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相位超前校正概念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CPU的主频与实际CPU的计算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因为CPU的计算速度取决于CPU流水线的各种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位数等)。虽然CPU的主频并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的计算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1)最小相移网络信号相位校正扩展阅读:
常见的方法:
1、时钟频率
即主频(也就是经常听到的CPU主频2.81GHz等),通常主频越高,速度越快。但它只能在具有相同架构的机器上进行比较。对于异构系统,其有效性难以保证。
2、指令执行速度
在早期,衡量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每次执行的加法指令总数(因为所有指令都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或同等比例运行),以KIPS(每秒数千条指令)和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为单位。
3、等效指令的方法
随着时间指令系统的发展,使用单个指令的MIPS值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随后出现了改进的Gibson混合指令速度法。它通过统计各种指令在程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转换。
② 最小相位系统一定是稳定系统吗
最小相位系统不一定是稳定系统。
最小相位系统(minimum-phase system)在一定的幅频特性情况下,其相移为最小的系统,也称最小相移系统。这种系统的系统函数(亦称网络函数或传递函数)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相比,二者的幅频响应特性是相同的,但前者的相位绝对值则较后者为小。
在保持系统函数的幅频响应特性不变的情况下,使其相位最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模拟信号系统,要求其零点(即使系统函数为零的复频率值)仅位于S平面(即复 频域平面)的左半平面或虚轴上。
对于离散信号系统,则要求其零点仅位于Z平面(即离散信号复频域平面)的单位圆内或单位圆上。常可用于进行相位校正。
(2)最小相移网络信号相位校正扩展阅读:
一、相关特点
1、如果两个系统有相同的幅频特性,那么对于大于零的任何频率,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总小于非最小相位系统。
2、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直接关联,也就是说,一个幅频特性只能有一个相频特性与之对应,一个相频特性只能有一个幅频特性与之对应。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只要根据对数幅频曲线就能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相关性质
1、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可由其对应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确定;反之亦然。
2、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可由其对应的开环频率特性确定;反之亦然.
3、在具有相同幅频特性的系统中,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范围最小。
4、最小相位系统有一条性质很好理解:其逆系统也是稳定的,因为最小相位系统的逆系统的极点就是原来系统的零点,还是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所以仍然是稳定的。
③ 什么叫最小相位系统
对于闭环系统,如果它的开环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的实部都小于或等于零,则称它是最小相位系统。
④ 最小相位系统的性质
最小相位系统主要有以下3个性质:
1、如果假设一个最小相位系统有系统函数H(z),那么,它具有下列性质: 所有的极点在单位圆内 所有的零点在单位圆内 假设h(n)为最小相位系统的集中在n较小的范围内。 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谱的实部和虚部构成一对希尔伯特变换。由此,可以通过幅频特性推出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反之亦然。 给定H(z)为稳定的因果系统,当且仅当H(z)为最小相位系统时,其逆系统才是稳定和因果的。 任何一个非最小相位因果系统,都可以由一个最小相位系统和一个全通系统级联而成。 2、从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响应,它具有下列性质: 一组具有相同幅频响应的因果,稳定的滤波器中,最小相位滤波器对于零相位具有最小的相位偏移。 不同的离散时间系统可能具有相同的幅频响应,如果h(n)为相同幅频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单位抽样响应的的能量集中在n为较小值的范围内。一个因果稳定的,并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统函数的系统一定可以分解成一连串全通系统和最小相位系统。 工程上常用这一性质来消除失真,但是缺点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后会带来相移失真。
