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平板電腦在軍事領域怎麼用
擴展閱讀
手機怎麼弄4g網路 2025-09-23 21:38:59
榮耀8共享無限網路設置 2025-09-23 21:32:14

平板電腦在軍事領域怎麼用

發布時間: 2022-10-25 15:53:37

❶ 部隊軍官能不能用ipad

嚴格來說是不可以的,如果工作需要的話是可以的。但是可以的前提是在機關單位做好相關的登記,保密工作是關鍵!

❷ 軍用計算機的場景應用有哪幾種

第一台計算機就是因為需要計算炮彈飛行軌跡才研發出來的。
1 計算機在軍事方面的應用 摘要伴隨著冷戰柏林牆的坍塌和海灣戰爭的炮聲一場波瀾壯闊的新軍事革命席捲寰宇這場軍事革命以軍事信息化為首要特徵。 而軍用計算機的應用無疑在其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同時軍用計算機的生產和應用水平也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防現代化和軍事實力的重要尺度。 關鍵詞軍事信息化 軍用計算機 國防 引言 軍用計算機及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成為現代國防科技、各種軍事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開發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柱而且是現代戰爭作戰指揮、通信聯絡、後勤保障等諸多決定戰爭勝負關鍵因素的依靠和保證並業已或正在對傳統的軍事理論和軍事觀念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 軍用計算機的特點 1、 抗惡劣環境。 各類戰場上使用的計算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使用的環境及其惡劣僅以溫度為例計算機應用的溫差可達數十攝氏度。並且計算機要經受嚴寒、酷暑、高溫、 2 雨林、濕熱的考驗以及黴菌、生物蛀蟲的侵蝕帶來的影響等。 2、高可靠性。導彈、戰機、艦艇、戰車以及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裝備均是復雜、昂貴的大系統它的可靠性對軍事、政治、經濟等具有重大意義而作為這些系統的核心對計算機的高可靠性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3、強時效性。武器裝備系統中的計算機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實時處理要求中斷響應時間短、運算速度快並具備高速數據傳輸率等。以防空導彈指揮系統為實例整個防空導彈系統對其指揮系統的要求是反應時間短實現多個火力單元多種武器協同作戰有效的大規模戰場管理等。這就要求指揮系統的計算機有非常強的實時響應能力。 4、高安全性。長期以來計算機設計目標追求的是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而對安全的問題重視不夠將留下很多隱患隨著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普及及其應用病毒、黑客、電磁泄漏事件層出不窮。尤其在信息化作戰中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系統是敵人攻擊的重點目標因此高安全性也是軍用計算機必須具備的性能。 5、嵌入式。軍用計算機是整個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對硬體、軟體和輸入輸出介面均有特殊要求。硬體除功能性能需滿足要求外還必需在體積功耗重量形狀等方面滿足要求。 3 二、 軍用計算機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 1、對原有主戰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20 世紀 90 年代冷戰結束後美軍的機械化建設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其武器裝備的性能已經接近物理極限。為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美軍走上了武器裝備信息化的道路拋棄舊的的過時而昂貴的軍標產品 代之以先進的信息化的產品。 在2003年美英聯軍的對伊拉克作戰中美國的優勢並不在於個別的先進武器 他們在伊拉克賴以取勝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 20 年前的東西例如新華社記者登上的小鷹號航母以服役近半個世紀關鍵是這些裝備都進行了信息化改造使美軍不同的武器裝備形成了陸、海、空一體化將其他國家的軍隊遠遠的拋在身後。 2、武器裝備的精導智能化。在 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的彈葯不足整個用量的 20% 但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帶有精確制導的導彈已佔 80%。美軍的防空主戰裝備在不斷的進行著更新換代。利用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微處理技術使導彈的性能不斷提升使它們能夠區分外形尺寸相同但類型不同的敵我戰機並通過電腦的精確制導將目標擊落。 