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手机浏览器中搜索wifi分析仪这个软件,下载安装,软件不大。
安装完毕后打开这个软件,这时出现的页面就是仪表页面,可以看到当前连到的无线网实时的信号强度。
界面的右下角有个关闭按钮,点击那个按钮,手机会根据信号的强弱发出滴滴的声响。
如果想看到其他无线网信号,可以点击界面右上方像眼睛一样的按钮,然后选择信道图表。
这时就会出现信号图表界面,可以看到其他无线网信号的强弱变化。
如果你所处地区的无线网太多,可以选择接入点列表,就会以列表的方式展现出来。
㈡ 分析wifi网络的基本原理
在网络的基本的这种原理的话,主要就是一个信号的问题,信号源还有这个发射源,整体来说都不同,然后它这个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㈢ NS-2无线网络仿真用gawk分析trace文件
1)字段赋值,有线的trace都是同一个格式的
无线的分新版本和旧版本的略有不同。我的是旧版本的。
下面这个是无线的
1 2 3 4 5:6 7 8 9 [10/11/12/13] 14:16 [ 17 -18 19 20]
s 3.000000000 _0_RTR --- 0 AODV 48 [0 0 0 0] ------- [0:255 -1:255 30 0]
s 10.00000000 _0_AGT --- 2 tcp 40 [0 0 0 0] ------- [0:0 1:0 32 0]
r 10.00000000 _0_RTR --- 2 tcp 40 [0 0 0 0] ------- [0:0 1:0 32 0]
s 12.50000000 _0_RTR --- 0 AODV 48 [0 0 0 0] ------- [0:255 -1:25530 0]
1-20 是对这个无线Trace的标注,每条记录共有20栏,下面对各栏表示的意义进行说明:
(1)事件类型:
s:分组的发送事件;
r:分组的接收事件;
d:分组的丢弃事件;
f:分组的转发事件;
(2)事件产生的时间。
(3)处理该事件的节点ID。
(4)Trace种类:
RTR:路由器Trace;
AGT:代理Trace;
MAC:MAC层Trace;
(5:6)分隔符。
(7)分组ID。
(8)分组类型。
(9)分组大小(字节)。
[10:13]有关MAC层的详细信息
(10)发送节点在无线信道上发送该分组所期望的时间值,用16进制表示。
(11)接收节点的MAC地址。
(12)发送节点的MAC地址。
(13)MAC层封装的分组类型。 0x800:IP分组,0x806:ARP分组
(14:16)分隔符。
(17)分组发送的源IP地址。节点号.端口号
(18)分组发送的目的IP地址。节点号.端口号
(19)分组的TTL值。
(20)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跳数。
2)测丢包率的
BEGIN {
highest_uid=0; #保存保存已处理的最大的uid
}
{
event = $1;
time = $2;
node = $3;
node_ = substr(node,2,1);
trace_type = $4;
flag = $5;
uid = $6;
pkt_type = $7;
pkt_size = $8;
send[uid]=0;recv[uid]=0;
if(event=="s" && node_==2 && trace_type="AGT" && pkt_type=="cbr")
sendx[uid] = 1;
if(event=="r" && node_==4 && trace_type="AGT" && pkt_type=="cbr")
recv[uid] = 1;
if(highest_uid < uid)
highest_uid = uid;
}
END {
id=1;
loss=0;
for(i=0;i<highest_uid;i++)
{
xx = sendx[i];
yy = recv[i];
if(xx==1 && yy==0)
loss++;
}
printf("allpacket: %d loss packet: %d\n",highest_uid,loss);
printf("%.6f\n",loss/highest_uid);
}
测吞吐量的
BEGIN {
init=0;
i=0;
}
{
#将out.tr文件的相应字段赋值给变量
action=$1;
time=$2;
from=$3;
to=$4;
type=$5;
pktsize=$6;
flow_id=$8;
src=$9;
dst=$10;
seq_no=$11;
packet_id=$12;
if (action=="r" && from==2 && to==3 && flow_id==2) {
pkt_byte_sum[i+1]=pkt_byte_sum[i]+pktsize;
if (init==0) {
start_time=time;
init=1;
}
end_time[i]=time;
i=i+1;
}
}
END {
#第一笔记录的Throughput设置为零, 以表示传输开始, 为了绘图的美观
printf("%.2f\t %.2f\n", end_time[0],0);
for (j=1; j<i; j++) {
#单位为 kbps
th=pkt_byte_sum[j]/(end_time[j] - start_time) *8/1000;
printf("%.2f\t%.2f\n", end_time[j], th);
}
#最后一笔记录的Throughput设置为零, 以表示传输结束, 为了绘图的美观
printf("%.2f\t%.2f\n", end_time[i-1],0);
}
PS:建议去看一下柯老师那本书,讲的很详细的,或者是黄化吉的NS网络模拟和协议仿真,里面都有教awk怎么写,也把trace格式讲的很详细
㈣ 无线网络该怎么优化
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
㈤ wifi是什么 解析无线网络的定义和应用
无线网络的定义
3.公共场所
无线网络是指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的网络,它可以让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无线网络可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让人们在无线网络环境雹岁搏下实现高速上网、数据传输和共享等功能。
