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法访问L:\ 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
注意事项:先别格式化这个盘,格式化会再次破坏数据,格式化了也别再存别的东西, 这样还有机会恢复
B.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三版1的答案。
I.CCDCBADCDA
II.1 become 2. student.3. classroom, 4. leaving 5. memories,
教育部2015年推丛芹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是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新的纲领性文件。《教学指南》察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大部分在大学入学时已经或接近达到高中英语七级水平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是。
《教学指南》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就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掌握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人文性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为此,《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包含系统、开放、动态和立体的多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包括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及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教材力求体现《教学指南》的原则和精神,在编写宗旨、单元设计、材料选择、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力图忠实地诠释《教学指南》的各项指标。本系列教材为综合英语类的必修课程教材,教材包括: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修订版)》(基础级、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教学参考书(修订版)》(基础级、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自主练习(修订版)》(基础级、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3版)》(基础级、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教学参考书(第3版)》(基础级、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阅读教程》(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长篇阅读》(1—4册);
以及相关配套的语法、写作、口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教材。
一、 编写原则
1. 体现《教学指南》和四、六级考试大纲的原则和精神
本系列教材力求体现《教学指南》和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的原则和精神,在编写宗旨、单元设计、材料选择、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力图忠实地诠释《教学指南》和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的各项指标,开拓新时代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新领域。
2. 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运用
本系列教材建立在外语课程与计算机网络全面整合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3. 体现课堂教学与测试的有机结合
本系列教材顺应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四、六级机考改革的要求,在纸质课本练习和网络平台的练习设计上,覆盖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及四、六级机考题型,并紧密结合雅思、托福等国际化英语水平测试。
二、 教材特色
1. 主题新颖,选材独特,抓取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点,提升其学习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本教材的单元主题是编写者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而确定的,即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而不是编写者想当然地确定主题。因此单元内的主题和选材能够吸引学生极大的注意,并引发热烈讨论,使得渗没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例如,针对绝大部分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都会遇到的“Campus Love”这个热门而经典的话题,综合教程第1册的第2单元对此展开讨论。Text A “Cant Forget Your First Love”讲述初恋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提醒大家珍惜和正确对待初恋。而Text B “College Dating Tips for Student Couples”集中讨论大学生应如何处理校园爱情和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生动活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第1册第4单元“Ecation”讨论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以热门人物“Tiger Mother”为例,探讨中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不同;第7单元以美国当红歌星Lady Gaga的蹿红为线索,探讨“Pop Culture”;第8单元“Our Planet”则关注环境保护,并通过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这个热门话题,讲述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等等。
另外,本系列教材的《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3版)》的单元主题和《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修订版)》的单元主题保持同步,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深度讨论同一个问题,并通过音频、视频和纸质材料不同形式的阅读和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目的。
2. 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准备,启发学生通过储备知识导入新知识
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是文本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导入新的知识时,提供背景和挖掘学习者脑中储存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系列教材在主题导入和练习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这点,使得学习成为一个由旧到新的延续过程。
在每单元的Starter部分,除了通过挖掘学生已有的与本主题相关的词汇外,还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视频形式导入主题。通过观看视频和完成相应的练习,学生对接下来要讨论的主题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后练习中需要学生语言输出时,如Interaction部分,教材不是只罗列要讨论的问题,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文内容出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两三个问题。只有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讲”,他们才会愿意参与讨论。同样Writing部分,为了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无从下笔,编者在练习中提供了相关的视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导出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从而顺利完成写作练习。
3. 练习设计强调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实际应用
传统教材的练习设计过于注重课文词汇、短语及句型的反复训练。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者和管理者都意识到,在加强词汇和句型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意义的理解;在文本意义的理解中掌握词汇和句型,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本系列教材中的应用型综合教程就体现了这个精神。练习设计时,除了Language Focus部分仍旧以词汇、句型训练为主外,更重点突出了Text A和Text B中的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部分。这部分不再仅仅提供对课文理解的几个问题,还设计了针对课文段落大意和具体信息的练习,以及对课文重点句子诠释后回答问题等题型。不仅如此,在其他练习形式中,如Reading in Depth部分,也是学生掌握文意和重点词汇之后才能完成的练习。而Interaction和Writing部分更是对文本意义理解基础上的扩展。
为延展学生的语言输出和语言的实际应用,每单元还增加了一个独特的环节——Workshop。这部分强调在学完本单元的所有内容后,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拓展,完成一个项目型的写作和总结。
另外,前文中提到的本系列教材力求体现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的原则和精神,在练习设计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Text A和Text B部分的练习题型充分满足学生准备四、六级考试的需求。如Text A中的Reading in Depth, Translation;Part C部分的Videobased Writing,以及《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3版)》中按照四、六级考试题型设计的Quiz等都体现了这个编写原则。
4. 同一个单元的不同模块体现不同的难易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中国的地区差别和教育多样化导致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为解决教学上的不便,本系列教材在一个单元内选取的两篇课文或视听材料采取难度递增的模式。这点在《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3版)》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在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三段视频的难易程度逐步递增。这样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逐步提高的规律,也可供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C. 请问 我的帖子 【云里飞作品集】云里飞无线网络技术教程(三-六)为何被删除了
自己同一时间发类似标题的主题贴子,被服务器防水墙自动处理,不关任何人的事!!自模饥掘己看图。已恢复!