从传递函数角度看,如果说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实部全都小于或等于零,则称这个环节是最小相位环节,如果传递函数中具有正实部的零点或极点,或有延迟环节,这个环节就是非最小相位环节。
3、表达时(泰勒级数展开),会发现它具有正实部零点。最小相位系统具有如下性质: 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可由其对应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唯一确定;反之亦然. 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可由其对应的开环频率特性唯一确定;反之亦然. 在具有相同幅频特性的系统中,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范围最小. 最小相位系统有一条性质很好理解:其逆系统也是稳定的,因为最小相位系统的逆系统的极点就是原来系统的零点,还是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所以仍然是稳定的。 最小相位系统的相位延迟最小:这个我的理解是通过S平面来看的,对于系统的相位延迟,假设极点的偏移是W1,W2,W3...零点的偏移是Q1,Q2,Q3;那么总的偏移应该是两类偏移各自相加然后做减法: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其零点极点都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最后减法两者抵消,得出来的值(也就是相位的改变)较小,而最大相位系统恰恰相反,极点和零点在不同的半平面,相减得出的值较大,也就是系统的相位变化较大。似乎这个才应该是最小(最大)相位相位系统的名字的来由。 任何非最小相位系统可以表示成 H(z)=Hmin(z)·Hap(z),这个也能明白,Hmin(z)是所有零点在S平面左平面,Hap(z)是在右平面。
⑤ 如何理解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如果假设一个最小相位系统有系统函数H(z),那么,它具有下列性质:
所有的极点在单位圆内
所有的零点在单位圆内
假设h(n)为最小相位系统的集中在n较小的范围内。
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谱的实部和虚部构成一对希尔伯特变换。由此,可以通过幅频特性推出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反之亦然。
给定H(z)为稳定的因果系统,当且仅当H(z)为最小相位系统时,其逆系统才是稳定和因果的。
任何一个非最小相位因果系统,都可以由一个最小相位系统和一个全通系统级联而成。
从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响应,它具有下列性质:
一组具有相同幅频响应的因果,稳定的滤波器中,最小相位滤波器对于零相位具有最小的相位偏移。
不同的离散时间系统可能具有相同的幅频响应,如果h(n)为相同幅频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单位抽样响应的的能量集中在n为较小值的范围内。一个因果稳定的,并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统函数的系统一定可以分解成一连串全通系统和最小相位系统。
工程上常用这一性质来消除失真,但是缺点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后会带来相移失真。
从传递函数角度看,如果说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实部全都小于或等于零,则称这个环节是最小相位环节,如果传递函数中具有正实部的零点或极点,或有延迟环节,这个环节就是非最小相位环节。
⑥ 北航计算机近年考研题
!!北航自动化相关专业近年试题与解答,课堂笔记!改革后的第一分权威资料!
我是今年考本校,已经通过复试!现欲转让资料若干,以帮助07年奋战在考研一线的兄弟们!
现有北航自动控制原理(431) 电子技术综合(436) 控制理论综合等最新资料及近年(从98年开始)的试题和详细解答,以及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数模电/理论力学/机电控制的本科生课堂笔记,我的保研的同学们帮忙收集整理的,十分有用的资料,对于本校的有两个星期就可搞定专业课,外校的看遍书,或是依照试题看书后,两个礼拜也能搞定,很有效果。只有原稿纸版一份。总共大概有几斤重,当然不是所有的都看,而且从我的经验来看,卷子有近五年的就足够了,不要太贪多,因为出题老师不可能一直是一个,至有近五年的有参考价值,其他的就是浪费时间,关键在于把问题和知识点搞懂搞透,而不是寄希望做十几年的真题去寄希望压题!不同专业要求不一样,你还可以告知我你准备考什么(如,飞控可以考控制理论综合,检测可考电子技术综合,电气可以考电气综合),可以帮你察看考纲整理!(近期比较忙,过几天把它扫描成电子版),祝大家考研成功!
至于各科笔记,如有需要可以帮你复印,参考书目如果弄不到,我可以介绍我的同学低价卖给你(我的已经送人)!
