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早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近两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获得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市场。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
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特点: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 。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根据网络的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
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叁’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初级的计算机网络模型。此阶段网络应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网络通信、保障网络连通。这个阶段的网络严格说来仍然是多用户系统的变种。美国在1963年投入使用的飞机定票系统SABBRE-1就是这类系统的代表。
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此阶段网络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网络通信、保障网络连通,网络数据共享和网络硬件设备共享。这个阶段的里程碑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网络。目前,人们通常认为它就是网络的起源,同时也是Internet的起源
第三阶段:计算机解决了计算机联网与互连标准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此阶
段网络应用已经发展到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服务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NSFnet。
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发展,并且迅速得到普及,实现了全球化的广泛应用。代表作是Internet。
‘肆’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第二代计算机 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
第三代计算机 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管(第一阶段)-晶体管(第二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阶段)--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阶段)--智能(第五阶段)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翻译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称为“解释”。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执行都采用这种方式。它调用机器配备的BASIC“解释程序”,在运行BASIC源程序时,逐条把BASIC的源程序语句进行解释和执行,它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即不产生可执行文件。这种方式速度较慢,每次运行都要经过“解释”,边解释边执行。
另一种称为“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以.OBJ为扩展名),然后再用连接程序,把目标程序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尽管编译的过程复杂一些,但它形成的可执行文件(以.exe为扩展名)可以反复执行,速度较快。运行程序时只要键入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键即可。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叫作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有相应的编译程序;BASIC、LISP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用相应的解释程序。
‘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特点: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因为计算机主机相当昂贵,而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对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主机资源和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因为所有的终端共享主机资源,因此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所以使得线路利用率低,而且因为主机既要负责通信又要负责数据处理,因此主机的效率低,而且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较低,如果主机出问题,所有终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改进方法,就是在远程终端聚集的地方设置一个终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终端聚集到终端集中器,而且终端到集中器之间是低速线路,而终端到主机是高速线路,这样使得主机只要负责数据处理而不要负责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
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极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有两个特点:
①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
②网络结构体系由主机到终端变为主机到主机
后来这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在慢慢演变,向两种形式演变,第一种就是把主机的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CCP(通信控制处理机)来完成,CCP组成了一个单独的网络体系,我们称它为通信子网,而在通信子网连基础上接起来的计算机主机和终端则形成了资源子网,导致两层结构体现出现.第二种就是通信子网逐规模渐扩大成为社会公用的计算机网络,原来的CCP成为了公共数据通用网.
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因此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为什么要使计算机结构标准化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因为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紧密.第二个就是因为体系结构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所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标志计算机网络的真正产生,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
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开发了着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 Ring)。这些网络的成功实现,一方面标志着局域网络的产生,另一方面,它们形成的以太网及环网对以后局域网络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
第三阶段: 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
第四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真正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采用。另外,虚拟网络FDDI及ATM技术的应用,使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并迅速走向市场,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
(6)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
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柒’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有奖励写回答共5个回答
米可达哒
聊聊关注成为第32位粉丝
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
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在1956年到1964年。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在1964年到1970年。
第四个发展阶段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是1970年至今
‘捌’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哪四个阶段,特点
四个阶段是:
1、以单机算计为中心的多终端联机系统: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网络进入到面向终端的阶段,以主机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实现与远程终端的数据通信。
特点:主机不仅负责数据处理还负责通信处理的工作,终端只负责接收显示数据或者为主机提供数据。便于维护和管理,数据一致性号,但主机负荷大,可靠性差,数据传输速率低。
2、分组交换网的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若干台计算机相互连接成一个系统,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网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标志性成果:提出分组交换技术形成TCP/IP协议雏形这个时期,主机只负责数据处理,而数据通信的部分由分组交换网完成。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迫切要求将自己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小型计算机等连接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和相互传递信息的目的。
但是,这一时期计算机之间的组网是有条件的,在相同网络中只能存在同一厂家生产的计算机,其他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无法接人。这个情况就阻碍了网络的互联发展,促使了网络标准化的产生。1984年ISO公布了OSI/RM-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RPANET为基础,形成了TCP/IP网络体系结构,风靡全球。
4、面向全球互连的高速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通信的出现,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4个发展阶其主要特征是综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8)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允许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计算机系统,多个终端同时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分时系统能够令人产生“一人一机”的错觉,当时的PC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分时系统的特点包括:及时性、独占性、交互性、多路性。
1、及时性:没有及时性,就没法让多用户产生“一人一机”的错觉了。
2、独占性:分时系统本身最重要的特点。题外话,操作系统对进程的抽象就是让每个进程在某个CPU时间片有“独占性”,好像此时此刻只有一个进程占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3、交互性:人机交互,不必多说。还有不支持交互的系统或者计算机?那它有何用?计算机的作用就是要为人类提供服务。
4、多路性:这样才能连接过多个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