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网络 » tdd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课本

tdd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课本

发布时间: 2023-05-14 17:05:25

⑴ 求《LTE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LTE FDD 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LrrvbRRuTMVkuq-4KkYsHA

?pwd=qf2n 提取码:qf2n
简介:《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全面系统地讲解了LTE FDD/EPC核心网和无线网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实践,重点论述了LTE/EPC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包括核心网架构特性、组网方案、网元设置、网元测算及规划方法、无线网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选择、小区参数规划、网络仿真和工程安装设计等,并提供了室内分布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LTE FDD网络优化的新技术、方法及典型问题分析,探讨了LTE混合组网的必要性和工程实现等方面的问题。

⑵ 我想考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请帮忙推荐些教材,具体点

有本教育部考试中心编的四级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教程,必看。在买本真题,就行了。

参考书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工程师》(2010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工程师

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7年9月第1版

印次:2009年9月第8次印刷

定价:38.00元

ISBN:978-7-04-025168-5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2007年版)》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信息系者袭旅统的建立,网络安全与管理等。本书编写的目标是使通过四级网络工程师的合格考生具有大型网络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的基本技术。本书在内容选择上贯彻了"培养实际工作技能"的指导思想,在教材编写上体现了"任务驱动"的风格。本书可供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的考生使用,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网络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网络工程师(2008版)

第一单元网络规划与设计

第1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2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

第3章IP地址规划和设计方法

第4章路由设计基础

第二单元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5章局域网技术

第6章交换机及其配置

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

第8章无线局域网技术

第三单元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

第9章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第四单元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

第10章网络安全技术

第11章网络管理技术

2008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规划、管理方法;

2.具备中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

4.掌禅或握企事业单位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基本技术;

5.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一、网络规划与设计

1.网络需求分析。

2.网络规划设计。

3.网络设备及选型。

4.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5.接人技术方案设计

6.IP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

7.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二、网络构建

1.局域网组网技术。

(1)网线制作方法、

(2)交换机配置与使用方法。

(3)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交换机VLAN配置。

(5)交换机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与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2)路由器接口配置

(3)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4)RIP动态路由配置。

(5)OSPF动态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级功能。

(1)设置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

(2)访首凳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协议。

(4)配置IPSec协议。

(5)配置MPLS协议。

4.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三、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

1.网络环境配置。

2.WWW服务器安装调试)

3.E—mail服务器安装调试

4.FTP服务器安装调试。

5.DNS服务器安装调试。

四、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管理

1.网络安全。

(1)网络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安装与使用。

(2)网站系统管理与维护。

(3)网络攻击防护与漏洞查找。

(4)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5)其他网络安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2.网络管理。