有需要的可联系,本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适合于以下专业:
考综合: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机与电器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精密仪器及机械
考自控原理:
> > 理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宇航学院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宇航学院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工程系统工程系 航空宇航系统工程
> > 工程系统工程系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适用于北航的下列一、二级学科: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24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光电测量与图象处理
02 光学探测与制导技术
03 先进光学传感技术
04 集成光学与微光机电系统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5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航行器导航与控制
02 自动化检测与智能仪器
03 微机电系统技术
04 图象识别与成像制导
05 光纤陀螺及其导航系统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6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
02 自动检测与智能仪器
03 动态测试计量与校准
04 计算机视觉与光电测量
0808 电气工程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5电气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独立电源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与测试
02 电机与电器的控制技术
03 新型、特种、智能化电机电器与电磁装置
04 电机与电器测试技术
05 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6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5电气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02 新型开关电源技术
03 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04 电力电子设备的测试
05 电磁检测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3控制工程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机电系统虚拟设计、计算机测控及仿真技术
02 机电系统网络控制、综合管理及并行工程
03 飞行器液压与人机操纵系统
04 可靠性与冗余技术
05 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24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光电测量与图象处理
02 光学探测与制导技术
03 先进光学传感技术
04 集成光学与微光机电系统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5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航行器导航与控制
02 自动化检测与智能仪器
03 微机电系统技术
04 图象识别与成像制导
05 光纤陀螺及其导航系统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7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6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871光电技术
01 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
02 自动检测与智能仪器
03 动态测试计量与校准
04 计算机视觉与光电测量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5电气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独立电源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与测试
02 电机与电器的控制技术
03 新型、特种、智能化电机电器与电磁装置
04 电机与电器测试技术
05 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6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5电气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02 新型开关电源技术
03 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04 电力电子设备的测试
05 电磁检测技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23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02 智能控制
03 故障检测与容错控制
04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控制
05 机器人控制与导航
009 理学院 1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
01 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
02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3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
04 机器人控制
05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仿真
06 智能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4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3控制工程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
02 自动测试系统及虚拟仪器
03 机电系统智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04 微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05 测控网络技术
06 智能仪器与智能测控技术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3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2控制理论综合或436电子技术综合
01 智能化模式识别及其应用
02 生物特征信息处理与识别
03 复杂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与决策
04 网络环境下的智能自动化
05 高速实时图象处理与目标检测和识别
015 宇航学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301数学一④424信息类专业综合或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61计算机专业技术基础
01 图像处理理论与应用
02 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
03 三维成像重建与多目视觉技术
04 图像压缩与传输技术
05 图像制导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03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71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或202俄语3301数学一④433控制工程综合
01 先进飞行控制、导航与制导
02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技术
03 智能控制与决策
04 虚拟技术及应用
05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与信息安全
06 空中交通管制
015 宇航学院 20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
01 空间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
02 航天器自主定位技术研究
03 空间飞行器测控技术
04 弹道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05 航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014 工程系统工程系 25
研究方向: 1101政治2201英语3301数学一④431自动控制原理或451材料力学或841概率与数理统计
参考书目:(可代为邮购,我同学们的书,尽管不新,却有出题老师的“痕迹”和曾经布置的作业,很有参考价值,有些书先预订,不敢保证能卖给你,见谅 :-),自控、数模电、理力、可提供作业参考答案)
431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鹏主编
432控制理论综合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鹏主编
《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传锋主编
《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传锋主编,王琪、程耀、王士敏编写
433控制工程综合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设计与实现》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高金源主编
《计算机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金源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鹏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4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鹏主编
《液压元件与系统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李玉琳主编
《机电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李运华主编
435电气工程综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航空电机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三院校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主编
436电子技术综合 《十六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或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周佩玲
