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免费公共wifi的建设单位都是政府,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免费WiFi确实是一项惠民的善政,二政府可以通过免费WiFi所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用于城市整体运行监测,比如人群预警等。
至于你说的网络差信号弱只是因为现在建设没有规划性,是结果,但长远看建设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依然是趋势,基本上都是政府、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一起建的,目前深圳和北京是公认的建设不错的地方,硬件都是AP、AC之类,华为、中兴、锐捷这些大公司都可以提供,平台方面推荐深圳奇迹智慧,他们跟华为、电信等都有深入的合作,在公共WiFi领域深耕了多年,希望对楼主有用。
2. 高铁网络信号怎么样
高铁网络信号很差。
一、高铁沿途经过区域信号消失。手机和网络信号都是来源于“基站”,都是由运营公司如电信,联通,移动搭建的信号覆盖的基站,基站主要负责信号的传输,就目前来说,运营公司还无法做到基站的完全覆盖,比如高铁经常要经过一些荒无人烟的地区。而在这些地区,要去建立一个信号基站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工作人员要翻山越岭,而且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路。都需要人工把线缆扛到山上去。这就导致了高铁在运行过程中,我们的手机信号时好时坏的情况。
二、行车速度快,需要不断切换基站。高铁运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200-300公里,所以就算运营商在高铁沿线都建立了基站,但是因为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要保证信号不断只有通过不断地切换基站来满足。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个基站断线了另外一个基站赶紧接上。在基站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速度慢,是感觉不到延迟的。但是高铁的速度很快,在不断地切换时,切换过程中难免会有信号丢失的情况。
三、室内空间封闭。高铁车厢的玻璃窗配备的是金属涂层,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这些涂层也会阻碍电磁信号的进入,这也就导致了信号变差。这个很好理解,在家里装了个WIFI,买的路由器号称可以穿墙多少米,但是你会发现有时你在封闭的卫生间,或者离得远一点的卧室,信号就会变得很差。
3. 为什么要建设手机基站,使用卫星发射信号不行吗
基站到底“建”或“不建”我们都知道,没有移动通信网络,手机就打不了电话,更不要说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等,什么3G、4G就都和我们没关系。移动通信网络是很多人类科技成果综合的结晶,所谓3G、4G,就是这些科技成果不断进步的产物。那么,基站用处在哪里?在整个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就是入口,而且是唯一的入口。不管是手机、Pad,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想进入移动通信网络,就只能通过基站这个入口走。手机找不到这个入口,就进不了移动通信网络,就是传说中的没有信号。因此没信号的原因很快就能得知,即没基站。毋庸置疑,基站必须要有,那为什么不建基站?或者建基站的时候能否去别处建,且越远越好?目前,根据人类所掌握的科技,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即有信号的距离)是有限的。而且,建筑物对基站的覆盖范围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上海这样建筑物较多的城市中,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基本只有方圆300~500米。而在空旷的地方,例如农村、旷野、草原等地,一个大型基站覆盖范围就可以扩大到十多公里。这就是为什么城市里基站比较密,而农村基站比较少的原因。
4. 手机网络信号很差为什么
1、手机芯片性能
手机有良好的接受信号的素质才能给达到网速好和信号足的效果,信号的接收取决于手机中一组特殊芯片,也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手机基带芯片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时将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通俗来讲的话,基带芯片就是个翻译,我们手机接收发送信息的速度也取决于这个“翻译”的工作效率如何。所以如果你的手机调制解调器性能很差的话,自然而然会影响到手机信号。
2、手机本身的性能变差
可能很多人的手机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会感觉到上网速度变慢,这其实是手机本身的综合性能变差了,以致于使用体验差了,从而就影响了上网速度。
比如有些手机会存在应用自启的情况,这样是很占内存的,也就影响了手机的运行速度。还有一些我们以为已经关闭的应用,其实还是在后台运行着。
3、运营商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地方手机信号好,但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会出现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没有的问题,这就不一定是手机出了问题。现在的大楼结构这么复杂,很多角落之类的都是信号严重遮挡的区域。运营商没有对室内进行专门的信号覆盖,那么手机信号就肯定会出现这些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山区也会有信号问题,那就是信号覆盖不全面咯。
4、基站拥堵
我们肯定能看到很多地方都设有基站,在不同的地方,每个运营商都建设了自家的基站,我们的手机通过连接上基站来获取网络信号。不过,基站是有容量限制的,倘若某个地方人口密集,那出现网速感知较差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能找到附近的有效wifi。
(4)为什么要建网络信号扩展阅读
5G网络特点
5G 网络主要有三大特点:高速率,不仅仅是一秒钟下载30部电影这么简单,VR、AR、云技术将与生活无缝对接;高可靠低时延,让无人驾驶、远程手术不再遥远;超大数量终端网络,将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让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5G是移动宽带网和物联网的有机组合,因此机器间通信技术、车联网、情景感知技术、C-RAN和D-RAN组网技术等领域也是其组成部分。就已知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 为什么有人觉得中国联通信号差联通应该加大基站建设加强信号吗
