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网络 » 无线自组织网络最新研究
扩展阅读
手机一个软件闪退怎么办 2025-05-20 01:16:40
电脑锁频解锁后黑屏 2025-05-20 01:16:39

无线自组织网络最新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5-30 11:52:04

Ⅰ WLAN属于自组织网络吗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核心特征
(1)无中心化和节点之间的对等性。Adhoc网络是一个对等性网络,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结点(Infrastructureless,不依赖于固定的网络设施)。网络节点既是终端,也是路由器,当某个节点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节点(普通节点)的多跳转发(Multi-hopDistributed)。
(2)自发现(Self-Discovering)、自动配置(Self-Configuring)、自组织(Self-Organizing)、自愈(Self-Healing)。Adhoc网络节点能够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快速检测其它节点的存在和探测其他节点的能力集,网络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协调彼此的行为,无需人工干预和任何其它预置的网络设施,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快速展开并自动组网。由于网络的分布式特征、节点的冗余性和不存在单点故障点,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和健壮性。
结合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无线自组织网络具有的特性
(1)无线传输带宽有限。Adhoc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作为底层通信手段,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必须考虑通信代价。因此路由协议设计时,减少消息数量和带宽需求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使得Adhoc网络很难采用目前IP网络中的现有路由协议进行寻址。
(2)移动终端有节能要求。由于移动终端的电量有限,节点处于待机状态有利于减少电量消耗,因此,节点通信协议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节点激活时间、较少节点的计算量(减少CPU能量消耗)。
(3)安全性较差。由于采用无线信道、有限电源、分布式控制等技术,Adhoc网络更加容易受到被动窃听、主动入侵、拒绝服务、剥夺“睡眠”等网络攻击。信道加密、抗干扰、用户认证和其它安全措施都需要特别考虑。
(4)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由于地形环境或发射功率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中可能存在单向无线信道,增加了节点间通信协议的设计难度。
Adhoc网络的上述特点使得Adhoc网络在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协议设计等方面都与普通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有着显着的区别。

研究热点
3.1MAC协议的研究在Adhoc网络中,多个网络节点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由于各节点发送分组的随机性,为了减少碰撞,必须由MAC层协议来建立共享信道的访问机制。高效的MAC层协议是Adhoc网络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最常见的MAC层协议是载波监听多路接入(CSMA)和多种其他机制,如IEEE802.11中所采用的基于RTS(RequesttoSend),CTS(CleartoSend),ACK(AC-Knowledgement)的协议等。
3.2路由协议的研究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目前,IETF正在研究Adhoc网络中的组播协议,上述一些协议经过扩展可以支持组播,主要有AM-Route,MAODV,ODMRP,CAMP,FGMP,NSMP等。与路由协议研究密切相关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分簇算法的研究,在分级分频网络结构中,如何自动选举确定簇头,如何确定每个簇的范围需要高效的算法支持。
3.3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Adhoc网络的特殊结构(开放的网络结构、共享的无线资源、严格的资源限制和高度动态的网络拓扑)决定了它只能提供较差的安全性能,极易受到主动和被动的攻击。早期的Adhoc是假设应用在一个友好且合作的环境中,现在这种假设已经不成立了,Adhoc要应用于一个潜在的敌对环境中,并为移动节点间提供受保护的通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Adhoc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有被动窃听(无线链路使Adhoc网络容易受到链路层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禁止“睡眠”攻击(快速消耗节点电能)、数据篡改和重发、伪造身份取得信任引入“黑洞”等。
针对这些安全威胁,传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适应Adhoc网络的特定环境,不能直接用于Adhoc网络。目前,关于Adhoc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无中心环境下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机制、安全选路机制等。
3.4与现有网络融合模式的研究
在Adhoc网络发展过程中,Adhoc网络主要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存在的,但随着Adhoc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Ad hoc网络能够与有线网络互通甚至接入互联网,这将成为Ad hoc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Ad hoc网络要与IP网络互通、要与3G,4G,UWB等无线网络融合、要与RFID技术相衔接,这就带来了很多难题。
(1)由于Adhoc网络所采用的路由协议不同于IP路由协议,两类网络的互联互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需要布置接入网关(AP,AccessPoint),AP是一台同时拥有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的特殊主机,通过AP的转发和路由可以使有线网络和Adhoc网络互通。Ad hoc网络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AP连接到不同地域的有线网络。IETF的MANet工作组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IP和Ad hoc路由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外部代理和家乡代理实现和有线网络互通。这种方法需要各个结点都支持移动IP,这在有些应用中会有一定难度。
(2)如果Adhoc网络与其他网络互联,则其将为其他网络终端提供通信通道,而Adhoc网络的无线信道带宽较窄、带宽资源有限,很容易造成阻塞;一旦网络阻塞,既影响Adhoc网络自身运行,又对与其互联的网络造成影响。而IP网络中现有的接纳控制机制不能应用在无中心的Ad hoc网络中,因此互联后网络的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3)Adhoc网络作为3G,4G,UWB骨干网的无线接入网,将有效扩展这些宽带无线网络的功能及有效覆盖范围。因此需要研究Adhoc网络与这些宽带无线网络的无缝切换技术。研究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的自组网络由算法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多跳通信、系统兼容、无缝切换与漫游。