春节放假刚回来才看到处理,某些人请不肢袜要危言耸听,没有切实证据就污蔑的根据本站版规可以直接封禁ID。旦核
D. 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 课后答案(石志国的)
第1章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 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 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 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 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第2章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 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
第1章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 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 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 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 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第2章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 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
2
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邮局协议。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5. 使用“net user”指令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 三、简答题
2. 简述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并分析每层可能受到的威胁及如何防御。 答:
第4章 一、选择题
1. 踩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包括任何可得到的蛛丝马迹,但要确保信息的准确),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2. 对非连续端口进行的,并且源地址不一致、时间间隔长而没有规律的扫描,称之为慢速扫描。 二、填空题
1. 扫描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慢速扫描和乱序扫描。
2. 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之上,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及其他同安全规则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
3. 一次成功的攻击,可以归纳成基本的五个步骤,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调整。归纳起来就是“黑客攻击五部曲”,分别为:隐藏IP、踩点扫描、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种植后门和在网络中隐身 三、简答题与程序设计题
2. 黑客在进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目的是什么? 答:(1)隐藏IP:IP隐藏使网络攻击难以被侦破。(2)踩点扫描:踩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扫描的目的是利用各种工具在攻击目标的IP地址或地址段上的主机上寻找漏洞。(3)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得到管理员权限的目的是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对其控制,达到自己攻击的目的。(4)种植后门:为了保持长期对胜利胜利果实的访问权,在已经攻破的计算机上种植一些供自己访问的后门。(5)在网络中隐身:清除登陆日志及其他相关的日志,防止管理员发现。
5. 扫描分成哪两类?每类有什么特点?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进行扫描、各有什么特点? 答:(1)网络扫描一般分为两种策略:一种是主动式策略;另外一种是被动式策略。
(2)被动式策略 特点:基于主机之上的,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及其他同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被动式扫描不会对系统造成破坏。工具及特点:GetNTUser:系统用户扫描;PortScan:开放端口扫描;Shed:共享目录扫描。
(3)主动式策略 特点:基于网络的,它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模拟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并记录系统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主动式扫描对系统进行模拟攻击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破坏。工具及特点:X-Scan-v2.3 :对指定IP地址段(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6. 网络监听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在局域网中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包发往所有连在一起的主机,也就是广播,在报头中包含目的机正确地址。因此只有与数据包中目的地址一致的那台主机才会接受数据包,其他的机器都会将包丢弃。但是,当主机工作在监听模式下时,无论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目的地址是什么,主机都将其接收下来。然后对数据包进行分析,就得到了局域网中通信的数据。一台计算机可以监听同一网段内所有的数据包,不能监听不同网段的计算
E. 计算机网络设计教程(第二版)习题解答陈明
网络工程需求分析完成后,应形成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书,与用户交流、修改,并通过用户方组织的评审。网络工程设计方要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可操作和可行性的阶段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有了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阶段就会“水到渠成”。网络工程设计阶段包括确定网络工程目标与方案设计原则、通信平台规划与设计、资源平台规划与设计、网络通信设备选型、网络服务器与操作系统选型、综合布线网络选型和网络安全设计等内容。
2.1
网络工程目标和设计原则
1.网络工程目标
一般情况下,对网络工程目标要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制定网络工程总目标时应确定采用的网络技术、工程标准、网络规模、网络系统功能结构、网络应用目的和范围。然后,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各分期工程的具体目标、网络建设内容、所需工程费用、时间和进度计划等。
对于网络工程应根据工程的种类和目标大小不同,先对网络工程有一个整体规划,然后在确定总体目标,并对目标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一般我们可以将工程分为三步。
1)
建设计算机网络环境平台。
2) 扩大计算机网络环境平台。
3)
进行高层次网络建设。
2.网络工程设计原则
网络信息工程建设目标关系到现在和今后的几年内用户方网络信息化水平和网上应用系统的成败。在工程设计前对主要设计原则进行选择和平衡,并排定其在方案设计中的优先级,对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将具有指导意义。
1)
实用、好用与够用性原则
计算机与外设、服务器和网络通信等设备在技术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时,其价格却在逐年或逐季下降,不可能也没必要实现所谓“一步到位”。所以,网络方案设计中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充分体现“够用”、“好用”、“实用”建网原则,切不可用“今天”的钱,买“明、后天”才可用得上的设备。
2)
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资源系统建设要采用国家标准,有些还要遵循国际标准(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其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网络工程系统的后期扩充;第二,有利于与外部网络互连互通,切不可“闭门造车”形成信息化孤岛。
3)
可靠性原则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也无论网络规模大小,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工程的生命线。比如,一个网络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应用系统,偶尔出现的死锁,对于政府、教育、企业、税务、证券、金融、铁路、民航等行业产生的将是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应确保网络系统很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尽可能低的平均无故障率。
4)
安全性原则
网络的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防病毒、防黑客等破坏系统、数据可用性、一致性、高效性、可信赖性及可靠性等安全问题。为了网络系统安全,在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用户方在网络安全方面可投入的资金,建议用户方选用网络防火墙、网络防杀毒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网络信息中心对外的服务器要与对内的服务器隔离。
5)
先进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国际先进、主流、成熟的技术。比如,局域网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和全交换以太网技术。视网络规模的大小(比如网络中连接机器的台数在250台以上时),选用多层交换技术,支持多层干道传输、生成树等协议。
6)
易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应易于安装、管理和维护。各种主要网络设备,比如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大功率长延时UPS等设备均要支持流行的网管系统,以方便用户管理、配置网络系统。
7)
可扩展性原则
网络总体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也要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留有扩展的余地,因此要选用主流产品和技术。若有可能,最好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或兼容性好的产品。在一个系统中切不可选用技术和性能不兼容的产品。比如,对于多层交换网络,若要选用两种品牌交换机,一定要注意他们的VLAN干道传输、生成树等协议是否兼容,是否可“无缝”连接。这些问题解决了,可扩展性自然是“水到渠成”。