3、武器裝備中計算硬軟體的升級。武器系統無論是導彈、坦克、 飛機還是艦船 從設計、 研製到生產定型 至少要 5~10 4 年的時間而服役期更長至少要 10~20 年。而計算機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按摩爾定律CPU 每 18 個月就換一代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這是個非常突出的矛盾。等武器系統生產出來以後其核心部件計算機卻以非常落後其部件甚至早已停產也沒有備件即使有其價格非常昂貴。近年來武器系統製造商包括軍用計算機製造商都在大力解決這個問題。而更新的成本主要在軟體既能升級又要兼容。 2003 年 4 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美海軍潛艇聲納系統的新型計算機應用成功用「致強」處理器替換了原有的奔騰處理器為軟體升級提供更好的平台。該公司每 4 年更新和升級所有硬體並隔年進行軟體升級。 4、單兵數字化裝備。主要是提供一體化頭盔分系統包括增強型視頻放大裝置、周圍 聽力裝置、高解析度頭盔顯示器、無線電頭盔控制裝置和電源等提供計算機分系統也稱為單兵 C3I 分系統包括儲存有文字、圖像、數據、戰場態勢等信息的單兵計算機夜間槍具瞄準專用的視頻強化圖像增強器、平板顯示器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可在 500~2000m 距離內與戰車、火炮、直升機等進行通信的電台等。 5、全球信息網格的建設。為滿足網路中心的要求軍事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強調信息和優勢和決策的優勢的作用在原有電子信息網路的基礎上建設全球信息網路以增強電子信息系統之間、 電子信息系統與武器系統之間的相互操作能力 5 並將各種感測器、信息系統、指揮和控制能力、武器系統和彈葯等資源網路化並推向網路化發展。 三、 軍用計算機發展的特點 1、專用系統向開放式系統轉變。開放式系統的基本思想是採用現成的標准微處理器標準的實時操作系統、通信規程和匯流排介面。它的優點是是軟體可移植性好系統研製周期短改進、升級較容易使用和維護方便。 2、向高性能、高可靠方向發展。比如為提高武器系統探測、預警、對抗的實時性和精確打擊能力高端武器系統對軍用嵌入式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傳輸帶寬、可靠性、抗干擾、信息融合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向網路化方向發展。未來戰爭將會是網路化的戰爭任何武器、作戰人員都可能是網路中節因此嵌入式計算機在未來戰場上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外層空間還是天地一體化聯網最終都是通過信息手段實現嵌入式計算機聯網。分布式的嵌入計算機聯網後將發揮戰鬥力「倍增器」的作用在戰場偵察、環境監控、人員與裝備定位、人員健康狀況監控、戰場人員訪問信息及部隊防護等綜合能力都將比獨立運行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有質的提高。 4、計算機及其網路的安全性將大大加強信息安全是軍用信息系統的關鍵。目前計算機病毒對信息系統的破壞作用已 6 經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軍事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信息戰進攻與防禦裝備與手段主要有計算機病毒武器、高能電磁脈沖武器、微米/納米機器人、網路嗅探和信息攻擊技術及信息戰黑客組織等。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毒的運行機理和破壞機理病毒滲入系統和網路的方法無線電發送病毒的方法等等。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軍隊中也已相應的增加了「網軍」這個專門的部隊軍種。 四、 軍用計算機對武器裝備的重要意義和現實體現 1、計算機在武器裝備研發過程中的地位日趨顯著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等已經成為武器裝備研製和開發不可缺少重要工具。例如在美國 B-2 隱形轟炸機的研製、定型生產過程中90%以上的工作由計算機直接或間接輔助完成。 2、計算機可直接用於裝備和作戰指揮各種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效能。同時它也是實施「網路中心站」的核心工具。美軍 F-15 戰斗機上裝有 60 多台微處理器一架作戰飛機一般裝備約 20 套計算機系統綜合處理能力九百萬次/秒以上。 「M1A1」坦克上裝備了 30 多台微處理器。一般航母裝備 200 多套計算機系統。 3、計算機不僅能嵌入武器裝備中而且還能直接作為武器。 計算機網路戰武器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攻擊武器由於其投 7 入相對較小但是其發揮的威力卻非常大。美軍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先人一步美國正在研製計算機穿透技術、通信干擾等手段和武器研發無線和有線遠距離注入計算機病毒開發影響正確決策的 「攻心武器」 。 網路戰武器還包括邏輯炸彈、蠕蟲病毒、網路竊聽器、信息滲透和欺騙設備等。

