较高的无线通讯协议开始推出,无线局域网得到快速发展。

IEEE802.11是IEEE802标准委员会在1997年通过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的国际标准。1999年9月,该委员会又颁布了IEEE802.11b标准,包含了ISO/OSI模型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该标准工作在2.4 GHz,传输速率可达11 Mbps。 IEEE802.11b标准将节点设备分为基站和客户站,各客户站相互间可直接通信,也可在基站的统一管理下进行通信。一个基站与一组客户站的连接称为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两个或多个BSS构成扩展服务集。IEEE802.11b标准规定了物理层的三种实现方法,即跳频扩展频谱方式FHSS、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方式DSSS和红外技术IR。在MAC层采用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避免)技术进行通信介质访问。为了尽量减少冲突。802.11b设计了独特的MAC子层,如图1所示。下面的一层叫做分布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子层,该子层使各个节点采用竞争的方式使用信道,向上提供争用服务。这种信道接入方式可能会导致冲突的发生,但是对信道的利用率较高。上面的一层叫做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图1 IEEE802.11的MAC子层

子层,该子层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算法,基站以轮询的方式将通信权轮流交给各个客户站,从而避免了冲突的发生。但是基站需要周期性的轮询所有客户站,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适用于中、小型网络。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美国Radia-ta和Atheros公司分别宣布将推出IEEE802.11a芯片组。802.11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54 Mbps。Atheros公司宣称,他们的芯片组在“Turbomode”(强化模式)下,速率可以达到72 Mbps。对802.11a来说,不仅仅是传输速率的提高,它将工作在5 GHz的频率上,从而避开了拥挤的2.4 GHz频段。2001年11月15日,IEEE试验性地批准了一种新技术802.11g,该技术可以提升家庭、公司和公共场所的无线互联网接入速度,该技术使无线网络每秒传输速度也可达54 Mbps,比现在通用的802.11b要快5倍,并且和802.11b兼容。以上介绍的技术标准可通过下表1进行对比。

表1 技术标准、频率分配及传输速率

技术标准
制定年份
频率占用
最高速率
调制技术

802.11
1997
2.4GHz
2Mbps
FHSS

802.11b
1999
2.4GHz
11Mbps
DSSS

802.11a
1999
5GHz
54Mbps
OFDM

802.11g
2000
2.4GHz
54Mbps
DSSS

说明:

1.802.11、802.11b、802.11g都工作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疗)公共频段,无需向无委申请;而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该频段目前暂不开放,需要申请。

2.802.11a和802.11g物理层速率最高都可达54Mbps,传输层速率最高也可达25Mbps,但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且成本也较高。而802.11b最高速率可达11Mbps,因为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成本也不高,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下面重点介绍802.11b标准。

二、IEEE 802.11b无线网络标准

1.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无线局域网同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区别,表现在物理层上就是无线局域网一般用无线电作为传输介质,而不是传统的电缆。对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有三种可选物理层: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和红外线(IR)物理层。物理层的选择取决于实际应用的要求。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是通信技术中两种常用的扩展频谱技术,用以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和数据通信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基于IEEE 802.11b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物理层介质工作在2.4000~2.4835GHz的无线射频频段(ISM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技术以提供高达11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2. 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

原则上讲,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和有线局域网的MAC协议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然而,由于无线传输媒体固有的特性以及移动性的影响,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不能沿用原有的局域网协议。例如,IEEE 802.3的MAC层采用CSMA/CD来使各个不同的站点共享同一物理信道。而实现CSMA/CD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站点能够非常容易地实现冲突检测功能。在有线局域网(如以太网)的情况下,可根据检测电缆线上直流分量的变化容易地实现冲突检测。然而在使用无线传输媒体时,由于以下的原因,很难实现冲突检测。

1) 冲突检测的能力要求各站能同时发送(发送自己的信号)和接收(决定其他站的传输是否干扰自己的传输),这将增加信道的花费。

2) 更重要的是,由于隐藏终端问题的存在,即使一个站有冲突检测的能力,并已经在发送时检测到冲突,在接收端仍然会有冲突发生。

鉴于以上原因,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 802.11b采用了一种具有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A)协议实现无线信道的共享。

