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也就是频段,是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载体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按照规定,我国使用的信道有13个,使用1-13信道。
同一信道上的设备越多,WiFi信号的强度越弱,所以如果想要让家里的WiFi质量够高,就必须改变自己家的WiFi与周围的WiFi使用同一信道。
比如自己家用1号信道,周围的人都是使用2号信道,那么就没事,但如果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使用1号信道,那么WiFi信号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自己家的网络。
信道的容量和带宽
信道容量反映了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信道带宽是限定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可以理解为一个频率通带。比如一个信道允许的通带为1.5kHz至15kHz,则其带宽为13.5kHz。
Ⅱ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接入技术有哪些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的网络。
WSN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
WSN广泛应用于军事、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信道就是无线网络信号在空气中以电磁波传播,频率是2.4~2.4835GHz,而这些频段又被化分为11或13个信道(802.11b/g网络标准,普通路由都是这个标准)。在我的DLINK无线路由器中,就有13个信道可以选择。通常情况下,默认的信道是“6”或者是“自动”,这在单一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处于多个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无线路由器都使用默认的信道“6”,肯定会产生冲突的,影响无线网络的性能。
想要设置合适的数值,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要用到安卓手机上的一个利器APP:WIFI分析仪(各大安卓市场应该都能搜到)。下载安装后打开手机WIFI,连上自己路由器的WIFI,这是使用此APP的前提条件。然后打开此APP。如图,周围wifi的信号强度、信道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
2、点击右上角眼睛图标,切换到“信道评级”,选择自己的WIFI,这时候APP自动为你推荐了最优的信道,星号越多信道越好,干扰越小!
3、根据推荐的信道,应该选择最靠边的13或14,但是如果路由器没有13、14,也就只能像选择最靠边的11了。同理,如果推荐的是1、2、3就选择最靠边的信道1,干扰最小。越朝里面的区间,重叠干扰越多么,所以最靠边的干扰是最少的。
4、回到路由器设置,按照app推荐的信道填好信道,保存重启路由器。
Ⅳ 网络中的信道是什么
信道(information channels,通信专业术语)是信号的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缆等。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以及各种散射信道等。
无线WI-FI路由器的信道选择:
要选择自己通信设备都支持的信道。不过在此之前,首先确认所有设备都支持同一协议,比如移动终端不支持 IEEE 802.11n,非得在路由器上用
802.11n 协议,这就是找不自在了。这些知识要参考设备的手册,或者自己尝试。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用 iwlist channel
列出移动终端支持的所有信道,比如 Kindle 支持的信道就是:
其次,在干扰不能容忍情况下,再去选择干扰较少的信道。这个可以通过扫描周围信号强度比较高的 SSID
都在使用哪些信道,通过和信道列表图谱比较,选择可能干扰较小的信道进行尝试。RSSI 和 SNR 测试需要专门的知识和工具(例如 Linux 下的
iwconfig)。
Ⅳ 无线路由器的信道是什么,路由器信道怎么选择
关于信道:一般来说无线网络信号在空气中以电磁波传播,他的频率是2.4~2.4835GHz,而这些频段又被化分为11或13个信道,这就是信道的由来。
1.如果是在家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建议设成1或11的信道接口,这样可以避免和别家的路由器发生信号重叠,因为大多数人是用默认的6信道。
2.无线网络的信道虽然可以有13个,但不互相干扰的信道只有1、6、11这三个。不同的信道会产生干扰或重叠。打个比方,信道3会干扰信道1~6,信道9干扰信道6~13等,比如在办公室有三个无线网络,为避免产生干扰和重叠,它们应该依次使用1、6、11这三个信道。
3.通常默认的信道是“6”,这在单一的无线网络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处于多个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如果无线路由器都使用默认的信道“6”,那么肯定会产生冲突的,这将会影响信号。
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三个部分,详细介绍)
很详细,你可以到书店去买这类的书看即可。
以下是来自网络:http://www.sensorexpert.com.cn/Article/wuxianchanganqiwang_1.html。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成和特点
发表时间:2012-11-14 14:28:00
文章出处:传感器专家网
相关专题:传感器基础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想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所计划署(DARPA)于1978年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被看成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雏形。从那以后,类似的项目在全美高校间广泛展开,着名的有UCBerkeley的SmartDuST项目,UCLA的WINS项目,以及多所机构联合攻关的SensIT计划,等等。在这些项目取得进展的同时,其应用也从军用转向民用。在森林火灾、洪水监测之类的环境应用中,在人体生理数据监测、药品管理之类的医疗应用中,在家庭环境的智能化应用以及商务应用中都已出现了它的身影。目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商业化应用也已逐步兴起。美国Crossbow公司就利用SMArtDust项目的成果开发出了名为Mote的智能传感器节点,还有用于研究机构二次开发的MoteWorkTM开发平台。这些产品都很受使用者的欢迎。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