平板電腦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物理特性---體積小,方便攜帶,提高單兵或者是小組戰斗和偵查作業
技術特性---信息化,網路化,體系化提供高戰場透明度,提高單兵或者小組作業的效率和戰場認知度
深度特性---壓縮戰場通訊空間和流程,做到面與點的高度結合。一個單兵點所獲得的戰場信息與其他單位共享互通。達到信息扁平化。向知己知彼的最高境界又靠近了一步。

❹ 目前平板電腦的用途

1、主要方便攜帶,和筆記本一樣,多了觸摸屏的功能 。

2、可以上網,看電子書,瀏覽網頁,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 。游戲主要看硬體配置,大型游戲不能玩。

3、有的平板,還有3G/4G的功能,加入SIM卡可以和手機一樣打電話。

4、現在Android安卓軟體市場的應用程式數目已經超過了30萬款,各種功能應用如導航、天氣預報、炒股、辦公等五花八門數都數不過來。

(4)平板電腦在軍事領域怎麼用擴展閱讀:

平板電腦也叫攜帶型電腦(英文:Tablet PersonalComputer,簡稱Tablet PC、Flat Pc、Tablet、Slates),是一種小型、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摸屏作為基本的輸入設備。

它擁有的觸摸屏(也稱為數位板技術)允許用戶通過觸控筆或數字筆來進行作業而不是傳統的鍵盤或滑鼠。用戶可以通過內建的手寫識別、屏幕上的軟鍵盤、語音識別或者一個真正的鍵盤(如果該機型配備的話)實現輸入。

平板電腦由比爾·蓋茨提出,應支持來自X86(Intel、AMD)和ARM的晶元架構,平板電腦分為ARM架構(代表產品為ipad和安卓平板電腦)與X86架構(代表產品為Surface Pro)後者X86架構平板電腦一般採用intel處理器及Windows操作系統,具有完整的電腦及平板功能,支持exe程序。

平板電腦的發展伴隨著通信技術大發展日新月異,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CDMA2000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18%的無線市場。 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 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 CDMA業務。

從微軟提出的平板電腦概念產品上看,平板電腦就是一款無須翻蓋、沒有鍵盤、小到放入女士手袋,但是卻功能完整的PC。

平板電腦在外觀上,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就像一個單獨的液晶顯示屏,只是比一般的顯示屏要厚一些,在上面配置了硬碟等必要的硬體設備。

便攜移動,它像筆記本電腦一樣體積小而輕,可以隨時轉移它的使用場所,比台式機具有移動靈活性。

平板電腦的最大特點是,數字墨水和手寫識別輸入功能,以及強大的筆輸入識別、語音識別、手勢識別能力,且具有移動性。

特有的Table PC Windows XP 操作系統,不僅具有普通Windows XP 的功能,普通XP 兼容的應用程序都可以在平板電腦上運行,增加了手寫輸入,擴展了XP 的功能。

