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联网有什么商机
要掌握半导体市场成长趋势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任务,但那些来自各家分析机构、产业组织甚至厂商自己的预测数字,仍对于整个产业界发展走向具备关键影响力 ──究竟那些预测数字准不准确?预测的方法是否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
在8月下旬于台湾(新竹)举行的年度Mentor Forum技术论坛上,EDA供应商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执行长Walden C. Rhines (Wally)以“预测下一波半导体成长(PredicTIng the Next Wave of Semiconctor Growth)”为题发表专题演说,针对IC产业的趋势预测分享了自己超过40年的观察心得。
他表示,如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等产业 组织传统上对半导体产业成长率的预测,是以各家IC厂商的营收为基础,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主要是因为有许多被“隐藏”的IC营收数字。举例来说, 在智慧型手机排名前两大的供应商三星(Samsung)与苹果(Apple),都是采用自家设计的客制化应用处理器,这一部份的晶片营收数字并没有对外公 开,但估计两家公司在客制化处理器市场的合并占有率超过30%;而这类被“隐藏”的IC营收可达到100亿美元。
物联网三大商机 谁最赚钱?
SIA以厂商营收数字来预测半导体市场成长率,往往可能产生误差(来源:Mentor Graphics)
那么,是不是有更准确的方法能预测市场趋势?Wally提出了以晶片出货量(面积)取代营收数字做为预测基础的概念;而如果以这种方法预测IC产业成长率,得出的数字与实际的IC营收数字──包含了上述的“隐藏”IC营收──会更接近。
以IC出货量(面积)取代营收做为预测基础,似乎能更准确预测产业成长率
以IC出货量(面积)取代营收做为预测基础,似乎能更准确预测产业成长率(来源:Mentor Graphics)
除此之外,有鉴于各种新应用也是驱动半导体成长的主要动力,Wally在专题演说中也提出了以十九世纪数学家Benjamin Gompertz发明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来对各种新兴应用──特别是物联网(IoT)相关装置──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预测。
他认为将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主要物联网应用商机有三,分别是资料中心(Data Center)、闸道器(Gateway)以及物联网节点(IoT nodes)。其中资料中心应用包括在所谓的云端进行巨量资料分析、连网、管理的服务器以及内部的处理器SoC,还有支援储存的大量记忆体(固态硬盘); 闸道器则是负责收集来自各物联网节点之资料收集的中枢装置;物联网节点则包含了感测器、致动器、成像器以及收发器等等装置。
半导体厂商该如何掌握这些商机?Wally表示,上述分属大、中、小三个等级的物联网应用,对技术的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模式都不尽相同;而抢攻物联网市场的厂商首先需要认知的一点是,资料的拥有者会是能从此新兴应用中赚取最多利润的。
这意味着市场的规则可能被打破、新的挑战也接踵而来──会有许多非传统半导体厂商客户为了收集、分析资料而对半导体元件有新的需求;此外物联网节点装置可能 会变得更为复杂,而传统半导体厂商也会需要尝试从拥有资料来提升自我价值。EDA厂商将会是协助半导体业者迎接挑战、掌握成长商机的关键伙伴。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㈡ 智能化时代物联网有哪些机遇
自从某大佬喊出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Next Big Thing之后,物联网才开始热起来。但是你对物联网有什么概念?物联网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物联网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物联网?
你们有没有想过,物联网的时代,会是怎样的模样呢?