一种简单的CSMA/CA可实现如下:在数据包传输之前,无线设备将先进行监听,看是否有其他无线设备正在传输。若传输正在进行,该设备将等待一段随机决定的时间,然后再监听,若没有其他设备正在使用介质,该设备开始传输数据;因为很有可能在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另一个设备也开始传输数据,为了避免此类冲突造成的数据丢失,接收设备检测所收到的分组的CRC,如果正确,则向发送设备传输一个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以指示没有冲突发生。否则,发送设备将重复上述CSMA/CA过程。

为了使两个无线设备同时进行传输(这将导致冲突)的可能性减到最小,802.11设计者使用称为发送请求/清除以发送(RTS/CTS)的机制。例如:若数据到达无线节点指定的无线访问点(AP),该AP将给那个无线节点发送一个RTS帧,请求一定量的时间向它传输数据,无线节点将用CTS帧进行回应,表示它将阻止任何其他的通信,直到AP发送完数据为止。其他无线节点也能听到正在发生的数据传输,并把它们的传输延迟到那段时间之后。在这种方式下,数据在节点之间进行传递时,由设备导致的在介质上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最小。这种传输机制同时解决了无线局域网中的隐藏终端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中不丢失,CSMA/CA还引入了确认(ACK)机制,接收者在收到数据后,向发送单元发一个确认通知ACK。若发送者没有收到ACK,表明数据丢失,将再次传输该数据。

3. 无线局域网实时性性能分析

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在媒体访问控制层采用CSMA/CA协议以实现无线信道的共享。在网络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少,再加上一些无线网络产品采取了一些附加的措施,甚至可以完全避免冲突的发生。如Wi-LAN的无线产品AWE 120-24无线网络桥接器利用动态时间分配轮询的方式:当有多个无线远端设备要与基站通信时,基站会根据远端站的ID依次询问各个远端站是否有数据要发送,如果有数据要发送,就给其分配时间片,如果没有,则会继续向下询问,周而复始。这里的所谓动态轮询是指用户可以设置基站的轮询方式,对于非活动站减少对其询问的次数,这样可以保证时间片不会被浪费。动态时间分配轮询技术完全避免了冲突的发生,可以获得比CSMA/CA更好的实时性。这使得无线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三、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智能传感器集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网络接口模块,无线网络接口模块底层网络接口(硬件接口)采用基于IEEE 802.11b的网络接口芯片,高层网络接口(软件接口)采用TCP/IP协议,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即把TCP/IP协议固化到智能传感器的ROM中,使得现场数据的收发都以TCP/IP协议进行。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 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四、无线局域网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为无线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近几年很多研究人员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的曾鹏等人以FF(现场总线基金会)颁布的FFHSE(高速以太网)为蓝本,结合无线以太网标准IEEE802.11b,构造了现场级无线通信协议栈。该协议栈保持了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能够完成无线设备间的时间同步和实时通信。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Kyung Chang Lee等人设计了协议转换模型,实现了Profibus-DP网络和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互连。Mario Alves等人对基于广播方式的现场总线/无线网络的混合网络报文传送延迟时间进行了估算。C.Koulamas等人研究了Profibus现场总线与基于IEEE802.11b的DSSS物理层相结合的性能。

除了在理论上的研究工作外,在一些工业控制网络中,无线通信技术已获得了应用。如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在基于DeviceNet、Control-net、Ethernet/IP的三层控制网络体系中,加入了无线以太网部分,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基于Profibus-DP、Profinet的控制网络中结合无线以太网技术,使控制网络具有了无线通信功能。由于无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免去大量的线路连接,节省系统的构建费用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合的需要,与此同时,大大增强了系统构成的灵活性。加之无线通信技术自身的不断改进,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五、无线技术在工控网络中的应用方案及使用设备

1.无线工业控制的方法

通过使用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结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基于IEEE 802.11b的无线局域网网桥,就可以实现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一种应用方案。无线局域网网桥用作无线访问点(AP),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处理,并以TCP/IP协议对数据进行打包,通过无线链路发送到AP,由于无线链路和有线以太网高层均采用TCP/IP协议,且低层协议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就实现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通过Internet,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2.无线设备的选择

要实现无线网络,需要选择的设备一般为两种。一种为无线局域网网桥,可将多个无线站点连入已有的局域网之中;另一种为无线通讯装置,例如无线网卡、无线Modem等。下面介绍一下研华公司的无线装置。