2.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园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因为如今的局域网技术首选的是交换以太网技术。采用以太网交换机,从物理连接看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扩展星型或树型等结构,从逻辑连接看拓扑结构只能是总线结构。对于大中型网络考虑链路传输的可靠性,可采用冗余结构。确立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是整个网络方案规划的基础,物理拓扑结构的选择往往和地理环境分布、传输介质与距离、网络传输可靠性等因素紧密相关。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需要设计不同的物理网络拓扑,不同的网络物理拓扑设计施工安装工程的费用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网络物理拓扑最好选用星型结构,以便于网络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2)
传输介质与距离:在设计网络时,考虑到传输介质、距离的远近和可用于网络通信平台的经费投入,网络拓扑结构必须具有在传输介质、通信距离、可投入经费等三者之间权衡。建筑楼之间互连应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如果两建筑楼间距小于90m,也可以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但要考虑屏蔽双绞线两端接地问题。
3)
可靠性:网络设备损坏、光缆被挖断、连接器松动等这类故障是有可能发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应避免因个别结点损坏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若经费允许,网络拓扑结构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最好采用全冗余连接,如图6-1所示。
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设计与网络规模息息相关。一个规模较小的星型局域网没有汇聚层、接入层之分。规模较大的网络通常为多星型分层拓扑结构,如图6-1所示。主干网络称为核心层,用以连接服务器、建筑群到网络中心,或在一个较大型建筑物内连接多个交换机配线间到网络中心设备间。连接信息点的“毛细血管”线路及网络设备称为接入层,根据需要在中间设置汇聚层。
图6-1
网络全冗余连接星型拓扑结构图
分层设计有助于分配和规划带宽,有利于信息流量的局部化,也就是说全局网络对某个部门的信息访问的需求根少(比如:财务部门的信息,只能在本部门内授权访问),这种情况下部门业务服务器即可放在汇聚层。这样局部的信息流量传输不会波及到全网。
2.主干网络(核心层)设计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要根据以上需求分析中用户方网络规模大小、网上传输信息的种类和用户方可投入的资金等因素来考虑。一般而言,主干网用来连接建筑群和服务器群,可能会容纳网络上50%~80%的信息流,是网络大动脉。连接建筑群的主干网一般以光缆做传输介质,典型的主干网技术主要有100Mbps-FX以太网、l
000Mbps以太网、ATM等。从易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的角度考虑,采用百兆、千兆以太网是目前局域网构建的流行做法。
3.汇聚层和接入层设计
汇聚层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网络规模的大小。当建筑楼内信息点较多(比如大于22个点)超出一台交换机的端口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换机扩充端口时,就需要有汇聚交换机。交换机间如果采用级连方式,则将一组固定端口交换机上联到一台背板带宽和性能较好的汇聚交换机上,再由汇聚交换机上联到主干网的核心交换机。如果采用多台交换机堆叠方式扩充端口密度,其中一台交换机上联,则网络中就只有接入层。
接入层即直接信息点,通过此信息点将网络资源设备(PC:等)接入网络。汇聚层采用级连还是堆叠,要看网络信息点的分布情况。如果信息点分布均在距交换机为中心的50m半径内,且信息点数已超过一台或两台交换机的容量,则应采用交换机堆叠结构。堆叠能够有充足的带宽保证,适宜汇聚(楼宇内)信息点密集的情况。交换机级连则适用于楼宇内信息点分散,其配线间不能覆盖全楼的信息点,增加汇聚层的同时也会使工程成本提高。
汇聚层、接入层一般采用l00Base-Tx快速变换式以太网,采用10/100Mbps自适应交换到桌面,传输介质是超五类或五类双绞线。Cisco
Catalyst
3500/4000系列交换机就是专门针对中等密度汇聚层而设计的。接入层交换机可选择的产品根多,但要根据应用需求,可选择支持l~2个光端口模块,支持堆叠的接入层变换机。
4.广域网连接与远程访问设计
由于布线系统费用和实现上的限制,对于零散的远程用户接入,利用PSTN电话网络进行远程拨号访问几乎是惟一经济、方便的选择。远程拨号访问需要设计远程访问服务器和Modem设备,并申请一组中继线。由于拨号访问是整个网络中惟一的窄带设备,这一部分在未来的网络中可能会逐步减少使用。远程访问服务器(RAS)和Modem组的端口数目一一对应,一般按一个端口支持20个用户计算来配置。
广域网连接是指园区网络对外的连接通道.一般采用路由器连接外部网络。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网络用户的数量,来选择对外连接通道的带宽。如果网络用户没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采用ISDN或ADSL等技术连接外网。如果用户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服务器,用户可采用DDN(或E1)专线连接、ATM交换及永久虚电路连接外网。其连接带宽可根据内外信息流的大小选择,比如上网并发用户数在150~250之问,可以租用2Mbps线路,通过同步口连接Internet。如果用户与网络接入运营商在同一个城市,也可以采用光纤10Mbps/100Mbps的速率连接Internet。外部线路租用费用一般与带宽成正比,速度越快费用越高。网络工程设计方和用户方必须清楚的一点就是,能给用户方提供多大的连接外网的带宽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用户方租用外连线路的速率,二是用户方共享运营商连接Internet的速率。
5.无线网络设计
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无线网络首先适用于很难布线的地方(比如受保护的建筑物、机场等)或者经常需要变动布线结构的地方(如展览馆等)。学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一个无线网络系统可以使教师、学生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接入网络。另外,因为无线网络支持十几公里的区域,因此对于城市范围的网络接入也能适用,可以设想一个采用无线网络的ISP可以为一个城市的任何角落提供高达10Mbps的互联网接入。
6.网络通信设备选型
1)
网络通信设备选型原则
2)
核心交换机选型策略
3)
汇聚层/接入层交换机选型策略
4)
远程接入与访问设备选型策略
2.3
网络资源平台设计
1.服务器
2.服务器子网连接方案
3.网络应用系统
2.4
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配置
1.网络操作系统选型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产品较多,为网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选择性。操作系统对网络建设的成败至天重要,要依据具体的应用选择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网络系统集成方在网络工程项目中要完成基础应用平台以下三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建构。选择什么操作系统,也要看网络系统集成方的工程师以及用户方系统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对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经验而定。如果在工程实施中选一些大家都比较生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有可能使工期延长,不可预见性费用加大,可能还要请外援做系统培训,维护的难度和费用也要增加。
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个大类:即面向IA架构PC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族和UNIX操作系统家族。UNIX服务器品质较高、价格昂贵、装机量少而且可选择性也不高,一般根据应用系统平台的实际需求,估计好费用,瞄准某一两家产品去准备即可。与UNIX服务器相比,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品牌和产品型号可谓“铺天盖地”,
一般在中小型网络中普遍采用。
同一个网络系统中不需要采用同一种网络操作系统,选择中可结合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Linux和UNIX的特点,在网络中混合使用。通常WWW、OA及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可采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平台,E-mail、DNS、Proxy等Internet应用可使用Linux/UNIX,这样,既可以享受到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应用丰富、界面直观、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可以享受到Linux/UNIX稳定、高效的好处。
2.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配置
首先,应根据需求阶段的调研成果,比如网络规模、客户数量流量、数据库规模、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的特殊要求等,决定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档次、配置。例如,服务器若是用于部门的文件打印服务,那么普通单处理器Windows 2000Advanced
Server服务器就可以应付自如;如果是用于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那么服务器上至少要有256MB的内存:作为小型数据库服务器或者E-mail、Internet服务器,内存要达到512MB,而且要使用ECC内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一般的网络要求是有数十个至数百个用户,使用的数据库规模不大,此时选择部门级服务器。1路至2路CPU、512-1024MB
ECC内存、三个36GB(RAID5)或者五个36GB硬盘(RAID5)可以充分满足网络需求。如果希望以后扩充的余地大一些,或者服务器还要做OA服务器、MIS服务器,网络规模比较大,用户数据量大,那么最好选择企业级服务器,即4路或8路SMP结构,带有热插拔RAID磁盘阵列、冗余风扇和冗余电源的系统。
