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单元
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资格证书有用吗 2025-05-14 22:16:05
电脑桌面登录网络异常 2025-05-14 22:03:17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单元

发布时间: 2022-05-21 08:43:05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度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数据传输的常用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或者写作bit/s,也就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在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物理层)中,数据传输都是以比特流(二进制码流)串行传输的方式实现的。因此评估网络传输速度时一般按照每秒钟所传输的比特数作为其标准数值。

㈡ 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中不同层次数据发送过程及数据传送单元转换关系的问题

先通过802.3的网络层传给802.3的传输层,然后由802.3的传输层传给802.5的传输层--802.4的传输层--802.4的网络层--802.4的数据链路层--802.4的物理层。这是去2请求申请,要想看到页面还要经过一次与上面相反的过程。好好看看书!

㈢ 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单元的定义

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 ↑
在分层网络结构,例如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中,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立协议数据单元(PDU)。PDU包含来自上层的信息,以及当前层的实体附加的信息。然后,这个PDU被传送到下一较低的层。物理层实际以一种编帧的位流形式传输这些PDU,但是由协议栈的较高层建造这些PDU。接收系统自下而上传送这些分组通过协议栈,并在协议栈的每一层分离出PDU中的相关信息。重要的一点是,每一层附加到PDU上的信息,是指定给另一个系统的同等层的。这就是对等层如何进行一次通信会话协调的。

㈣ 计算机网络7层协议数据的传输速度单位分别是什么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网络七层协议: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传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其中高层,

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下面3层,即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4)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单元扩展阅读:

协议分层的作用:

1、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讨论和学习协议的具体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有利于项目的模块化。

3、营造更好的互联环境。

4、降低了复杂性,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使产品开发更快。

5、每一层利用相邻的底层服务,更容易记住每一层的功能。

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高水平的系统只有低水平的使用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要了解底层的实现算法和协议的功能;较低的级别也只使用从较高级别系统传递的参数,这就是级别间的独立性。

由于这种独立性,层次结构中的每个模块都可以被一个新模块所替代,只要新模块具有与旧模块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不同的算法和协议。

为了在计算机和网络中的终端之间正确地传输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上有一个约定或规则,称为协议。

㈤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数据单位分别是()

A是错误的。

因为在网络传输中,报文是具有完整意义的二进制数据整体;报文在传输层被拆分成较小的可传输的数据单元,并添加头部,形成包,到达网络层后再次被添加头部形成新的包。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数据经过网络节点时,在这里添加目的地址与源地址,包在到达数据链路层后被封装成帧,最后才是物理层的比特,

所以C才是对的,分别是包、帧、比特的单位;因为这是层层分割,层层传递的一个关系。

网络层:数据包(packet)——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物理层:比特流(bit)。

(5)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单元扩展阅读

在电子学领域里,表带宽是用来描述频带宽度的。

但是在数字传输方面,也常用带宽来衡量传输数据的能力。

用它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一般以“秒”为单位)传输数据容量的大小,表示吞吐数据的能力。

这也意味着,宽的带宽每秒钟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

所以我们一般也将“带宽”称为“数据传输率”(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衡量硬盘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㈥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位(bit)

㈦ 什么叫OSI/RM的数据传输单元 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习题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每个层之间的数据传递有个形式,可能是包,可能是其他形式或名称,这个包就是一个数据传输单元。

㈧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还是位

字是传送的基本单位
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位是最小的存储单位

㈨ 计算机网络7层协议数据的传输速度单位分别是什么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 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网络七层协议: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

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下面3层,即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协议分层的作用: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各层的功能。

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

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

㈩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过程

记得以前做项目的时候
有这方面的
一种是点对点的传输吧
另外是共享式的 及服务器客户端这种类型的
只接触过这两种
其他的应该还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