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到2020年榮耀平板電腦市場份額
2019到2020年榮耀平板電腦市場份額是百分之四十。根據相關信息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榮耀平板電腦出貨量顯示華為出貨量150萬台,佔比份額百分之40,排名第一。
Ⅱ 不只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操作系統也迎來變革
華為與谷歌的事件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而比爾蓋茨在前幾天也表示,錯過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時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與微軟不同,谷歌瞅准時機,讓自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成為了用戶量最多的產品,只有蘋果可以與之抗衡。
但是,與Android 手機百花齊放嚴重擠壓iPhone 生存空間不同,Android平板電腦在軟硬體上相比iPad 基本不具備競爭力。自從平板電腦這一品類誕生以來,蘋果「真無敵」的局面便一直延續至今。
而2019年作為5G元年,將對整個消費電子行業帶來變化。物聯網時代,硬體本身之間的差異性重要性被逐漸降低,操作系統等軟體的重要性開始逐漸顯露。而平板電腦作為手機與電腦之間的產品,在智能終端上的重要性也越發明顯。
目前市場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共包括了四大操作系統,分別是iPadOS、Android、Windows和 Chrome OS。
在這之中,ChromeOS與Windows的市場佔有相對較少,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仍然以蘋果的iPadOS 和 Google 的Android 為主。在Android 陣營中,三星、華為、小米、亞馬遜和聯想則是最主要的玩家
相比2014年的火熱,平板電腦在市場需求上開始走下坡路。雖然市場整體在持續衰落,但蘋果的競爭力絲毫不減。根據Strategy Analytic 的數據,2019年 Q1平板電腦出貨量同比降低5%,蘋果在基數最大的情況下,仍錄得9% 的增長。
在中國市場,蘋果的iPad則是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根據IDC 數據,Q1iPad 占據了國內總銷量的42.9%,銷量同比增幅達到了11.2%。
iPad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除了為蘋果貢獻營收之外,也讓蘋果的操作系統的整體競爭力,在鬆散的安卓陣營面前占據了絕對優勢。但Android陣營目前不僅未能對蘋果產生威脅,反而有部分廠商增遭遇著業務萎縮的挑戰。華為、亞馬遜銷量倒是持續上漲,但三星、聯想及其他品牌,都遭遇了大幅下滑。
華為銷量的持續提升,主要是因為其在平板產品上的持續投入。過去幾年,華為及榮耀個系列平板均在持續更新,價格覆蓋1000 至 2500的價格區間。考慮到華為在手機市場上的強勢對於平板電腦銷量的帶動,以及大部分競爭對手在平板品類上布局的缺失,華為能取得好成績不足為奇。而三星平板由於產品更新慢且售價高昂,在中低端平板市場遭到了強有力的競爭,由此導致市佔率連年下跌且幅度不小。
從目前的市場態勢看,平板市場上的iOS 與 Android兩家之爭,iOS全面獲勝。唯一可能在未來能與蘋果抗衡的,只有三星和華為兩家,整體格局與手機市場極為相似。
微軟的Surface 系列,盡管銷量不高,但在Windows的影響力支持下同樣不能小覷。有不少用過Surface的人都說,這款產品並不像一款平板電腦,更像是一款筆記本電腦。
但是,目前的平板電腦市場份額,所展示的不過是各家在硬體銷售上積攢的實力,如果將視線放在操作系統上,這場紛爭絕不只是iOS 和 Android之爭那麼簡單。