其次,选择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时,对服务器上几个关键部分的选取一定要把好关。因为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虽然是兼容性相对不错的操作系统,但兼容并不保证100%可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内存必须是支持ECC的,如果使用非ECC的内存,SQL数据库等应用就很难保证稳定、正常地运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主要部件(如主板、网卡)一定要是通过了微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认证的。只有通过了微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部件认证的产品才能保证其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下的100%可用性。另外,就是服务器的电源是否可靠,因为服务器不可能是跑几天歇一歇的。
第三,在升级已有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时.则要仔细分析原有网络服务器的瓶颈所在,此时可简单利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统中集成的软件工具,比如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统性能监视器等。查看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系统各部分资源的使用情况。一般来说,可供参考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系统升级顺序是扩充服务器内存容量、升级服务器处理器、增加系统的处理器数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于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上的典型应用(如SQL数据库、OA服务器)来说,这些服务占用的系统主要资源开销是内存开销,对处理器的资源开销要求并小多,通过扩充服务器内存容量提高系统的可用内存资源,将大大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反过来,由于多处理器系统其本身占用的系统资源开销大大高于单处理器的占用。所以相对来说,增加系统处理器的升级方案,其性价比要比扩充内存容量方案差。因此,要根据网络应用系统实际情况来确定增加服务器处理器的数目,比如网络应用服务器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复杂的算法、大量的数学模型等。
3.服务器群的综合配置与均衡
我们所谓的PC服务器、UNIX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其概念主要限于物理服务器(硬件)范畴。在网络资源存储、应用系统集成中。通常将服务器硬件上安装各类应用系统的服务器系统冠以相应的应用系统的名字,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其概念属于逻辑服务器(软件)范畴。根据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和应用密度的需要,有时一台服务器硬件专门运行一种服务,有时一台服务器硬件需安装两种以上的服务程序,有时两台以上的服务器需安装和运行同一种服务系统。也就是说,服务器与其在网络中的职能并不是一一对麻的。网络规模小到只用l至2台服务器的局域网,大到可达十几台至数十台的企业网和校园网,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费用承受能力、服务器性能和不同服务程序之间对硬件占用特点、合理搭配和规划服务器配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是系统集成方要考虑的问题。
有关服务器应用配置与均衡的建议如下。
1)
中小型网络服务器应用配置
2)
中型网络服务器应用配置
3)
大中型网络或ISP/ICP的服务器群配置
2.5
网络安全设计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重点在于根据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出网络各层次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然后确定出选用什么样的网络安全系统产品。
1.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尽管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但是,如果在网络方案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安全原则,那么网络系统的安全就会有保障。设计时如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网管阶段,这种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在设计网络方案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
网络安全前期防范
强调对信息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保护。大家都知道“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此道理对网络安全来说也是有效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种种漏洞构成了系统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户网络系统自身的复杂性、资源共享性,使单纯的技术保护防不胜防。攻击者使用的是“最易渗透性”,自然在系统中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对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测(包括模拟攻击),是设计网络安全系统的必要前提条件。
2)
网络安全在线保护
强调安全防护、监测和应急恢复。要求在网络发生被攻击、破坏的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快地恢复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减少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系统应该包括3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安全监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是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避免非法攻击的进行:安全监测机制是监测系统的运行,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安全恢复机制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攻击的破坏程度。
3)
网络安全有效性与实用性
网络安全应以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用户方的操作活动为前提。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应用是一对矛盾。一方面,为健全和弥补系统缺陷的漏洞,会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势必给系统的运行和用户方的使用造成负担和麻烦,“越安全就意味着使用越不方便”。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不能容忍安全连接和安全处理造成的时延。网络安全采用分布式监控、集中式管理。
4)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与管理
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必然是分为不同级别的,包括对信息保密程度分级(绝密、机密、秘密、普密),对用户操作权限分级(面向个人及面向群组),对网络安全程度分级(安全子网和安全区域),对系统结构层分级(应用层、网络层、链路层等)的安全策略。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对象,提供全面的、可选的安全算法和安全体制,以满足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各种实际需求。
网络总体设计时要考虑安全系统的设计。避免因考虑不周,出了问题之后“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避免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避免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安全与保密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必须注重网络安全管理。要安全策略到设备、安全责任到人、安全机制贯穿整个网络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
网络安全经济实用
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受经费限制的。因此在考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性能价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网络系统所要求的安全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园区网络要具有身份认证、网络行为审计、网络容错、防黑客、防病毒等功能。网络安全产品实用、好用、够用即可。
2.网络信息安全设计与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面临的各种攻击和风险。
第二步、确定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是对应用系统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安全策略的制定要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
系统整体安全性,由应用环境和用户方需求决定,包括各个安全机制的子系统的安全目标和性能指标。
(2)
对原系统的运行造成的负荷和影响(如网络通信时延、数据扩展等)。
(3) 便于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控制、管理和配置。
(4)
可扩展的编程接口,便于更新和升级。
(5) 用户方界面的友好性和使用方便性。
(6)
投资总额和工程时间等。
第三步、建立安全模型。
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化,更好地解决和安全策略有关的问题。安全模型包括网络安全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分为安全体制、网络安全连接和网络安全传输三部分。
(1)
安全体制:包括安全算法库、安全信息库和用户方接口界面。
(2) 网络安全连接:包括安全协议和网络通信接口模块。
(3)
网络安全传输: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安全支撑系统和网络安全传输系统。
第四步、选择并实现安全服务。
(1)
物理层的安争:物理层信息安全主要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物理通路的窃听和对物理通路的攻击(干扰等)。
(2)
链路层的安全:链路层的网络安全需要保证通过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主要采用划分VLAN(局域网)、加密通信(远程网)等手段。
(3)网络层的安全:网络层的安全需要保证网络只给授权的客户使用授权的服务,保证网络传输正确,避免被拦截或监听。
(4)
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要求保证客户资料、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安令,同时能够对该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进行审计。
