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问下计算机考研怎么个过程
首先,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的教材固然要考虑,但是不得不批评的是,课后习题全部都没有参考答案。网上的也是乱七八糟的答案,还不完善。更糟糕的是,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根本就没有配套的书本,配套的辅导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里面也没有课后习题的答案。因此,如果要想复习好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的课后习题千万不要做(我做题目有一个原则,没参考答案的题目就不要做)。把他那本学习指导的习题都过了就行了。
网上总说到徐爱萍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指导这本书,实际上这本书是非常老的书了,2003年的了。这么老的版本,也拿来推荐。真是不得不服了。而且这本书也非常难找。实在不推荐。我找到过一个电子版本,里面的字有些地方很模糊,严重影响阅读使用效果。更别说拿来参考了。
组成原理直接做好那本学习指导的习题即可。里面习题难度也不小了。这些习题答案也比较详细了。如果还觉得不够可以找白中英的版本来阅读参考。
其次说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的教材就不用说了,必备。然后去买谢希仁自己写的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这本书就行了。实际上计算机网络这门科目,不需要什么习题集的,谢希仁教材课后习题就足够了,数量也不少了。更重要的是他这些课后习题,在他自己写的这本辅导书里就有详细解答过程了。这点我很喜欢。把课后习题都过了就行。
网上很多地方推荐《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书作为习题集,实际情况是:这本书里面的知识要点占据大部分,习题少之又少,每一部分也就十多个练习题而已。而且这些题目根本没有用心编。题目类型也非常少,也就问答题,计算题。选择题非常少。总之不建议考虑这本网上推荐的书。而且也不好买到。觉得习题不够做的,可以考虑后面我写的补充资料。
第三是操作系统,汤氏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本,加上《操作系统考研辅导教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真题解)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书(虽然是05年的了,但网上仍然有销售,而且里面题目也值得每一题都认真做做,毕竟是经典题目汇集,现在出的操作系统题目大部分原型里面都找得到),另外操作系统课本配套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这本辅导书也值得参考。里面有不少的例题讲解(囊括有真题),和选择题填空题。都值得认真做做的。跟教材一样都到了第四版了。
最后是数据结构,严蔚敏的教材就不用多说了,至于教材配套的数据结构题集,这个还是不买的好。这本题集同样存在答案不全的毛病。很多写算法的题目,都是用“提示”一笔带过的,根本没有详尽的答案,且不说分析过程,连答案都不给出来。更有甚者,有不少题目压根没答案。要知道不是每个人基础都很好的。当时找来一看,就马上不考虑了。直接去买了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这本书都有第三版了。是好书。比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强很多。至少答案几乎都给出来了。我当时就把这本书都做得差不多了,每一题都几乎搞懂了。
王道单科就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的,考虑到数据结构高分笔记这套书做的好,所以数据结构就买了高分笔记的。最后用的是王道和天勤的所有模拟题。
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复习。
最后祝要考研的童鞋都取得好成绩。实际上计算机408统考如果抓好基础,重视课本基本概念和知识,再去做相应习题,题目做多了,考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⑵ 计算机考研408专业基础综合 用什么教材 什么参考书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主要考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复习初级阶段可以先看课本,都有对应的课本可以去看一下,其次就是要多找真题练习,必要的话可以报个专业课一对一的辅导班。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⑶ 求《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第七版 谢希仁着PDF
分四个等级 级别 科目/类别 考试形式 一级 MS Office 上机 一级 B 上机 一级 WPS Office 上机 二级 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⑷ 计算机考研需要的课本和资料有哪些
比较经典的教材给你罗列一下。不过各个学校的专业课都是学校自主命题的,参考书,考试大纲这些多少会有些区别的。所以还是要查下学校的官网看看。
数据结构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习题:《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 》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2版)》陈守孔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
操作系统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操作系统习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2版)》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和考试指导》李善平 浙江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习题:《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王慧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或者你也可以咨询天道考研的盼盼老师
⑸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着课后习题答案!!!!跪求
详细请见:网页链接
⑹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着)的概论部分的习题解答
我的解答如下:
所需要的分组总数为x/p,则总的数据加上控制信息为(p+h)x/p (bit)。
源端发送这些数据需用时:(p+h)x/(pb)。