在華為拿出鴻蒙系統應對Google 禁令之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已經完全趨於穩定,iOS和 Android成為全球范圍內唯二大范圍使用的操作系統。但在平板電腦市場,操作系統則發展情況比較特殊。如果聯繫到尚未正式面世的鴻蒙和Google Fuchsia,加上之前說到的,涉及平板的六款操作系統。
如果仔細分析這六大操作系統基本可以分為兩類:趨向全平台整合的系統,以及Android。
Android是唯一一款,獨立運行且對於多終端整合毫無幫助的操作系統。這也是為何,去年Google Fuchsia 系統曝光後,外媒用各個角度論證Android 即將被替代的傳言。核心問題,還是Android 的無鏈接性。
蘋果在前段時間將iOS分裂出iPad OS,並不會造成蘋果操作系統體驗的割裂。根本原因在於,蘋果的所有產品,包括Mac、iPad、iPhone甚至 Apple TV、HomePod 和AirPods,其運轉的核心都是iCloud。因此,蘋果無論怎樣將操作系統進行分拆,其核心的整合體驗都不會收到影響。這也是蘋果在和微軟、Google競爭中的最大優勢。
而微軟從Window 8時代開始,強行推動電腦、平板和手機系統的一致性。不過,由於微軟本身在移動操作設備上的劣勢,導致無法突破蘋果和Android 設備的競爭,至今統一手機行業的可能幾乎歸零。
與微軟相比,Google更加激進,從Android 轉向Chrome OS 並潛心研發Fuchsia,Google在多平台上統一上展現出的焦慮,顯然要高於其他幾家。Android之所以可能會被拋棄,主要還是因為其基於手機打造的操作系統,在大屏兼容性上的不足。所以Google 在去年開始逐漸弱化了Android 的存在感,支付、信息、可穿戴等軟體服務的命名,都取消了Android 的冠名,動作格外引人注意。
除蘋果、微軟和Google三大軟體巨頭外,華為對外公布同樣要橫跨多終端的操作系統鴻蒙,或將會是操作系統格局中的攪局者。要驗證鴻蒙的跨平台特性,一是看華為鴻蒙系統未來上線後的完成度,以及華為在IoT 設備建設上的推進速度;二是看如果華為與美國關系緩和,谷歌取消華為的Android 禁令,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否會仍然繼續高速推進。
從當前各大軟體廠商在平板電腦系統上的布局可以看出,未來操作系統的多終端統一一定是趨勢,無論是通過雲服務、雲計算或是全新的操作系統,每一種做法的背後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
Ⅲ 平板電腦組裝OEM/ODM什麼意思
名詞解釋1: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設備製造商)的縮寫,它是指一種"代工生產"方式,其含義是生產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交給別的企業去做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電子產業大量發展起來以後才在世界范圍內逐步生成的一種普遍現象,微軟、IBM等國際上的主要大企業均採用這種方式。
名詞解釋2: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縮寫,按照字面意思,應翻譯稱原始設備製造商,指一家廠家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要求,為其生產產品和產品配件,亦稱為定牌生產或授權貼牌生產.即可代表外委加工,也可代表轉包合同加工.國內習慣稱為協作生產,三來加工
OEM能為您帶來什麼
OEM客戶就意味著市場,OEM客戶越多,你的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就越高.
有專家認為,OEM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分工日趨細化的產物.它能為企業加大其擁有資源在創新能力方面的配置,盡可能地減少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
目前在國內,當一個製造商要延伸自己的品牌時,擺在其面前的路有三條:要麼自己搞;要麼兼並一些相關企業;要麼輸出管理,輸出品牌,做定牌生產,進行所謂的"虛擬經營".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企業傾向於採用第三種做法.