现有协议
路由选择在自组织网中非常重要,它既是信息的传输策略问题,也涉及到网络的管理问题。目前自组织网的路由协议一般分为两种:路由表协议(table driven)和源始发的按需路由协议(source-initiated on-demand driven)。路由表协议包括有:DSDV、CGSR、WRP等,源始发的按需路由协议有:DSR、AODV、LMR、TORA、ABR、SSR等。
2.1路由表协议
路由表协议需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要周期性的向其它节点发
送最新的路由信息,并且每一个节点都要保存一个或更多的路由表来存储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时,节点就在全网内广播路由更新信息,这样每一个节点就能连续不断地获得网络信息。
2.1.1序列目的节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
DSDV是基于经典Bellman-Ford路由选择过程的改进型路由表
算法。DSDV以路由信息协议为基础。它仅适用于双向链路,是AD HOC 路由协议发展较早的一种。
依据DSDV,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保存有一个记录所有目的节点和到目的节点跳数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表中的每一个条目都有一个由目的节点注明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序列号能帮助节点区分有效和过期的路由信息。标有更大序列号的路由信息总是被接收。如果两个更新分组有相同的序列号,则选择跳数(metric)最小的,而使路由最优(最短)。路由表更新分组在全网内周期性的广播而使路由表保持连贯性。
2.1.2群首信关切换路由协议(Clusterhead Gateway Switch
Routing)
CGSR和DSDV的不同之处在于寻址方式和网络组织过程。CSGR是有几种路由选择方式的分群的多跳移动无线网络。通过群首控制网络节点,信关隔离群,信道接入可以分配路由和带宽。群首选择算法用来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群首并在群内应用分布式算法。信关为那些在两个或多个群首的通信半径之内的节点。节点发送数据包首先把它传送到群首,通过信关到另一个群首,一直重复此过程直到目的节点所在群的群首收到此数据包。然后,数据被传送到目的节点。用此方式,每个节点必须保存一个群成员表(cluster member table)和路由选择表(routing table)。群首方式的缺陷在于当群首频繁的变换时,节点忙于选择群首而不是数据转发,这样反而会影响路由协议的实行。因此,当群内成员发生变化时,产生了最小群变化协议(Least Cluster Change)。利用LCC,只有当一个群内有两个群首或一个节点在所有的群首通信范围之外时,群首才发生变换。
2.1.3无线路由协议(The 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
WRP是以维护网络中所有节点间的路由信息为目的的基于表的协议。依据WRP,每一个节点都需保存距离表、路由表、链路开销表以及信息转发表(Message Retransmission List)。
节点通过更新分组告知其它节点链路的变化状况,通过接收相邻节点的确认分组以及其它信息来获知其它节点的情况。在WRP中,节点为网络中的每一个目的节点交流距离和下一跳到最后一跳的路由信息。WRP属于有特殊例外的路径搜寻算法。它通过强迫每一节点检查所有相邻节点发送的信息记录来避免无穷计(count-to-infinity)问题。这最终会消除环路现象和当链路断开时提供更快的路由收敛。
2.2源始发按需路由选择(Source-Initiated On Demand Routing)
这种路由选择方式只有当源节点需要时才建立路由。当一个节点需要到目的节点的路由时,它会在全网内开始路由发现过程。一旦检验完所有可能的路由排列方式或找到新的路由后就结束路由发现过程。路由建立后,由路由维护程序来维护这条路由直到它不再被需要或发生链路断开现象。
2.2.1自适应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
DSR是基于源路由概念的按需自适应路由协议。移动节点需保留存储节点所知的源路由的路由缓冲器。当新的路由被发现时,缓冲器内的条目随之更新。
DSR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当一个节点欲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它首先查询路由缓冲器看是否有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如果有,则采用此路由发送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源节点就开始路由发现程序。
路由维护通过路由错误分组(route error)和确认分组来实现。当链路层遇到传输问题时,错误分组开始传送。一旦收到错误分组,节点就会把发生错误的那一跳从路由存储缓冲器移走,并会在所有包含那一条的路由里删掉那一跳。除路由错误分组外,确认分组用来验证路由连接的正确运行。
2.2.2自组织网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ODV实质上就是DSR和DSDV的综合,它借用了DSR中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的基础程序以及DSDV中跳到跳的路由选择、序列号码及周期性的更新信息的用法。
和DSDV保存完整的路由表不同的是,AODV通过建立基于按需的路由来减少路由广播的次数,这是AODV对DSDV的重要改进。和DSR相比,AODV的好处在于源路由并不需包括在每一个数据包中,这样会使路由协议的开销有所降低。AODV是一个纯粹的按需路由系统,那些不在路径内的节点不保存路由信息也不参与路由表的交换。
2.2.3临时排序路由算法(Temporally-Ordered Routing Algorithm)
TORA是基于‘逆向连接’概念的高度自适应、环路开放、分布式路由算法。TORA主要应用在动态移动网络环境内。它是源始发的路由协议,能向每一对源-目的节点提供多径路由。TORA的关键思想是把路由信息的传送限制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处附近较小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这一点,节点必需保留一跳之远的节点的路由信息。TORA主要实现三个基本功能:路由建立、路由维护、路由删除。
在路由建立和路由维护的过程中,节点应用‘高度(height)’ metric来建立一个以目的节点为根部的指导性的非循环的图表(Directed Acyclic Graph)。这样链路根据相邻两个节点的高度值来确定向上或向下的方向。
2.2.4基于联合的路由协议(Associativity-Based Routing)
ABR协议是环路开放的、分组复用的,它为自组织网定义一个新的度量(metric)。这个metric就是联合稳定性程度(dgree of associativity stability)。在ABR,路由的选择基于节点的联合稳定性程度。节点周期性地发送信标来表明自身的情况。一旦相邻节点收到信标,它们的联合路由表就会被更新。每接收一个信标,节点就增加一个关于发送信标的节点的联合条目。联合稳定性通过节点和其它节点在时间和空间的连接稳定性来定义。高联合稳定性也许意味着节点的低移动率,而低稳定性意味着高移动率。当节点的相邻节点或节点本身移动出相邻的范围时,联合条目会被刷新。ABR的基本目标是为自组织网找出生命时间更长的路由。
2.2.5信号稳定性路由协议(Signal Stability Routing)
SSR是基于自适应路由协议的按需路由协议。SSR选择路由是基于节点间信号的强度以及节点位置的稳定性。这种路由选择标准有选择强连接性路由的作用。SSR可分成两部分:DRP(Dynamic Routing Protcol)动态路由协议和SRP静态路由协议(Static Routing Protcol)。
DRP主要负责路由表(Routing Table)和信号稳定程度表(Signal Stability Table)的维护。所有的传送过程及接收都在DRP进行。SRP则负责处理节点接收的数据。