(1)管理与维护网络用户帐户。

(2)利用工具软件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

(3)查找与排除网络设备故障。

(4)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五、上机操作

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1、交换机配置与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3、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网络管理与安全设备、软件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⑶ 网络规划设计师教程的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原理
1.1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1 计算机网络概念
1.1.2 计算机网络组成
1.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1.4 网络体系结构
1.2 数据通信基础
1.2.1 数据通信概念
1.2.2 数据通信系统
1.2.3 数据调制与编码
1.2.4 多路复用技术
1.2.5 数据交换方式
1.2.6 传输介质
1.2.7 检错与纠错
1.3 网络体系结构
1.3.1 应用层
1.3.2 传输层
1.3.3 网络孝键扮层
1.3.4 数据链路层
1.3.5 物理层
1.3.6 覆盖网与对等网
1.4 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
1.4.1 网卡
1.4.2 交换机
1.4.3 路由器
1.4.4 网关
1.4.5 无线接入点
1.4.6 调制解调器
1.4.7 网络软件
1.5 局域网
1.5.1 局域网概述
1.5.2 访问控制方式
1.5.3 局域网协议
1.5.4 高速局域网
1.5.5 无线局域网
1.5.6 虚拟局域网
1.6 广域网与接入网
1.6.1 广域网的概念
1.6.2 虚电路与数据报实现方法
1.6.3 拥塞控制
1.6.4 公用网
1.6.5 接入网
1.6.6 广亮乎域网组网
1.7 网络互连
1.7.1 网络互连概念
1.7.2 网络互连方法
1.7.3 路由选择算法
1.8 Internet协议
1.8.1 网络层协议
1.8.2 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1.8.3 应用层协议
1.8.4 代理与NAT
1.8.5 搜索引擎
1.9 网络管理
1.9.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1.9.2 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
1.9.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9.4 网络管理工具
1.10 服巧灶务质量技术
1.10.1 基本概念与相关技术
1.10.2 IP网络QoS技术
1.10.3 MPLS QoS技术
1.10.4 移动网络QoS技术
第2章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2.1 设计基础
2.1.1 网络基本元素
2.1.2 网络互联设备
2.1.3 网络性能
2.1.4 网络设计文档
2.2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2.2.1 网络规范
2.2.2 网络生命周期
2.2.3 网络开发过程
2.2.4 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
2.3 网络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2.3.2 收集需求分析的过程
2.3.3 编制需求说明书
2.4 通信规范
2.4.1 通信规范分析
2.4.2 通信模式
2.4.3 通信边界
2.4.4 通信流量分布的简单规则
2.4.5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
2.4.6 网络基准
2.4.7 编写通信规范说明书
2.5 逻辑网络设计
2.5.1 逻辑设计过程概述
2.5.2 网络结构设计
2.5.3 物理层技术选择
2.5.4 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
2.5.5 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
2.5.6 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
2.5.7 路由选择协议
2.5.8 网络管理
2.5.9 网络安全
2.5.10 编写逻辑设计文档
2.6 物理网络设计
2.6.1 结构化布线设计
2.6.2 机房设计
2.6.3 设备选型
2.6.4 物理网络设计文档
2.7 网络测试运行和维护
2.7.1 网络测试概述
2.7.2 线路与设备测试
2.7.3 网络系统测试
2.7.4 网络应用测试
2.7.5 测试报告
2.8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2.8.1 网络故障排除思路
2.8.2 网络故障排除工具
2.8.3 网络故障分层诊断
2.8.4 网络故障排除案例分析
第3章 网络资源设备
3.1 网络服务器
3.1.1 RISC架构服务器
3.1.2 IA架构服务器
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3.1.4 服务器相关技术
3.2 网络存储系统
3.2.1 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
3.2.2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3.2.3 磁带库
3.2.4 光盘塔
3.2.5 DAS技术
3.2.6 NAS技术
3.2.7 SAN技术
3.2.8 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件
3.3 其他资源设备
3.3.1 网络传真机
3.3.2 网络打印机
3.3.3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3.3.4 网络电话系统
第4章 网络安全
4.1 恶意代码
4.1.1 恶意代码的定义与分类
4.1.2 常见的恶意代码命名规则
4.1.3 典型的恶意代码
4.1.4 典型反病毒技术和常用反病毒软件
4.2 黑客攻击及其预防
4.2.1 黑客和黑客攻击
4.2.2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2.3 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4.2.4 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
4.2.5 欺骗攻击与防御
4.2.6 端口扫描
4.2.7 强化TCP/IP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2.8 系统漏洞扫描
4.3 防火墙应用配置
4.3.1 防火墙技术概述
4.3.2 防火墙体系结构
4.3.3 分布式防火墙技术
4.3.4 防火墙应用规则
4.3.5 内部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
4.3.6 外围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
4.3.7 防火墙与DoS/DDoS攻击
4.3.8 防火墙应用实例
4.4 ISA Server应用配置
4.4.1 ISA Server的安装
4.4.2 配置允许所有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的所有服务的访问规则
4.4.3 使用边缘防火墙模板建立访问策略
4.4.4 配置启用HTTP缓存
4.5 IDS与IPS
4.5.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4.5.2 入侵检测系统实例
4.5.3 入侵防御系统
4.6 访问控制技术
4.6.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4.6.2 传统访问控制技术
4.6.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
4.6.4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4.6.5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
4.7 VPN技术
4.7.1 IPsec
4.7.2 GRE
4.7.3 MPLS VPN
4.7.4 VPDN
4.8 企业网络安全隔离
4.8.1 网络隔离技术概述
4.8.2 划分子网隔离
4.8.3 VLAN隔离
4.8.4 逻辑隔离
4.8.5 物理隔离
4.9 公钥基础结构
4.9.1 公钥密码
4.9.2 PKI组成
4.9.3 证书认证机构
4.9.4 PKI和数字证书的应用
4.9.5 PKI标准
4.10 文件加密和电子签章
4.10.1 文件加密技术
4.10.2 EFS文件加密技术
4.10.3 电子印章的概念
4.10.4 数字签名
4.10.5 电子印章的关键技术
4.10.6 数字水印技术
4.10.7 密钥管理
4.11 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11.1 SSL协议
4.11.2 SET协议
4.11.3 HTTPS
4.12 桌面安全解决方案
4.12.1 终端智能登录
4.12.2 虚拟加密磁盘
4.12.3 终端硬件端口控制
4.13 系统安全
4.13.1 DMZ
4.13.2 物理安全
4.13.3 主机系统安全
4.14 安全审计
4.14.1 安全审计的内容
4.14.2 审计工具
4.15 安全管理制度
4.15.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
4.15.2 安全风险管理
4.15.3 信息安全策略
4.15.4 信息安全教育
第5章 标准化和知识产权
5.1 标准化
5.1.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5.1.2 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5.1.3 标准的分类
5.1.4 标准的编号
5.1.5 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
5.1.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5.1.7 标准化组织
5.1.8 信息技术标准化
5.1.9 ISO 9000:2000标准
5.1.10 能力成熟度模型
5.1.11 相关标准
5.2 知识产权
5.2.1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
5.2.2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5.2.3 计算机软件受着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5.2.4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的权利
5.2.5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的行使
5.2.6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的保护期
5.2.7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的归属
5.2.8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侵权的鉴别
5.2.9 不构成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
5.2.10 计算机软件着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5.2.11 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权
第6章 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6.1 网络规划案例
6.1.1 案例1
6.1.2 案例2
6.2 网络优化案例
6.3 网络配置案例
6.3.1 案例1
6.3.2 案例2
6.4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案例
第7章 网络规划设计论文
7.1 大纲中的要求
7.2 论文考试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7.3 论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
7.3.1 格式要求
7.3.2 写作进度把握
7.3.3 论文选题
7.3.4 论文提纲
7.3.5 正文写作
7.3.6 复查论文
7.4 论文范文
缩写词
参考文献