A.WLAN-9200系列11Mbps工业无线局域网接入器

WLAN-9200是一款用于室外的增强11Mbps无线局域网网桥。它能够在无须任何物理布线的情况下,将多个远程站连接到局域网中。

特点:

·支持IEEE 802.1lb标准2.4GHz ISM频段

·支持高级用户验证,提供坚固的安全性WEP128,MAC地址控制

·带符合IP 66/NEMA 4x标准的防水锈外壳,保护系统不被损坏

·提供冷却风扇和加热器,防止系统过热和过冷

·提供按钮和LED显示,可方便的设置温度

·采用IP66防水接口,保护电源、LAN和无线接口

·提供各种天线,用于增大传输距离

WLAN-9200是一款用于室外的增强11Mbps无线局域网网桥。它能够在无须任何物理布线的情况下,将多个远程站连接到局域网中。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维护及组建相应电缆网络的成本。WLAN-9200带有一个坚固的外壳,可以防止水、酸、闪电、低温及高温对系统的破坏。由于这些特点,WLAN-9200工作极为稳定和可靠,是室外应用的理想选择。因此,WLAN-9200非常适合在布线困难的恶劣场所使用,如水库和建筑物。WLAN-9200与IEEE 802.1lb标准兼容,具有各种强大功能。在提供高度安全保护(WEP:128位),DHCP客户、SNMP代理等的同时,能够提供11Mbps的高传输速度。此外,为了满足室外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WLAN-9200还提供了先进的系统保护功能:发光保护、冷却风扇、加热器、防水接口、工业设备箱、电源/LAN同轴电缆等。

成本低,安装简便

WLAN-9200可以将不同的分布式站点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宽范围的无线网络。它能够节省到远程地点的布线成本。WLAN-9200采用了专门的设计,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其装上或拆下。此外,WLAN-9200还提供了按钮和LED显示,用于显示和设置高/低温度。用户可以使用它快速组建自己的无线网络。为了能够在更远的范围内使用,WLAN-9200还提供了各种天线,用于延长传输距离。

可靠稳定的坚固设计

WLAN-9200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带有一个不生锈的防水外壳,能够对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它符合IP 66/NEMA 4x标准,具有耐腐蚀、防紫外线、安全和自动灭火的特点。为了防止WLAN-9200内部过热或过冷,研华还在它的内部设计了一个冷却风扇和一个加热器,用户可以设置高/低温度设置。当工作温度高于或低于用户指定的温度时,冷却风扇或加热器就会开始工作。此外,WLAN-9200还提供了防水接口和防闪电保护,可以对电源,局域网和天线接口起到保护的作用。

远程站点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

WLAN-9200与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 lb完全兼容,它提供11Mbps(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进行更快的数据传输。WLAN-9200在2.4GHz ISM频段采用了DSSS技术,不会被噪声所干扰,使数据的传输更加安全和可靠。

保持通信的私有性

WLAN-9200采用了多种安全功能对您的无线网络进行保护(WEP128加密,MAC地址控制及口令安全)。通过采用先进的WEP128加密,您可以选择WEP密匙来保护您的数据,防止未授权的无线用户查看这些数据,只有接入点和无线适配器的可接入性,多种安全机制协同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对有线及无线网络的未授权访问。

B.ADAM-4550系列2.4GHz无线调制解调器(RS-232/485接口)

ADAM-4550是一款直序扩频无线调制解调器。它工作在2.4GHz的ISM波段上,该波段在全球都可以无需申请即可使用。通过RS-232或RS-485串口,ADAM- 4550可以以高达115.2Kbps的速度与计算机或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ADAM-4550以半双工的方式工作,并以1Mbps的速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它具有100mW的输出功率,并且如果使用自带的小型天线,它的传输距离可达150米,如果使用研华的高增益室外天线,其传输距离可以超过20公里(视距)。

RS-485标准支持半双工通信。这意味着使用一对双绞线即可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通常由握手信号RTS(请求发送)来控制数据流的方向。但在ADAM-4550中带有一个专门的I/O电路,它可以用来侦测数据流向,在不需要握手信号的情况下自动切换传输方向。

ADAM-4550无线调制解调器提供了可靠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网络无线连接。一个典型应用是将一个ADAM-4550模块通过RS-232与主计算机相连,将其它ADAM-4550模块放置在远程现场。每个ADAM-4550模块都可以通过RS- 4550网络与远程设备相连接。远程ADAM-4550模块将远程数据传送到主ADAM- 4550模块,而主ADAM-4550模块会通过无线传输向远程ADAM-4550模块发送控制命令。