《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继灿、李华贵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杨素行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鹏主编
1楼 2005-7-29 01:33 AM[资料] [短信]
2006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421通信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模拟电路部分(满分6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子元器件基础
主要内容:二极管特性方程及曲线,二极管交流小信号模型。
晶体三极管BJ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及频率参数。
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会计算基本参数。
2.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BJT和FET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
BJT和FET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性能特点。
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交流小信号分析。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号分析,大信号传输特性。
乙类,甲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性能特点。
多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组、电压增益计算。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会分析计算电路参数。
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零点、极点与波特图的画法。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会计算零极点,绘制幅频和相频波特图。
4.反馈放大器原理与稳定化基础
主要内容:反馈极性,理想反馈方块图及基本反馈方程式,环路增益与反馈深度,四种反馈连接方式,负反馈对放大器的性能(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增益稳定性 非线性失真,噪声特性及频率响应)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四种负反馈连接方式放大电路的计算。
负反馈放大器的不稳定性与目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判据与稳定裕度。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四会(会看,会连,会拆,会算),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并进行相位补偿。
5.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典型集成运放的电路及原理。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参数计算,包括:反相、同相、差动放大电路,积分、微分电路,仪表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能够计算各种典型电路的参数。
二.参考教材
1.张凤言编着,电子电路基础(第一至第五章)(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航出版社能够购买)
2.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至第五章)(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信号的描述及其分类,信号的运算,典型信号(包括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等),信号的分解,系统模型及其划分,线性时不变系统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信号的运算、典型信号、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线形时不变系统等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要内容: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起始点的跳变,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等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主要内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和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包括卷积特性),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傅里叶级数的定义及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周期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等
第四章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主要内容: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收敛域及逆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和频响特性,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稳定性判别,双边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收敛域及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和频响特性,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稳定性判别,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等
第五章 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
主要内容:利用系统函数 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系统函数的约束特性,调制与解调,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希尔伯特变换,佩利-维纳准则,调制与解调,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等
第六章 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
主要内容: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相关函数的定义,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自相关函数、能量谱和功率谱分析,帕斯瓦尔方程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相关函数的定义,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帕斯瓦尔方程等
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要内容:序列的定义、运算,典型序列,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序列的定义、运算,典型序列,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第八章 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主要内容: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定义、计算及应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等
二.参考教材
1.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第二版。
2. A.V. Oppenheim,《信号与系统》-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电磁场理论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磁场基本定律(第一、三、四、六、七、八、十章中的部分章节)
简答题(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电场的通量;
毕奥—萨瓦定律,磁场的环量;
下面各量的物理含义:电场散度,静电场旋度;磁场散度,恒定磁场旋度方程;
物质中电磁场的构成方程,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媒质的性质:线性和非线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色散和非色散,均匀和非均匀媒质,简单媒质;
电磁场切向边界条件,电磁场法向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趋势性边界条件;
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积分形式、微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理意义:积分形式,微分形式;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
标量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均匀平面波的定义, TE波、TM波、TEM波,行波,
相移常数,波长,相速,振幅,波阻抗,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左旋、右旋),
椭圆极化(左旋、右旋)。
2.恒定场边值问题的求解(第五章)
计算题: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直角坐标、球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3.平面电磁波(第十章)
计算题:
极化的工程判断方法;
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波的数学表达式;波的特性;
二、参考教材
1. 徐永斌等,《工程电磁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章的内容。
2. 苏东林等,《电磁场理论学习指导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9)