套一小段小米创办人雷军接受《福布斯》(Forbes)杂志专访时所说的,“我希望有一天你掏出小米手机,家里的智能设备都能连在一起,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如果把雷军先生的话延伸来看,在物联网时代,每个人家里的手机、冰箱、桌子、咖啡机等物品会变得更有人性。怎么说呢?家里的冰箱会主动告知冰箱内还有多少食材、多媒体设备会自动播放音乐、电视会挑选您有兴趣的新闻、然后在你梳洗的同时,咖啡机会自动磨豆子煮咖啡等您来品尝。
开车出门上班或是游玩,您的爱车会告知应该怎么走才能避免塞车,或是告知哪里有停车场,减少您把宝贵时间耗费在车阵或是找寻停车场上头。甚至,你要出门前或是去拜访客户前,手机会提醒您:“亲爱的主人,今天早上温度偏热,但中午过后会下雷阵雨的机率为70%,提醒您带把伞出门。”
听起来如何?期待吗?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
其实,物联网概念于1998年出现,但当时技术价格昂贵,所以一直处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到了2007年,iPhone的上市为物联网拉开序幕。有兴趣了解物联网历史的朋友,请自行利用谷歌大神查询,谢谢。
物联网未来发展有几大主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智慧医院和智慧学校。
友讯董事长高鹤轩表示:“物联网起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智能手机,我们使用手机控制智能车、智能家居与智能手环,手机是物联网装置的操控中枢。”
总而言之,物联网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也能带来更多的“安全”。例如英特尔在物联网论坛曾展示输油管检测系统,漏油时传感器会发出讯号,避免类似高雄气爆事件重演。中兴保全在嘉义小装置地震警报电梯,其预警机制让学生不会因地震而被关在电梯里。
当然,想要把物联网做得好又让普罗大众皆能受益,不单单要有大数据做为基础,还要有其他的硬件来帮忙,方能达到“万物皆联”的终极目标。
拜物联网崛起所赐,有3大领域藏着惊人商机!分别是:1. 终端/零组件;2. 平台;3. 服务。不过呢,因为物联网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各大厂商仍在彼此角力中,尚未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物联网标准与系统。尽管如此,各方专家依旧预估至 2020 年,物联网将可创造全球1.45兆亿美元的商机喔!
在物联网这个浩瀚的产业中,中国有一些厂商亦能躬逢其盛。
未来,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紧密结合,但罗马并非一日塑成的,这样的改变需要时间,就跟投资一样,需要时间来累积才能看到甜美的果实。因此,在商机还未大爆发之前,若能先抓住趋势、找到正确的投资标的,相信您未来帐户内的数字,亦会跟物联网一样令人期待啰!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件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㈢ 5G将给物联网产业带来哪些机遇
5G虽然今年叫得很热闹,各种消息也很多,但真正能在2017甚至2018年受益的领域并不多,5G正式全面商用大概在2020年,其实还早着呢,但个人认为值得提前关注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
1、光通信
由于5G网络相比4G网络,基站的密度更加密集,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会更大。今年5月份美国运营商Verizon已经与康宁和Prysmian签订了13亿美金的光纤光缆合同,主要用于5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总是担心光通信行业的周期性,认为当4G网络建设接近尾声、移动有线宽带也接近饱和,光通信行业的低谷将来临。个人对光通信领域仍持有乐观态度,按照目前的态势,2018年国内就很可能会开展Pre 5G、5G试验网的建设,而5G基础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也会一触即发,接棒后延续至少3年的持续繁荣是可期的。
光通信产业链包括了光器件、光模块、光纤光缆等,个人目前持续跟踪的主要是中际装备(高速光模块龙头)、亨通光电(线缆棒/海缆/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商)。
2、物联网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接近300亿左右。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期在2020年前将以每年16.9%的速度增长,全球物联网市场到2020年将增长至1.7万亿美元。物联网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这里也不做过多阐述,度娘上能找到足够多的软硬文章,至少大部分人可以认可,无论如何物联网都是一个目前值得关注和跟踪的投资领域。
物联网和5G既有相关性,又具有独立性。一句话概括,物联网应用的支撑是5G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物联网又不一定完全依赖5G网络,目前物联网的主流标准包括LoRa、NB-IoT、eMTC、SigFox,都是低功耗广域网的技术标准,其中LoRa、SigFox是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技术,而NB-IoT、eMTC是基于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方案,个人认为至少在我国是不大可能采用非标的广域网组网方案的。而无论NB-IoT还是eMTC虽然在技术上有所差异,但未来都有可能纳入5G的演进方案中。好吧,简单点说,最近吵得热火朝天的NB-IoT或者eMTC,我们都可以认为是5G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前传”,所以可以归于5G来探讨。
对于物联网,个人比较关注两个领域:芯片和控制器。
从一份互联网上拿到的表格看,NB-IoT芯片上,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的量产计划与高通、Intel基本在同一个时间窗口,华为海思Boudica 120(2017Q2)、中兴微RoseFinch7100(2017Q3)、高通MDM9206(2017Q2)、Intel XMM7115(2017Q2)、RDA RDA8909(2017Q4)。这也是为什么工信部、运营商如此力推NB-IoT的原因之一。其中A股的中兴通讯是个人持续关注的企业,当然中兴通讯在物联网产业链上部署的不仅仅是芯片这一个环节,饱受2016年美国官司罚金之苦的中兴,在5G、物联网的风口上能否崛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一个领域是智能控制器,物联网要实现物与物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人对物、物对物的智能控制,而智能控制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拓邦股份、和而泰都是个人重点关注的标的。