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自组织网络的研究热点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未来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发展与试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5.1加强技术研究,探索技术方向,寻求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1)对超前市场的新技术,企业投资研发的力度一般都很小,这时候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导作用,设置专项课题进行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八六三”计划中已经连续两年设置了“自组织网络”的研究课题,但是通过课题指南和项目批复来看,项目支持的技术方向并不明确。以后应该加强Adhoc网络安全、服务质量、与其他网络融合、与RFID结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关键问题进行聚焦,争取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
(2)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强产、学、研等方面相结合的力度,鼓励结成战略联盟,提倡联合攻关,联合资助,优势互补,加快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速度和质量。
(3)在国内启动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包括应用场景、技术需求、体系结构、关键模块、组网方式、检测试验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进程。
5.2加强Ad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解决安全隐患,消除用户使用顾虑
安全性是决定Adhoc网络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由于不依赖固定基础设施,相对于固定IP网络,Adhoc网络更易受到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而且传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直接应用于Adhoc网络,现存的用于Ad hoc网络的大多协议和提案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因此,要加强Ad hoc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消除产业化道理上的关键障碍。
5.3寻找Adhoc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融合之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1)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封闭的Adhoc网络只有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Adhoc网络与IP网络,3G,4G,UWB等无线网络的融合方式的研究。
(2)随着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网络越来越多(如P2P网络、分布动态路由协议等),要加强对这些网络内在自组织机制和特性的研究,争取形成新的网络基础理论,从而对未来承载网和业务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要加强Adhoc网络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的研究,重点研究Adhoc网络如何与应急通信需求、物联网(RFID)需求的结合;结合NGN框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产业链各方的合作模式。
(4)在下一代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网格通信基础设施上,建立面向不同应用背景的Adhoc试验网络和相应的应用系统,分别提供商业应用、企业应用(企业内部通信)、社会公共服务(等应急通信)。重点探索Adhoc网络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方式。望采纳

Ⅱ 无线Mesh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 Mesh 网络是无线局域网和移动自组织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它是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几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为了以低成本的代价实现无处不在的高速 Internet,新一代无线
Mesh 网络的发展势在必行。 新一代无线 Mesh 网络旨在能够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简要描述了无线 Mesh 网络技术原理、网络架构和协议,分析了其优势,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近几年无线网络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应用及需求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及标准,而无线网状网就是其中一项倍受人们关注的新技纳余术。WMN 是一种新组网技术,即网状网络。其拓扑结构是动态的,具有自组织、自愈合的功能即不需要人为干预就可以自动组成网络,且每个终端可以自由的加入或退出。在信息传递的时候通过多跳的方式将信息不断地转发直到目的终端。如果运用该技术来对无线传感器、Wi-Fi(Wireless Fidelity)、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等技术进行组网,就可以延伸它们的应用范围、强化它们的功能,从而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无线友链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组建城域网。也因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被人们越来越关注并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

无线 Mesh 网是低功率的多级跳点(multihop)系统,它们处理消息的方式是把信息包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直到信息包到达目的地。点到点网络节点过滤掉所有信息包,只留下自己的信息包,与此不同的是,网状网节点接收要传给其它节点的信息包,并把它们再次传送出去。每个无线 Mesh 网络的节点可以作为接入终端,也可具有路由和信息转发功能,具有极高的组网自由度。无线 Mesh网络运行方式很象因
特网,并提供从源头到目的地的多条冗余通信路径。如果一条
路径由于硬件故障或干扰而停止工作,网状网会自动改变信
息包的路由,使它们穿过一条替代路径。

