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网络 » 重庆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试
扩展阅读
上海做网站公司有哪些 2025-09-25 07:07:53

重庆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试

发布时间: 2022-11-05 18:43:18

1.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考试怎在哪考啊

可以直接在重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参加考试、或者在重庆当地学校授权的教学点直接参加考试都可以

2. 重庆大学自考专升本计算机网络专业要考哪些科目啊是不是每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一样啊

自考的试卷也有分AB卷的什么的,所以不一定都是一样,只有统考的全国试卷才会一样,但是因为不是每个省都有同一个专业开考,所以其实公共课才会一样吧。另外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考院校是西南大学不是重庆大学,只是固定的,没得选的。

3. 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传感器网络的理解,举例说明

摘要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机制有哪些

与传统网络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部署在野外或者敌方区域,其网络节点成本低廉、结构较为松散、不具备抗篡改能力、且容易被攻击者俘获,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认证技术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协同工作的特点,采用混淆多项式技术,着重研究适合该网络的数据认证机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已有的广播认证机制难以支持广播优化、存在延迟等不足,本文基于虚拟骨干网的思想,构建一个动态阶梯型网络,采用多项式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转发节点身份的广播认证机制及其改进方案,与已有广播认证机制相比,该机制计算简单、认证延迟低、能够容忍大量的俘获节点,而且能够支持层次广播优化策略,更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2)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已有的网内数据认证机制通常受到t门限值的限制,且难以支持动态路由的缺陷,本文基于虚拟证人簇的思想,采用混淆多项式技术,由云团内部多个节点协作生成认证多项式,加大了攻击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网内数据认证机制,能即时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并且支持动态路由。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表明,新算法不受t门限值的限制,随着传输跳数的增加其节能效果更为明显,与已有的网内数据认证机制相比,抗俘获能力增强,更适用于可信度较低的网络,以及远距离传输场景的应用。
(3)根据上述提出的多项式数据认证机制,在OMNet++平台上,实现了基于多项式认证的仿真系统,包括定义该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功能层次所实现的具体功能,以及算法的具体实现等。本文采用源节点随机发送正确的数据包和伪造的数据包的方式来测试分析所提算法的认证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数据包的新鲜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认证,并能识别和剔除虚假数据。http://ic.big-bit.com/

5.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主要传输介质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总体上分为电磁波和声波,声波主要用于水下无线传感器通信,比如声呐,雷达等,声波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干扰,遇到障碍物容易被反弹,穿透性差。

电磁波又可戏份为无线电波,可见光波,红外线,微波,毫米波,以及射线等。其中红外波主要用于短距离无线通讯,比如障碍识别,遥控器等,其特点是穿透性差,容易反射。

无线电波是最主要的无线通讯介质。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可穿透性,可远距离传输也可近距离传输,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品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监测对象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至网关节点,以实现范围内目标检测,追踪等。特点是快速展开,抗毁强。

三个基本要素是: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6. 2009想考重庆大学的研究生,请问重大的自动化学院的情况

李祖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教学与科研经历

1968.7-1978.8 铁道部沈阳、贵阳车辆厂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78.9-1981.3 重庆大学自动化系 研究生,工学硕士

1981.3-1985.12 重庆大学自动化系 助教、讲师

1985.12-1990.12 重庆大学自动化系 副教授

1990.12-现在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教授/博导 智能自动化研究所 所长

1991.4-1992.4 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 客员研究员

2004.11-2005.2 台湾元智大学电机系 客座教授

主要科研方向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控制;进化计算理论及应用;

人工智能;人工生命;仿人智能系统。

学术兼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管理与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1991-92年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 客座研究员

2004年11月-2005年2月台湾元智大学电机系 客座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第八、九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中央电视台全国大学生第二、三、四、五、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科技奖励

2006年 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基于人体动觉智能图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理论

2005年 第11届全国人工智能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

2004年 第5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最佳应用论文奖

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FWZK仿人智能温度控制器

1992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仿人智能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1992年 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印制五厂计算机管理系统

1991年 四川省优秀软件产品三等奖,计算机管理系统

1989年 重庆市计算机开发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微电脑冷库温度巡检仪

1986年 重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DWK-1型微电脑温度显示控制仪

主要科研项目

1.欠驱动三级摆系统的非线性摆起倒立稳定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6.1-2008.12

2.基于人体动觉智能图式的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3.1-2005.12

3.人工生命动觉智能行为选择图式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5.1-2005.12

4.仿人智能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 2003.1-2004.12

5.FZK锅炉仿人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及产品

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2002.7-2004.6

6.网上自助照相系统

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2001.7-2004.3

7.重庆市两百商业CIMS示范工程

国家863/CIMS计划 1998.7-2000.10

8.仿人智能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 1989.1-2001.1

主要论着

专着:

1.仿人智能控制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1.

