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除了自学之外,就是名师指导了。
1、很多计算机精英都是自学成才,当然对于不懂的问题,要专研,要有颗坚定不移的恒心。
2、计算机技术想速成,就必须要有一个懂计算机的人在一旁教你。
总的来说,自己下决心学习很重要,只要自己够用心,凡事都会变得简单,
‘贰’ 那位给发一下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第六章,28题:简述RIP,OSPF,和BGP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
1、RIP现在基本不用,就算是小型网络,也可执行OSPF,如果网络太小,比如几台路由器,可用静态路由;
2、OSPF适合中大型网络,一般路由器在1000台以下的都行,只要规划合理;
3、BGP自治系统外部路由,目前唯一使用的EGP路由。
RI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ospf也会也是工作在网络层,但是BGP就不是,工作在传输层,利用TCP的179端口,因为BGP主要用在运营商,概念和RIP,ospf完全不同,是距离矢量但又有链路状态的特性的混合协议。因为他是AS by AS的传递路由信息。比其他协议更稳定,而且安全的以后总协议。
(2)计算机网络第四班扩展阅读:
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主要传递路由信息,通过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计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最大跳数为15跳,超过15跳的网络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此协议通常用在网络架构较为简单的小型网络环境。分为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后者支持VLSM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RIP的收敛速度较慢。
路由协议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协议是用来确定到达路径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网络层。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叁’ 学习计算机网络得原理,应用等各种知识得比较好得书籍
强烈推荐计算机网络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着 潘爱民 译 徐明伟 审学习计算机网络得原理,应用等各种知识得比较好得书籍
‘肆’ 计算机专业课考研《计算机网络》用的是哪个版本的书啊
这是北航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S.Tanenbaum着
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有具体给出的参考书那就按照他们给出的买
‘伍’ 求助!!关于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和第五版的区别
数据链路层部分,第五版删去了第四版过时的内容,加入了新内容,但2009,2010年的大纲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数据链路层依旧是老的内容,不知道2011年的大纲是否有变化,其实2010年编写大纲的时候,谢希仁的第五版书已经有了,但2010年的大纲网络部分还是老内容,不能说大纲计算机网络部分是按照谢希仁的书编的,但也应该与时俱进啊,大纲计算机网络部分确实太老了,过时了。
‘陆’ 计算机网络经典书籍
《tcpip详解》分三卷,国外经典计算机教材,有中文译版,不过不适合你的。
《计算机网络》也分很多种,如果你要考网工的话或者你想学习网络推荐你看以下的书籍:
网络工程教程(第二版) 雷震甲 主遍 清华大学出版 (这本太深了,不过内容全)网工指定教材
网络工程必读系列 王达 这套书我看了两遍,实在不错。。。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 主遍 谢希仁同时还出了很多书都关于TCP/IP的书籍,具体书名我忘记,我觉得他讲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适合基础差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这是国外经典计算机网络经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体我忘记了) ,我以前我学时很喜欢看这本。。
‘柒’ 计算机网络看哪本书比较好
《计算机网络》也分很多种,如果你想学习网络推荐你看以下的书籍: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 主遍 谢希仁同时还出了很多书都关于TCP/IP的书籍,具体书名我忘记,我觉得他讲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适合基础差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这是国外经典计算机网络经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体我忘记了) ,我以前我学时很喜欢看这本。。
‘捌’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与第五版哪个好
我最近也关心了这个问题,我也有困惑,也想问问。
可是,我只能说各有各的不同,四和五光从目录来说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仔细看了后你会基本内容发现差别不大,只是计算机网络现在发展太快,教材也要跟上潮流。比如,可能到了2010年我们就要用新的IP协议,IPv6。现有的IPv4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IPv4只是32位的地址表示,数量及其有限,而IPv6采用的是128位,可以说有用不完的地址可以分配,科学家们设想给每一个家用电器都设置IP,从而使得主人可以在外地就可以对其进行操作,使生活更加方便。
而,第五版最后一章,好像是什么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就讲了些这个问题。所以说五版更有发展性。但四版中你又可以了解以前或者更多的知识,如果可以你就两者兼顾,还是以新的为主吧。
另一方面,Microsoft现在已经放慢对XP的更新维护,到使用了IPv6协议后XP就要被真正淘汰的,而现在的VISTA确可以胜任!
呵呵
‘玖’ 推荐一本经典的计算机网络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作者:Tanenbaum Andrew S. 美
这本书还不错,而且这本书的适用对象很广泛。
‘拾’ 关于谢希仁着《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两个问题
1。连接简单;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总线结构省线。星型结构比较稳定,任何一个线出问题了都不会影响其他端口;不使用共享总线,所以不会有总线拥塞问题;可扩展性好,可以通过级联扩展网络。
2.
1)首先强调关于HDLC的定义问题:
约束通信双方按一定规则进行通信的体系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DLCP),也叫数据通信控制规程(DCCP)。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大财团都在研究制定此类规程。从发布的规程体系看,共包括两类——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的规程,典型代表有美国标准协会ANSI的X3.28,ISO的ISO1745、DEC公司的DDCMP、中国的GB3453-82、IBM公司的BSC。
后来,IBM公司在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基础上发展出面向比特的规程。再后来,ANSI和ISO两组织以IBM的SDLC为基础发展了两个类似的规程,一个是ANSI的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CCP),另一个就是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即HDLC。
(2)一般情况下,HDLC规程帧格式中的8位地址码段已经足够(256个地址),若实在不够,则该8位地址是可以扩展的(按8位扩展),并且可以许循环扩展下去,具体扩展方式是将地址的首8比特的第一位置0,表示下一个8比特是基本地址的扩展(没有扩展时则表示是控制码段)。
(3)地址的命名规则以实际系统构造方式为前提,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系统,对规则的定义是不同的,应结合具体系统来理解。例如,基本地址方式下,256个地址是等同的,扩展后,前128位可以是主系统,后256位可以是子系统。也可以是128位与256位的组合形成新的独立地址码(但在解码时需要设计具体进程)。还可以是其它解释,一切看自己的系统规程设计。
(4)如第(2)点所说的地址扩展方式,一切以具体系统的具体规程为原则,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是网络层地址”(此情况仅指你目前正在认识的系统),另一方面,在地址扩展方式下,很容易区分网络层地址和接入系统地址。
(5)MAC是和网络拓扑及具体互联媒质相关的协议规程。但是,仅仅适合于局域网的规定结构方式(不能与网络拓扑重构概念混淆)。在许多网络中,其互联媒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有所规定,因此不存在MAC问题,但在局域网中,由于结构形式、联结媒质可以多样化,因此相关规程中作了一些定义,试图全方位适应各种情况的规程协议(也是目前流行规程),将MAC接入控制作为规程要点之一。当然,目前一些局域网技术规程有扩大化应用趋势(包括MAC方面),但MAC的重点是根据具体媒质和具体拓扑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进程控制方式或规程,是比地址码概念更外围的规程,一旦选定具体MAC规程(可以是动态选择),通信进程便按照设计的HDLC规程约定完成
3.交换机应该用在局域网负荷重的那个网络。
4.因为无线网可靠性比较差,丢包率高,在底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比较划算。以太网物理介质可靠性高,在高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