(5)
应用平台的安全:应用平台指建立在网络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服务,如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由于应用平台的系统非常复杂,通常采用多种技术(如SSL等)来增强应用平台的安全性。
(6)
应用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系统的安全与系统设计和实现关系密切。应用系统使用应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来保证基本安全,如通信内容安全、通信双方的认证和审计等手段。
第五步、安全产品的选型
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包括防火墙、用户身份认证、网络防病系统统等。安全产品的选型工作要严格按照企业(学校)信息与网络系统安全产品的功能规范要求,利用综合的技术手段,对产品功能、性能与可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为企业、学校选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安全产品。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设计总说明
对系统工程起动的背景进行简要的说明:主要包括:
(1)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2)
业主发展的需要(对需求分析书进行概括)
2.设计总则
在这一部分阐述整个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主要包括:
(1)
系统设计思想
(2) 总体目标
(3)
所遵循的标准
3.技术方案设计
对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给出全面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
(1) 整体设计概要
(2)
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 网络系统设计
(5) 网络应用系统平台设计
(6)
服务器系统安全策略
4.预算
对整个系统项目进行预算。主要内容包括:列出整个系统的设备、材料用量表及费用;成本分析;以综合单价法给出整个系统的预算表。
5.项目实施管理
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项目实施组织构架及管理
(2) 奖惩体系
(3) 施工方案
(4) 技术措施方案
(5) 项目进度计划
F.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信 2.实现资源共享 3.局域网 广域网 4.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二.选择题 DDBBCCA 三.简答题 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 (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可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速率很高,十分适合于环型拓扑的单方向传输。环型拓扑的缺点如下:结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故障检测困难;信道利用率低。 (5)网状型拓扑优点是:可靠性好,结点的独立处理能力强,信息传输容量大。 缺点是: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实时控制、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其他综合服务。举例说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题 1.信号
2.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3.调制 解调 调制解调器 4.幅度调制(ASK) 频率调制(FSK) 相位调制(PSK) 5.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6.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 7.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二.选择题 BDAABDABCCB 三.简答题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识或消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可以被描述。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这些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而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据要通过物理介质和器件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将其转变成物理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现形式,是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在计算机中,信息是用数据表示的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2.答: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不同步,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动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术有两种类型: (1)位同步:只有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发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 (2)字符或帧数据的同步:通信双方在解决了比特位的同步问题之后,应当解决的是数据的同步问题。例如,字符数据或帧数据的同步。 3、4.略 5.传输出错,目的结点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余数。 CH3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物理 3.比特流 差错 4.比特 数据帧 数据包(分组) 报文 5.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二、选择题 DBACB BCABB CDACA 三、简答题 1.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因此,网络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下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独立分割。由于各层独立划分,因此,每层都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实现技术。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3.帧同步(定界)就是标识帧的开始与结束,即接收方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于结束。常见有4中帧定界方法,即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和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传输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端口号。 5.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邻结点间数据包的透明传输,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任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2)组包与拆包;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 6.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而网络层只负责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传输层是资源子网的最低层,所以说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包到达指定的主机后,还必须将它交给这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端口号),这由传输层按端口号寻址加以实现。 7.流量控制就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数据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的接收及处理能力,使得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拥塞”或“拥挤”现象,避免死锁。 流量在计算机网络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组流。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会使得某些结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此时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将随着输入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在网络中,应尽量避免拥塞现象的发生,即要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和传输层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关。 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4)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与重组数据的意思如下: 在发送方,传输层将会话层来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在这些数据单元头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形成报文,报文的头部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在接收方,数据经通信子网到达传输层后,要将各报文原来加上的报文头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还原为原来的数据,送给会话层。 9.TCP/IP参考模型先于OSI参考模型开发,所以并不符合OSI标准。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2)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网际层(Internet Layer);4)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们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这是它没有能够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原因。