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水最佳旅游季节
天水最佳旅游季节
引导语:天水是我国非常着名的旅游地点之梁碧一,那么去天水旅游,哪个季节最好呢?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天水最佳旅游时间
天水的最佳旅游时间为7~10月。天水深居西北内陆,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春季常有春倒寒、夏季气温温和、秋季或阴雨连绵或干旱常现、冬季漫长寒冷。
天水旅游的两大主打招牌是“伏羲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其中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则安排在每年的7月或8月间,此时虽是夏季,但天水的夏季多为雨热同季,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出游。
此外,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仍然保存着较为传统的民族文化,春节则是这些遗存的最佳载体,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则需在寒冬腊月之时走访天水民间,偶遇先祖遗韵。
天水旅游景点
一、秦州区景区
1.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4.李广墓在天水市区南郊的文山山麓。墓冢高约2米,周长26米,祭庭为3间悬山顶,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碑上镌有蒋中正题字"汉将军李广之墓"七个大字。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生于天水。为西汉名将。李广墓为2A级景点。
5.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连,该清真寺在西关城东北角,早年称“西关清真寺”,寺北原畔邻城墙北垣,其墙被拆后,始临北关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门改在后街澄源巷,从此通称后街清真寺。
6.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携穗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
7.天水龙园位于渭水之滨,文山之阴,坐西面东,占地一十三亩。主体成纪殿,乃歇山重檐九开间明清式建筑。长四十五米、高二十七米,进深一十三米六。龙园大门是五开间歇山明清式建筑,一对艾叶青石雕麒麟雄踞门前,进人正门,龙马迎宾。
8.青牛园座落在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石佛路与伯阳路交汇口西蟓侧,紧临锦绣花园别墅,占地35亩,总投资160万元。
9.李子园森林公园位于秦城区南约20公里处,地处嘉陵江上游,是兼有我国南北特点的典型次森林区。林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物产资源丰富,溪水潺潺,四季景色宜人。
10.诸葛军垒公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南侧,是秦州三国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实现光复汉室、统一全国的大业,曾统率蜀国大军, 六出祁山,与司马懿统率的曹魏大军在天水展开军事对垒,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在天水境内,至今遗留有大量蜀魏战争的遗迹,诸葛军垒就是其中值得一提的古迹。
11.太阳山森林公园是天水市秦州区境内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登山、野餐、垂钓、探险、摄影、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麦积区景区
1.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国家辩渣卜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
2.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境内,隶属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3.崇福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城南约25公里东柯谷,又名杏林观,亦称城隍庙,是寺、观、庙合一的宗教寺院,兴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
4.龟凤山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山自然风景区的林缘地带,座落在麦积区甘泉镇西7公里处,分为龟山和凤山。
5. 凤凰山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区西北56公里凤凰乡境,海拔1895米相对高度500米,其山北环渭水,南绕籍河,相传有凤凰栖息而得名。
6.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金龙山景区隶属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立远林场管辖,拟建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
7.麦积植物园隶属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辖,地处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境内。是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之首,距天水火车站20多公里,与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石窟毗邻,处于佛教、道教等宗教旅游胜地的中心地带。
8.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百花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境内,东利公路(东岔—利桥)沿线,百花林场墁坪营林区。
9.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碧峪景区位于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的秦岭山脉北坡,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佘家门村,四面森林环绕,北靠渭河,南接秦岭主梁,碧峪森林公园西距天水市40公里,沿310国道向东130公里达宝鸡,330公里处到西安,向西380公里达兰州,周边交通十分便利。
10.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丽居甘肃东大门,位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东岔林场腹地,属秦岭山系,西距天水市110公里,东距宝鸡市64公里,东南与陕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毗邻,西南与麦积国家公园相连。
11.麦积山温泉,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城区东南23公里的街亭古镇,据载为三国蜀汉大将马谡痛失之地。从古镇东进4公里有温泉峡,峡谷内环境幽静,山翠谷深,有温泉一处,水温39℃左右,每日流量约3700吨,水量极为丰富。