WMNs 的节点有 2 种类型:路由器或客户机,其中组成网络骨干的路由器移动性很小,他们提供网状网与其他网络(如
Internet、蜂窝网、IEEE802、传感网)连接的网关和路桥功能;客户机可以是静止或移动的,客户机间可自己组网或与网状网的路由器共同组网。

无线多跳。通过降低无线节点的发射功率,实现了节点间的多跳传输,既可有效降低节点能耗,又降低了节点间的干扰,提高了无线信道的空间复用度,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容量。

自组织、自修复能力。无线网状网组网方式灵活、易于配置、可自我修复、节点呈网状分布,网络扩展性很强,可实现多点到多点的无线通信。
移动性。取决于节点的类型,要求路由节点移动性最小,客户机节点可灵活移动。

接入方式。灵活多样,可分别与 Internet、蜂窝网、传感网等共同组网。

能耗方式。通常对路由节点的耗能没有严格的限制,而对客户机节点通常要求执行功率有效的协议。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与现存的无线网络兼容良好,互操作性强。

从另一角度看 WMN 拓朴和架构分析,它吸收了星型与网状两种网络的优点,是对两者的一种无缝融合。而这种融合是通过在网络节点上执行 WMR(Wireless Mesh Routing)协议来完成的(见图 1)。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为提供多次反射无线路由功能,在接入点和移动节点都执行 WMR 路由协议。同时为实现与 IP 的兼容,WMR 被作为一中间层协议放置在 MAC 层和IP 层之间,从而在不需要对其他协议层做太大改动的情况下便可以很好地执行 WMR 协议。这样就使得 WMR 能够较好地与现有多数应用(包括以 802.11x 代表的无线标准)兼容。

WMN 与传统无线网络相洞告滚比有许多优势

(1)可靠性大大增强

WMN 采用的网格拓扑结构避免了点对多点星型结构,如 802.11WLAN 和蜂窝网等由于集中控制方式而出现的业务汇聚、中心网络拥塞以及干扰、单点故障,从而带来额外可靠性保证成本投资。

(2)具有冲突保护机制

WMN 可对产生碰撞的链路进行标识同时可选链路与本身链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减轻了链路间的干扰。

(3)简化链路设计

WMN 通常需要较短的无线链路长度,这样降低了天线的成本(传输距离与性能),另一方面,降低了发射功率,也将随之降低不同系统射频信号间的干扰和系统自干扰,最终简化了无线链路设计。

(4)网络的覆盖范围增大

由于 WR 与 IAP 的引入,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接入网络或与其他的节点联系,与传统的网络相比接入点的范围大大的增强,而且频谱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容量增大。

(5)组网灵活、维护方便

由于 WMN 网络本身的组网特点,只要在需要的地方加上 WR 等少量的无线设备,即可与已有的设施组成无线的宽带接入网。WMN 网络的路由选择特性使链路中断或局部扩容和升级不影响整个网络运行,因此提高了网络的柔韧性和可行性,和传统网络相比功能更强大、更完善。

Mesh 网络在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家庭

无线 Mesh 网络的一个重要用处就是用于建立家庭无线网络。家庭式无线 Mesh 网络可以连接台式 PC 机、笔记本电脑、HDTV、DVD 播放器、游戏控制台,以及其他各种消费类电子设备,而不需要复杂的布线和安装过程。在家庭无线 Mesh 网络中,各种家用电器既是网上的用户,也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为其他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当家用电器增多时,这种组网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容量和更大的覆盖范围。无线 Mesh 网络在家庭应用中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能够支持带宽高度集中的应用,如高清晰度视频等。

(2)企业

目前,企业的无线通信系统大都采用传统的蜂窝电话式无线链路,为用户提供点到点和点到多点传输。无线 Mesh 网络则不同,它允许网络用户共享带宽,消除了目前单跳网络的瓶颈,并且能够实现网络负载的动态平衡。在无线 Mesh 网络中增加或调整 AP 也比有线 AP 更容易、配置更灵活、安装和使用成本更低。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移动接入点的企业,无线 Mesh 网络的多跳结构和配置灵活将非常有利于网络拓朴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学校

校园无线网络与大型企业非常类似,但也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一是校园 WLAN 的规模大,不仅地域范围大,用户多,而且通信量也大,因为与一般企业用户相比学生会更多地使用多媒体;二是网络覆盖的要求高,网络必须能够实现室内、室外、礼堂、宿舍、图书馆和公共场所等之间的无缝漫游;三是负载平衡非常重要,由于学生经常要集中活动,当学生同时在某个位置使用网络时,就可能发生通信拥塞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作法是在室内高密度地安装 AP,而在室外安装的 AP 数量则很少。但由于校园网的用户需求变化较大,有可能经常需要增加新的 AP 或调整 AP 的部署位置, 这会带来很大的成本增加。而使用无线 Mesh 网络方式组网,不仅易于实现网络的结构升级和调整,而且能够实现室外和室内之间的无缝漫游。