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2)TCP/IP参考模型的网 络接口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CH4 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纤 2.IEEE802.4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子层(LLC) 4.CSMA/CD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6.MAC地址 48 厂商 该厂商网卡产品的序列号 二.选择题 ADCBCDAB 二.简答题 1.答:局域网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特点:地理范围有限;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且便于管理;网速较快;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等。 2.答:局域网有硬件和软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网卡驱动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诊断软件。局域网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数据交换设备五部分组成。 3.答:目前,局域网常用的共享式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 CSMA/CD协议主要用于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或树型的以太网中。CSMA/CD采用了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低负荷时,响应较快,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负荷(节点激增)时,随着冲突的急剧增加,传输延时剧增,导致网络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有冲突型的网络,时间不确定,因此,不适合控制型网络。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多用于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有序的竞争协议。令牌环网络的主要特点:无冲突;时间确定;适合光纤;控制性能好;在低负荷时,也要等待令牌的顺序传递,因此,低负荷时响应一般,在高负荷时,由于没有冲突,因此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于物理结构是总线的而逻辑结构却是环型的网络。特点类似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4句话: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5.答:由于局域网不需要路由选择,因此它并不需要网络层,而只需要最低的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标准,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子层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换机 路由器 2.电路交换(拨号)服务 分组交换服务 租用线路或专业服务 3.计算机主机 局域网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选择题 BCADAA 三.简答题 1.答:①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③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 2.答:(1)多种业务的兼容性 (2)数字传输: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3)标准化的接口: (4)使用方便 (5)终端移动性 (6)费用低廉 3.答:① 采用TDMA、CDMA数字蜂窝技术,频段为450/800/900MHz,主要技术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窝技术,频段为1.8/1.9GHz,主要技术基于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收、发话费增值业务,支持数据接入速率最高达171.2Kbps,可完全支持浏览Internet的 Web站点。 CH6答案 一.填空题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 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DBCAC 三.问答题 1.答:①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 ②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③从网络的观点看,可以将网络操作系统与标准的网络层次模型作以比较。 2.答: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应具有通常操作系统应具有的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的服务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电子邮件服务功能;远程打印服务功能等。
G. 家庭宽带怎么连接有线路由器
工具:有线路由器;电脑;网线;
操作步骤如下:
1、将外网宽带网线接入路由器WLAN口(WLAN口一般为单独一个颜色);
H. 创维电视app打开出现timeout
方法一:关闭并重启电视当wifi连接无法上网时,首先建议关闭电视,切断电源,放置30秒的时间,再将连接好电源,并重新启动电视。重启电视能够重置系统,让系统能够重新识别WiFi信号。 方法二:关闭并重启电视WiFi连接若设置了电视的WiFi连接,电视中已经保留了一个由其它WiFi连接分配的网络IP地址了,它会被应用到当前的WiFi中。如果地址模式是相同 的,并且没有出现地址冲突的情况,就没有什么要担心的。但是系统偶尔会应该数据儿出错。因此,用户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关闭并重新启动WiFi连接: 1、点击打开菜单。 2、进入设置栏。 3、选择无线和网络设置部分。 4、进入WiFi设置项目。 5、在新窗口中选顷罩择关闭WiFi。 6、在完成关闭操作后,重新进入该项目,选择打开WiFi。 方法三:如果上面的做法没有起作用的话,需在电视WiFi设置中选择忽略该网络,并重新进行添加操作。 1、在电视WiFi设置中找到现已连接的网络。 2、选择忽略该网络。 3、等待网络自动显示。 4、选择并输入网络密码,登入网络。 方法四:确认路由器的信号是否正常,弱信号太弱,有可能会连接不上WiFi。如果是的话,有以下几种方法解决: 1、位置第一位不少人会把路由器放在隐蔽的墙角或电视柜后面。经过测试,想要增强家里WiFi信号,最好把路由器放在不受墙面或者家居阻碍的地方。如果是复式或者三室两厅以上的户型,路由器位置最好放在房子中心,这样才能使WiFi信号全部覆盖。 2、减少干扰设备手机、微波炉、有WiFi模块的电器甚至邻居家的路由器都会干扰到WiFi的信号,如果不想重新选购双波段路由器来解决问题,最好把无线路由器周边干扰器挪远点。 3、自己动手扩大覆盖面积最受欢迎的DIY方法就是用易拉罐来增强信号,方法很简单:环切易拉罐底部,将整个底部切除,然后展开易拉罐将路由器天线穿过罐口就可以了。如果家里有淘汰下来的老路由器,按照说明书将老路由器设置为AP模式,然后通过LAN口连接到家里现在使用的主路由器,也能扩大家里的WiFi信号。 4、天线摆放角度多数无线路由器配备的全向天线,呈“环形”立体覆盖。在垂直方向上,WiFi信号覆盖更广。值得注意的是,当路由器的天线以垂直方向摆放时,其上方和下方是信号覆盖的薄弱点。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使用距离和高度,选择合适的角度。 5、找到正确的无线信道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无线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会相互搅扰,致使信号质量变差。无线路由器能够选择不同的信道工作,可是用WiFi Stumbler或WiFi Alyzer这样的扫描工具,来查找屋子里的最佳信道。 6、定时重启有时路由器过热、老化、下载过量导致信号覆盖降低,因此可以考虑将路由器设置为 每天自动重启。不少固件或计时软件都有这一功能,重启路由器后,WiFi能变得更快更稳定。 7、释放路由器的潜能无线路由器安装之后,接通电源,进入安全设置,将路由器速率调为最大,并将路由器设置为只用一种802.11协议。许多路由器出厂设置多为75%速率运行,还有许多路由器设置为混合模式,调整为单一协议后,可明显提升速率。 8、额外选配电力猫如果家里空间太大或有很多楼层,WiFi信号难以覆盖,可通过电力猫把网络信号调至到电线上,利用现有电线来解决网络传输。把一直电力猫通过网线连到路由器上,然后接通电源,在同一电表下就实现了电力线载波通信。逍遥在其它房间无线上网,在插一只无线电力猫就可以了。 9、选购多无线路由器如果家里无线路由器已经使用较长时间,更换一个新的双天线中乎乱、多天线路由器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信号传输技术一只在更新换代,新的路由器能带来更有效的传播和更少的损耗。方法五:重启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一般处于长时间工作状态,个别家庭在使用WiFi网络是不会把路由器或者调制解调卖档器关闭,系统在长时间操作难免会出现数据出错, 所以在WiFi无法连上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重启调节解调器或路由器。调节解调器和路由器一般没有硬开关,用户只需断电30秒,恢复电源即可。切记!!请勿重置路由器!否则路由器数据将被清除,需要重新设置。 方法六:看看路由器是否静止了创维电视的网卡地址。我们可以进入路由器系统设置,关闭访问禁止或者添加创维电视为允许连接的设备。 方法七:查看无线网络里的网关和DNS是否正常,建议创维电视wifi设为为自动获取,若用手动获取是否填写好IP地址。查看DNS是否正确。 方法八: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创维电视恢复出厂设置 1、将音量减至“00”,按住面板上的“音量减”键不松手,同时按一下遥控器的“屏显”键,即可进工厂调试模式。 2、在工厂调试模式下,按一下遥控器上的数字键“6”,屏幕上将显示“P-MOD”菜单(要求输入密码),依次按数字键“7”、“8”、“9”。 3、连续按四次“菜单”键,调出“PE-2”菜单,将状态栏(光标)移至“INIT”项,按“音量加”键,使“INIT”项的数据由“00”变为“FF”。如果“INIT”项的参数无法变为“FF”,或变为“FF”后仍为英文菜单或收不到台等,那么有必要检查EEPROM的第七脚在初始化时是否为低电平。 4、按下交流电源开关关机,再重新开机,即完成初始化操作。 有关酷开电视使用方面的疑问,可以登录酷开社区论坛或关注酷开社区微信,看看丰富的使用教程、常见问题应对方法以及玩家介绍的各种新鲜玩法
I. 华为路由器为何亮红灯
在使用华为4G路由器设施高速网络和低速网络进行切换时,往往重启没有成功,导致联网指示灯一直是红色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教程。
一、常见的一种解决办法
1、当我们新的一天看到自己4G路由器联网指示灯是红色时,肯定一脸懵逼。
J. 三级网络技术题目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1959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的一台通用大型电子管计算机是
A)103计算机
B)104计算机
C) 720计算机
D)l30计算机 〔答案讨论〕
(2)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模拟核爆炸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