企業在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和建立了成熟的營銷網路後,可不再直接投資進行生產,而是以通過讓其它企業代為生產的方式來完成其產品的生產任務.這樣,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費和加工費,而不必承擔設備折舊,自建工廠和生產管理的風險,還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靈活的按需下單.由此可促進成品業務形成新的經營優勢,培養和壯大企業內在的擴張力,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走向更高層次的資本運營. 實例:無錫小天鵝
大部分的中小製造企業則因沒有資本的市場運作機制和金融的支持,多數無法獲得大量資金投入市場營銷和廣告推廣,致使原本質量不錯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通過OEM合作便可使小企業能藉助大型企業的品牌效應,營銷網路而增加生產量,擴大銷售額和贏得更大經濟利益,並且還能通過引入知名品牌的生產工藝流程而提高自身的生產製造管理水平.實例:創維集團,格蘭仕
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可以重新審視OEM帶給中國家電業的機會.一方面,它可以使國內現有的生產線和勞動力資源充分運轉起來,滿足企業短期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企業可能通過OEM,向外方學習經驗,學習技術,學習管理,為鍛造自己的品牌爭取時間,以支持企業的長期利益.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之間通過對OEM的運用,可以加速品牌資源的重組.國內家電企業應通過OEM這種生產方式使工廠充分運轉起來,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產品質量,鍛煉工人的素質,中國加入WTO以後,國際級家電企業將對國內品牌構成很大的威脅,雖然這個過渡期可能會比較長,國內家電企業這種技工貿一體的經營模式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市場上,還有一種OEM模式,即強手與強手之間的OEM.在國外,一家知名的家電企業可以同時為十幾家企業做OEM,對方可能是同樣知名的家電企業.一個名牌請另一個名牌為自己定牌生產的,一定是自己想進入,但目前沒有完全把握的領域,而對方則一定是在該領域有優勢的企業,定牌生產實際上就是一種投石問路的過程.當這樣的OEM在強手之間你來我往的時候,就有了共同拓寬市場,做大市場的作用.這樣的OEM屬於另外一種境界.實例:IBM為Dell提供OEM生產 東芝甘做第二名第一名留給小天鵝
ODM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某製造商設計出一種產品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另外一些品牌的製造商看中,要求配上後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又或者稍微修改一些設計(如按鍵位置)來生產。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其他廠商減少了自己研製的時間。有些人也習慣性稱這些產品是OEM,實際上應該稱之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製造商)。例如一些日本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實際上就是由台灣廠商代工生產的。事後,台灣筆記本電腦製造商只要修改某些設計細節或配件便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名稱進行批量生產。原因在於它們為這些日本品牌作的是ODM而非OEM。當然,我們可以說它們都是從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來。
Ⅳ 詳細解讀蘋果iPad 9、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選哪個好
說到平板電腦,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大約十年前就曾明確表示:平板電腦在未來的發展將會取代傳統PC。但遺憾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平板電腦出貨量並未取得十足進步,甚至出現了下滑態勢,不過最近兩年受公共環境影響,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穩步提升。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商用市場出貨量約118萬台,同比增長18.9%,教育市場依然強勢,保持2位數增幅;消費市場出貨約597萬台,同比增長6.4%。其中蘋果、華為、聯想等諸多品牌表現搶眼,其中蘋果以35%的市場份額持續領先。
近日蘋果又發布了iPad 9,關於平板電腦換新是否首選iPad 9再次成為熱議話題,不過在侃哥看來,華為、小米新旗艦,也就是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全面碾壓蘋果新機蘋果iPad 9。之所以這么說並不是信手拈來,配置就是最好的說明。
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平板電腦的價值更多是影視與線上教育,因此屏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和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相比iPad 9的屏幕著實不夠給力。