规格

·RS-232/RS-485传输速率(bps):1200,2400,4800,9600,19.2K,38.4K,57.6K,115.2K

·RS-232接口接头:孔型DB-9

·RS-485接口接头:插入式螺丝端子 支持AWG1-#12或2-#14-#22(0.5到2.5mm2线径)电缆

·无线传输速率:1Mbps

·无线传输频率:2.45GHz(标称值)

·无线传输功率:100mW(标称值)

·无线调制:直序扩频PSK

·无线收发器地址:可软件配置为254个不同的地址

·通信距离:550英尺有效距离(在开阔地使用2dBi全向天线的情况下),实际距离取决于环境条件、天线类型及位置

·工作温度:-10º到70℃(14º到158℉)

·电源要求:+10~+30VDC

·功耗:4W

·尺寸:60mm×120mm(2.36”×4.41”)

特点

·可软件配置RS-232或RS-485,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15.2Kbps

·在有外部天线及放大器的情况下,传输半径可超过20公里

·内置看门狗定时器及自动RS-485数据流控制

·扩频无线调制

·工作在全球通用、无需申请的波段(2.4GHz)

·模块间的1Mbps无线数据传输速率

·可软件配置无线收发器地址

·方便的DIN导轨、面板或堆叠安装

·带有存储通信设置的EEPROM

·支持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应用

·透明的IEEE802.1协议及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的10K缓存

·用于故障诊断的电源及数据流指示灯

·带无线连接测试的诊断软件

·符合FCC Part15及ETSI 3000.683/300.328标准

六、结论

通过无线局域网对工业设备进行控制简单易行,但是成本稍高。目前,绝大多数无线控制如前所述采用的是IEEE802.11系列协议,它与我们大多局域网所采用的以太网可以无缝连接,所以,对于用户层测控程序没有任何影响,只需对原有方案的物理层设备作简单的配置即可。例如选用上述的研华的无线产品替代原有的有线通讯装置,其它硬件及软件配置均不受影响。

❹ PCF是什么材料

photonic crystal fiber(光子晶体光纤),与普通光纤不同,它内部有气孔结构,通过气孔的结构分布和占空比的调节,可以使pcf有不同于普通光纤的性质。
PCF:Packet Control Function,分组控制功能
PCF在CDMA2000中的网络结构图:

PCF是无线域中和分组域接口的设备,由于A8/A9不要求开放,PCF可能是集成在BSC/MSC中的某些板卡,也可能是单独的设备
用户连接时,MSC根据Service Option来判断用户是申请语音业务或数据业务,如果是数据业务,触发PCF和PDSN建立连接
PCF和PDSN之间的连接称为RP接口,也称为A10/A11接口,A10为数据接口,A11为信令接口,信令接口负责RP通道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数据接口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

❺ 星巴克 pcf crm 什么意思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企业用CRM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场合下,CRM可能是一个管理学术语,可能是一个软件系统,而通常所指的CRM,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
PCF:个人电脑加速。pcf是Personal Computer Faster的首字母组合,是网络推出的一款系统加速软件,目前仅提供英文版,具备系统优化、系统漏洞修复、垃圾清理、注册表清理、启动项管理等诸多常用系统维护功能。该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❻ 以5层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为例说明同等层之间怎样进行通信,相邻层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

摘要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结构要点如下:

❼ MAC层和物理层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

不一样。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定义了数据包怎样在介质上进行传输。在共享同一个带宽的链路中,对连接介质的访问是“先来先服务”的。物理寻址在此处被定义,逻辑拓扑(信号通过物理拓扑的路径)也在此处被定义。线路控制、出错通知(不纠正)、帧的传递顺序和可选择的流量控制也在这一子层实现。

❽ 计算机网络选择题 高手帮我

1 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一种是:“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发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就退避,然后再尝试”这种退避算法称为 (1) 算法。这种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检测功能。网络中的某个发送站点一旦检测到冲突,它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发冲突码,其他站点都会 (3) 。如果站点发……
1 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一种是:“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发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就退避,然后再尝试”这种退避算法称为 (1) 算法。这种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检测功能。网络中的某个发送站点一旦检测到冲突,它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发冲突码,其他站点都会 (3) 。如果站点发送时间为1,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延迟为t,若能正常检测到冲突,对于基带总线网络,t的值应为 (4) ;对于宽带总线网络,t的值应为 (5) 。 (2001年试题)