3、大数据
万物互联带来的是连接的爆炸,同时也会带来数据的爆炸,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大数据的支撑,个人认为在5G和物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将会得到更加广阔的拓展,而且数据用于物,更少了一些隐私安全的羁绊。当然,由于属于应用层面,相比于基础网络建设与运营,大数据基于5G/物联网的应用展开、受益,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要长一些。在这个领域内,由于个人把能力圈限定于通信领域。
4、网络安全
在物联网时代,能够成为黑客们的突破点的已经不仅仅是电脑了,入侵对象可以是一个摄像头,也可以是是一个扫地机器人,甚至是一个联网的灯泡。而网络安全的危害也不简简单单是破坏你电脑数据这么简单,很难想象你的汽车在行进过程中被人入侵控制带来的后果…….因此对于网络安全厂商,扑面而来的是更加棘手的问题,当然也是更加广阔的市场
㈣ 物联网给NB-IoT等新技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NB-IOT是基于蜂窝的窄带无赖网成为万物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与蜂窝网络,消耗大约180KHZ的宽带,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者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做低功耗广域网,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的设备的高效连接。
【NB-IOT的优势】
强链接:
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结构。
高覆盖:
NB-IOT室内覆盖能力强,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农村这样的广覆盖需求,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同样适用。
低功耗:
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 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
低成本:
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服用的。举个例子:就拿中国移动来说,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请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宽带同样给NB-IOT芯片以及模块带来低成本的优势。
窄带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物联网的应用。
㈤ NB-IoT的NB-IOT的需求与发展
随着智能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线通信将实现万物连接。很多企业预计未来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是千亿级的时代。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物与物的联接, 然而这些联接大多通过蓝牙、Wi-Fi等短距通信技术承载,但非运营商移动网络。为了满足不同物联网业务需求,根据物联网业务特征和移动通信网络特点,3GPP根据窄带业务应用场景开展了增强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技术研究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物联网业务需求。
我们正进入万物互联(IoT)的时代,这对于整个移动通信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一点在MWC2016上展露无疑。无论是运营商大咖,还是设备商巨头,纷纷展示了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在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
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要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联接。运营商的网络是全球覆盖最为广泛的网络,因此在接入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真正承载到移动网络上的物与物联接只占到联接总数的10%,大部分的物与物联接通过蓝牙、WiFi等技术来承载。
为此,产业链从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利用窄带LTE技术来承载IoT联接。历经几次更名和技术演进,2015年9月,3GPP正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NB-IoT。MWC2016上,NB-IoT首次亮相,受到瞩目,运营商和设备商纷纷为其站台和背书。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战略官余泉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NB-IoT是蜂窝网络产业应对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机会。我们非常看好NB-IoT的商用前景,推荐将其作为物联网联接技术的首要选择。”
他向记者阐释了NB-IoT的商业和技术优势。从商业层面上来讲,截至目前,蜂窝网络覆盖了全球超过50%的地理面积,90%的人口,是一张覆盖最为完整的网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NB-IoT有4大技术优势。首先是覆盖广,相比传统GSM,一个基站可以提供10倍的面积覆盖;其次是海量连接,200KHz的频率可以提供10万个联接;第三是低功耗,使用AA电池便可以工作十年,无需充电;第四是低成本,模组成本小于5美金。
此前,华为曾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全球有500万左右物理站点,全部部署NB-IoT,每个站3个扇区、每个扇区部署200kHz、每小时每个传感器发送100个字节,那么全球站点能够联接的传感器数量高达4500亿。