在公共场所,如咖啡厅、餐厅、机场、商场等地方雀告,WiFi技术可以为人源祥们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服务,方便人们在外出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或娱乐。
4.智能家居
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场所和场合,如以下几个方面:
㈥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五)】Wi-Fi信号满格网速就一定快吗
无线专题共12篇,本文为第四篇(点击标题跳转历史文章):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一):无线网络的前世今生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二):Wi-Fi6与5G之战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三):无线网络是通过空气传输数据吗?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四):你家Wi-Fi网速为什么这么慢?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五):Wi-Fi信号满格网速就一定快吗?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六):企业无线网络设备介绍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七):这些无线基础概念你绝对没听过!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八):无线网络典型组网架构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九):典型室内场景无线网络部署方案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无线网络工勘与设计案例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一):无线网络常用软件与工具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二):无线网络常用优化手段
……
很多人有疑问,Wi-Fi信号什么情况好,什么情况不好,通常我们判断Wi-Fi信号就是通过信号的图标有几格来判断。那Wi-Fi信号有没有可量化的值或者计算公式呢?其实是有的,本章就为大家介绍Wi-Fi信号。
之前文章提到过Wi-Fi是通过电磁波传输数据,电磁波的特性就是随着传播距离而逐渐减弱,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反射、折射等。
而我们所说的信号强度,其实就是功率。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室内AP发射功率不能大于100mW,室外AP发射功率不能大于500mW。
无线信号在传输中会衰减,最终用户接收的功率会是一个非常小的值。所以为了方便记忆和表示,我们将功率的单位转换为容易记忆的值,这也就是我们无线网络中常用的信号计量单位dBm。
无线的功率计算单位包括:dB、dBm、dBW、dBi。
1、相对功率用dB表示,为任意两个功率的比值的对数形式。例如描述“增益”、“衰耗”等,用dB单位。
2、绝对功率用dBm、dBW单位,为待测功率对某一已知功率的dB表示,可以衡量功率的绝对大小。
a. 基准功率为1mW时的相对功率(dB值)以dBm表示
b. 基准功率为1W时的相对功率(dB值)以dBW表示
那如何将无线的功率转化为dBm呢?
mW和dBm的转换公式为:10×lg(测量功率/基准功率)
比如AP的发射功率为100mW,代入公式:10×lg(100mW/1mW)=10dBm×2=20dBm,那么也可以说AP的发射功率为20dBm。无线中用的最多的一个单位就是dBm,所以大家务必理解以上计算过程。
另外一个常用单位dBi,这用来表示天线增益,可以直接与dBm加减,如某天线增益为3dBi,说明该天线能够将信号增强15dBm。
dB是一个相对值,只有两者比较时才会用到,比如电脑1接收功率比电脑2接收功率高2dB。计算公式为=10×lg(P1/P2)相对值,没有单位,用的少。
看完上面讲解,如果你还是有点懵逼,不用担心,这很正常,需要慢慢消化。将mW转化为dBm直接带公式即可,那如何将dBm转华为mW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查表
dBm和mW的转换表如下,几个关键的值要记住:0dBm,20dBm,27dBm。
第二种方法,拆分计算法
比如23dBm,转换成mW该是多少呢?记住以下口诀:
dBm每加10,mW乘以10;dBm每减10,mW除以10;
dBm每加3,mW乘以2;dBm每减3,mW除以2。
首先把23dBm拆分,23dBm=0dBm+10dBm+10dBm+3dBm
0dBm表示1mW,不是0mW,这个要切记!
0dBm+10dBm,功率乘以10:1mW * 10=10mW
0dBm+10dBm+10dBm,功率再乘以10:10mW * 10=100mW
0dBm+10dBm+10dBm+3dBm,功率乘以2:100mW * 2=200mW
或者你直接记住20dBm=100mW,那么23dBm=20dBm+3dBm,dBm没减3,mW便乘以2,那么功率23dBm=100mW * 2 =200mW。
我们通常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用户实际接收信号强度)来表示信号强度,RSSI可以通过软件测出来:
RSSI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来计算:
AP发射功率: 这个好理解,前文已经强调,室内AP最大功率20dBm,室外AP最大功率27dBm,AP功率可调节。
发射天线增益: 所有AP都有天线,只是企业级AP为了美观,一般都是内置天线。天线可以增强信号,室内AP天线增益一般小于10dBi,室外AP天线增益可达15dBi-18dBi.
