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标准有以下三种:
IEEE802.11a:使用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与802.11b不兼容
IEEE802.11b: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EEE802.11g: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目前IEEE802.11b最常用,但IEEE802.11g更具下一代标准的实力。
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2为你解答。
㈡ 笔记本无线上网都有哪些规格的
首先回答你,目前市面上多数的无线网卡都向下兼容的,也就是如果你的无线网卡支持802.11n,同时它也向下支持802.11a/b/g的传输标准。
802.11b能够提供11Mbps的无线传输速率,一般性中国移动在城市公共区域里铺设热点都是这个速率(如大型商场、机场、餐馆、小区等)。
目前笔记本多数都是802.11g,能够支持54Mbps的无线传输速率,当然如果无线路由器仅支持11Mbps的传输速率,那么您的笔记本也将以11Mps的速率接入网络。
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达500Mbps。(目前理想状态是108Mps)
你的笔记本是 有移动技术的吧 现在的基本都有了
药性:带宽为11Mbps,工作频率2.4GHz;室外距离可以达到100~300米,室内在30~60米
治疗对象:对局域网线极度厌倦者
药方详解:目前,在笔记本电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IEEE802.11b。带宽为11Mbps,工作频率为2.4GHz,许多厂商的笔记本电脑都内置了IEEE802.11b。在通信能力方面,一般IEEE802.11b无线网卡在室外距离可以达到100~300米,室内在30~60米。此外,还有刚刚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中更高速的IEEE802.11a方式,工作频率为5GHz,带宽为54Mbps,以及兼容IEEE802.11a/b的IEEE802.11g方式(尚未正式批量生产装备笔记本电脑)。所有IEEE802.11系列都可以在规格兼容的产品中用两张无线网卡点对点的方式连接(Ad-Hoc Mode)或者通过无线接入点(AP)做内部连通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前者适合一般家庭的简单应用,只需要一张无线网卡建立连接,即可把最多8~16个无线网卡终端连接起来。优点是成本低、架设方便,缺点是距离短、可管理功能较差和需要建立无线连接的无线网卡所在机器如担任网关功能,该机器将不能关闭。后者适合企业或者要求较高的家庭用户,通过接入点(AP/Access Point)来组建无线区域网。如果AP带有路由功能,还可以把使用有线网络的其他机器一起接入同一区域网中。优点是可管理性强,距离较长和不需要使用专门计算机担任网关功能,缺点是成本较贵。
IEEE802.11系列无线网络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讯方式,市售的家用级AP配合笔记本电脑内置的无线网卡只能在家庭范围使用,最多是以大功率AP实现小区内覆盖。要在整个城市或者更大范围实现覆盖,目前成本太高。在发达城市电信往往会提供和ADSL宽带捆绑销售的“天翼通”业务,在一些条件好的机场、酒店、餐厅和商铺也会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目前,IEEE802.11系列的无线网络主要还是针对小范围内的无线接入而设。
BenQ的PC卡接口和USB接口无线网卡的外形对比,以及PC卡接口无线网卡的内置天线
笔记本电脑中的IEEE802.11系列无线网卡主要用Mini-PCI、PC卡和USB外接三种形式提供,如果是笔记本电脑内置的无线网卡,一般都是用Mini-Pci的形式。有些机型还采用无线网卡+Modem的二合一Mini-PCI卡,至于天线则布在机器的屏幕或者机身中。
老笔记本如何应对:如果笔记本本身没有内置这个功能,可以用PC卡和USB接口无线网卡,工作原理和内置的无线网卡是一样的,只是接口不同而已。IEEE802系列的无线网卡基本上就是以笔记本电脑的PC卡或者Mini-PCI插槽为标准去开发,台式机使用的IEEE802系列无线网卡只是在笔记本电脑的PC卡或者Mini-PCI上加一个适配器。PC卡接口的优点是方便笔记本电脑使用,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考虑天线安置问题,而USB接口则可以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之间通用。这些用于扩展的无线网卡都自带天线,图1是BenQ的PC卡接口和USB接口无线网卡的外形对比,以及PC卡接口无线网卡的内置天线。
方便药方:蓝牙
药性:带宽1Mbps,距离10米左右
治疗对象:厌倦手机、PDA向笔记本传数据时运用连线者