擴展使用PC 的方式,使用專用的「筆」,在電腦上操作,使其像紙和筆的使用一樣簡單。同時也支持鍵盤和滑鼠,像普通電腦一樣的操作。

❺ PDA是干什麼用的

PDA,英文全稱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個人數碼助理,一般是指掌上電腦。相對於傳統電腦,PDA的優點是輕便、小巧、可移動性強,同時又不失功能的強大,缺點是屏幕過小,且電池續航能力有限。PDA通常採用手寫筆作為輸入設備,而存儲卡作為外部存儲介質。在無線傳輸方面,大多數PDA具有紅外和藍牙介面,以保證無線傳輸的便利性。許多PDA還能夠具備Wi-Fi連接以及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便攜性介於傳統PC和PDA之間的個人電腦產品有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
第一款PDA是1992年由蘋果電腦出品的Newton。但這一款產品在商業上很不成功。後來出現了專門為了手寫輸入的Graffiti輸入法,一家利用此方法作為輸入法的PDA公司推出了Palm這一個系列的產品,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世紀末,微軟進入這一個領域,並首先推出了Windows CE 1.0操作系統,但該系統在各方面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但後來微軟推出的Windows Pocket Edition 2002一舉奠定了PPC操作系統領先的地位。
目前最受歡迎的掌上電腦操作系統平台分別有Palm OS及微軟Windows Mobile系列。
· [編輯本段]初識PDAPDA具備了一台電腦主機的基本結構,因此它也擁有電源開關、屏幕開關、硬啟動和軟啟動按鈕。由於PDA將很多資料保存在RAM中,因此它時時刻刻需要電力。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將電源開關始終處於打開狀態,此時將只對RAM供電,對電能的消耗並不是很大。而當我們真正需要使用的時候,屏幕開關是必須打開的。事實上,屏幕開關也具有系統激活功能。一旦打開它,我們的PDA就可以從待機狀態回復到工作狀態。
至於軟啟動(Reset)按鈕,它主要用於對付死機現象。軟啟動並不會造成ROM以及RAM資料丟失,只不過未保存的應用程序可能會丟失信息,這與台式機中的Reset按鈕是基本類似的。為了防止用戶誤碰Reset按鈕,它往往被設計在比較隱蔽的地方,而且需要細小的物體才能伸進去觸及。相對而言,我們對於硬啟動要更加慎重一些。使用硬啟動之後,保存在RAM中的信息都將被無條件清空,只保留ROM中的操作系統。如果沒有特殊的需要,一般情況下不要經常使用該按鈕。
PDA一般都不配備鍵盤,而用手寫輸入或語音輸入。PDA所使用操作系統主要有Palm OS,Windows CE和EPOC。PDA的發展可以追溯到Apple公司於1993年推出的Newton Message Pad。之後不久,就有產商推出類似產品。目前,PDA的價格還偏高,但專家們相信,它將最終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真正的「個人數字助理」。以上所說的是廣義的PDA。
在第一次使用PDA之前,我們必須對輸入筆進行調整,不然PDA屏幕可能會無法正確感應,造成操作失誤。
跟隨著調整向導,我們可以十分方便地做好這一步。需要明確的是,在PDA操作系統中,點擊相當於滑鼠左鍵,長時間點擊不放相當於滑鼠右鍵。
系統設置與軟體安裝
任何一款操作系統都不可能適合每個用戶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對PDA進行相應的調整。PDA的操作系統將各項設置功能集中在一起,無論是Palm還是Pocket PC都是如此。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PDA上的多個快捷鍵,以Pocket PC為例,在「設置」→「按鍵」這一位置,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按鈕選定相對應的應用程序,這與大家所熟悉的多媒體鍵盤有些類似。當然,我們還可以在這里設定滾動條的速度。至於時鍾設定、區域設定、電源節能設定、機主設定等,都與台式機十分類似,在此我們就不逐一說明了。
PDA為了保證運行速度而將所有的應用程序植入RAM,因此它不存在硬碟的概念。但是這也隨之帶來一些問題,因為系統運行所需要的內存與應用程序佔用的內存是公用。如今主流PDA的RAM容量為16~64MB,很可能不夠用。對此,需要我們自己權衡利弊,在「設置」→「內存」中進行調整。當然,我們也可以讓操作系統自動調整,不過效果似乎不如手動調整好。