⑷ 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网络工程规划设兆逗蠢计。首先系统介绍自顶向下的网络设计方法中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优化测试及文档编写,然后进一步介绍无线网络设计、IPv6网络设计、QoS设计、IP电话和基于内容的网络设计、网络建模、光纤网络设计、SAN存储区域网络设计、网格设计,力求及时反映最新的网络工程技术。每章最后有若干习题和实验设题目,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并配有完善的电子教案指芦、实验指导书及习题答案供教师教学参考。本书还有相关的网站提供适时更新的信息供读者查询。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于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网络工程设计方法,提高网络工程应用能力颇具实用价值。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类专业网络设计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培养企业网络信息化人才的实用教材。本书还能为相关专族陪业本科高年级毕业设计和低年级研究生网络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哪里有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论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04955217459.html

摘 要

在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和最大的移动用户数,移动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4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快速增长。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无论是在频谱资源,还是在所能提供的业务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求。
本文所讨论的TD-SCDMA是一项完全由我国自主研究的3G技术,论文中将从TD-SCDMA的技术特点、无线网络规划流程、覆盖和容量规划、组网方案和小区规划、以及TD-SCDMA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及协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中对于覆盖和容量规划将在理论方法上进行较为详细地论述;而与其它系统间的干扰问题将通过与WCDMA网络间的干扰分析来进行。
在文章的最后,将通过对自己亲身参与的部分规划工作的叙述来对本论文做一个结束,这个也是本论文中对于自己在实践中所学比较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TD-SCDMA,覆盖规划,容量规划,链路预算,干扰分析

ABSTRACT

Mobile subscriber's rate of rise goes far beyond the fixed telephone user's rate of rise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present already we had the global biggest mig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ggest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and mobile subscriber's quantity already approached four hundred million, moreover this number also is growing fast.The existing secon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s or in the service aspect which can provide,all already could not satisf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ed.
Here w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 the technology of TD-SCDMA which is completely and independently studied by our country,we will stud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D-SCDMA,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flow,cover and capacity planning,network plan and plot plan,disturb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For coverage and capacity planning 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exposition in more details.As for the issue of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systems,we will talk about it with the WCDMA network.
In the final article, through my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t in my comprehensive review.