药方详解:和IEEE802.11系列不同,蓝牙是为小型手持设备(PDA,手机,数码相机等)设计的无线通讯标准,它和IEEE802.11系列相比,更加注重能耗的减低和模块体积的小巧,以及不依赖PC端。无论是否有电脑,两个蓝牙设备之间都可以互相通讯,这使得蓝牙通讯方式和IEEE802.11系列有很大的不同。蓝牙通讯的带宽只有1Mbps,距离只有10米左右,但是蓝牙设备的能耗很低,模块也很小,这使得它能方便地集成在精巧的手持设备中。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蓝牙的优点在笔记本电脑中不太明显,蓝牙的通讯距离和带宽也不能满足宽带上网的需要。大多数内置蓝牙的笔记本电脑是日本厂商针对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因为在日本拥有蓝牙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众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笔记本电脑内置蓝牙的主要意义:就是和手持设备通讯。
老笔记本如何应对:和IEEE802.11系列一样,笔记本电脑的内置蓝牙采用CDC或者Mini-PCI接口,而外置的蓝牙扩展卡则采用USB或者PC卡接口,图2分别是IBM笔记本电脑内置的CDC接口蓝牙模块,TDK的USB蓝牙模块和IBM的PC卡接口蓝牙扩展卡。
古老药方:红外线
药性:通讯距离短(2m以内)、速度较慢(4Mbps)
治疗对象:不愿花钱上蓝牙,老笔记本上有红外功能的用户
药方详解:很多用户的老笔记本上就有红外接口,但一直没有好好使用。现在好了,无数新的手机都有红外接口。其实,红外线是笔记本电脑中最古老的无线通讯方式,早在Pentium年代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就有红外线接口。在全盛时期,曾经发展出红外线局域网、红外线打印机等设备,但是红外线接口天生具有通讯距离短(2m以内)、速度较慢(4Mbps)和方向性强、易受热源干扰等缺点,目前越来越多超轻薄甚至是主流笔记本电脑已经取消红外线接口。红外线接口和蓝牙的应用类似,就是和其他装备有红外线接口的小型设备通讯,例如手机、PDA等。在笔记本电脑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把红外线接口兼做遥控器的接收装置。
IBM笔记本电脑中的红外线模块,发射和接收组件就是箭头所指的部掷?/p>
图3是IBM笔记本电脑中的红外线模块,发射和接收组件就是箭头所指的部分。对于一般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红外线接口的作用正在日益没落,如果你需要红外线接口但是你心仪的机型还没有红外线接口,你可以考虑买USB接口的红外线转接器。
老笔记本如何应对:如果你有这样的接口则罢。没有,不建议使用红外线转接器,因为太老了、不好买,还贵。
新药方:GPRS
药性: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15.2Kbps,实际速度在33.6~56Kbps之间,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上网
治疗对象:以旅游时也可以工作的家伙为代表,喜欢无拘无束、愿意随时随地上网的人
药方详解:之所以要把GPRS放在最后,不是因为它最落后,而是因为它和蓝牙与红外线接口的特殊关系。
菜鸟们经常把GPRS和IEEE802.11系列无线网卡混淆,因为两者都叫做“无线网卡”,两者的使用都叫做“无线上网”。
和IEEE802.11系列完全不同,GPRS是基于手机的GSM网络,目前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15.2Kbps,实际速度在33.6~56Kbps之间,大致是比一般拨号上网的速度慢一点。只要你开通GPRS服务,身处有GPRS信号覆盖的地方,就能随时随地上网。当然,速度比较慢,但聊个QQ、MSN,收发不大的E-Mail还是可以胜任。GPRS不像IEEE802.11系列无线网络设备,它可以在任何有GPRS信号的覆盖地段使用。目前,我国主要的大城市都已经开通GPRS服务,你需要不断地按月付费来购买使用资格,不像IEEE802.11系列只需要买了硬件就不需要再追加投资。
如果你不想那么奢侈,也可以用支持GPRS的手机和电脑相连,将这部GPRS手机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无线Modem。连接的手段,就是手机数据线、红外线接口或者蓝牙(如图4)。
3 Com USB蓝牙适配器和爱立信T68手机通过GPRS方式传送数据
GPRS由于其昂贵的资费和缓慢的速度,只适合应急的移动使用,目前在广大区域内可以高速上网的手段尚未成为现实。
老笔记本如何应对:买卡,别无它法。
来源: http://tech.sina.com.cn/c/2003-05-06/18954.html
还有就是用手机上的话 只要手机有网络你就可以上 如果不是就得你的那个区域要有人使用无线网络 使用者会有一个信号发射器 你的电脑可以收到 不过可能对方会设定有密码 防止被偷用 ...大概就是这样了
㈢ 无线AP点应该怎么布置
