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移动的传输网络设备及基站设备分别有哪些
GSM网络主要有BTS、BSC和MSC。TD-SCDMA网络主要有Node-B、RNC、CN。
2. 请教通信人:移动网络和固网的区别运营商有固网和移动网,这两个网络的拓扑、管理对象、范围、设备类型等
移动网络的用户是移动的,如gsm,cdma等,固网的用户d是固定终端用户,如固定电话,fax,adsl等。
他们之间已经没什么本质区别了,移动网一般可以模拟固网业务,移动网比固网增加的就是用户的移动性管理。
3. 什么是无线网络终端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无线发射基站,简称:AP
AP很少生产了,可以买个无线的路由器来使用。功能比AP强多了。您可以使用TP-LINK的340G或者541G+都是100元左右,稳定性不错而且不贵
4. 河南移动固网终端设备是用协议啥意思这是刚刚有人找我开的,我不太明白
看着像是 附加收款协议呢
5. 固网终端是什么
固网短信
无论"短信"概念短线是起是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谁也不敢小看短信概念的潜力。基于手机的短信概念,投资者已经很熟悉了,这也是"拇指一族"称呼的由来,但近几日我们经常能在股评文章中见到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固网短信,例如:深信泰丰开发的"家家e"短信息电话、上海科技开发的"固话短信专用芯片",这些又是什么呢?本文来做一次"固网短信"科普知识介绍:
一、"固网短信"是什么?
固网短消息业务是中国电信新推出的一项基于固定电话网的非话类增值业务,普通固定电话用户只需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营业窗口申请此业务,并购买专用的信息电话后,用户不仅可以打电话,而且还可通过简单的菜单式操作,获得短消息互发、短消息点播和短消息订阅等服务。2001年11月,中国电信在全国推出"家家E固话短消息业务",据悉从2002年10月起至2003年2月20日,中国电信将联合5家设备供应商、6家话机终端厂商、8家内容提供商,在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8个省市开展"家庭e生活"系列市场推广活动。中国电信在国内上述8省市已拥有21万"家家e"用户,其中江苏已率先突破10万户,在广东,"家家e"用户数已超过4万户。
" 固网短消息业务"业务资费如下:开户费10元,月使用费10元(其中含来电显示使用费6元)。用户可免费开放来电显示功能,不另收来电显示的开户费和月使用费。短消息发送每条0.08元,信息订阅和信息点播每条0.05元。
6. 怎么区分固网.传输.无线基站
你好!关于你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阐述。
1、三者的分类:固网,传输、无线基站都是通信系统的一份子,即通信系统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只不过功能不同,用途不同而已。固网是用于家庭座机、宽带上网用的。传输是用于连接座机、宽带的铜芯线或光纤的一系列产品。无线基站是用于手机打电话使用的。
2、三者的构成:
固话的构成,从后台到前端:服务器——接入网——交接箱——分线盒——座机或猫,两两设备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光纤。
传输的构成:举例说明,从A接入网到A交接箱。A接入网机房内,有一套设备,而该设备一般叫传输设备,同时有熔纤盘,用来熔接光纤的,传输设备和熔纤盘是用尾纤连接的,熔纤盘到交接箱是光纤,即:传输设备——(尾纤连接)——熔纤盘——(光缆连接)——交接箱,向这种一系列的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
无线基站:这个面比较广,简单的说,就是由BTS主设备、传输设备、移动前端三个构成,一般BTS和传输设备都放置在基站机房内,移动前端即用户手机。
3、三者的应用:固网一般都很直观,比如,座机等都能看到。传输是看不到的,可见的部分仅仅只有光缆或一些设备,但任何网络要应用的话,传输必不可少。基站,现在的手机这么多,都是他的功劳,有时候,在一些楼顶或山顶上,可以看见一个很高的铁塔,铁塔下还有一件小房子,那这个就是无线基站。
希望有用。
7. 固网资源的管理在通信方面的应用
1 固网接入层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我国固定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历史较久,固定网络投资建设多年,目前形成的固网接入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反映在接入层机房、管道、杆路、光缆、铜缆等物理基础网络以及接入层SDH电路等方面。目前我国固网接入层网络结构基本示意参见与图1。
图1 固网接入层网络结构示意图
由于找国地域广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网络结构略有差异,农村地区用户铜缆距离更长,且采用小容量SDH组网的光纤接入网建设也相对较多。由图中可以看出固网资源中端局到用户的可通达性较好,但在用户末端基本均存在一定距离的铜缆,此外模块局的使用也使得用户端光缆较欠缺。