2.仿人智能控制与多级摆的摆起控制

--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 科学出版社 2006.8.

开设课程

1.智能控制导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2.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 博士研究生

石为人教授,男,194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彭县人。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大学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院长、特聘专家,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外着名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仪器仪表学报、自动化学报等期刊和IEEE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并被SCI、EI收录27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总装、总参)、国家发改委CNGI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与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2余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研究方向:智能感知、控制与决策等。长期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①多源信息融合与计算智能,②无线传感器网络,③智能检测与移动感知,④环境感知与目标识别,⑤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等。

主讲课程:自动化导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传感、计算与自动化,普适计算与先进集成工程等

学术兼职与荣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际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工业自动化专家组组长、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控制系统/计算机分会会员等。

职业经历

197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动力系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留校工作至今。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作访问学者,历任重庆大学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等。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硕士与博士生课程教学,本科生部分教学与前沿学科发展专题讲座等。

科研项目情况(已完成和在研项目)

(一) 完成的主要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共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等30多项,包括: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674012)汽车安全行驶智能辅助操作系统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5024)仿人脑式人工神经的基础和相关算法研究
3)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111030)重庆网络终端机应用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4)军工专项JW20*27013

5)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CSTC,2004AC2020)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及产业化

6)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7818-01)万盛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7)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7818-08)地方宏观经济与财政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8)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7220-A-1)南岸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应用示范

9)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200319-33)网络计算机在餐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示范

10)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CSTC,2005BA2018)支持普适计算的多嵌入式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1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6BB2191)面向三维空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最优覆盖策略研究

1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04BB2144)普适计算基础与多嵌入式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1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37)基于多Agent的群决策协商模型与算法分析

(二)正在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973计划项目(No.2007CB311005-01)基于视觉信息的环境感知与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1)国家863计划(总装)(2006AA780201-2)军民两用智能监控技术和穿戴式智能交互系统研究,

2)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R10420)PAS控制系统软件关键技术研究

3)国家发改委CNGI示范工程2006年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IPv6传感器网络的微型路由器

4)博士点基金(20060611010)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自适应机制研究

5)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CSTC,2006AA7024)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建设与科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6)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7AB2041)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7)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8AB3049)减摇鳍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专利与获奖情况

1)2007年3月,重庆市(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及产业化,排名第二

2)2007年5月16日,公开发明专利,构建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的方法(公开号CN1963749A)石为人,黄剑,唐松松,许磊,黄奇,黄超

孙跃,男,1960年6月生,籍贯:浙江省温州市。现任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在国内外着名期刊“电工技术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被SCI、EI收录5篇。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等20余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项、获罗克韦尔优秀教师奖1项。

研究方向:智能电力电子及装置、工业自动化技术及系统等。长期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非接触电能传输、网络控制工程、现代伺服技术及系统等。

主讲课程:《运动控制系统》、《现代交流伺服技术》。

学术兼职与荣誉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理事

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电子学会常务理事

职业经历

重庆大学电工学(工业自动化方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重庆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机电集成技术方向)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法国Valenciennes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历任重庆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研究室主任,重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教学情况

自1985年起,一直承担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和教学相关环节工作。曾担任《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工厂供电技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交流伺服技术》

主讲博士研究生课程:《网络控制技术》

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要内容简介

高效多自由度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777071)
就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新型磁能机构、新型电能变换器以及高效多自由度拾取等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电能双向推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支撑教师)

(50777071)
重点研究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双向馈送问题及相关技术问题

基于感应原理的新型电能传输技术及系统研究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研究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相关技术

城市电气化交通新型供电模式研究与开发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探讨研究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城市电气化交通工具的相关技术

非接触式电能接入新技术研究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重点研究非接触电能接入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研制1000瓦的实验样机。已完成通过专家验收,评价为:“国内首创”。

电动汽车综合运动信息集成与控制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
就现代汽车综合信息系统基本构架及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工业容错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装置研制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XX企业粗轧、精轧交-交变频改造谐波测试分析及仿真分析
校企合作项目

XX企业轧钢厂方坯连铸高效化二冷技术研究
校企合作项目

渐开线检测系统等微机化改造
校企合作项目

汽车转向器变传动比微机检测仪

挖土机交流传动装置研究

专利与获奖情况

发明专利:可分区控制的电源板,发明人:孙跃、苏玉刚,专利权人:重庆大学,专利号:ZL2006 1 0054106.5 ,证书号:第383639,授权公告日:2008年3月12日

丁宝苍,男,1972年9月生,河北省隆化县人。教授。

在“Automatica”、“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3篇,并被SCI、EI收录40篇(到08年8月31日),SCI引用29次(到08年8月31日)。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科研项目(到08年8月31日)。