(4)医院

无线 Mesh 网络还为像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联网方案。由于医院建筑物的构造密集而又复杂,一些区域还要防止电磁辐射,因此是安装无线网络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医院的网络存在布线比较困难和对网络的健壮性要求很高的特点。采用无线 Mesh 组网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方案。如果要对医院无线网络拓扑进行调整,只需要移动现有的 Mesh 节点的位置或安装新的 Mesh 节点就可以了,过程非常简单,安装新的 Mesh 节点也非常方便。而无线 Mesh 的健壮性和高带宽也使它更适合于在医院中部署。

(5)旅游休闲场所

无线 Mesh 网络非常适合于在那些地理位置偏远布线困难或经济上不合算,而又需要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 Internet 访问的地方,如旅游场所、度假村、汽车旅馆等。无线 Mesh 网络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为这些场所提供宽带服务。

(6)快速部署和临时安装

对于那些需要快速部署或临时安装的地方,如展览会、交易会或灾难救援等,无线 Mesh 网络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组网方法。比如,如果需要临时在某个地方开几天会议或办几天展览,使用无线 Mesh 网络来组网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

WMN 不仅在家庭、企业和公共场所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 更好的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Ⅲ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信道接入面临的问题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信道接入面临的问题是传输的信号的正常速率前同步码检测器,以及用于检测根据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第二集合传输的信号的低速率前同步码检测。

移动自组织网络在结构上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动态拓扑即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任意移动,因此,网络的拓扑结构也可能会变化。链路带宽受限容量时变由于拓扑动态变化导致每个节点转发的非自身作为目的地的业务量也随时间变化,因此与有线网络不同,它的链路容量表现出时变的特征。

动力受限由于网络节点的移动特征,其中大多数节点以电池为动力,因而,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节能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物理上安全有限移动网络比固定网络有线和无线更易受到安全威胁。除了需要克服无线链路的安全弱点以外,还需要克服移动拓扑所带来的新的安全隐患,除了在结构上的特点外,移动自组织网络在技术上还具有或要求具有以下特征。

完善而又可靠的路由和移动性管理算法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即降低任何网络部件与网络的其他部分分离的概率,自适应算法和协议调整与适应无线传播环境,网络拓扑和业务条件频率的变化。

低开销算法和协议尽可能地节省无线通信资源。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节点或系统的资源比在有线网络中更加珍惜,多重路由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最好能有多条不同的路由,以降低在某一些节点(特别是作为信息转发的瓶颈节点)中的拥塞,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

可靠的网络结构避免网络对某些链路失效或终端,拥塞,路由等过分敏感。根据网络控制结构,移动自组织网络可分为全分布式网络和分层分布式网络。

全分布式移动自组织网络全分布式控制结构网络属于对等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中,没有任何中心控制节点,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均分散到每个节点中,所有节点都是网络控制和管理的参与者。所有节点的软硬件配置及地位均相同,都提供维护和修正路由表,监测和维护网络连接,检测拥挤状态和控制业务流量等功能。

该结构的优点是可靠性高,抗毁能力强,能动态跟踪网络的拓扑变化。其不足之处是每个节点都需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强的处理能力,网络开销大。

分层分布式移动自组织网络分层分布式控制网络形成过程如下从网络的普通节点中,筛选出一组节点作为控制节点群首,由这些控制节点组成一个全分布式控制的干线网络,每个控制节点具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力,可各自控制一群普通节点。

当网络节点数较大时,还可从控制节点中再筛选出一组超群控制节点超群首,由这些超群控制节点组成一个全分布控制的网络。如果需要,还可从超群控制节点中产生更高一层的控制节点,直至产生最高层的控制节点。

根据网络的组网体制,移动自组织网络可分为集中式移动自组织网络和分散式移动自组织网络。

Ⅳ 易平的介绍

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谨亮清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工作。先祥前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无线自组织网络安全特性基础理论研究”,国家863计划“无线自组网实时入侵检测和主动防护机制研究”、“无线网状网络WMN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自然基金“无线MESH网络主动安全防护模型研究”,上海科委重点项目等多键袜项国家和地方项目。

Ⅳ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点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学术队伍。学位点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既注重出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又要落实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尽快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术队伍成员不仅都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能力和经历,也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学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桥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其中学硕导师21人,专硕导师9人。敏掘陪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 大数据与知识工程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城市计算中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大数据处理技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等。

  2. 网络系统与安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城市计算中网络、系统和安全散乎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协议测试及协议工程,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与网络仿真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协同计算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面向网络的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系统等。

  3. 3.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生物计算等人工智能理论解决城市运行深度知识挖掘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物计算,计算机视觉和理解,数据可视化,智能计算的高性能系统结构等。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面向行业需求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研究为主要方向,强调系统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Ⅵ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技术有哪些

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独立组网的技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节点组成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网络无需通信基础设施,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路由技术是自组织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网络拓扑的动态特性使得传统路由不再适用,新的路由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论文重点研究动态源路由技术并对其进行改进。 网络节点间通信的不可预测,使得按需路由成为了路由技术的首选,这样有效降低了休眠节点不必要的路由开销,节约了网络带宽资源。DSR路由就是一种常用的按需路由技术。但是大规模网络中,数据分组头部携带完整路由信息以及依靠泛洪来完成路由发现过程都带来了很大开销,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影响很大。对此论文提出了有序泛洪和区域搜索机制来控制路由的开销,并且引入了分层结构来进一步限制成员节点的泛洪请求。通过普通节点对高层节点注册登记,来完成位于不同地域的节点间的通信。结合仿真对比网络性能,达到了路由时延和路由开销的相对平衡。