B)天气预报采用了巨型计算机处理数据
C)经济运行模型还不能用计算机模拟
D)过程控制可采用低档微处理器芯片 〔答案讨论〕
(3)关于服务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按体系结构分为入门级、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
B)按用途分为台式、机架式、机柜式服务器
C)按处理器类型分为文件、数据库服务器
D)刀片式服务器的每个刀片是一块系统主板 〔答案讨论〕
(4)关于计算机配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服务器机箱的个数用1U/2U/3U/……/8U表示
B)现在流行的串行接口硬盘是SATA硬盘
C)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D)串行SCSI硬盘简称SAS硬盘
(5)关于软件开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软件生命周期包括计划、开发两个阶段
B)开发初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C)开发后期进行编码、测试、维护
D)软件运行和使用中形成文档资料 〔答案讨论〕
(6)关于多媒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多媒体的数据最很大,必须进行压缩才能实用
B)多媒体信息有许多冗余,这是进行压缩的基础
C)信息熵编码法提供了无损压缩
D)常用的预测编码是变换编码 〔答案讨论〕
(7)关于数据报交换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报文传输前建立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虚电路
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路径进行传输
C)同一报文的每个分组中都要有源地址与目的地址
D)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能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 〔答案讨论〕
(8)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帧间间隔大小取决于
A)接入点
B)交换机
C)帧大小
D)帧类型 〔答案讨论〕
(9)以下网络应用中不属于Web应用的是
A)电子商务
B)域名解析
C)电子政务
D)博客 〔答案讨论〕
(10)关于千兆以太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与传统以太网采用相同的帧结构
B)标准中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
C)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D)用GMII分隔MAC子层与物理层 〔答案讨论〕
(11)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基础是
A)路由技术
B)带宽分配
C)交换技术
D)冲突检测 〔答案讨论〕
(12)关于OSI参考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高层为低层提供所需的服务
B)高层需要知道低层的实现方法
C)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有相同的功能
D)不同结点需要相同的操作系统 〔答案讨论〕
(13)如果网络结点传输I0bit数据需要1×10-8s,则该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A)10Mbps
B)1Gbps
C)100Mbps
D)10Gbps 〔答案讨论〕
(14)关于传统Ethernet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典型的总线型局域网
B)结点通过厂播方式发送数据
C)需要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CSMA/CA 〔答案讨论〕
(15)网桥实现网络互联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答案讨论〕
(16)在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是
A)FTP
B)DNS
C)TCP
D)UDP 〔答案讨论〕
(17)以下哪一个不是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规定的物理层传输方式?
A)直接序列扩频
B)跳频广播
C)蓝牙
D)红外 〔答案讨论〕
(18)关于网络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基本数据传输单位是帧
B)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选择
C)完成应用层信息格式的转换
D)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 〔答案讨论〕
(19)1000BASE-T标准支持的传输介质是
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
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答案讨论〕
(20)电子邮件传输协议是
A)DHCP
B)FTP
C)CMIP
D)SMTP 〔答案讨论〕
(21)关于IEEE 802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分为LLC与MAC子层
C)只包括一种局域网协议
D)针对广域网环境 〔答案讨论〕
(22)关于Ad Hoc网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对等式的无线移动网络
B)在WLA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C)采用无基站的通信模式
D)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 〔答案讨论〕
(23)以下P2P应用软件中不属于文件共享类应用的是
A)Skype
B)Gnutella
C)Napster
D)BitTorrent 〔答案讨论〕
(24)关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多用户、多任务的系统
B)通常采用多线程的处理方式
C)线程比进程需要的系统开销小
D)线程管理比进程管理复杂 〔答案讨论〕
(25)关于Windows Server基本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Windows 2000开始与IE集成,并摆脱了DOS
B)Windows 2003依据。NET架构对NT技术做了实质的改进
C)Windows 2003 R2可靠性提高,安全性尚显不足
D)Windows 2008重点加强安交全性,其他特征与前面版本类似
(26)关于活动目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活动目录包括日录和目录服务
B)域是基本管理单位,通常不再细分
C)活动目录采用树状逻辑结构
D)通过域构成树,树再组成森林 〔答案讨论〕
(27)关于Unix操作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Unix由内核和外壳两部分组成
B)内核由文件子系统和目录子系统组成
C)外壳由进程子系统和线程子系统组成
D)内核部分的操作原语对用户程序起作用 〔答案讨论〕
(28)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内核代码与Unix不同
B)适合作为Internet服务平台
C)文件系统是网状结构
D)用户界面主要有KDE和GNOME 〔答案讨论〕
(29)关于TCP/IP协议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由TCP和IP两个协议组成
B)规定了Internet中主机的寻址方式
C)规定了Internet中信息的传输规则
D)规定了Internet中主机的命名机制 〔答案讨论〕
(30)关于IP互联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隐藏了低层物理网络细节
B)数据可以在IP互联网中跨网传输
C)要求物理网络之间全互连
D)所有计算机使用统一的地址描述方法
(31)以下哪个地址为回送地址?
A)128.0.0.1
B)127.0.0.1
C)126.0.0.1
D)125.0.0.1
(32)如果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20.22.25.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那么该主机的主机号为
A)6
B)25
C)22
D)20 〔答案讨论〕
(33)一个连接两个以太网的路由器接收到一个IP数据报,如果需要将该数据报转发到IP地址为202.123.1.1的主机,那么该路由器可以使用哪种协议寻找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A)IP
B)ARP
C)DNS
D)TCP
(34)在没有选项和填充的情况下,IPv4数据报报头长度域的值应该为
A)3
B)4
C)5
D)6
(35)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互联网的性能
B)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
C)适应各个物理网络不同的地址长度
D)适应各个物理网络不同的MTU长度
(36)关于ICMP差错报文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享受特别优先权和可靠性
B)数据中包含故障IP数据报数据区的前64比特
C)伴随抛弃出错LF数据报产生
D)目的地址通常为抛弃数据报的源地址
37)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所示。如果该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目的1P地址为10.1.2.5的报文,那么它应该将其投递到
A)10.1.0.0
B)10.2.0.5
C)10.4.0.0
D)10.3.0.7
(38)关于RIP与OSPF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RIP和OSPF都采用向量-距离算法
B)RIP和OSPF都采用链路-状态算法
C)RIP采用向量-距离算法,OSPF采用链路-状态算法
D)RIP采用链路-状态算法,OSPF采用向量-距离算法
(39)为确保连接的可靠建立,TCP采用的技术是
A)4次重发
B)3次重发
C)4次握手
D)3次握手
(40)关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客户机主动请求,服务器被动等待
B)客户机和服务器都主动请求
C)客户机被动等待,服务器主动请求
D)客户机和服务器都被动等待 〔答案讨论〕
(41)关于Internet域名系统的描达中,错误的是
A)域名解析需要一组既独立又协作的域名服务器
B)域名服务器逻辑上构成一定的层次结构
C)域名解析总是从根域名服务器开始
D)递归解析是域名解析的一种方式
(42)pwd是一个FTP用户接口命令,它的意义是
A)请求用户输入密码
B)显示远程主机的当前工作目录
C)在远程主机中建立目录
D)进入主动传输方式
(43)为了使电子邮件能够传输二进制信息,对RFC822进行扩充后的标准为
A)RFC823
B)SNMP
C)MIME
D)CERT
(44)关于WWW服务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WWW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B)WWW的传输协议采用HTML
C)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URL维持
D)客户端应用程序称为浏览器 〔答案讨论〕
(45)下面哪个不是Internet网络管理协议?