具體說來,小米平板5 Pro和華為MatePad 11均搭載了10.95英寸LCD全面屏,解析度為2560*1600,刷新率為120Hz,色域為DCI- P3,均採用全貼合的方式,二者均通過了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同時小米平板5 Pro還通過了Dolby Vision認證,色彩顯示為10bit。
相比之下,iPad 9雖然同樣採用了LCD屏幕,但屏幕設計ID為非全面屏理念,且為非貼合方式,屏幕解析度為2160*1620,刷新率為60Hz刷新率,色域值為約98%是RGB,色彩顯示為8bit,屏幕亮度為500nit,無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
很顯然,面對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蘋果iPad 9屏幕完敗。
其實對於平板電腦來說,影像的重要性並沒有那麼高,但並不代表就不重要,而在這一部分,蘋果除了前置攝像頭均處於落後一方。
先說後置攝像頭,小米平板5 Pro Wi-Fi版搭載了1300W像素+500W像素景深鏡頭,5G版搭載5000W像素+500萬像素景深鏡頭,華為MatePad 11後置1300W像素攝像頭,而蘋果iPad 9的後置攝像頭只有800W像素攝。
再說前置攝像頭,小米平板5 Pro的前置攝像頭只有800W像素,華為MatePad 11前置800W像素,而iPad 9則擁有1200W像素,且人物居中。
最後再說說音頻,小米平板5 Pro搭載了八揚聲器,支持杜比全景聲,華為MatePad 11搭載了四揚聲器,支持哈曼卡頓,而iPad 9隻有雙揚聲器。
很顯然,面對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蘋果iPad 9僅前置攝像頭領先,在後置與音頻方面處於落後方。
對於任何電子產品來說,續航的重要性都是很重要的,畢竟誰也不願意天天在那充電。
華為MatePad 11平板電腦搭載了7250mAh電池,支持22.5W快充;蘋果iPad搭載了8557mAh電池,支持20W快充,小米平板5 Pro搭載了8600mAh電池,支持67W快充技術。可以看出來,蘋果iPad 9續航位居中間,但快充落後。
很顯然,面對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蘋果iPad 9續航表現很一般。
相比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重要性相對沒那麼高,但對於喜歡用平板電腦來玩 游戲 的朋友來說則需要考慮一下。
蘋果iPad 9搭載了A13仿生處理器,小米平板5 Pro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70處理器,華為MatePad 11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65處理器,在性能排行榜上分別處於第五、第六、第十的位置。很顯然,面對華為MatePad 11、小米平板5 Pro,蘋果iPad 9在性能方面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總體來看,蘋果iPad 9隻有在性能和前置攝像頭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屏幕、續航、快充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此外在網路方面小米平板5 Pro支持Wi-Fi6和可選5G;iPad 9支持Wi-Fi 5和可選4G;華為MatePad 11支持Wi-Fi 6,但不支持移動網路,iPad 9同樣缺乏領先優勢。
價格方面,華為MatePad 11、蘋果iPad 9、小米平板5 Pro三款平板電腦起售價均為2499元,至於如何選擇,侃哥認為小米平板5 Pro綜合方面更為優秀,更值得大眾考慮;追求極致的性能體驗,喜歡蘋果生態系統的選擇iPad 9;喜歡影視、追求鴻蒙系統體驗的選擇華為MatePad 11。
Ⅳ 平板電腦排名前十名
平板電腦排名前十名依次是蘋果 iPad、微軟 Surface、華為MatePad Pro、三星Tab S、聯想Yoga Pad Pro、華為MatePad、榮耀V系列、聯想小新、小米平板5系列和華為M6。
除旗艦MatePad Pro外,華為平板中比較值得買的就是M系列中的M6,從性能而論,M6也可以說是目前安卓平板的標桿之一,尤其在小尺寸平板中,性能還過得去的除了iPad mini5外,就只有華為M6了。
小米平板5系列
小米平板5系列根據定位不同,推出兩個版本,分別是小米平板5和小米平板5Pro。普通版搭載驍龍860,Pro搭載驍龍870,在性能綜合分上驍龍870要比860好18%。因此,在游戲運行上Pro版本會更加流暢絲滑。
同時,Pro的充電功率更大,充滿電用時比普通版大概快上半小時,更加適合需要經常帶平板出門的消費者。從硬體上對比,華為matepad11與小米平板5Pro最為相似。它們的屏幕核心參數一致,都是2560*1600的解析度,120Hz高刷新率,處理器和攝像頭差距也很小。
Ⅵ MAC未來的發展趨勢
行業有所復甦,出貨量達2241萬台
2015-2018年,中國的平板電腦市場一直處於下行狀態,
2019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在頭部品牌的引領下,市場有所回暖。廠商不再盲目通過低價競爭市場,開始注重產品性能以及外觀設計等,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激發了消費者購機/換機的動力,使得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實現四年以來首次增長,至2019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的出貨量達到2241萬台,同比增長0.8%。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平板電腦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