中国联通信号差,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不过,很多人并不清楚联通信号为此差。下面,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联通信号差的原因。
同样,在4G时代,联通的频段更高,这注定信号穿透力差一些,要建设更多的基站才能补齐信号差的短板。从数据上来看,联通基站数量比移动少,信号覆盖肯定会差一些。不过,在北方十省区,联通的信号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这是联通的业务大本营。综合来说,联通整体的信号比之前好很多了,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与移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且,在信号覆盖上,联通要想超过移动是很难的。
6. 地球的网络信号是怎么来的(我指的比如我们手机电视用的时候需要网络信号,这些信号怎么来的为什么要
手机信号主要是靠基站传播,以前的cdma号称卫星直连,结果黄了,所以联通移动都建了好多基站。电视信号有的通过卫星传播,光纤备份,传输到各有线公司。
7. 手机网络信号很差为什么
信号格数多并不代表信号就强
首先,手机信号栏显示的格数越多,你离运营商基站的距离相对来说更近些,但这并不代表你的网络信号就很好。因为手机信号的强度与手机信号栏显示的信号格数比例是由手机厂商决定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一位置,同一运营商手机卡,有的手机信号是满格的,有的手机信号只有4格。而且多数手机厂商还会将影响通信的其他因素计算到信号格。
那么,怎么才能查看自己的手机信号呢?
安卓手机:
手机设置→关于手机→状态消息(各家手机设置可能不同,此方法仅为参考)。
苹果手机:
拨号键盘输入*3001#12345#* ,点击呼叫按钮,左上角出现的负数就是你的手机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一般以负数表示,数值越大,信号越好。
一般来说:
1、信号强度在-50dBm~0dBm之间,表示你的手机信号超好;
2、信号强度在-90dBm~-60dBm之间,那么你的手机信号属于正常;
3、信号强度小于-115dBm,很抱歉,你的手机既不能打电话,也不能上网。
这些因素会影响你的数据网络
其次,即使你手机显示的信号很好,也并不代表你的网速就越快。因为很多外界因素会影响你的数据网络,例如:你所在地区的运营商基站覆盖情况,建筑物遮挡,电磁波影响等。
所以,
手机信号栏显示的格数越多,
并不代表你的网速越快哦~
8.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要用网络信号,有些地方要用光纤,有些地方又要用DMX512
根基需求而变的
在商业大厦等地方大量网线实在太杂乱。用无线多好。网络信号
有些地方距离太远了,传输会大量消耗信号只好使用光纤传输了。又稳定又快。就是价格高
你懂的还有用光交和ONU的。也有DMX512
9. 5G华为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基站,直接做卫星信号不行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5G,但是5G却要建立很多的基站,这是因为他信号的覆盖范围没有4G广,所以只能多建基站。
基站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些人不知道这件事,但基站存在于我们周围。让我们从最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开始,5G网络已经在网络上被炸上天,很多技术都很薄弱,很不可靠,但是现在5G网络的正式测试已经开始,所以测试必须需要5G网络基站,5G网络基站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5G基站的信号跟4G相比有很多弱点。
直接选用卫星信号也没有那么好的,不是很稳定所以还是会选择多建立基站,来保证信号的稳定,这样5G快速覆盖。
10. 为什么会有信号,源头在哪里,有了信号,我们能打电话,能玩游戏,谁发明的
为什么会有信号? 答:因为有信号塔
源头在哪里? 答:多数建设在山顶
谁发明的?答: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封包交换的研究。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出于冷战考虑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互联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 1995年随着网络开放予商业。 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90年代,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
1991年8月,在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创立HTML、HTTP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几个网页之后两年,他开始宣扬其万维网(World Wide Web)项目。
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版本1。0被放出了。 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学术和技术的互联网步增长。 1996年,“Internet”(互联网)一词被广泛的流通,不过是指几乎整个的万维网。
其间,经过一个十年,互联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尽管像FidoNet的一些网络仍然保持独立)。 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互联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互联网有机的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厂家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互联网上称霸。
互联网的成功,可从“Internet”这个术语的混淆窥知一二。最初,互联网代表那些使用IP协定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则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再局限于IP网络。 一个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小写字母)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
而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大写字母)专指美国的前身为ARPA网、使用IP协定将各种实体网络连结成此单一逻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