與台式機同步
由於軟體架構上的巨大區別,PDA上的應用程序與傳統台式機差異較大,即便是相同的Word文檔,在PDA上的格式與台式機上的格式還是略有不同。顯然,憑借PDA現今的硬體水準,它還無法做到完全獨立工作,因此藉助台式機的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何要將PDA與台式機進行同步的原因。
做到PDA與台式機同步並不困難,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同步軟體和傳輸線。以Windows CE陣營為例,微軟推出的ActiveSync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我們推薦大家使用最新的3.5中文版。
首先在不連接PDA數據線的情況下直接安裝ActiveSync 3.5,隨後我們可以看到桌面右下角的小圖標。對於採用USB介面的PDA,我們可以直接將數據線連上台式機的USB埠,此時系統會自動識別,並且ActiveSync 3.5也會自動激活,成為綠色圖標。之所以要求大家先安裝ActiveSync 3.5後連接數據線是因為ActiveSync 3.5包含了PDA的驅動,只有在安裝後才能讓Windows識別出PDA。如果我們採用串口或者紅外線埠進行連接,那麼必須在ActiveSync 3.5中手工啟動,同時不要忘記打開台式機或者筆記本的紅外線埠。
同步完成之後,我們可以用ActiveSync 3.5對IE收藏夾、Outlook文檔等進行同步。如果有其它同步需求的話,也可以在此一一設定。還可以對其他公司的PIM產品如Lotus Organizer、Symantec ACT!、Sidekick、ECCO、Day-Timer Organizer Maximizer以及GoldMine等等進行信息同步。不過,如果僅僅是簡單地拷貝一些文件至PDA,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資源管理器,這樣操作起來更為方便。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我們可以看到「移動設備」,這就是我們的PDA啦。通過復制粘貼或者簡單的拖曳,我們就能完成數據交換。智能化的ActiveSync 3.5會在復制文件時為我們自動轉換格式,這點無需擔心。
至於採用Palm OS的PDA,我們所選擇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Palm Desktop。
與ActiveSync 3.5相比,Palm Desktop的功能要強大得多,它可以將Palm的許多功能擴展到計算機上。用USB數據線連接Palm與台式機後,Palm Desktop會自動識別並作出同步處理,在Palm上或Palm Desktop上所做的修改會同時出現在Palm和台式機上。Palm Desktop最大的特色是可以讓用戶在台式機上使用Palm應用程序,而且將日程表、通訊錄、任務列表和便箋等應用程序同步。
軟體安裝與卸載
操作系統所提供的幾個簡單的應用程序是無法滿足我們需求的,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才是非常必要的。這些第三方應用程序會被安裝在RAM內存中,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硬啟動之後,這些第三方應用程序都將會被刪除。
Palm與Pocket PC應用程序的安裝方法略有區別。Palm應用程序要通過Palm Desktop來安裝,先將所要安裝的應用程序拷貝到Palm Desktop目錄下的「Add-on」子目錄中,運行Palm Desktop之後,單擊安裝按鈕,打開Palm安裝工具對話框,我們可以從中選擇需要安裝的內容,然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Next。相對而言,PocketPC應用程序的安裝更為簡單一些,在保證同步連接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在台式機硬碟上的任一目錄直接執行安裝程序,此時該程序會自動安裝到PDA中。
當某個應用程序己不再需要時,我們可以從系統中刪除它。不過能夠被刪除的應用程序只能是你添加在RAM的應用程序,那些存放在ROM中的應用程序是不能被刪除的。在Palm OS以及Pocket PC中,刪除程序也要通過Palm Desktop或者ActiveSync來實現。 [編輯本段]架起Internet的橋梁盡管屏幕尺寸較小,使用PDA上網還是別有一番樂趣。如果為PDA配備普通56K Modem,那麼撥號上網並不難,基本方法與台式機完全一致。但是這種上網方式無論是成本還是速度都難以令人滿意,我們需要更加出色的連接方案。