什么是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网络有哪些特点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是移动计算机网络的一种,用户终端可以在网内随意移动而保持通信。移动自组织网络能够利用移动终端的路由转发功能,在无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通信,从而弥补了无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可使用的缺陷。自组网技术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主要特点有:
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
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由于用户终端的随机移动、节点的随时开机和关机、无线发信装置发送功率的变化、无线信道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地形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移动终端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式和速度都是不可预测的。
自组织无中心网络
移动自组织网络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一种对等式网络。节点能够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多跳网络
由于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和覆盖范围有限,当终端要与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进行通信时,需要利用中间节点进行转发。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网络中的多跳不同,无线自组网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节点共同协作完成的,而不是由专门的路由设备完成的。
无线传输带宽有限
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带宽比有线信道要低很多,而竞争共享无线信道产生的碰撞、信号衰减、噪音干扰及信道干扰等因素使得移动终端的实际带宽远远小于理论值。
移动终端的局限性
自组织网络中的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具有灵巧、轻便、移动性好等优点,但同时其电源有限、内存小、CPU性能低等限制,使得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Ⅷ CFDA无线自组网的工作原理

CFDA的设计及工作流程包括四个部分:网络规划、网络铺设施工、路由建立、数据采集传输,
6.1网络规划
首先,根据实际项目的具体需求,将网络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微蜂窝小区(Cellular),蜂窝小区的界定原则为:具有一定的自然区域性或行政辖区性。
为避免各个微蜂窝小区间的无线干扰,按照GSM数字蜂窝网的频率复用原则和编码原则,对各Cellular的CAC进行编码,如图上所示,并根据表1确定该Cellular的工作频率。
CFDA的工作频段为微功率免申请业余频段。CFDA提供工作频点分组,每个Cellular内设置一个CAC并分配一组频点。
CFDA平台规定:每个DAU均与其最近的唯一CAC所对应,受此CAC管理。在数据采集传输阶段,DAU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到其对应的CAC,由CAC收集其微蜂窝小区内所有DAU的数据并处理或上传。
每个CAC最多管理多个DAU。CAC标识(ID)和DAU的物理地址定义如下腊蚂表
DAU物理地址 CAC 标识(ID) DAU单元地址 DAU的逻辑地址是指DAU所连接的用户设备终端的地址或者标号(如电表的表号、用户名等)。当DAU的物理地址确定后,其物理地址与其逻辑地址具有一一对应的毕局穗关系,可以构成DAU地址映射表。每个CAC保存其管理的所有DAU的地址映射表。
6.2 网络铺设施工
根据网络规划图,将DAU与用户数据采集设备联通工作、将CAC与用户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应用软件)联通工作。
为方便与用户设备相联、构成无线数据采集传输接入的应用系统,CAC和DAU均设计有通用的RS-485或者UART接口。通过UART可将CAC(或者DAU)直接嵌入用户数据处理设备或用户数据采集设备,通过RS-485则可直接以“外挂”方式与用户设备相连。
网络铺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微蜂窝小区处理中心”和“微蜂窝小区内数据接入单元”的设计。
6.2.1 小区处理中心的设计
微蜂窝小区处理中心由CAC和用户数据处理设备构成。
CAC属于一个微功率的无线数据收发电台。该公司生产有嵌入式(型号:FC-201/JA)和外挂式(型号:FC-601/JA)两种型号。它们分别适用于相对简单的用户(固定/移动)数据处理器和固定的计算机用户数据处理器手卜。如下图所示。
微蜂窝小区处理中心可以设计为两种类型:落地型和转发型。
n 落地型:是指信息的处理中心就在该小区,由该小区直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小区安防报警系统等。该系统的中心控制设备通常是一台电脑,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FC-601/JA具有电源和RS-232、RS-485接口)
n 转发型:当Cellular 内没有数据处理能力时,可以构建转发型处理中心。转发型处理中心单元只具有定时数据采集、存储、转发等功能,如电力抄表系统的集中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设计过程与落地型基该相同。
6.2.2小区数据采集接入单元的设计
小区内数据接入单元由DAU和用户数据采集设备构成。 UART 嵌入式DAU
型号:FC-201/JB 用户数据采集设备 DAU 是一个微功率无线数传电台。该公司根据用户应用类型生产了嵌入式(DAU—FC-201/JB)和外接式(DAU—FC-601/JB)两种型号。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图17和图18。
6.3路由建立
在CFDA中采用了自组织网络的多跳数据传输技术。
每个DAU是终端数据的馈入点,同时又可以作为路由点,为相邻的DAU转发数据。这样就扩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好地解决了网络覆盖盲区问题。
考虑到CFDA在应用中,每个CAC和DAU一经铺设,其地理位置就固定不动。为提高系统效率和性能,我们采用了“表驱动式”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其主要思路是:为每个微蜂窝小区内的CAC,自动建立小区内每个DAU到此CAC的路由,并将建立的路由信息传递给相应的DAU。
当DAU传输数据时,均依据固定的路由发送数据包,当固定路由失效时,启用备用路由或者重建路由。
n路由建立的建立步骤如下:(略)
CFDA 建立路由的过程,是在一个蜂窝内形成CAC 与DAU 的全方位路由拓扑网络结构,有效地提升了CFDA 的覆盖范围。CFDA 的路由建立时间根据系统规模而不同,可分为四个地址段进行,每个地址段的建立时间为几分钟左右。
6.4数据采集传输
在CFDA的路由建立阶段,每个DAU确定了到该微蜂窝小区CAC的有效路由、完成了系统时钟同步并确定了其对应的发送时隙(同一微蜂窝小区内,每个DAU都被分配唯一确定的发送时隙,以避免DAU间的信号干扰)。
在DAU对应的发送时隙,DAU根据路由信息将数据发送给下一跳节点(CAC或者相邻的DAU)。此外,在CFDA的路由建立过程中,从DAU到CAC的路由可能有多条,当某条路由失效时,将启用备用路由,若无可用路由,则启动路由重建过程。
在CFDA的每个微蜂窝小区中,均分配了一定频差的两个频点。系统采用固定慢速跳频模式,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其工作方式如下:
1. 当CAC 和DAU在待机时,在频点之间跳转,若某频点接收到信号,则固定在该频点通信
2、若CAC在某一频点通信时,出现通信失败,则自动跳转到另一频点。
工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在CFDA的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网络规划设计阶段,首先,应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地域特征和行政区划设计微蜂窝小区;其次,微蜂窝小区内DAU的分布密度尽可能适中、分布尽可能均匀;第三,若在某一点或某一区域出现盲区,可在适当地区增加由FC-601/JB构成的路由点来实现覆盖。
2、在对微蜂窝小区内的DAU编写物理地址时,尽量集中分布在同一或相邻的地址段内,以减少路由建立的时间。例如当DAU数量小于默认节点时,应将他们集中在一个地址段内。
3、在网络铺设阶段,需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对CAC进行编程,基该步骤如下:
n 将微蜂窝小区内的所有DAU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映射表下载到CAC;
n 由控制中心向FC-601/JA发建立路由启动命令,建立路由;
n 路由建立完毕后,CAC和DAU即可进行通信。
编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A、由于CFDA的路由时间限制,因此在编程时,要充分考虑路由时延;
B、可以通过定时重建路由的方式,提高系统稳定性;
C、CFDA 采用的是类似于神经网络的广泛性全集路由方式。若控制中心对某一逻辑地址进行操作时,第一条路由行不通,CFDA会自动提供第二条路由进行通信,若第二条也不行,则会提供第三条,若第三条不行,则会返回失败信息。控制中心在编程时应考虑到此点;