www.freekaoyan.com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2006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424信息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信号与系统部分(满分6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信号的描述及其分类,信号的运算,典型信号(包括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等),信号的分解,系统模型及其划分,线性时不变系统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信号的运算、典型信号、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线形时不变系统等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要内容: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起始点的跳变,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等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主要内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和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包括卷积特性),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傅里叶级数的定义及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周期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等
第四章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主要内容: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收敛域及逆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和频响特性,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稳定性判别,双边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收敛域及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和频响特性,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稳定性判别,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等
第五章 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
主要内容:利用系统函数 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系统函数的约束特性,调制与解调,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希尔伯特变换,佩利-维纳准则,调制与解调,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等
第六章 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
主要内容: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相关函数的定义,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自相关函数、能量谱和功率谱分析,帕斯瓦尔方程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相关函数的定义,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帕斯瓦尔方程等
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要内容:序列的定义、运算,典型序列,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序列的定义、运算,典型序列,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第八章 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主要内容: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等
基本要求:主要掌握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定义、计算及应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等
二.参考教材
1.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第二版。
2. A.V. Oppenheim,《信号与系统》-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随机过程(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二章 马尔可夫过程(1)
基本内容: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过程定义、切普曼-科尔莫哥洛夫方程式、独立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中状态分类。
基本要求:掌握马尔可夫链的基本特性、状态分类。
第三章 马尔可夫过程(2)
基本内容:泊松过程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柯尔莫哥洛夫前进方程和后退方程。
基本要求:掌握齐次泊松过程定义及其主要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柯尔莫哥洛夫前进方程和后退方程。
第四章 二阶矩过程、平稳过程和随机分析
基本内容:二阶矩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平稳随机过程、宽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正交增量过程、各态历经性。
基本要求:掌握二阶矩阵性质,能够求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掌握正交增量过程,能够判断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第六章 高斯过程
主要内容:多元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多元正态随机变量独立性问题,线性变换,高斯随机过程。
基本要求:高斯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性质。
二.参考教材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清华大学陆大淦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年
数学物理方法(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七章 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
基本内容: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类、达朗贝尔公式、定解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典型数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写出(导出)定解条件。掌握达朗贝尔公式。理解适定性、叠加原理的概念。
第八章 分离变数(傅立叶级数)法
基本内容:齐次方程的分离变数法、非齐次振动方程和运输方程、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处理、 泊松方程。
基本要求:掌握分离变量法的精神、解题步骤和适用范围,并能求解典型的定解问题。掌握用固有函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的方法。掌握将具有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化为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来求解的方法。
第九章 二阶常微分方程级数解法 本征值问题
基本内容:特殊函数常微分方程、常点邻域上的级数解法、正则奇点邻域上的级数解法、施图姆-刘维尔本征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圆球形、圆柱形两种边界问题求解方法。
第十二章 格林函数 解的积分公式
基本内容:泊松方程的格林函数法、用电象法求格林函数。
基本要求:理解格林函数在静电学中的物理意义。掌握用电象法构造一些特殊区域的格林函数的方法。
第十三章 积分变换法
基本内容:傅里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
基本要求:理解用积分变换法求解数理方程的主要精神及一般步骤。
二.参考教材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1998年
www.freekaoyan.com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2006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电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研大纲
423光电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研大纲
应用光学部分(总分8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第一章)
2、理想光学系统(第二章)
3、平面与平面系统(第三章)
4、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
⑦ 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
最小相位系统(minimum-phase system)在一定的幅频特性情况下,其相移为最小的系统,也称最小相移系统。这种系统的系统函数(亦称网络函数或传递函数)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相比,二者的幅频响应特性是相同的,但前者的相位绝对值则较后者为小。在保持系统函数的幅频响应特性不变的情况下,使其相位最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模拟信号系统,要求其零点(即使系统函数为零的复频率值)仅位于S平面(即复 频域平面)的左半平面或虚轴上;对于离散信号系统,则要求其零点仅位于Z平面(即离散信号复频域平面)的单位圆内或单位圆上。常可用于进行相位校正。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如果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极点和零点均位于s左半平面上,则称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则是所有零极点均位于单位圆内。
一个系统被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当且仅当这个系统是因果稳定的,有一个有理形式的系统函数,并且存在着一个因果稳定的逆函数。
⑧ 系数a0a1a2a3满足什么关系 是最小相位系统
非最小相位系统 (nonminimum-phase system) 不满足最小相位条件的系统。
对模拟信号系统而言,凡系统函数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零点的系统即为非最小相位系统。而对离散信号系统而言,非最小相位系统则指系统函数在Z平面的单位圆以外具有一个或多个零点的系统。由于非最小相移系统函数可以表示为是小相移系统函数与全通系统函数的乘积,故非最小相位系统可以由最小相位系统与全通系统的级联取代。所谓全通系统是指它的幅频特性为常数(即幅度不随频率变)而相频特性却不受任何约束(即可以根据需要而选定)的系统。因此,它在传输系统中常用来进行相位校正。
⑨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晶振电路的两个电阻作用,为什么
晶振电路需要2个10-30pF级别的电容作为起振用途,10-30pF具体的值根据不同的晶振频率不同的单片机而有所不同,作用都是使晶振起振,如果去掉这2个电容,晶振就不会起振,就没有频率输出,单片机就不会工作。这样说你懂了吗?