9个AP绰绰有余,仓库四方的话,四个角优先布置,可以用美化天线适当延伸到你认为信号可能受影响的地方。如果用的是远程供电,防雷就显得更重要了。设置的话,一般是设置信道,1,6,11信道;其他配置一般由交换机或者路由实现。
㈣ 无线网络中AP及AC的概念及作用:
1、AP
即无线接入点,是无线网络中的无线交换机。是无线网和有线网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组建无线局域网(WLAN)的核心设备。在无线网络中,AP就相当于有线网络的集线器,它能够把各个无线客户端连接起来。
作用:AP的中继加桥接功能可以实现两个无线设备通讯,也可以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保证了传输速度和稳定性;AP的主从模式可以方便网管统一管理子网络,实现一点对多点的连接。
2、AC
一般指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
作用:交流电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的传输,因为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交流输电比直流输电更有效率,可降低导线中的电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交流电升降压容易的特点能使电线上的电力损失极少,以保证安全,在进户之前再次降低至市电电压或者适用的电压供用电器使用。
(4)无线网络ap点规格尺寸扩展阅读:
AP主要技术参数
1、标准: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IEEE802.3(以太网);
2、频段:2400~2483.5MHz与ISM频段公用;
3、调制技术:直接序列扩频;
4、数据速率:1Mbit/s DBPSK,2Mbit/s DPQSK,5.5Mbit/s CCK,11Mbit/s CCK;
5、子信道数量:13条;
6、传播范围(11Mbit/s):办公室环境35~100m,开放环境100~300m;
7、数据安全:64位和128位WEP加密;
8、接收机灵敏度:1Mbit/s传输率下接收灵敏度为-92dBm;2Mbit/s传输率下接收灵敏度为-90dBm;5.5Mbit/s传输率下接收灵敏度为-87dBm;11Mbit/s传输率下接收灵敏度为一84dBm;
9、天线类型:双极化天线(2dB增益)。
㈤ 无线AP有哪些种类和规格呢
按协议划分802.11a,802.11b,802.11g
按速度: 54M,10M,54M
买的时候要注意.
品牌的话,就可以选择D-LINK ,TP-LINK,华为,中兴等.
价格一般在200,300百圆左右.实际价格可能高一点.
无线AP是个大的泛筹总称,,包涵无线路由器
㈥ 一个无线AP的信号覆盖多大空间范围
AP信号覆盖范围确实是圆形的,越靠近中心信号越好,越靠近外围信号越弱,一般可以2到3间房,好的可以覆盖6-8间房的样子,个人用的丰润达有些AP覆盖距离可以达到100米,有兴趣可去看看。AP的信号传输距离受到阻碍物的干扰的,如果有东西挡住或者墙壁,就没多远了。
㈦ ap布点是什么,ap是什么东西
ap是一个多义词,所指的意思分别是:
1、ap指的是无线访问接入点:
无线AP即无线接入点,它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也是无线网络的核心。无线AP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可以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
2、ap指的是AP标志:
AP标签认定艺术材料的安全性通过了毒物学专家的检测,证明产品成分中不包含足够量对人体造成伤害或有毒作用的原料,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的伤害。
3、ap指的是动作电位:
AP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4、ap指的是美国联合通讯社:
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1846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为联营公司,1990年将总部迁到纽约。
5、ap指的是平均正确率:
AP的全称是Average Precision,意思是平均正确率,用于信息检索评价,是其中的一个指标。
㈧ 哪款无线AP能接入50+的AP,而且客户端不会出现掉线,网络不稳的情况
NETGEAR 网件 WC7520
PROSAFE® 智能无线控制器 WC7520 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表:
无线控制器型号
WC7520 ProSafe 20-AP 无线控制器
可管理的 AP 型号
WNDAP350,WNAP210
无线局域网标准
A/B/G(默认)
A/B/G/N 需通过 Wireless-N License 升级 (WC75NL)
单台控制器可管理的AP数量
20 (默认)
50(最大)需通过 License 升级 (WC7510L)
支持堆叠数
3
堆叠后可管理的AP数量
150个AP
单台控制器最大策略组数量