因为节点的数量巨大,而且还处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中,这就使它有着不同于普通传感器网络的独特“个性”。首先是无中心和自组网特性。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预先指定的中心,各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相互协调,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节点就能自动组织起一个测量网络。而正因为没有中心,网络便不会因为单个节点的脱离而受到损害。
其次是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性。网络中的节点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它的状态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加之无线通信信道的不稳定性,网络拓扑因此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而这种变化方式是无人能准确预测出来的。
第三是传输能力的有限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虽然省去了布线的烦恼,但是相对于有线网络,低带宽则成为它的天生缺陷。同时,信号之间还存在相互干扰,信号自身也在不断地衰减,诸如此类。不过因为单个节点传输的数据量并不算大,这个缺点还是能忍受的。
第四是能量的限制。为了测量真实世界的具体值,各个节点会密集地分布于待测区域内,人工补充能量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每个节点都要储备可供长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己从外汲取能量(太阳能)。
第五是安全性的问题。无线信道、有限的能量,分布式控制都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更容易受到攻击。被动窃听、主动入侵、拒绝服务则是这些攻击的常见方式。因此,安全性在网络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Ⅶ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普遍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欢迎参考阅读!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的无线网络相比,传感器网络有着鲜明的特征。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当前传感器通常由内置的电池提供能量,由于体积受限,因而其携带的能量非常有限。如何使传感器节点有限的能量得到高效的利用,延长网络生存周期,这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首要挑战。
(二)通信能力有限。无线通信消耗的能量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E=kdn。其中,参数n的取值为2≤n≤4,n的取值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不管n具体的取值,n的取值范围一旦确定,就表明,无线通信的能耗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更加急剧地增加的。因此,在满足网络连通性的要求下,应尽量采用多跳通信,减少单跳通信的距离。通常,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范围在100m内。
(三)计算、存储和有限。一方面为了满足部署的要求,传感器节点往往体积小;另一方面出于成本控制的目的`,节点的价格低廉。这些因素限制了节点的硬件资源,从而影响到它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
(四)节点数量多,密度高,覆盖面积广。为了能够全面准确的监测目标,往往会将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部署在地理面积很大的区域内,而且节点密度会比较大,甚至在一些小范围内采用密集部署的方式。这样的部署方式,可以让网络获得全面的数据,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自组织。传感器网络部署的区域往往没有基础设施,需要依靠传感器节点协同工作,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
(六)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是动态变化的,例如部分节点故障或电量耗尽退出网络,有新的节点被部署并加入网络,为节约能量节点在工作和休眠状态间进行切换,周围环境的改变造成了无线通信链路的变化,以及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等都会导致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七)感知数据量巨大。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范围大、数量多,且网络中的每个传感器通常都产生较大的流式数据并具有实时性,因此网络中往往存在数量巨大的实时数据流。受传感器节点计算、存储和带宽等资源的限制,需要有效的分布式数据流管理、查询、分析和挖掘方法来对这些数据流进行处理。
(八)以数据为中心。对于传感器网络的用户而言,他们感兴趣的是获取关于特定监测目标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在使用传感器网络时,用户直接使用其关注的事件作为任务提交给网络,而不是去访问具有某个或某些地址标识的节点。传感器网络中的查询、感知、传输都是以数据为中心展开的。
(九)传感器节点容易失效。由于传感器网络应用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能量等资源受限的原因,传感器节点失效(如电池能量耗尽等)的概率远大于传统无线网络节点。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数据的生存能力、增强网络的健壮性和容错性以保证部分传感器节点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全局任务的完成。此外,对于部署在事故和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当事故和灾害导致大部分传感器节点失效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网络中的数据保存下来,以提供给灾害救援和事故原因分析等使用。
二、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设计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有非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研究和发现,下面列举若干。