也有串并连电阻的案例,正常我们不需要那么做,官方的Deom里也是没有的,以下内容来自网络,讲解的很详细,你可以自习读读,以后对这部分电路会有更详细的认识。
一份电路在其输出端串接了一个22K的电阻,在其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接了一个10M的电阻,这是由于连接晶振的芯片端内部是一个线性运算放大器,将输入进行反向180度输出,晶振处的负载电容电阻组成的网络提供另外180度的相移,整个环路的相移360度,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同时还要求闭环增益大于等于1,晶体才正常工作。
晶振输入输出连接的电阻作用是产生负反馈,保证放大器工作在高增益的线性区,一般在M欧级,输出端的电阻与负载电容组成网络,提供180度相移,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反向器输出对晶振过驱动,损坏晶振。
和晶振串联的电阻常用来预防晶振被过分驱动。晶振过分驱动的后果是将逐渐损耗减少晶振的接触电镀,这将引起频率的上升,并导致晶振的早期失效,又可以讲drive level调整用。用来调整drive level和发振余裕度。
Xin和Xout的内部一般是一个施密特反相器,反相器是不能驱动晶体震荡的.因此,在反相器的两端并联一个电阻,由电阻完成将输出的信号反向 180度反馈到输入端形成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电路.晶体并在电阻上,电阻与晶体的等效阻抗是并联关系,自己想一下是电阻大还是电阻小对晶体的阻抗影响小大?
电阻的作用是将电路内部的反向器加一个反馈回路,形成放大器,当晶体并在其中会使反馈回路的交流等效按照晶体频率谐振,由于晶体的Q值非常高,因此电阻在很大的范围变化都不会影响输出频率。过去,曾经试验此电路的稳定性时,试过从100K~20M都可以正常启振,但会影响脉宽比的。
晶体的Q值非常高, Q值是什么意思呢? 晶体的串联等效阻抗是 Ze = Re + jXe, Re<< |jXe|, 晶体一般等效于一个Q很高很高的电感,相当于电感的导线电阻很小很小。Q一般达到10^-4量级。
避免信号太强打坏晶体的。电阻一般比较大,一般是几百K。
串进去的电阻是用来限制振荡幅度的,并进去的两颗电容根据LZ的晶振为几十MHZ一般是在20~30P左右,主要用与微调频率和波形,并影响幅度,并进去的电阻就要看 IC spec了,有的是用来反馈的,有的是为过EMI的对策
可是转化为 并联等效阻抗后,Re越小,Rp就越大,这是有现成的公式的。晶体的等效Rp很大很大。外面并的电阻是并到这个Rp上的,于是,降低了Rp值 -----> 增大了Re -----> 降低了Q
精确的分析还可以知道,对频率也会有很小很小的影响。
总结并联电阻的四大作用:
1、配合IC内部电路组成负反馈、移相,使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
2、限流防止谐振器被过驱;
3、并联降低谐振阻抗,使谐振器易启动;
4、电阻取值影响波形的脉宽。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以及无源晶振起振电容的选择:
无源晶振(Crystal):内只有一片按一定轴向切割的石英晶体薄片,供接入运放(或微处理器的Xtal端)以形成振荡。(依靠配合其他IC内部振荡电路工作)
有源晶振(Oscillator):内带运放,工作在最佳状态,送入电源后,可直接输出一定频率的等副正弦波。(晶振+振动电路,封装在一起,加上电源,就有波形输出)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无源晶振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振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振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使用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体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有源晶振型号纵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发也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有源晶振引脚识别,以方便大家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图3是一个串联型振荡器,晶体管T1和T2构成的两级放大器,石英晶体XT与电容C2构成LC电路。在这个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C2为可变电容器,调节其容量即可使电路进入谐振状态。该振荡器供电电压为5V,输出波形为方波。
有源晶振型号纵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发也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有源晶振引脚识别,以方便大家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 主板上除了这颗14.318MHz的晶振,还能找到一颗频率为32.768MHz的晶振,它被用于实时时钟(RTC)电路中,显示精确的时间和日期
方形有源晶振引脚分布:
1、正方的,使用DIP-8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4-GND; 5-Output; 8-VCC
2、长方的,使用DIP-14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7-GND; 8-Output; 14-VCC
BTW:
1、电源有两种,一种是TTL,只能用5V,一种是HC的,可以3.3V/5V
2、边沿有一个是尖角,三个圆角,尖角的是一脚,和打点一致。
Vcc out
NC(点) GND
现在提供一些实际数据:
测试样品为TOYOCOM的711SC 1.000M的输出频率,1脚悬空,2脚接地,3脚输出,4叫接+5V;
1.4V就开始起振,峰值电压1.64V,但是工作频率会有一定的偏差;3V时峰值电压3.24V,工作频率1.000M,输出频率准确;5V时峰值电压为5.6V,工作频率1.000M,输出频率准确
关于晶振的匹配电容问题
晶振还是晶体?