研究方向:预测控制、网络控制等。长期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预测控制、模糊T-S系统、等。

主讲课程:《先进控制系统》、《线性系统》。

职业经历

1992年在河北化工学校(现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中专)毕业。1995年12月自学英语考试大学专科毕业。2003年5月石油大学(北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200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 分别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2年7月到1997年8月在石家庄化肥厂己内酰铵工程筹建处、河北北方化学工业公司、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003年7月到2003年9月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2003年10月到2007年2月在河北工业大学工作,从2004年3月任副教授。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作Postdoctoral Fellow;2006年11月到2007年8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Research Fellow。2007年3月后重庆大学聘教授。

教学情况

讲授过研究生《线性系统》、《先进控制系统》、《过程控制》、《预测控制》课程。

科研项目情况(已完成和在研项目)

(一)完成的主要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科研课题1项:
1) 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燃料电池系统的滚动时域估计与控制”,经费5万元, 批准号ZH2006008,已结题。
(二)正在承担的主要项目
1)河北省2006年第一批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燃料电池系统的滚动时域估计与控制”, 经费自筹,批准号:0621354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多速率采样时滞系统离线预测控制的稳定性综合”,经费25万,批准号:60504013。

3)重庆市2008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直通车”项目“网络环境下的预测控制综合”,经费3万,批准号:CSTC,2008BB2049。

就这四个教授,我们学院在重大没什么存在感的。

7.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sensor field)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单元: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由嵌入式系统构成,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部分。此外,可以选择的其它功能单元包括:定位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发电装置等。

8.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现在是在网上考试吗

网上学习,考试有笔试有机考的,详细查看重庆大学网络教育更多信息

9. 重庆大学考研资料--通信与信号系统

重庆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本院系招生人数:149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人数:37专业代码:0810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 卫星通信
02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03 现代通信技术与系统
04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05 下一代光通信技术
06 特种光纤技术
07 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
08 宽带无线移动多媒体系统
09 无线自组织网络
10 通信与测控中的信号处理
11 智能信息处理
12 RFID技术及应用
13 物联网技术
14 智能电网
15 宽带光网络技术
16 绿****络技术
17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 更多研究方向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1专业基础二

备注:
专业基础二考试科目包括:电子技术(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考生任选其中一套题。更多考试科目信息复试科目:
①外语听力、口语;
②专业综合(包括: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等)。

同等学力加试(选两门,与初试科目不同):①电路原理;
②信号与系统;
③电子技术。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841 专业基础二
1、《通信原理》(第6版)樊昌信,曹丽娜.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通信原理》吴资玉,韩庆文,蒋阳.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成华英、童诗白主编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二版)王毓银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出版)
3、《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上下册)郑君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 上下册)管致中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从常耳寨中学出来的学生有考上清华的吗

在常耳寨中学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很多优秀学子脱颖而出,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目前还没有考上清华的,我们来了解几位优秀的毕业生吧!
李延军,肥乡郭家堡村人,1982年从常耳寨中学毕业后,升入肥乡北关中学,1985年凭借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重庆大学,现为邯郸学院教授,出版《邯郸寻马》、《我的邯郸我的史》多个文学着作。
吴雪峰,男,肥乡镇梁庄村人,2002年考入肥乡中学,200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
张艳彬,男,肥乡镇前屯村人 ,2002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0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就读。
毛利飞,女,肥乡镇北西落堡村人,2003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0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读研。
李江涛,男,2005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肥乡第一中学,2008年以肥乡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机器人视觉等,有多项成果发表。
玉亚辉,女,肥乡镇北西落堡村人,2007年从常耳寨中学考入邯郸第四中学实验班,2010年考入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
王亚坤,男,毛演堡乡王焦寨村人。2007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1年考入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2012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常丹玉,女元固乡元固村人。2007年以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邯郸市一中理科实验班,2010年考入厦门大学外语系,2014年被学校报送到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
张可佳,男,肥乡镇南西落堡村人,2007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肥乡第一中学,2011年考入河北燕山大学。
史晓静,女,毛演堡乡崔庄村人,2008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1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后被学校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岳晓明,女,肥乡镇勒马台村人,2008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1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冯丹丹,女,肥乡镇北西落堡村人,2008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1年,考入湖北工业大学。
王志威,男,肥乡镇前屯村人,2010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3年考入长安大学。
崔旭,毛演堡乡杜寨村人,2010年考入肥乡一中,2013年考入武汉大学。
张璞,男,毛演堡乡王焦寨村人,2011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一中,2014年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李星,男,毛演堡乡史寨村人,2011年从常耳寨中学升入邯郸市四中,2014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