KEY WORDS: TD-SCDMA, cover planning, capacity planning, link budgeting, disturbance analysis

目 录
前 言 - 1 -
第1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1][5][6] - 2 -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主流标准 - 2 -
1.2 TD-SCDMA标准的形成 - 3 -
第2章 TD-SCDMA技术概述[3][5] - 6 -
2.1 TD-SCDMA简介 - 6 -
2.2 TD-SCDMA采用的主要技术 - 7 -
2.2.1 智能天线技术 - 7 -
2.2.2 综合采用各种多址方式 - 9 -
2.2.3 同步CDMA - 10 -
2.2.4 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技术 - 11 -
2.2.5 接力切换(Baton Handoff) - 14 -
2.2.6 动态信道分配(DCA) - 15 -
第3章 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规划[4][8][10][11] - 18 -
3.1 无线网络初步规划的流程 - 18 -
3.2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内容及流程 - 19 -
3.3 TD-SCDMA网络覆盖规划 - 21 -
3.3.1TD-SCDMA 覆盖规划理论准则 - 21 -
3.3.2 TD-SCDMA覆盖规划的链路预算方法 - 23 -
3.4 TD-SCDMA网络容量规划 - 27 -
3.4.1 TD-SCDMA 的容量规划流程 - 28 -
3.4.2 TD-SCDMA容量规划预算的数学模型 - 30 -
第4章 TD-SCDMA的组网[2][7][9][12][13] - 33 -
4.1 TD-SCDMA独立组网 - 33 -
4.1.1 TDD-TSM 向TDD-LCR的演进方案 - 33 -
4.1.2 覆盖方式分析 - 34 -
4.1.3 终端移动速度分析 - 36 -
4.2 TD-SCDMA与WCDMA网络联合组网 - 36 -
4.2.1 双网切换 - 37 -
4.2.2 网间漫游 - 38 -
4.2.3 网络版本 - 38 -
4.3 组网方案 - 39 -
4.4 TD-SCDMA与WCDMA混合组网干扰分析 - 40 -
4.4.1 邻频干扰分析原理 - 41 -
4.4.2由ACIR计算WCDMA系统容量损失的方法 - 41 -
4.4.3 TD-SCDMA BS 对 WCDMA BS干扰分析 - 43 -
第5章 罗沙岛的两种建站方案 - 49 -
总 结 - 53 -
致 谢 - 55 -
参考文献 - 56 -
附 录A 中文翻译 - 57 -
附 录B 英文原文 - 63 -