据了解,NB-IoT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垂直行业,如远程抄表、资产跟踪、智能停车、智慧农业等。随着3GPP标准的首个版本在6月份发布,将有一批测试网络和小规模商用网络出现。NB-IoT将在多个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中脱颖而出。
“NB-IoT在欧洲和乃至全球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IoT全部产业链价值有望达到3万亿欧元,包括全产业链上下游,如网络连接、数据处理、平台应用、商业合作等。”余泉表示,华为已经做好在2016年完成NB-IoT商用的准备。
华为轮值CEO胡厚昆在2015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移动运营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抢占快速增长的物联网市场份额。目前,运营商虽然在可接入性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但是许多其它技术,如ZigBee、蓝牙和内置WiFi也在迅速发展,运营商必须与垂直行业展开激烈竞争。胡厚昆强调,必须迅速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以推动跨行业发展。沃达丰集团研发主管Luke Ibbetson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目前80%-90%的物联网设备由低功耗的室内系统连接,余下的设备则由蜂窝网络连接。很多人认为,新出现的LPWA(低功耗广域)技术成本低,覆盖又广,将为移动运营商发展物联网带来良机。不过,Ibbetson指出:“我们目前还没有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仍然面临巨大压力。” “NB-IoT产业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成长,它更需要运营商与IoT相关产业参与者精诚合作,携手共进。”谈及NB-IoT落地的挑战,余泉介绍。
就在MWC2016举办前一天,GSMA联合企业各方举办全球首届NB-IoT峰会,并在会上成立NB-IoT forum。该联盟成员包括全球主流运营商、网络设备厂家以及主要芯片模组厂家等诸多产业链企业。
余泉强调,有超过20家垂直行业企业参加了此次峰会,这是非常可喜的开端。“当然垂直行业供应商可能不是几十家,而是几千家,业界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余泉以智能抄表行业为例表示,目前家庭拥有水表、电表、煤气表以及暖气表等很多表,这些背后的企业很多。
如此多的参与方,会出现大量协同方面的问题,业界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加速产业的前进步伐。而且,新标准制定需要开放平台去推动。
对此,诸多运营商联合包括华为在内的电信设备商一起搭建了Open Lab。据悉,借助Open Lab,垂直行业厂家就能很轻松地在实际现网上验证自身的物联网应用、网络以及商业模式。 “NB-IoT标准预计在今年6月完成。”余泉表示,这体现NB-IoT进入了发展的关键一年。
据悉,随着3GPP标准在6月份冻结,经过市场的洗礼后,NB-IoT会在LPWA市场的多个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先运营商的最佳选择。同时2016年也将成为NB-IoT的商用元年。
今年将有很多芯片厂家和模组厂家支持NB-IoT发展。在网络方面,华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支持NB-IoT的系统。而许多其他网络设备供应商也计划在今年实现对NB-IoT的支持。
运营商在发展NB-IoT方面表现的十分迫切。“即使产业已经尽力最大努力,促进NB-IoT快速发展,但运营商还是认为发展进度不够快,给了供应商很大压力。”余泉透露。
垂直行业也提出了他们对技术的要求:终端电池寿命要达到10年以上,安全性必须完全满足,且今年要能够商用。
用户案例是NB-IoT或者说蜂窝物联网要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点。现在借助Open Lab,业界已经讨论如何去使能更多的用户案例。目前智能停车、智能水表、智能追踪等用户案例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有NB-IoT商用的网络,明年将会规模部署,这是我们整个产业的大概期望。”余泉表示。
对于NB-IoT发展的挑战,余泉表示万事开头难,但蜂窝产业发展几十年,拥有开放合作的传统,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我相信NB-IoT产业也会重复这样的开放合作,为运营商、垂直客户带来新的商业成功,同时对整个社会,对整个的经济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余泉介绍。 据悉,当前只有10%的IoT应用是基于蜂窝网络的,蜂窝网络具备覆盖优势和成本优势,华为已经做好了在2016年内完成商用的准备。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在IoT市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帮助运营商开启一个百亿联接市场”。
同时,在GSMA NB-IoT Forum的倡导之下,华为与运营商共同建立开发实验室,加强企业间合作。目前,华为已与中国移动、阿联酋电信、LG Uplus、上海联通、意大利电信和沃达丰在全球成立六个NB-IoT开放实验室,专注于NB-IoT的联合创新、产业发展、集成验证,探索全新的商用案例与商业模式,并将成果整个行业。
据了解,华为与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将联手建立NB-IoT开放实验室,以推动NB-IoT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使用预标准NB-IoT技术的NB-IoT开放实验室将研究网络解决方案验证、新应用创新、设备集成、业务模式研究以及产品合格验证等。
㈥ NB-IoT都有哪些特点,应用场景有哪些
覆盖范围得到增强(增强20dB)。
支持大规模连接,100K端子/200KHz电池。
超低功耗,电池续航时间10年。
超低成本。
将信令开销降至最低,尤其是空中接口。
确保整个系统(包括核心网络)的安全。
支持IP和非IP数据传输。
支持短信(可选部署)。
一般来说,按照市场需求划分,我们将物联网设备分为三类:
1、没有流动性,数据量大(上行),频段宽,比如城市监控摄像头。
2、机动性强,切换频繁,车队跟踪管理数据量小。
3、无移动性,数据量小,对抄表等延迟不敏感。
NB-IoT就是为满足第三类物联网设备需求应运而生的,即适用于无移动性、数据量小且对延迟不敏感的应用场景。
㈦ 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现状如何