中间的路由器重传最后一个分组所花的总时间:(k-1)(p+h)/b。
则总延迟为:(p+h)x/(pb)+ (k-1)(p+h)/b。
求该函数对p的导数,可得:-hx/(b*p^2)+(k-1)/b。
令导数为0,得:p=(hx/(k-1))^(1/2)。
则当p=(hx/(k-1))^(1/2)时能使总时延最小。
解答应该没错的,你可以检查下。
⑺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5版)+释疑与习题解答 谢希仁 电子版的 发给我吧[email protected] 详细解答的那种 谢谢
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 求电子版,十分感谢 [email protected]
⑻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着的第六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4 章 网络层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的优点: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能够保证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且不丢失、不重复,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使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可以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以由用户机负责。虚电路服务适用于通信信息量大、速率要求高、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虚电路的缺点:虚电路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总是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当结点发生故障时,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的优点: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因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数据报服务的灵活性好,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子网负载不均衡、需要选择最佳路径的场合。
数据报的缺点:数据报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传输中的分组可能丢失和重复,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每个分组都要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当网络发生故障是,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数据,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只由主机负责。
答案太多传不上来,留下邮箱可以发给你..........
⑼ 关于谢希仁着《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两个问题
1。连接简单;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总线结构省线。星型结构比较稳定,任何一个线出问题了都不会影响其他端口;不使用共享总线,所以不会有总线拥塞问题;可扩展性好,可以通过级联扩展网络。
2.
1)首先强调关于HDLC的定义问题:
约束通信双方按一定规则进行通信的体系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DLCP),也叫数据通信控制规程(DCCP)。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大财团都在研究制定此类规程。从发布的规程体系看,共包括两类——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的规程,典型代表有美国标准协会ANSI的X3.28,ISO的ISO1745、DEC公司的DDCMP、中国的GB3453-82、IBM公司的BSC。
后来,IBM公司在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基础上发展出面向比特的规程。再后来,ANSI和ISO两组织以IBM的SDLC为基础发展了两个类似的规程,一个是ANSI的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CCP),另一个就是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即HDLC。
(2)一般情况下,HDLC规程帧格式中的8位地址码段已经足够(256个地址),若实在不够,则该8位地址是可以扩展的(按8位扩展),并且可以许循环扩展下去,具体扩展方式是将地址的首8比特的第一位置0,表示下一个8比特是基本地址的扩展(没有扩展时则表示是控制码段)。
(3)地址的命名规则以实际系统构造方式为前提,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系统,对规则的定义是不同的,应结合具体系统来理解。例如,基本地址方式下,256个地址是等同的,扩展后,前128位可以是主系统,后256位可以是子系统。也可以是128位与256位的组合形成新的独立地址码(但在解码时需要设计具体进程)。还可以是其它解释,一切看自己的系统规程设计。
(4)如第(2)点所说的地址扩展方式,一切以具体系统的具体规程为原则,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是网络层地址”(此情况仅指你目前正在认识的系统),另一方面,在地址扩展方式下,很容易区分网络层地址和接入系统地址。
(5)MAC是和网络拓扑及具体互联媒质相关的协议规程。但是,仅仅适合于局域网的规定结构方式(不能与网络拓扑重构概念混淆)。在许多网络中,其互联媒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有所规定,因此不存在MAC问题,但在局域网中,由于结构形式、联结媒质可以多样化,因此相关规程中作了一些定义,试图全方位适应各种情况的规程协议(也是目前流行规程),将MAC接入控制作为规程要点之一。当然,目前一些局域网技术规程有扩大化应用趋势(包括MAC方面),但MAC的重点是根据具体媒质和具体拓扑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进程控制方式或规程,是比地址码概念更外围的规程,一旦选定具体MAC规程(可以是动态选择),通信进程便按照设计的HDLC规程约定完成
3.交换机应该用在局域网负荷重的那个网络。
4.因为无线网可靠性比较差,丢包率高,在底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比较划算。以太网物理介质可靠性高,在高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