Ⅸ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

本实验室在2002年到2006年期间,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99项,实到科研经费共计6290.92万。在宽带无线自组织网、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速交换结构和体制、高效实时图像压缩编码、高速无线传输和编码技术、高安全性密码设计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唯汪灶国家友谊奖1项。在重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66篇,其中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6篇,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80篇,被SCI和EI分别检索127篇和305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56篇,其中ISTP检索212篇,为国家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在通信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正式出版专着和研究生用教材14本(如《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中的纠错码技术》、《个人通信》、《纠错密码理论》、《语音信号处理》等)。 突出的科研成果有:宽带无线IP与移动IP实验系统、实用化ISDN多媒体通信终端、ATM宽带综合接入系统、高效图像压缩编码及高速率图像实时压缩编码技术、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多安全级密码算法、HDTV新的传输体制COFDM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一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速交换结构和体制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参与863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的总体研究,本实验室李红滨教授任总体组副组长,该项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完成“新标记交换体制研究”、“T比特级路由器交换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IP over DWDM技术体制跟踪研究”三个863计划项目,验收结果均为Ab。
3.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共发表论文94篇,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12篇,其中SCI论文 12篇,在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11篇(其中IEEE刊物7篇);他引12次,其中被IEEE Trans 期刊论文引用3次,被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引用1次,被Optic Express 论文引用2次。
主要完成人:
刘增基、李红滨、邱智亮、张冰、文爱军、秦浩、姚明旿、杨帆、史琰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为863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的总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基于区域编码的新标记交换体制和用于T比特级路由器的新交换结构,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陵闹权,并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代表性研究成果二
宽带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资助项目:“大规模宽带无线自适应ad hoc网络”等6个课题。
2.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3.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2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xx篇(SCI:20篇、EI:99篇、ISTP:39篇),其中“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dified IEEE 802.11 MAC for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AINA2003)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24次, “Capacity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ICPWC’2002)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13次,
4.制定国家标准6项。
主要完成人:
李建东、杨家玮、黄振海、陈彦辉、李红艳、盛 敏、李 波、张文柱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主要贡献一:主指扮导了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制定、推动无线局域网产业化
主要贡献二:探索了XX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构建方法,为XXXX电台互联网的体制和下一代大规模(几百到几千
个节点)宽带战术电台互联网的体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代表性研究成果三
逼近香农容量限的信道编码及宽带无线COFDM传输技术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它们是:“基于图模型的低密度校验编码理论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级联空时码研究”、“迭代软译码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宽带COFDM调制中的关键技术”和“基于COFDM的无线多址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 “高速数字调制与编码技术---高速TCM编译码技术”的研究。
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 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
4.专着1本。
5.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26篇、EI:49篇。
主要完成人:
葛建华、王新梅、白宝明、张海林、蔡宁、李颖、任光亮、孙献璞、李兵兵、赵力强、郭丽侠。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提出了可逼近Shannon容量限的Turbo-TCM和LDPC码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类新的空时级联码和空时分组码设计方法,突破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COF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发明授权专利2项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四
高效实时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863项目及国家重点项目“探月卫星图像压缩编解码器”等研究任务。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3.获部(省)级奖2项。
4.成果应用于探月卫星实时图像压缩系统、XX-6号卫星和HJ卫星等多个型号以及机载图像实时压缩编码系统和神七飞船伴随小卫星图像压缩传输系统。
主要完成人:
吴成柯、常义林、卢朝阳、李云松,肖嵩,刘凯,杜建超,王柯俨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
提出了干涉多光谱图像的高效压缩算法和自适应抗误码的视频图象压缩编码,并已应用于探月卫星实时图像压缩系统、XX-6号卫星和HJ卫星等多个型号及机载侦察图像实时压缩编码系统和神七飞船伴随小卫星图像压缩传输系统。
代表性研究成果五
密码新体制和WAPI安全协议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密码新理论和新算法,宽带无线网络WAPI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05年度国家密码管理局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SCI 33篇,EI 106篇)。
主要完成人:
王育民,肖国镇,胡予璞,张变玲,黄振海,铁满霞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提出了高强度密码算法和k-错复杂度的快速算法;发明了IP网络普适性安全接入基础架构——WAPI,以其为安全方案的无线局域网系列国家标准GB 15629.11 /1101 /1102 /1104亦已颁布和实施。该成果被评为2003年度信息产业部十大技术发明之一,并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WAPI是普遍适用于有线、无线IP接入网络的网络安全接入基础架构,基于WAPI架构提出的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WAPI安全协议,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中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以其为安全方案的无线局域网系列国家标准GB 15629.11 /1101/1102/ 1104亦已颁布。GB 15629.11-2003/XG1-2006 (修改单)
获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Ⅹ 试说明无线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移动电话就是无线网络系统的一部分,人们每天使用移动电话与他人通话。经由利用人造卫星及其他信号,无线网络系统使越洋消息的发送化为可能。在灾难应对上,警局使用无线网络迅速地传播重要消息;不论是在小型办公大楼内或横越整个地球,个人及公司都利用无线网络快速地发送或分享资料。

无线网络的其他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在基础电信建设贫乏或缺乏资源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便宜及快速的管道连接上互联网,像是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

特点

1、可移动性强,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无线网络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传递网络信号的,只要处于发射的范围之内,人们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接受设备来实现对相应网络的连接。这个极大地摆脱了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是传统网络所无法做到的。

2、网络扩展性能相对较强。

与有线网络不一样的是,无线网络突破了有线网络的限制,其可以随时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接人,其网络扩展性能相对较强,可以有效实现网络工作的扩展和配置的设置等。用户在访问信息时也会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无线网络不仅扩展了人们对使用网络的空间范围,而且还提升了网络的使用效率。

3、设备安装简易、成本低廉。

通常来说,安装有线网络的过程中是较为复杂繁琐的,有线网络除了要布置大量的网线和网线接头,而且其后期的维护费用非常高。而无线网络则无需布设大量的网线,安装—个无线网络发射设备即可,同时这也为后期网络维护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的成本费用。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主要特点是完全消除了有线网络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的无线传输,使人们更自由地使用网络。

同时,网络运营商操作也非常方便,首先,线路建设成本降低,运行时间缩短,成本回报和利润生产相对较快。这些优势包括改进了管理员的无线信息传输管理,并为网络中没有空间限制的用户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无线网络的类型

1、无线PAN

无线个域网(WPAN) 将设备连接到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通常在一个人的范围内。[9]例如,蓝牙无线电和不可见红外光都提供了一个 WPAN,用于将耳机连接到笔记本电脑。ZigBee还支持 WPAN 应用程序。

随着设备设计人员开始将 Wi-Fi 集成到各种消费电子设备中,Wi-Fi PAN 变得司空见惯(2010 年)。英特尔“我的 WiFi”和Windows 7“虚拟Wi-Fi”功能使 Wi-Fi PAN 的设置和配置更简单、更容易。

2、无线局域网

甲无线局域网(WLAN)链路使用无线分发方法,通常提供通过接入点访问因特网连接在短距离内的两个或更多的设备。采用扩频或OFDM技术可以允许用户在本地覆盖区域内四处走动,并且仍然保持连接到网络。

3、无线自组织网络

无线自组织网络,也称为无线网状网络或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是由以网状拓扑结构组织的无线电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每个节点代表其他节点转发消息,每个节点执行路由。

4、无线城域网

无线城域网是一种连接多个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网络。

移动网络是分布在陆地区域称为小区,每个小区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的服务的无线网络收发器,被称为小区站点或基站。在蜂窝网络中,每个小区的特点是使用来自其所有直接相邻小区的一组不同的无线电频率以避免任何干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