接收天线增益: 理解了发射天线,就收端就不难理解了。笔记本、手机无线网卡都有Wi-Fi天线,但天线增益一般较小,增益大了耗电。
线损 :这个一般在室分/X分方案中考虑,天线馈线如果较长,比如3-5米,需要计算信号在馈线中的损耗。
自由空间损耗: 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也是会有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PathLoss(dB) = 46 + 10*n*LogD(m)
一般写字楼内的办公环境情况下n取值为2.76。
障碍物损耗
衰减计算案例分析:室内WLAN信号衰减
根据经验:对于大多数终端而言,-75dBm以内为适宜强度。智能手机、PDA等手持终端以-65dBm为临界值。
所以,以上计算用户接收信号为-26dBm,小于-65dBm,所有类型终端都能有很强的信号强度和很好的无线体验。当然,这个值是不考虑障碍物衰减的理想值,实际场景不可能没有障碍物衰减。
好了,关于无线信号量化和计算方式就给大家介绍到这。
为什么在景区、机场等室外场景能收到Wi-Fi,信号很好,但是不能上网或者无线体验很差呢?
1、这类场景一般使用室外AP,室外AP发射功率很大,而且采用高增益天线。你能接收到AP发射信号,而且信号很强。但是你的终端发射功率低,天线增益也低,你发送给AP的回传数据不一定能回到AP。通信是双向的,如果数据无法回传或大量丢包,自然上网慢,甚至无法上网。
2、接入AP的终端太多,超过AP处理能力。超过AP承载能力后,要么连接不上,要么使用体验非常差。
3、因为同频或其他设备干扰,导致AP空口利用率高,这种情况即使信号强度很强,无线使用体验也非常差。
家用无线路由器大家都很熟悉,企业级无线设备有哪些你知道吗?
想要详细了解请关注后续文章。
无线专题共12篇,本文为第四篇(点击标题跳转历史文章):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一):无线网络的前世今生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二):Wi-Fi6与5G之战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三):无线网络是通过空气传输数据吗?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四):你家Wi-Fi网速为什么这么慢?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五):Wi-Fi信号满格网速就一定快吗?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六):企业无线网络设备介绍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七):这些无线基础概念你绝对没听过!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八):无线网络典型组网架构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九):典型室内场景无线网络部署方案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无线网络工勘与设计案例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一):无线网络常用软件与工具
无线网络技术专题(十二):无线网络常用优化手段
……
㈦ 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的原理是什么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是微波射频技术,笔记本目前有WIFI、GPRS、CDMA等几种无线数据传输模式来上网,后两者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实现,前者电信或网通有所参与,但不多主要是自己拥有接入互联网的WIFI基站(其实就是WIFI路由器等)和笔记本用的WIFI网卡。要说基本概念是差不多的,通过无线形式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上网遵循802.1q标准,通过无线传输,有无线接入点发出信号,用无线网卡接受和发送数据。
按照IEEE802.11协议,无线局域网卡分为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 Layer)在两者之间,还定义了一个媒体访问控制-物理(MAC-PHY)子层(Sublayers)。MAC层提供主机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并管理外部存储器,它与无线网卡硬件的NIC单元相对应。
物理层具体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它与无线网卡硬件中的扩频通信机相对应。物理层提供空闲信道估计CCA信息给MAC层,以便决定是否可以发送信号,通过MAC层的控制来实现无线网络的CCSMA/CA协议,而MAC-PHY子层主要实现数据的打包与拆包,把必要的控制信息放在数据包的前面。
IEEE802.11协议指出,物理层必须有至少一种提供空闲信道估计CCA信号的方法。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物理层接收到信号并确认无错后提交给MAC-PHY子层,经过拆包后把数据上交MAC层,然后判断是否是发给本网卡的数据,若是,则上交,否则,丢弃。
如果物理层接收到的发给本网卡的信号有错,则需要通知发送端重发此包信息。当网卡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首先要判断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发送,否则,暂不发送。由于网卡为时分双工工作,所以,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
㈧ 无线网络优化的优化思路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交换传输系统和无线基站系统两部分,其中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时间减少、掉话次数减少、通话话音质量不断改善、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区覆盖、降低掉话率和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换率、减少用户投诉。
一、网络优化过程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映。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统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映、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进行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话统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部分。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以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话统数据采集的重点。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方案。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 ( RxQual )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统数据、用户反映、路测 、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均衡分析: 话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通过话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话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路测和用户反映。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话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话务量的目的;对临时话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话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话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话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话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话务量。
话务均衡方法3:核查允许接入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小区覆盖范围的变化间接调整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可能造成盲区,过小可能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根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带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
话务均衡方法4:双频网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采用分层小区结构;考虑小区所在层、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设置,使GSM1800小区能成功吸收双频手机的用户。
二、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各厂家开发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输出的,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数据离散,数据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标的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花费大量工时;不能体现各种指标项间的相关关系,不便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满足用户需要、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异常问题的辅助诊断、日常统计项的直观显示、相关统计项的组合显示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隐藏的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状况、各小区覆盖状况、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的回放、网络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的小区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进一步查看问题的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的覆盖做出计算和评估,计算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出小区覆盖水平。另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为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的话务,保证了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
网络背景: 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达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 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大大提高,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达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