晶振的话好像不用电容吧?
晶体的话0.1u和0.01u的电容有些大了,
一般应该100p到20p之间
nod
晶振的标称值在测试时有一个“负载电容”的条件,在工作时满足这个条件,振荡频率才与标称值一致。一般来讲,有低负载电容(串联谐振晶体)
高负载电容(并联谐振晶体)之分。在电路上的特征为:晶振串一只电容跨接在IC两只脚上的,则为串联谐振型;一只脚接IC,一只脚接地的,则为并联型。如确实没有原型号,需要代用的可采取串联谐振型电路上的电容再并一个电容,并联谐振电路上串一只电容的措施。例如:4.433MHz晶振,并一只3300PF电容或串一只70P的微调电容。另一种说法是“损耗值”与“激励电平”之说:
其实,上述原因都可以作为选择晶振的条件作为考虑。
常见的晶振大多是二只脚,3脚的晶振是一种集晶振和电容为一体的复合元件。由于在集成电路振荡端子外围电路中总是以一个晶振(或其它谐振元件)和两个电容组成回路,为便于简化电路及工艺,人们便研制生产了这种复合件。其3个引脚中,中间的1个脚通常是2 个电容连接一起的公共端,另外2个引脚即为晶振两端,也是两个电容各自与晶振连接的两端。由此可见,这种复合件可用一个同频率晶振和两个100~200pF的瓷片电容按常规连接后直接予以代换。
*********************************************************************************
怎样选择一款合适的晶体振荡器21ic.com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3年11月04日10:18:0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本文介绍了一些足以表现出一个晶体振荡器性能高低的技术指标,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将有助于通讯设计工程师顺利完成设计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整机
---- 总频差: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于规定的工作和非工作参数全部组合而引起的晶体振荡器频率与给定标称频率的最大频差。
---- 说明:总频差包括频率温度稳定度、频率温度准确度、频率老化率、频率电源电压稳定度和频率负载稳定度共同造成的最大频差。一般只在对短期频率稳定度关心,而对其他频率稳定度指标不严格要求的场合采用。例如:精密制导雷达。
---- 频率温度稳定度:在标称电源和负载下,工作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不带隐含基准温度或带隐含基准温度的最大允许频偏。
---- fT=±(fmax-fmin)/(fmax+fmin)
---- fTref =±MAX[|(fmax-fref)/fref|,|(fmin-fref)/fref|] fT:频率温度稳定度(不带隐含基准温度)
---- fTref:频率温度稳定度(带隐含基准温度)
---- fmax :规定温度范围内测得的最高频率
---- fmin:规定温度范围内测得的最低频率
---- fref:规定基准温度测得的频率
---- 说明:采用fTref指标的晶体振荡器其生产难度要高于采用fT指标的晶体振荡器,故fTref指标的晶体振荡器售价较高。
---- 几种电子系统使用的晶体振荡器典型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见下表:
---- 表中有一部分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应是带隐含基准温度的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但没表示出来。 (1ppm=1×10-6;1ppb=1×10-9)。
---- 频率稳定预热时间:以晶体振荡器稳定输出频率为基准,从加电到输出频率小于规定频率允差所需要的时间。
---- 说明:在多数应用中,晶体振荡器是长期加电的,然而在某些应用中晶体振荡器需要频繁的开机和关机,这时频率稳定预热时间指标需要被考虑到(尤其是对于在苛刻环境中使用的军用通讯电台,当要求频率温度稳定度≤±0.3ppm(-45℃~85℃),采用OCXO作为本振,频率稳定预热时间将不少于5分钟,而采用DTCXO只需要十几秒钟)。