A)SNMPv1
B)SNMPv2
C)SNMPv3
D)SNMPv4
(46)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安全要求最高的防护等级是
A)指导保护级
B)强制保护级
C)监督保护级
D)专控保护级
(47)下面哪种攻击属于被动攻击?
A)流量分析
B)数据伪装
C)消息重放
D)消息篡改
(48)AES加密算法处理的分组长度是
A)56位
B)64位
C)128位
D)256位
(49)RC5加密算法没有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A)异或
B)循环
C)置换
D)加
(50)关于消息认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消息认证称为完整性校验
B)用于识别信息源的真伪
C)消息认证都是实时的
D)消息认证可通过认证实现
(51)关于RSA密码体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问题
B)是一种对称密码体制
C)加密速度很快
D)常用于数字签名
(52)关丁Kerberos认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一个包含所有用户密钥的数据库
B)用户密钥是一个加密口令
C)加密算法必须使用DES
D)Kerberos提供会话密钥 〔答案讨论〕
(53)用RSA算法加密时,已知公钥是(e=7,n=20),私钥是(d=3,n=20),用公钥对消息M=3加密,得到的密文是
A)19
B)13
C)12
D)7
(54)下面哪个地址不是组播地址?
A)224.0.1.1
B)232.0.0.1
C)233.255.255.1
D)240.255.255.1
(55)下面哪种P2P网络拓扑不是分布式非结构化的?
A)Gnutella
B)Maze
C)LimeWire
D)BearShare 〔答案讨论〕
(56)关于即时通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只工作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
B)QQ是最早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
C)QQ的聊天通信是加密的
D)即时通信系统均采用SIP协议
(57)下面哪种服务不属于IPTV通信类服务?
A)IP语音服务
B)即时通信服务
C)远程教育服务
D)电视短信服务
(58)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最早出现的IP电话工作方式是
A)PC-to-PC
B)PC-to-Phone
C)Phone-to-PC
D)Phone-to-Phone 〔答案讨论〕
(59)数字版权管理主要采用数据加密、版权保护、数字签名和
A)认证技术
B)数字水印技术
C)访问控制技术
D)防篡改技术 〔答案讨论〕
(60)网络全文搜索引擎一般包括搜索器、检索器、用户接口和
A)索引器
B)机器人
C)爬虫
D)蜘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英文缩写是【1】。
(2)流媒体数据流具有连续性、实时性和【2】三个特点。
(3)00-60-38-00-08-A6是一个【3】地址。
(4)Ethernet V2.0规定帧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4】。
(5)RIP协议用于在网络设备之间交换【5】信息。
(6)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6】、语义与时序。
(7)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与【7】。
(8)一台Ethernet交换机提供24个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与1个1Gbps的全双工端口,在交换机满配置情况下的总带宽可以达到【8】。
(9)Web OS是运行在【9】中的虚拟操作系统。 〔答案讨论〕
(10)Novell公司收购了SUSE,以便通过SUSE【10】Professional产品进一步发展网络操作系统业务。 〔答案讨论〕
(11)IP服务的三个特点是:不可靠、面向非连接和【11】。 〔答案讨论〕
(12)如果一个IP地址为10.1.2.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主机需要发送一个有限广播数据报,该有限广播数据报的目的地址为【12】。 〔答案讨论〕
(13)IPv6的地址长度为【13】位。 〔答案讨论〕
(14)浏览器结构由一个【14】和一系列的客户单元、解释单元组成。 〔答案讨论〕
(15)为了解决系统的差异性,Telnet协议引入了【15】,用于屏蔽不同计算机系统对键盘输入解释的差异。 〔答案讨论〕
(16)SNMP从被管理设备收集数据有两种方法:基于【16】方法和基于中断方法。 〔答案讨论〕
(17)数字签名是笔迹签名的模拟,用于确认发送者身份,是一个【17】的消息摘要。 〔答案讨论〕
(18)包过滤防火墙依据规则对收到的IP包进行处理,决定是【18】还是丢弃。 〔答案讨论〕
(19)组播允许一个发送方发送数据包到多个接收方。不论接收组成员的数量是多少,数据源只发送【19】数据包。 〔答案讨论〕
(20)P2P网络存在四种主要结构类型,Napster是【20】目录式结构的代表。
答案
答案: ¬
一、选择题 ¬
(1)B (2)C (3)D (4)A (5)B
(6)D (7)A (8)D (9)B (10)C ¬
(11)C (12)C (13)B (14)D (15)A ¬
(16)C (17)C (18)B (19)C (20)D ¬
(21)B (22)B (23)A (24)D (25)B ¬
(26)B (27)A (28)C (29)A (30)C ¬
(31)B (32)A (33)B (34)C (35)D ¬
(36)A (37)B (38)C (39)D (40)A ¬ ¬
(41)C (42)B (43)C (44)B (45)D ¬
(46)D (47)A (48)C (49)C (50)C ¬
(51)D (52)C (53)D (54)D (55)B ¬
(56)C (57)C (58)A (59)B (60)A ¬
二、填空题 ¬
(1)RISC ¬
(2)时序性 ¬
(3)以太网物理地址(MAC) ¬
(4)1500B ¬
(5)路由 ¬
(6)语法 ¬
(7)数据链路层 ¬
(8)6.8Gbps ¬
(9)网页浏览器 ¬
(10)Linux ¬
(11)尽最大努力投递 ¬
(12)255.255.255.255 ¬
(13)128 ¬
(14)控制单元 ¬
(15)网络虚拟终端NVT ¬
(16)轮询 ¬
(17)加密 ¬
(18)转发 ¬
(19)一次 ¬
(20)集中 ¬
http://www.examda.com/ncre/kszt/
这上面全是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