·通過USB介面共享上網
這種方法幾乎不需要額外花費任何投資,而且速度也有保障,唯一的不足便是需要連接台式機。事實上,共享上網就是將台式機視為Proxy伺服器,因此我們需要在台式機中安裝代理伺服器軟體。我們推薦小巧而且免費的AnalogX Proxy。在台式機上安裝好AnalogX Proxy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當前台式機的IP地址。然後在PDA的瀏覽器中設定代理伺服器,其中代理伺服器地址就是台式機的IP地址,埠為6588。完成設定之後,PDA就可以通過台式機的Proxy上網了。
·使用藍牙對等網
盡管共享成本很低,但是畢竟使用起來有束縛感。如果你的PDA已經具備了藍牙網卡的話,我們還可以採用更加先進的無線上網。而此時所要添加的僅僅是用於台式機的藍牙適配器,它的價格在300元左右。
首先進行PDA連接單元中的網卡屬性設置。為了通過對等網藍牙連接,我們必須為當前網卡設定IP地址,一般設定為192.168.0.2,子網掩碼設定為255.255.255.0,默認網關保持空白。不要設置PDA上網卡對應的DNS域名解析,不然會導致對等網失效。隨後,將台式機的藍牙適配器IP地址設定為192.168.0.3,保證兩者在同一網段。
PPC操作系統上IE默認的連接方式是使用Modem,因此我們還得對連接設備進行更改,直接進入連接設置將Modem選擇為Bluetooth即可。最後我們不能忘記在IE中設置代理伺服器,其地址就是台式機上藍牙網卡的IP地址,埠一般設定為80。
·IEEE802.11b無線上網
事實上,無線網路技術中,IEEE802.11b也相當不錯,速度以及有效傳輸范圍都勝過藍牙。當我們添加一塊CF介面的IEEE802.11b網卡之後,就可以在IEEE802.11b無線路由器的幫助下上網了。令人高興的是,由於IEEE802.11採用自動配置,因此我們根本不需要進行任何設定,對於不在乎成本的用戶而言,這無疑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GPRS無線上網
運用GPRS無線互聯,可以隨時與人溝通、及時獲取信息,延伸我們的「手」和「眼」。在GPRS手機的幫助下,我們的PDA也可以做到無線上網。利用GPRS手機上網時,我們要通過紅外線進行連接。
在PDA中配置紅外線十分簡單,使用大家較為熟悉的撥號向導即可。首先建立一個Internet連接,這一步最重要的是在選擇設備時選擇「紅外線Modem」,這一點在後來是否能夠實現順利上網是關鍵的一步。下一步就要輸入上網的撥號號碼,對於國內的GPRS 業務來說,撥「*99#」就可以實現上網,至於區號就不用填了。在接下來彈出的Timeout設定以及額外撥號對話框也可以完全忽視,不用填任何東西,最後給這個撥號取個名字,一個連接就建好了。當然,在使用時必須保證手機開通了GPRS服務,同時打開手機的紅外線埠,並且注意擺放角度。
更方便的是使用PDA專用的GPRS背夾。正確安裝廠商特別提供的GPRS無線網卡驅動之後,我們就可以在系統屬性中看見相關的設備。只有在保證這一點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設置。打開GPRS連接向導之後,我們可以輸入用戶名、密碼、DNS等信息,由於大多數GPRS無線網卡都有十分出色的連接向導,因此設置還是較為直觀方便的。 [編輯本段]PDA功能擴展與升級如今PDA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在價格戰的趨勢下,很多產品也不斷簡化功能,讓用戶自行後期擴充。為此,很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碰到升級、擴展等問題。
·升級操作系統的方法
PDA的操作系統安裝於ROM中,一般不可以修改。然而,有時我們的PDA需要更換或者升級操作系統,這就需要通過刷新ROM來實現。一般而言,更新ROM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官方的升級包,另一種便是通過專用的ROM更新程序進行升級。
一般而言,有些廠商會推出一些官方的操作系統升級安裝包,譬如Compaq iPAQ3630,由於剛剛上市時僅僅採用PPC2000,因此Compaq現在開始提供PPC2002升級。從Compaq官方網站下載升級包之後,連接好數據線,直接執行升級程序。整個升級過程非常輕松,無非是一路Next,只要保證在刷新過程中不死機即可,因此強烈建議大家在刷新時關閉所有的應用程序。