说到物联网,肯定是要与当今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关联到一块,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内容及阶段,它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of things(IoT),解释也可以通俗易懂点,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组成了物联网。物联网凭借着只能感知、部分识别技术、通信感知技术等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网络应用中,这样的发展也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创新能力。所以把握好了用户的感受,以用户为核心那么物联网技术必定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其实物联网技术不是对现在的技术加以翻新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目前有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其实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比较混杂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课程、通信技术课程、电子技术课程、测控技术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的学校会开设一些管理学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课程知识。相关专业也开设了有6-7年左右了,很多学校也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基础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技术、数模电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嵌入式等等相关技术,另外做物联网开发、IT开发的人员,都需要对外语能力有一定要求,因为很多产品芯片资料都是外文的,需要保证可以读得懂才行。另外,因为物联网专业是们交叉学科,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所以在本科阶段如果想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话难度很大,所以面对找工作来说不仅要求学历,而且技术深度专业方向、应用能力都是企业用人的标准。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发全球物联网关注热潮,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先进的硬件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均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环境监测、建筑、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积累。
我国就物联网发展也做出了多项国家政策及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近期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政策不断出台,并指出“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虽然增长率近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75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呈加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
我国目前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工业、医疗、交通、金融以及安防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今很多的产品其实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比如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进出地铁站需要刷卡的射频技术、手机移动端的考勤管理软件、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等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物联网产品就在我们身边,未来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嵌入式产品、物联网产品存在,这些产品与人类是脱离不了的。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㈧ iot的前景是什么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更多的详情可资讯创客软件。
㈨ 物联网给nb-iot等新技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NB-IoT技术的凭借着以上优势吸引了全球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的亲睐,随着标准的冻结,在今年9月份NB-IoT将会迎来商用。据相关报道,中国联通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推进重点城市的NB-IoT的商用部署。此外,工信部也在4月召开了窄带IoT工作推进会,欲在年底建设基于NB-IoT标准的规模外场实验。据相关市场调查,今年年底全球将有50家主流运营商支持NB-IoT,NB-IoT未来将覆盖物联网联接的1/4,到2020年M2M设备可达到70亿个连接数。
NB-IoT作为一个全新标准的技术,受到来自Sigfox和LoRa技术的竞争压力(产业链较为成熟,商业化应用较早)。不过Sigfox和LoRa属于非授权频段,不被运营商和设备商看好。尽管NB-IoT市场前景广阔,但火热背后也存在着价格战。NB-IoT成本极低,大规模应用下成本将降至1美元,目前单个连接模块还停留在5美元。而蓝牙、Thread、ZigBee三种标准的芯片价格在2美元左右,仅支持其中一种标准的芯片价格还不到1美元,这种价格差距让企业思考NB-IoT时不得不考虑成本优势问题,虽然运营商正在积极推动,最终要真正实现技术的产品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