光纤接入网所使用的SDH环路一般均为155M系统.155M系统既有集成型设备,也有机架式设备。DSLAM除了放置在端局利模块局内以外,还有少量DSLAM下移放在ONU接入机房内。
2 移动基站接入特性较强
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通信网络有线接入层以基站、营业厅、集团大客户为目标终结点。接入层面以目标节点进行环网组织,由于移动通信利润较高,因此基站组网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以环网双节点上连到2个不同汇聚节点上。并且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逐步兴起,基站节点带宽需求也较高(参见图2)。
图2 移动基站接入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而固定通信网络以用户为终结点。其接入层末端通常为星型接入,依靠端局为中心的光纤接入网ONU节点进星型辐射。
总体而言,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接入资源完全是以基站为中心组建的,其组网特性直接反映了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
(1)基站带宽需求较大
目前在中心城区,由于话务量较集中,许多基站均已采买用10/10/10的载频设置,其需求带宽一般为4-6个E1,在3G建设初期,考虑到无线数据需求的影帆,HSDPA等高速率技术将逐步加载在基站电中,HSDPA主要分为共用载频利非共用载频两种方式。表1为3G建设初期3G基站带宽需求表。
表1 3G基站带宽需求表
(2)基站机房要求较高
基站机房由于涉及到天线放置以及馈线长度(馈线越长信号损耗越大),一般基站机房均设置在楼层较高位置,同时针对基站机房内的环境要求较高,电源、蓄电池、温度、湿度、消防、安防等均要进行系统配置。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基站机房选址方面经受过长期的困扰和磨砺。
(3)基站安全性要求较高
目前移动通信业务利润最高,因此针对基站组网安全性要求也相应获得了提升。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组网安全性逐步得到重视。基站组网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均朝着物理环路、双节点上连为中心进行优化改造。在一个接入环中同一节点的业务将会有不同的流向通达两个不同汇聚节点。由此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的交全性。并且考虑到末来的可扩展性接入环路节点数量一般均控制在4-6个节点(郊区、农村略多)。
(4)基站设备井级较频繁
无线基站由于是以话务量和话务分布为中心进行的站址设置,因此随着移动通信的逐步发展,用户数量增加、话务量增加、移动性变化等因素都将影响基站设备的升级和扩容。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基站载频容量升级以及基站站点新建两方面,此外还包括基站一BSC归属关系的调整。因此基站频繁的变动对基站业务基础承载网——传输、接入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站接入网具备更强的可扩展能力。
3 固网接入资源接入基站带来的问题
固网由于网络一开始并不是围绕基站组网进行的建设,因此采用现有的固网接入资源进行基站接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ONU接入机房存在一定局限
目前固网ONU接入机房一般以租用低楼层(l楼)民房为主。但低楼层民房用来进行基站接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天线架设问题、馈线过长引起衰耗过大问题。并且由于基站机房需要进行一系列配套系统的建设,其机房面租一般以50平米为佳。
(2)现有先纤接入网传输容量不足
目前光纤接入网基本上均以155M环路进行组织,并且还有一定的设备采用了集成型设备。由于光纤接入网承载的固网业务带宽较小,因此目前光纤接入网环路利用率一般均维持在5成左右。此时如果用现有的光纤接入网环路进行基站接入,在容量上将存在严重的不足,除了日常的载频扩容以外,尤其是 HSDPA高速率业务的使用对带宽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因此现有155M环路光纤接入网接入能力存在不足。
(3)现有光纤接入网安全性考虑不足
目前光纤接入网环路光纤基本沿主干道进行铺设,接入周边基站只能依靠接入机房进行星型辐射,此时组网将出现环带链、环带树情沉,由此 对基站接入环路安全性造成一定的隐患。此外由于目前光纤接入网均以端局为中心进行组网,单节点上连也同样造成业务的单一上连路由,安全性考虑不足。
(4)端局与端局间距离过于遥远
目前固网接入网均围绕端局进行组建,如果接入基站以后,考虑到安全性接入环路将接入到两个不同的汇聚节点上,但目前端局之间间距一把在5-6公里左右,因此造成接入环路过大。