至於通過專用的ROM更新程序進行升級,這可能會牽涉到一些版權問題,但是用戶互相之間的非商業交流還是允許的。以Compaq iPAQ3630為例,我們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升級。下載到升級ROM之後,首先在關閉ActiveSync的情況下按住POWER和ACTION鍵不放,同時按下Reset,隨後執行HOST11.EXE,ROM刷新就會開始執行。當然,不同的PDA有不同的刷新程序,如聯想的XP系列採用Home+Reset鍵喚出Bootloader程序,因此大家還是要查閱產品的說明書。
為了盡可能的使刷新過程安全,建議大家在刷新之前先將ROM資料備份到RAM中,不過一般PDA並不會提供這一功能,因此需要我們藉助BootBlaster軟體,BootBlaster的使用極為簡單,進入「FLASH」菜單,選「Save Wince .gz Format」,隨後它會將ROM信息保存到My Documents目錄下。事實上,備份出的.gz文件可以用Winzip解壓。當我們需要恢復ROM時,只要將其改名為nk.nb0,然後執行HOST11.EXE刷新工具即可(HOST11.EXE可以在各種ROM升級包中找到)。其實,採用這種方法也可以讓兩台同型號的PDA復制ROM,只是大家要注意版權問題。
相對而言,Palm OS的升級要困難得多,大多數採用Palm OS4.1的產品想升級到Palm OS5.0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版本的Palm OS不再支持龍珠處理器。此外,近幾年Palm的硬體架構變化較大,這也給操作系統升級帶來了不便。
·擴展PDA功能
由於便攜性以及成本方面的考慮,不少PDA在功能上都有所欠缺,有時候只有通過設備擴充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在設備擴充中,快閃記憶體卡自然是首當其沖的。
目前可以用於PDA的快閃記憶體規范有CF、SONY記憶棒、SD/MMC以及SmartMedia。相對而言,CF與Smartmedia的成本較低,不過由於SmartMedia不具備控制器,因此採用CF介面的更多一些。對於那些直接集成CF介面設備的PDA,我們只要選購CF快閃記憶體卡即可,目前CF快閃記憶體卡的價格十分誘人,256MB的也才600元左右。(在2006年以後,很多PDA支持SD卡擴充容量,當前2GB的SD卡僅售40多元,所以能夠以SD為擴展模式的PDA不建議使用昂貴的CF卡)
其實,我們無需對PDA支持的CF最大容量擔心,因為CF的控制器集成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而不是CF讀寫器,這點與SmartMedia有顯著區別。然而遺憾的是,價格便宜的CF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過大的功耗。在CF卡的消耗下,PDA主機電池工作時間會大大縮短,而且載入CF讀寫器會造成PDA體積增大,影響便攜性。因此,如今更多的產品直接集成SD介面。SD不僅在速度上勝過CF而且功耗較,唯一不足的是較高的價格。至於SONY記憶棒,它只能在SONY的產品上使用,應用范圍相對狹窄。
在如今的PDA中,背夾概念正逐漸形成。通過各種背夾,我的PDA可以十分方便地擴展PCMCIA插槽、CF插槽、GPRS網卡、藍牙網卡等。當我們不需要這些設備時就可以將背夾卸下,這樣也提高了便攜性。對於一款PDA而言,能夠使用PCMCIA背夾無疑是幸福的,因為幾乎所有種類的產品都有採用PCMCIA介面的型號,而且價格也比採用特殊介面的產品便宜不少。相對而言,CF與SD的應用面要狹窄一些,特別是後者。盡管東芝已經推出了SDIO標准,可以使用SD介面的網卡設備,但是SD產品還是奇貨可居,價格更是高得驚人。此外,並非所有的SD介面都能支持SDIO,這是大家在擴充設備時需要注意的。
相對而言,不少用戶更關注PDA的電池問題。如今的電池技術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便是鋰離子電池也會縮短使用時間。為此,採用各種帶有電池的背夾是不錯的選擇,它們的容量在900~1600mAh之間,對於那些需要使用CF卡或者無線網卡的用戶,我們強烈建議大家多花幾百元買一款同時帶有電池的背夾,畢竟CF卡以及無線網卡都是電老虎。
除了功能擴充,PDA的輸入設備也值得關注。部分用戶幾乎一直在用PDA的手寫筆輸入文字,這確實太累了,可以考慮購買專為PDA設計的折疊式鍵盤。Pocketop、Stowaway、BenQ、羅技等公司都推出了不少型號的PDA鍵盤,我們的選擇餘地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