⑹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计算机网络 第7版 pdf

摘要:在这个网络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总值也在日新月异的增长着,这种飞速发展的前景,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首要的功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巨大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多变,并且规模相当大,翻新程度特别快,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变得愈发的重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让我国的计算机领域在世界也逐渐赢得一席角落,慢慢的得到全球网络信息界的认可与好评。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社会的迅速与蓬勃发展,同时也衬托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越发的完善,设计也有着质的突破和飞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芦凳规划研究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100-02
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特点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分布形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是由分布式逐渐向集中式慢慢过度的发展过程,为了充分的适应我国国情,计算机网络逐渐有分布式慢慢的向更加具体化更加易于管理的集中式做详细调整。由于网络分布式过于散乱,在整体规划和布局过程中会出现麻烦或者偏差,所以更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以及成本的无谓提高。所以,趋向集中式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必然转折过程。
这种形式的转化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还可以在经济水平等方面逐步完善节约的理念以及风险意识。统筹兼顾计算机网络的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方式,让计算机运营理念可以进步一得到快速更新交叠,向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渐转换。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及功能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革新和逐步调整,在逻辑上的网络转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群集集中式的网络系统,这样的系统在业务的具体需要上不断的扩充并适当的延伸,各地区的局域网也可以通过路由器与集中式管理的控制中心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剖析和上传。
数据库的清点以及审核已经变成了客户管用的模式,为了随时更新方便客户的操作,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拥有及时反馈并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特点,第一时间总汇所有的信息内容并且实现资源共享。由网络总部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严格筛选,然后迅速传送。
在网络每天的点击率和信息传播速度等方面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集群网络的一些特点,供求环境在网络的大平台上进行综合以及迅速迅哗枝收集新信息并且重新扩散,迅速并准确,第一时间把所有的信息网重组而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方式发布。
1.3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实际运行效果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进一步组建并且整个网络平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新的改善以及网络业务管理系统的初具规模,所以集中式分布网络系统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促使了很多企业和运用网络了解资源信息的领域都被带动起来,所以,集中分布的网络系统与各项业务关系以及业绩的提升都紧密相联。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不断的被认可并且得到进一步的积极发展运用。
无论是商界,金融界,以及证券和交易市场,乃至于学校或者娱乐场所等都以及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市场经济水平的占有量。尤其是有关金融行业的发展更是史无前例的在曾经一贯的经济竞争中如鱼得水,运行效果极佳,口碑早已不再是一个完美的句子,而是变成了数以万计甚至亿万计的庞大数字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研究具体原则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总体原则
局域网的设计原则是根据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的,现代科技速度以及前沿经济能力建设发展方向亩敏还有理念所实施的。(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首要原则要遵循当代网络的实用性,统一性以及灵活时效性。(2)还有兼顾其开放性的具体运营手段和可扩充性及安全性的基本运营理念。设计原则要根据标准规范作为系统分析的研究策略要求掌握,还要同时开展各项可持续运营的网络利用新型行业,以高效节能并且迅速时效的最基本原则作为奠基理由,再通过网络渠道制定适合于计算机局域网可以展开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才能真正的服务社会,成为全球公用首要的利用渠道。
2.2 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的具体实施
其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发展原则提前是符合国际化标准网络平台的各项统一规则,同时局域网通过网络之间的互通原则实现开放的总体理念。以规范化作为先决条件才能真正的把开放性原则实施到位,并且在运用中表现的更加合理井井有条。
可扩充性原则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中的体现同样十分明显,使之变得更具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基础优秀并且符合现代的前沿服务信息化的标准理念。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时刻遵循可靠性原则,这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网络规划研究设计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一项实质性原则,并且落实的翔实有效才是不中断用户正常使用的条件,所以把容错率降低到最小,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本职任务。
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可管理性原则也必须无条件遵循。只有在一定的管理强度下,计算机网络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大家更好的服务,才能便于随时维护并且监管运行状态和运行速率。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方案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用已然十分广泛,其广域网接入方式也不再单一,主要接入方式有三种:(1)电话线调制解调器接入法,这种方法比较传统,接入方式简单。(2)电缆调制解调器,这种方法也越来越普遍。(3)无线微波接入法,这种接入方法比较适于大家方便快捷的应用,方便大家在出行或者会议等各种场合随时随地使用,这种方式特别受到广大计算机研究爱好者的赞誉。
目前,计算机在校园或者在室内应用的广域网在结构或者安全方便具备极高的性能,网络结构完好,可以基本上保证连接过程中无断点,无故障。可以自觉的均衡网络服务器使用流量,大大减少甚至杜绝了网络杜塞的现象,可以使网络变得更加畅通更加快捷、方便,以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减少数据的丢失现象。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存在的安全问题
为了可以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合理的通过路由器进行微控制,有效的充当外部防火墙,阻止或者直接屏蔽了很多外部的不良信息侵扰,还可以通过加密的形式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设计规划进行内部保护,防止更多的恶性信息滋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还要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布线设计可靠强度,这种布线设计避免了电磁波的干扰,同时在布线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来自于各种方面想干扰情况,除此之外,电源和消防报警系统也需要同步进行完善。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计算机网络遭到外界入侵的干扰现象,正确的报警信号以及传输至消防中心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
在正确修正报警以及放侵扰的设计同时,对于病毒的防范意识需要同步加强,这一点对于网络安全性不可小觑。因为网络病毒也同样会受到网络使用的限制,所以,DOS病毒是比较需要用户注意的一种常见网络病毒现象,是病毒入侵的主要防范对象。当然,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同时,也要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的更新,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计算机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使我们对计算机的应用更加行之有效,更加的安全、方便、快捷。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以对于计算机是使用也适当的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目光多数都自然而然的慢慢聚焦在了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上面。所以在事态万千的年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更是要必须配合当代人发展的眼光,来为各项服务系统提供日益扩张的需求以及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海水,黄贞益,王大龙.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1).
[2]周兴东,普钢.数据管理和网络备份设计[J].云南电力技术,2000(03).
[3]吴迪,陈贵生,王学珍,等.数字图书馆资源远程访问模式与共享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03).
[4]闫晓弟,耶健.基于VPN的电子资源远程访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情报杂志,2009(08).

⑺ 无线网络技术的内容简介

《无线网络技术》力求以全新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向读者介绍IEEE802.11无线局域网、IEEE802.11无线网状网技术和IEEE802.16 WiMAX技术,包括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维护和管理以及无线网状网的典型应用。
第1、2、3章对无线IEEE802.11技术进行了描述,第4章至第9章对无线网状网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并详细介绍了无线网状网的设计与规划、无线网状网的测试方案和方法、无线网状网的工程实施,包括现场场勘、设备配置和安装方式等,第10章对无线IEEE802.16 WiMAX技术进行了描述。《无线网络技术》内容完整、新颖、实用,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自学用书,也可作为以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学提高或工具用书,以及该领域技术培训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