(1)A.1-坚持CSMA B.非坚持CSMA C.P-坚持CSMA D.O-坚持CSMA

(2)A.介质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B.介质利用率高,但无法避免冲突

C.介质利用率低,且无法避免冲突

D.介质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3)A.处于待发送状态 B.相继竞争发送权 C.接收到阻塞信号 D.有可能继续发送数据

(4)A.t≤0.5 B.t>0.5 C.t≥1 D.0.5(5)A.t>0.25 B.t≥0.5 C.t≤0.25 D.0.25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CSMA/CD协议的相关知识点。

载波监听(Carrier Sense)的思想是:站点在发送帧访问传输信道之前,首先监听信道有无载波,若有载波,说明已有用户在使用信道,则不发送帧以避免冲突。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是指多个用户共用一条线路。

CSMA技术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当侦听信道已经被占用时,如何确定再次发送的时间,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坚持型CSMA(1—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至发现信道空闲,然后完成发送;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其优点是减少了信道空闲时间;缺点是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广播延迟对协议性能的影响:广播延迟越大,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协议性能越差。

非坚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若信道忙,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它的优点是减少了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增加了信道空闲时间,数据发送延迟增大;信道效率比1-坚持CSMA高,传输延迟比1-坚持CSMA大。

p-坚持型CSMA(p-persistent CSMA):适用于分槽信道,它的原理是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q=l-p延迟至下一个时槽发送。若下一个时槽仍空闲,重复此过程,直至数据发出或时槽被其他站点所占用;若忙,则等待下一个时槽,重新开始发送;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存取/冲突检测的原理是站点使用CSMA协议进行数据发送,在发送期间如果检测到冲突,立即终止发送,并发出一个瞬间干扰信号,使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在发出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复上述过程。

CSMA/CD的代价是用于检测冲突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基带总线而言,最坏情况下用于检测一个冲突的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传播时延的两倍。因此2t≤1,即t≤0.5。对于宽带总线而言,由于单向传输的原因,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时延的4倍。因此4t≤1,即t≤0.25。

答案 (1)A (2)B (3)C (4)A (5)C

2 IEEE802.5令牌环(Token Ring)网中,时延是由 (1) 决定。要保证环网的正常运行,环的时延必须有一个最低限度,即 (2) 。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的一种办法是通过增加电缆长度,人为地增加时延来解决。设有某—个令牌环网长度为400m,环上有28个站点,其数据传输率为4Mbit/s,环上信号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每个站点具有1bit时延,则环上可能存在的最小和最大时延分别是 (3) bit和 (4) bit。当始终有一半站点打开工作时,要保证环网的正常运行,至少还要将电缆的长度增加 (5) 。(2002年试题)

(1)A.站点时廷和信号传话时廷 B.令牌帧长短和数据帧长短

C.电缆长度和站点个数 D.数据传输单和信号传播速度

(2)A.数据帧长 B.令牌帧长 C.信号传播时延 D.站点个数

(3)A.1 B.8 C.20 D.24

(4)A.9 B.28 C.36 D.48

(5)A.50 B.100 C.200 D.400

解析

本题考查令牌环网的相关知识,应该牢固掌握。

首先要了解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当节点A想要发送数据时的步骤如下:

①A节点要等待令牌的到来,并检测该令牌是否为空闲状态。若是空闲状态进行步骤2,否则继续等待;

②将得到的令牌改为忙碌(busy)状态;

③构成一个信息帧,即将数据(data)与忙碌的Token附在一起发送出去;

④当忙碌的token沿着环型网经过每一个节点时,每个节点首先会先检查数据单元中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与本节点地址相符,则由本节点将数据接收下来,进行拷贝操作,并以应答报文的形式作出回答,然后再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当忙碌的Token与数据单元回到原来发送节点时,该节点将会除去数据单元,并将忙碌的Token改为空闲状态;