12.双玉兰堂距麦积区的15公里的甘泉镇玉兰村太平寺,寺内有双玉兰堂、甘泉和柏槐抱椿堪称三大奇景。甘泉又名春晓泉,早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人。诗圣杜甫流寓天水时,赋“太平寺泉眼诗”对甘泉大加赞美。
13.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北道城南约20公里的街子乡八槐村,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秦州时的寓居处,又因此景处东柯谷,又称东柯草堂。
14.麦草沟青冈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小陇山林区的中心地带。其地理位置东经106度15分,北纬34度18分,秦岭西段南坡,临近分水岭,为嘉陵江发源地之一。
15.街亭温泉度假村距麦积山26公里,位于街亭古镇4公里的温泉峡口。该泉水温40度左右,日出水量3600立方米,水质富含19种化学微量元素,是优质的矿泉水,更有极好的医疗保健保用。现已建成各种档次的洗浴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
16.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麦积区麦积乡麦积山后沟壑之中,是隶属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以林科培植与研究。旅游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17.碧玉沟又叫佘家门大沟,也叫大峡谷,位于麦积区东部三岔乡佘家门村,距麦积区城区约70公里,紧依310国道,交通便利。
18.香积山位于麦积山南面约两公里处,为西秦岭支脉,山顶原有明代寺院,被称为香积寺,可惜被毁,现仅存残垣断壁。香积山为渭水支流—永川河之源头,周围山奇林秀,溪石相映。冬季白雪皑皑,景色奇绝,“香积积雪”景观由此得名。
19.交龙灵山是近年来按古交龙寺遗址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位于天水市北道区麦积乡贾河村,村之左右溪水交汇合流西去,二水交流之间,山岗突起,婉蜒南伸,上连秦岭之巅,下伸二水之交,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此处山势林立,浑圆苍润,群山环绕,万山来朝,山脉起伏有致,婉如群龙戏海,山山相连。峰峰相地,身处交龙灵山,顿感灵气拂身,逍遥自在,心旷境雅,如临真空,妙不可言。
20.马跑泉水上公园位于麦积城区马跑泉路中段。公园总面积120亩,其中水域面积56亩。公园主体由翠屏山假山、敬德勒马雕塑、人工湖、游娱园、园中园、和旅游餐饮购物服务一条街几部分组成。
21.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放马滩景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东40公里处,小陇山党川林场腹地,总面积777公顷,南眺麦积山,北倚石门,峰峦叠翠,水草丰茂,因史秦载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为周王室牧马封侯而得名。又因1985年在此出土“放马滩纸”、木版地图、汉简等文物而闻名。
22.曲溪景区是麦积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景区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曲溪山秀、林茂、水美,风光奇异迷人,是陇上典型的小江南。“曲溪秋韵”是甘肃最具自然特征的八大景区之一,是陇上最早开展漂流探险特色旅游项目的着名景区。
23.石门山,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距城区50公里,前山有印月湖、五阳观,后山有牧马滩,南北两峰对峙,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门,故得名石门。
24.仙人崖,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区东南距城区45的公里秦岭山脉,距麦积山石窟17公里。由三崖(东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东崖峰、西崖峰、宝盖峰、献珠峰)、六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及仙人湖组成。
25.天水净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
三、秦安县景区
1.大池湾遗址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五营乡,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5000年。
2.街亭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3.可泉寺坐落于距秦安县城1.5公里的南山脚下,整个建筑分为胡缵宗纪念馆、可泉寺及娲乡神母宫等3处。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汉乃至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上古时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规模,明清两代虽经战争破毁,然屡毁屡建,规模不减。
4.陇城故城是晋代设置的略阳郡、略阳城、北魏至唐的陇城县,宋时的陇城寨,明代设置陇城巡检司的治所。陇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宝应年(公元762年),因吐蕃进犯而被毁,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现在的陇城,又称八卦城。
5.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乐器库、祭器库等。
6.秦安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兴国文化广场以北,紧邻兴国寺,2000年修建,总面积1700平方米,整体建筑古朴雄浑,与兴国寺融为一体。馆内库房、展厅齐全,安全防范设施先进,是目前甘肃省唯一一座现代化设施较为齐全的县级博物馆。
7.人民街,旧称“南上关”,位于县城内南部。据《秦安志》记载,金正隆二年(1157)始建秦安县时,这里就有铺面。明代以后,铺面逐渐增加,清道光时期初具规模。到民国时期,私商铺面共有200余间。规模较大的有“万顺马”、“复兴成”等20多家。
8.高氏民居位于县城南下关中街巷21号,建于清代末年。为秦安县城富商高金贵的住宅。该民居四合院,其上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结构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南房建筑风格同上房。东西房各六间(其中西厢房已拆三间),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载单步梁,前后用两柱。
9.丁氏民居位于县城人民街庙儿巷2号,建于清代末年,系丁锡奎的住宅。丁锡奎(1843-1912),秦安县丁家店(今属通渭县)人,后住县城城关,从师于任士言(进士,天水人)。后任陕西靖边、韩城县知县。
10.南下关清真寺位于秦安县城南下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总面积1231平方米,是甘肃省保留下来的古清真寺早期建筑之一,为研究伊斯兰民族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寺内现存建筑有礼拜殿和邦克楼等,结构严谨,风格古朴典雅。
11.天主堂,位于秦安县兴国镇南下关25号,县招待所南200米处。该教堂是天水地区中西合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教堂建于民国9年(1920),美国籍传教士艾嘉道神父来此传教,购得南下关成氏等民居设简易教堂。