(一)网络拓扑控制。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良好的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能量,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所以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拓扑控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或骨干网节点的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通信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网络拓扑结构。
(二)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MAC协议决定无线信道的使用方式,在传感器节点之间分配有限的无线通信资源,用来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底层基础结构。MAC协议处于传感器网络协议的底层部分,对传感器网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是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通信的关键网络协议之一。传感器网络的强大功能是由众多节点协作实现的。多点通信在局部范围需要MAC协议协调其间的无线信道分配,在整个网络范围内需要路由协议选择通信路径。
在设计MAC协议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节省能量。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一般是以干电池、纽扣电池等提供能量,能量有限。
(2)可扩展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性。所以MAC协议也应具有可扩展性,以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
(3)网络效率。网络效率包括网络的公平性、实时性、网络吞吐量以及带宽利用率等。
(三)路由协议。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感器节点和Sink节点之间建立路由以可靠地传递数据。由于传感器网络与具体应用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要设计一种通用的、能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路由协议是困难的,因而人们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路由方案。
(四)定位技术。位置信息是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位置信息的监测消息可能毫无意义。节点定位是确定传感器的每个节点的相对位置或绝对位置。节点定位分为集中定位方式和分布定位方式。定位机制也必须要满足自组织性,鲁棒性,能量高效和分布式计算等要求。
(五)数据融合。传感器网络为了有效的节省能量,可以在传感器节点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利用本地计算和存储能力将数据进行融合,取出冗余信息,从而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六)安全技术。安全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问题。由于采用的是无线传输信道,网络存在偷听、恶意路由、消息篡改等安全问题。同时,网络的有限能量和有限处理、存储能力两个特点使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了。
;Ⅷ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接入技术有哪些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的网络。
WSN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
Ⅸ GSM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信道,频段,频带,频道,频道号,物理信道,频点,物理信道号。。分不清这些概念啊
1、GSM系统结构:MS移动台(包括:ME、SIM)、BSS基站子系统(包括:BTS、BSC、XCDR)、NSS网络交换系统(包括:MSC、HLR、VLR、AUC、IWF、EC、EIR)、OMS操作与维护系统(包括:OMC、NMC)。
2、GSM900
频率间隔(信道带宽,每份儿频率的宽度)200KHZ
双工间隔(工作的上下行间隔)45MHZ
频带宽度(所用频率资源的宽度)25MHZ
即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上行是移动台发,基站收,就是MS-->BTS;下行是基站发,移动台收,就是BTS-->MS。
频带宽度除以信道宽度,即25MHZ/200KHZ=125个信道,为了防邻频干扰,两端各预留100KHZ,所以频点号1-124。
3、频点只是一个中心点,相当于一段频率分成124份,每份频率(相当于信道带宽)的中心点就是频点。即可通过频点号知道信道带宽。公式:F上=890+N*0.2MHZ;F下=935+N*0.2MHZ,其中N就是频点号,即ARFCN绝对射频信号道,通常称为频点。
移动公司所用频点号1-95,即上行:890.1-909.1MHZ 下行:935.1-954.1MHZ。联通公司所用频点号96-124,即上行:909.1-914.9MHZ 下行:954.1-959.9MHZ。
4、信道,传输信息的通道,逻辑概念;频道,不同标号的频率段,物理概念。但都有频率宽度的意思。LZ所说的TDMA划分8个TS,严格说是在FDMA横坐标上加上时间纵坐标的概念,每个TDMA帧分为8个TS,通俗说就是横纵坐标形成的小格子的纵坐标时间即为TDMA帧,再分成8份即为TS,TDMA帧长4.615ms,TS长0.577ms。
5、在空中接口的协议中,定义了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描述了信息的类型,即定义了传输的是什么信息。
传输信道描述的是信息的传输方式,即定义了信息是如何传输的。
物理信道则由物理层用于具体信号的传输。
Ⅹ 无线路由器信道是什么应该调到多少最合适
“信道”的概念
无线信道也就是常说的无线的“频段(Channel)”,其是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媒体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
无线路由器信道怎样设置
无线路由器的信道是无线路由器发射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无线路由器有13个无线路由器信道公用户选择。
无线路由器需要进行设置的话,首先要输入192.168.1.1进入无线路由器界面,选择无线参数里面的基本设置,这时我们会看见一个频段,这也就是无线路由器信道,通常无线路由器默认的为6,我们只需在右边的下箭头里修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