8
每个策略组支持的 SSID 数量
8 per radio (2.4 GHz; 5 GHz)
16 with WNDAP350
单台控制器支持的 SSID 数量
128 (按WNDAP350 and 8 security profiles per radio)
每网络最大安全策略数量(3 Controllers)
512
单台控制器 Rogue AP 检测数量
512
单台控制器平面分布图数量
3 (默认)
分布图可用USB本地存储 (最高可达18个)
单台控制器 Captive Portals 数量
1
每 AP 建议客户端数
WNAP210: 20
WNDAP350: 32 per radio (64 total)
L2 Mobility
支持
L3 Mobility
支持
单台控制器支持最大VLAN数量
64 VLANs for SSIDs
1 个可配置的管理VLAN
控制器冗余
N+1或N+2 冗余(L2)
IP 和 VLAN 配置
DHCP Server/Relay
集成DHCP服务器,针对不同的VLAN可以创建多个地址池(最多可以支持64个)
无线控制器VLAN
一个管理VLAN(可配置VLAN ID)
VLANs Access Points / Multiple SSIDs
64 802.1Q VLANs
VLANs 部署
控制器管理VLAN的IP管理员可访问.如果控制器和AP在不同管理VLAN,在控制器和AP之间必须有路由可达
RF 布置图和监测
综合部署规划
网络的分级视图:布置图的上传和布置图规模的输入
自动化RF规划算法:推算AP的数目要求覆盖布置图
理论上可覆盖范围表明对于每一个AP的按放位置需要依据布置图而定
RF监测
每个平面图覆盖计算
警告由于邻近AP的影响而检测出现的任何覆盖范围漏洞
Rogue AP/被列入黑名单的客户三角划分
RF 管理
自动信道分配
自动分配信道减少干扰
自动信道的分配需要考虑AP的位置、干扰性以及每个AP的邻近布置图
调节被使用的共同的信号道的列表
设计自动信道分配的计划模式
自动模式可在高水平干扰下运行
自动功率控制
最佳传输功率的确定需要基于覆盖面积的要求
自动功率控制模式可供选择
RF环境下的邻近扫描可以减少AP的邻近干扰和层之间的泄露
覆盖漏洞检测
自动模式
卸下AP或者妥协FR环境下的监测警报
自我修复:自动调节邻近AP的功率以增加到填满覆盖损耗
负载平衡
AP的负载检测和过载预防
客户端重定向减轻邻近AP负载
快速漫游
通过 VLAN 和子网实现无缝快速漫游
包括 802.lli pre-auth 和快速漫游
快速漫游支持横跨 L2 和 L3 为视频、音频、无线客户端传来的声音
服务质量(QoS)
WMM服务质量
WMM (802.11e)优先考虑的传输包括工作站到接入点(工作站EDCA 的参数)的逆向传播以及从接入点到客户工作站(AP EDCA 参数)的顺向传播
WMM排列降序优先级顺序
Voice:最高的排列级拥有最小的耽搁时间,以便应用程序处在最理想状态如VoIP和流媒体
Video:在排列中给予第二排列级拥有较低的耽搁时间,视频软件按这个排列确定路线
Best effort:在排列中中等排列级拥有中等的耽误时间,大多数标准IP 应用程序将使用这个队列次序
Background:最低排列级拥有高流通量。应用程序,例如 FTP,时间需求不敏感但是要求高的流通量就可以使用这个排列
WMM 功率节省选择
WMM节省选择可以帮助节省小装置中的电池,例如:手机、笔记本、PDA 和使用 IEEE 802.11e 机制的音频播放器
速率的限制
每个 SSID 设置速率的限制看作是可用带宽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无线网络安全
客户认证协议
Open,WEP, WPA/WPA2-PSK
802.11i/WPA/WPA2 企业标准接口和外部 AAA / RADIUS 服务器
自我修复:自动调节邻近 AP 的功率以增加到填满覆盖损耗
每个 SSID 可设置独立的AAA 服务器
YES
RADIUS Accounting Protocol
每个客户追踪
字节 TX/RX
链接/断开的时间
LDAP-based认证
标准接口对接外部 LDAP 服务器/微软活动目录服务器
集成AAA服务器
本地的数据库 WC7520 认证基于内部 RADIUS 服务器
来宾接入
集成的内置 Portal 认证可供客户在一个安全策略做认证
密码认证模式:本地用户储存有效,接受指定的用户/密码
开放式认证模式:客户用邮箱地址自动注册
提取客户的活动记录
Captive Portal
可配置的入口网页,包括图像文件
非法的访问点
非法的 AP 定义:AP 用 radio SSID 发现的可以被任何一个管理APs监测和看到当其发射在同一L2有线网络
可检测和映射最高达到 512 个非法 AP
无线网络监控
监控摘要
接入点的管理状态概述,发现非法接入点,无线基站连接,无线控制器
信息和无线网络使用情况
管理接入点
接入点和详细状态管理,包括配置设置,当前的无线设置,当前客户端和详细的流量统计
Rogue AP
非法接入点报告
在同一信道的非法接入点
干扰信道的非法接入点
无线用户
客户统计和每个接入点、每个 SSID、每个楼层、每个位置的详情
黑名单客户,漫游客户
无线网络应用
网络使用的统计显示平均接收/发送每接入点的管理网络流量图。三种不同的
图显示以太网,无线 802.11b/bg/ng及802.11a/na 模式流量分开
热图
当前覆盖范围和可视化热图
可视化和设备跟踪