(5)目前固网发展较稳定,频繁割接将对现网造成一定影响。
光纤接入网、模块局对用户实现的固网接入业务目前较稳定,主要是因为固网发展已经趋于饱机,如果采用现有电路对基站进行承载,混合组网、频繁割接将对现有固网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现有光纤接入环路进行基站承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固网业务的稳定。
4 固网接入资源接入基站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利用现有固网资源接入基站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末来运营商重组以及固定资源利用的现实意义,采用固网资源接入基站需要做相应的建设调整:
(1)建议基站环路独立组网
建议针对基站单独进行环路组网,一方面不会对现有光纤接入网业务造成影响。另外一方面,基站单独组网也便于维护和管理。此外基站接入环路应当能够通达两个汇聚节点机房。
(2)增加汇聚节点机房
固网资源中区域接入网基本是以端局为中心组建的,由于固网的特点,端局一般平均覆盖半径在3公里左右,将端局作为汇聚节点机房距离过远。因此在融合了移动通信以后,移动通信传输网汇聚节点除了放置在端局机房内以外,还应适当增加汇聚节点机房。新汇聚节点机房可以重新选择地点或者选择面积较大、地理位置较合理的现有接入机房。
(3)清理管孔资源,铺设光纤
对基站接入而言,固网接入资源中最丰富、最可依靠的资源就是管道、杆路等物理基础资源,但由于固网的特点,固网末端管道、杆路中铺设了大量大芯数铜缆。因此逐步清理管孔资源,铺设光缆成为基站环路组网的关键。
5 采用大容量SDH设备
3G基站由干带宽容量需求较大,因此在基站独立组网中应采用大容量SDH设备,在城区可采用622M设备。郊区和农村可采用155M设备。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环路支链和环上节点数量,节点数量控制在4-6个为宜。
(4)城区接入层可布放大芯数光缆
城区接入层组网可利用固网光交接箱设置现状,在城区主干路段上进行大芯数接入层主干光缆的铺设,基站接入环路可以因网交接箱为依托进行环路组建。这样不仅对光纤使用进行规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纤利用率。
8. 什么是移网什么是固网
移网一般指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固网是指的固定电话网络,一般指在固定电话公司。也是相对于移动电话网络而言。目前,中国的固网公司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9. 什么叫固网
固网指的是固定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网路系统,属于第一类电信事业。依照“电信法”第十一条之定义,第一类电信事业是指经营以设施(facilities-based)为基础之电信事业,亦即经营者本身投资设置基本交换与传输之电信设施,以提供基本电信服务(basi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之事业。
放在实际的市场经营来说,固网业务主要包括了市内网路业务、长途网路业务、国际网路业务、综合网路业务以及电路出租业务等,这些电信业务目前皆由中华电信独占经营。在电信三法于1996年二月修正公布后,目前交通部业已开放属第二类电信的行动通信业务,为台湾民众带来人手一机的便利性。固网除了能提供个人性的通讯服务外,还能从事大区域、长距离以及多样性(不再仅限于通讯)的经营内容,成为资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重要环节。
固网开放的经过
为了配合电信自由化与加入WTO的准备,交通部在前(1998)年1月成立固网规划小组,并于去(1999)年5月公布“固定通信网路业务管理规则”,同年7月20日公告受理申请经营固网的相关事项,为固网的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各界对于这次固网开放的一个主要疑惑,在于对政府于发出固网执照的张数一直众说纷纭,有主张初期只开放二张者,亦有不限张数的说法。就在总统大选隔天的3月19日,交通部固定通信综合网路业务审查委员会在经过漫长的审查与口试之后,最后核准台湾固网(以太平洋电缆为主)、东森宽频(以力霸关系企业结合国民党营事业为主)和新世纪资通(以远纺和亚泥二大企业为主要股东)等三家业者进行筹设,另一家参与竞标的全民电信则告落选,交通部预计在民国九十年核发网路建设许可。
固网之路既长且远
根据“固定网路通信管理规则”第八条规定,经营固网综合业务实收资本额最低为新台币400亿元,业者在提出申请时就必须将其中100亿元存入资本额专户;另外,经评审合格的业者,在取得交通部筹设许可之后的60天之内,再存入资本额专户100亿元,同时向电信总局缴交履行保证金40亿元,而在取得筹设同意书之后的六个月内,要补足剩下的金额并完成公司登记,之后还必须依序取得网路建设许可还有特许执照,才能开始营业,最后还得按照交通部规定的时程完成网路建设的进度。