12.饮马巷清真寺位于秦安县城饮马巷底,建于清代,原系李春的住宅。李春,秦安县城一富户,其子李少份为清代武举。清真寺呈四合院,大门在东北部,东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两边配有耳房,结构为五架梁前对抱头梁,用3柱。西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梁载单步梁,前后用两柱,南北厢房建筑风格基本同西房。
13.兴国寺座落在秦安县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的建筑群。《秦安县志》记载:“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
14.女娲祠位于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陇城城南侧,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86年,天水牧马滩出土秦墓木板地图,其中绘制葫芦河的2号图标有一亭形物。据学者考证,此亭形物当为女娲祠。
;② 古屋中堂挂匾额:上写 一经堂 是什么意思
一、姓氏源流
尹(Yǐ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商时贤相伊尹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伊尹任商朝尹(商、周时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其子孙便以官职为氏。
2、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据说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子孙世掌其官职。殷的后代多用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3、以官名命名。据《风俗通》所载,尹氏商、周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沈国公子逞官楚国令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
4、据《宋书》所载,尹姓为汉代(今属贵州省)大姓之一。
5、明清时冲让白族、傣族,今日满、蒙、苗、壮等族均有尹姓。
得姓始祖:伊尹。据史料记载,伊尹本是一位声誉极高的隐士,躬耕于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贤名之声遍传,商汤决心请其辅佐,三顾其宅之后,终得首肯。伊尹助商灭夏,功勋卓着,商汤对其恭礼有加,尊为“阿衡”。后商汤驾崩,太甲继位,荒淫无道,伊尹为商朝社稷考虑,放逐太甲到桐,并代持国政,三年后,还政于悔过自新的太甲。据说,伊尹整整活了一百岁,当他去世后,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亦称其为“圣之任者”。伊尹后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职为氏,并尊其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商时都今河南安阳,故尹姓主要发源于河南一带。西汉之时,尹姓已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据载,时有尹翁归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尹齐出东郡茌平(今山东一带);尹赏出钜鹿(今属河北),俱为名门。两汉之际,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尹良、尹牙、尹默分胡皮别为乌程(今属浙江)、合甫(今属广西,一说广东)、梓潼涪(今属四川)等地名士。另此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今属甘肃)、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尊尹纬(甘肃天水人,佐后秦姚苌、姚兴有功,官任尚书左、右仆射)为其开基始祖。另有尹敏后人尹虚任后魏赵州刺史。隋唐时,尹纬六世孙尹惠任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此后,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今日尹姓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尹姓约占全国汉族尹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三、历史名人
尹 珍:东汉任荆州(今两湖、两广、河南、贵州一带)刺史。曾从汝南经学家许慎学经书图纬,学成后返乡教授,乡人始有学焉。
尹 敏:南阳堵阳(今河南省方城东)人,东汉经学家,官至谏议大夫。治《今文尚书》一书。
尹 勋:河南巩县人,东汉官至尚书令。曾佐桓帝诛梁冀,又上疏解党人之锢,参与窦武等诛宦官事,事败,下狱自尽。
尹文(子):河南省方城人,战国时哲学家。善辩,主张尚法及破除成见的认识事物法,与宋鐦齐名。
尹 洙:河南府治(今洛阳)人,宋代着名文学家,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学士。其文风格简古,多军政之作,有《河南先生文集》传世。
尹 源:河裤判差南省人,北宋学者。曾作《唐说》及《叙兵》十篇。
尹 莘:元代大孝子。据传,母亡后,每日鸡鸣而起,诣母墓哭奠。父病,尝粪以验病情,夜祷愿代父病,数日父愈,乡人称奇。
尹 耜:江苏省常熟人,清代画家。
尹继伦:浚仪(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名将。太祖时为殿直、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时,辽兵入寇,继伦奋击,大败之。时辽兵相戒:“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
尹继善:满洲镶黄旗人,清雍正进士,杰出的政治家。其为高宗、世宗倚重。
尹吉甫:周宣王时贤臣。曾奉命北伐,逐猃狁(北方少数民族)退至太原,解京邑之危。后奉命在成周(今河南省洛阳东)负责征收东南淮夷等族贞赋,莫不臣服。
尹翁归: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东汉时任东海太守一职,执法严谨,两袖清风,其辖地繁荣昌盛,后升右扶风。
尹思贞:长安(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着称。尹继伦:
尹崇珂:天水人,宋代官至保信军节度使。为人谨慎忠厚,有善政,深受民众拥戴。
尹火享:宋代河南省洛阳人,师事理学程颐,终生不应科举。曾以布衣任太常少卿,礼部尚书、侍讲。着有《论语解》、《和靖集》等。
尹起莘:遂昌人,宋代隐士。学识渊博,着有《资治通鉴纲发明》。
尹会一:直隶博野(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学者,官至河南巡抚、吏部侍郎督江苏学政。曾命各州县立社学,以扩广理学。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境内),西晋移到今天水市所在地。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此支尹氏为晋时尹纬之族所在。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平帝时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武强等一部分地。其后或为国,或为郡。此支尹氏,为东汉尹敏的后裔所开基。
2、堂号
和靖堂:宋时尹淳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侍讲。
天水堂:尹姓又以天水为号。
此外,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文和堂”、“肆好堂”、“一经堂”、“明经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