DHCP 租约
无线客户端的 DHCP 详情
管理
管理界面
HTTP, SNMP v1/v2c、Telnet、SSH
记录和报告
如果可用的 syslog 服务器在网络上,则无线管理器可以发送所有的记录,记录也可在 GUI 上准备好了下载(记录的输出文件)
对于每个配置发生改变可发送到多个 Email 进行事件告警
诊断
Ping 被管理的 AP
维修
保存/恢复配置,恢复出厂默认,更改,添加用户(只读),通过浏览器的无线控制器和被管理的 AP 进行 Firmware 升级
双启动镜像
支持
SNMP
SNMP v1/v2c
IEEE和 IETF RFC 标准
Wired IEEE Standards
IEEE 802.3 10BASE-T, IEEE 802.3u 100BASE-TX, IEEE 802.3ab 1000BASE-T
IEEE 802.1Q VLAN tagging
Wireless IEEE Standards
IEEE 802.11a, 802.11b, 802.11g, 802.11n
WMM (from 802.11e)
RFC - System Facilities
RFC 1001 Protocol standard for a NetBIOS service on a TCP/UDP transport: Concepts and methods
RFC 1002 Protocol standard for a NetBIOS service on a TCP/UDP transport: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RFC 1155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 TCP/IP networks
RFC 1305 Network Time Protocol (Version 3) Spec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RFC 2131 DHCP
RFC 3768 Virtual Router Rendancy Protocol (VRRP)
RFC 768 UDP
RFC 791 IP
RFC 792 ICMP
RFC 793 TCP
RFC 826 ARP
RFC - Security and AAA
WPA-PSK, WPA2-PSK
RFC 1321 MD5 Message – Digest Algorithm
RFC 1851 Triple DES Algorithm
RFC 2246 TLS Protocol Version 1.0
RFC 2404 HMAC-SHA-1-96
RFC 3280Internet X.509 PKI Certificate and CRL certificate
RFC 3377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v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RFC 3565 Use of 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Encryption Algorithm in Cryptographic Message Syntax
RFC 4346 TLS Protocol version 1.1
IEEE AND IETF RFC STANDARDS
RFC - Management
SNMP v1, v2c
RFC 364 syslog
RFC 854 telnet
RFC 1156 MIB
RFC 1157 SNMP
RFC 1213 MIB II
RFC 1350 TFTP
RFC 2616 HTTP
RFC 3164 The BSD Syslog Protocol
Enterprise private MIBs
硬件
千兆 RJ-45 端口
Switch 4-port 10/100/1000
Flash Memory/RAM
8 MB + 2 GB CF/1 GB DDR2
USB 端口
1 port for USB storage
More floor heat maps
Extended statistics history
主要管理遵循
FCC Class A, CE, WEEE, RoHS
存储器和运行温度
Operating temperature 0°-45° C (32°-113° F),
Storage temperature -20°-70° C (-4°-158° F)
湿度
Operation 90% Maximum Relative, Storage 95% Maximum Relative
电器规范
100-240V, AC/50-60Hz, Universal Input, DC 5V/8A (internal power supply)
尺寸规格 (W x H x D) 厘米
26.1 x 4.3 x 44
尺寸规格 (W x H x D) 英寸
10.3 x 1.7 x 17.3
重量 kb/lb
2.912/6.4
系统要求
Internet Explorer® 5.0 or higher or Mozilla Firefox® 1.0 or hig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