从上列叙述可以想见,固网业务在本质上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产业,这三家获得筹设许可的业者,一方面要面对其他二家业者的竞争,另一方面还必须设法从占据固网市场已久的中华电信手中,抢夺相当的用户,未来还必须应付其他进入市场的新业者。换言之,尽管有人预估我国固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在西元2011年将有5200亿元之多,但这不代表业者通通有奖,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市场大饼,而是必须先承受资金与市场二方面的风险,才有未来的丰收可言。
开放固网的正面意义
综结部分讨论开放固网的论述发现,开放固网的正面意义可以展现在消费者、固网业者以及相关产业三个层面。就消费者而言。开放固网可以提供高品质、多样化、多选择,以及价格低廉之电信服务。就固网业者而言,透过打破中华电信的独占局面,开放固网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透过竞争促进业者的技术进步与改善经营效率。
就相关产业而言,随着全球资讯科技产业的发展,以网路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俨然已成为下一代的经济型态,伴随而来的是以建设高频宽网路为主的资讯基础建设(例如我国的NII)。另一方面,宽频网路的普及率已成为判断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因应资讯时代的来临,固网业务在未来可预期的将会扩及到像是个人电脑、网际网路配备、有线电视视讯转换器、智慧型电视与视讯游戏机等硬体产业,以及网路服务与资讯商品等软体产业的发展。
这也就是说,配合资讯社会的发展,固网业务可以做为一个火车头产业,透过与上述产业的关连性产生连锁效果,带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开放固网的疑虑
尽管开放固网的好处多多,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对于在推动固网时,所可能产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提出了若干疑虑。首先是过去对于传播媒介的管理,一直都是依循广播者(broadcaster)与共同载具(common carrier)二大类别进行,所谓的“广播者”,指的是业者既生产媒介内容,又拥有传送内容的管道,一般的广播电视业者即属于此类;至于“共同载具”则是业者虽然拥有传送媒介内容的管道,但不负责媒介内容的产制,像是电话业者即是共同载具。换言之,当传播媒介传送所谓“不当内容”而触犯相关法律规定时,主管机关得视其属于广播者或共同载具,进行相应的管制,属于广播者则须为其内容负责,若为共同载具则不需要。
尽管固网业务目前在本质上属于共同载具,不过随着科技发展造成广播者与共同载具之间的界线模糊,像是电信事业与有线电视产业合并经营,或是电信业者提供像是随选视讯(VOD)等服务,都会造成主管机关未来在管理上的困难。因此,现行对于电子媒介的管理规范,在架构上有必要先行检讨。
其次,为了保障新进固网业者能够与既有业者进行公平竞争,以免既有业者因为掌握了广大的市场资源(用户、设备),造成新进业者难以生存,而有非对称管制(asymmetric regulation)的构想提出。所谓“非对称管制”,是指针对于市场开放前以预先就定位,具有先天竞争优势的业者(中华电信),加诸以较其他新进业者更多经营上的限制,其原理类似于龟兔赛跑时,让兔子(既有业者)先睡一觉,以待乌龟(新进业者)随后赶上。
对既有业者施加较新进业者更多的限制,虽然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最后不管是新旧业者,让大家都变成兔子,这虽然是采取非对称管制的正面目的,不过却也有可能会让新进业者眼见既有业者受到重重束缚,而有恃无恐,不积极进行市场的争取与经营,造成最后大家都变成乌龟的结局。
第三,对于固网开放的另一个忧虑,就是“吸脂效应”的产生,所谓吸脂效应,是固网业者的服务偏重于企业或大型用户,而忽略了一般用户与特殊用户(偏远地区、清寒家庭)的需求。尽管普遍化服务是社会对于电信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电信业者的义务,然而就整体市场而言,绝大多数的通信集中于企业与大型用户之间,一般用户与特殊用户的数量虽多,然而通信量却远不及企业与大型用户,而在线路的铺设成本上,一般与特殊用户也是高于企业与大型用户,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固网业者只看重油水最为丰厚的部分,而忽略了大多数人的通信需求,形成要鱼不要虾的结果,将使得电信事业失去其公共性的本质[1]。
第四,社会决定的缺乏,也是这次开放固网为人疵议的一点,电信事业关乎公共利益,在政策制订时本当纳入社会各界的意见,然而在这次开放固网的过程中,却鲜见社会团体或消费者组织进行意见或意愿的表达。在新传播媒介的推动或传播政策的制订中,要是缺乏来自于社会的发言,则将成为官方与产业界自弹自唱的局面,而这种社会决定的缺乏,有可能造成政府与业者忽视人民对于通讯媒体的服务需求,甚至联合强迫推销我们实际上没有需要的服务,而因为收费造成人们使用固网条件的不平等,最后也将导致人们媒体公民权的丧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