⑤接着检查目的节点送来的应答信息,如果为ACK(确认),则表示目的节点接收正确,至此,完成了一次数据传送。反之,需要等待再得到令牌时进行重发。

因此令牌环内需要保证三个字节令牌帧的流动,即时延不能低于24bit。

当网络取得最小时延即在每个站点都不停留,得400/200=2μs,2×10-6×4×106=8bit,即最小时延8bit。

网络取得最大时延时即在每个站点都停留,这时增加1×28bit,共36bit

当网络中始终有一半站点工作时,使用类似的方法可得这时的最大时延是8+14=22bit,而为了保证令牌不网正常工作,还需要添加2bit,即增加2/(4*106)=0.5μs,可知需要增加0.5×200=100m的电缆。

答案 (1)A (2)B (3)B (4)C (5)B

3 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典型实例是( )。

CBX(计算机交换分机)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Ethernet(以太网)

Token Ring(令牌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通常有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树型4种。在题中给出的4类局域网中,CBX(计算机交换分机)以数字交换网络为整个网络的中心,各部件与数字交换网络相连,构成了星型结构。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的拓扑结构物理上是反向循环的双环,环上有各类工作的站和集中器,集中器可以与一些工作站相连,构成以集中器为中心的星型结构,即FDDI网络的拓扑结构为环型+星型。Ethernet(以太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网上的服务器与工作站均与总线相连,通过总线传输数据,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Token Ring(令牌环)采用环型拓扑结构,各结点依次互连,构成环型结构,所有数据及令牌均沿环依次传递,采用Token Ring协议。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典型实例应为CBX。

答案 A

4 通常认为,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3个,它们是( ) 。

传输媒体、差错检测方法和网络操作系统

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拓扑结构

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数据编码技术、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数据交换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局域网是一种地理范围有限的计算机网络,其典型特性如下:

(1)高数据速率(0.1~1000Mbit/s)

(2)短距离(0.1~25km)

(3)低误码率(10-8~10-11)

通常,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式(MAC)。因此本题选C

答案 C

5 令牌总线网中,当所有站都有报文要发送时,最坏情况下等待获得令牌和发送报文的时间应等于( )。

所有站点传送令牌的时间总和

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和发送报文的时间的总和

所有站点传送令牌时间和的一半

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和发送报文时间的总和的一半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令牌总线的工作原理。

IEEE 802.4标准描述令牌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是将物理总线上的站点构成一个逻辑环,每一个站都在一个有序的序列中被指定一个逻辑位置,而序列中最后一个成员又跟着第一个成员,每个站都知道在它之前和之后的站的标识。在物理结构上它是一个总线结构局域网,但是,在逻辑结构上,又成了一种环型结构的局域网。和令牌环一样,站点只有取得令牌,才能发送帧,而令牌在逻辑环上依次传递。在正常运行时,当站点做完该做的工作或者时间终了时,它将令牌传递给逻辑序列中的下一个站。从逻辑上看,令牌是按地址的递减顺序传送至下一个站点,但从物理上看,带有目的地址的令牌帧广播到总线上所有的站点,当目的站识别出符合它的地址,即把该令牌帧接收。总线上站的实际顺序与逻辑顺序并无关系。只有收到令牌帧的站点才能将信息帧送到总线上,取得令牌的站点有报文要发送则可发送,随后,将令牌传递给下一个站点。如果取得令牌的站点没有报文要发送,则立刻把令牌传递到下一站点。由于站点接收到令牌的过程是顺序依次进行的,因此对所有站点都有机会传递数据。令牌总线的每个站传输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总量总是确定的,这是因为对每个站发送帧的最大长度可以加以限制。此外,当所有站都有报文要发送,则最坏的情况下等待取得令牌和发送报文的时间应该等于全部令牌传送时间和报文发送时间的总和。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个站点有报文要发送,则最坏情况下等待时间只是全部令牌传递时间之总和,实际等待时间在这一区间范围内。对于应用于控制过程的局域网,这个等待访问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可以根据需求,选定网中的站点数及最大的报文长度,从而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任一站点可以取得令牌权。由以上对令牌总线协议的叙述可知,B选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B

6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来对局域网进行分类,它们是( )。

A.快速以太网和慢速以太网 B.光纤局域网和铜线局域网

C.环型局域网和星型局域网 D.共享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局域网进行分类的方法。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型局域网。总线型局域网通常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共享介质方式。

A是根据传送速度来分;B是根据使用介质来分;C是拓扑结构来分。还可以根据操作系统来分等。

答案 D

❾ 计算机网络解答

http://wk..com/view/1a91cd82b9d528ea81c779e5?pcf=2#page/16/138657134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