---- 频率老化率: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测量振荡器频率时,振荡器频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种长期频率漂移是由晶体元件和振荡器电路元件的缓慢变化造成的,可用规定时限后的最大变化率(如±10ppb/天,加电72小时后),或规定的时限内最大的总频率变化(如:±1ppm/(第一年)和±5ppm/(十年))来表示。
---- 说明:TCXO的频率老化率为:±0.2ppm~±2ppm(第一年)和±1ppm~±5ppm(十年)(除特殊情况,TCXO很少采用每天频率老化率的指标,因为即使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也将大大超过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每天的频率老化,因此这个指标失去了实际的意义)。OCXO的频率老化率为:±0.5ppb~±10ppb/天(加电72小时后),±30ppb~±2ppm(第一年),±0.3ppm~±3ppm(十年)。
---- 频率压控范围:将频率控制电压从基准电压调到规定的终点电压,晶体振荡器频率的最小峰值改变量。
---- 说明:基准电压为+2.5V,规定终点电压为+0.5V和+4.5V,压控晶体振荡器在+0.5V频率控制电压时频率改变量为-110ppm,在+4.5V频率控制电压时频率改变量为+130ppm,则VCXO电压控制频率压控范围表示为:≥±100ppm(2.5V±2V)。
---- 压控频率响应范围:当调制频率变化时,峰值频偏与调制频率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规定的调制频率比规定的调制基准频率低若干dB表示。
---- 说明:VCXO频率压控范围频率响应为0~10kHz。
---- 频率压控线性:与理想(直线)函数相比的输出频率-输入控制电压传输特性的一种量度,它以百分数表示整个范围频偏的可容许非线性度。
---- 说明:典型的VCXO频率压控线性为:≤±10%,≤±20%。简单的VCXO频率压控线性计算方法为(当频率压控极性为正极性时):
---- 频率压控线性=±((fmax-fmin)/ f0)×100%
---- fmax:VCXO在最大压控电压时的输出频率
---- fmin:VCXO在最小压控电压时的输出频率
---- f0:压控中心电压频率
---- 单边带相位噪声£(f):偏离载波f处,一个相位调制边带的功率密度与载波功率之比。
*****************************************************************************************
请问单片机晶震旁的2个电容有什么要求吗?
这个是晶体的匹配电容,只有在外部所接电容为匹配电容的情况下,
振荡频率才能保证在标称频率附近的误差范围内。
最好按照所提供的数据来,如果没有,一般是30pF左右。太小了不容易
起振。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这两个电容的大小来微调振荡频率,当然
可调范围一般在10ppm量级。
⑩ 什么是最小相位系统
对于闭环系统,如果它的开环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的实部都小于或等于零,则称它是最小相位系统。
如果控制系统的所有极点和零点均位于s左半闭平面上,则称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一个系统被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当且仅当这个系统是因果稳定的,有一个有理形式的系统函数,并且存在着一个因果稳定的逆函数。
如果假设一个最小相位系统有系统函数h(z),那么,它具有下列性质:
1.
所有的极点在单位圆内
2.
所有的零点在单位圆内
3
.h(z)的分子和分母同阶
一个因果稳定的,并且具有有理形式系统函数的系统一定可以分解成一连串全通系统和最小相位系统。
工程上常用这一性质来消除失真,但是缺点是它消除了幅度失真后会带来相移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