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軟體 » 手機軟體三個層次分析
擴展閱讀
滁州網站定製價格如何 2024-05-07 02:29:35
第一節北京網路安全大會 2024-05-07 02:28:01
思科無線網路傳輸 2024-05-07 01:27:32

手機軟體三個層次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2-09 16:30:40

❶ 手機app軟體的開發階段有哪些

要開發一款APP首先要有一個專業的開發團隊,有產品經理或者項目經理、UI設計、程序開發員(分前端和後台開發、ios和Android)、運維、測試等等。也可以找外包開發公司。
開發階段:
1)需求分析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APP開發前需要准備的重要工作,根據前期做好的用戶分析和競品分析,結合業務流程,確定項目的整體規劃、系統功能模塊等,經過產品經理、開發和QA的反復確認後,形成產品思維導圖和詳細的開發需求文檔。此階段至少需要2周時間。
2)UI設計階段
在確認項目開發需求文檔後,設計師們會進入界面UI、UE設計階段,並根據收集的APP素材進行反復加工設計,以滿足APP功能和用戶視覺需求,並形成產品效果圖。該階段一般需要一至兩周時間。
3)應用開發階段
開發人員會根據需求進行拆分和程序設計,評估功能實現的復雜度,之後進入各個功能模塊代碼編碼階段,同時做好數據介面對接和功能聯調。根據APP功能的復雜度和難易度,相應的開發時間也就不同。此階段的開發周期一般有4周以上的時間。
4)系統測試階段
開發工程師提交APP程序後,測試工程師會進行APP的demo的功能測試和壓力測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bug修復,並嘗試尋找beta用戶,根據測試用戶的反饋,改進並反復測試。在產品確認無任何修改後,與項目經理確定上線時間。一般測試時間為需要2至3周以上時間,根據項目情況及版本質量可適當調整。
5)試運行階段
在APP產品完成測試並修復後,程序會部署在實際環境中試運行,同時開發編寫整理程序編碼規范和使用手冊,並對用戶進行使用培訓。此階段周期為1至2周。
6)產品上線
iOS App和安卓App開發耗時基本相同,但蘋果App Store應用市場和Google Play應用市場對移動應用的審核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Google Play只需短短的幾小時,而App Store的審核時間卻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當然從2016年6月1日開始,App Store新應用上架審核時間從之前的8.8天降低到了1.95天。
這種定製開發周期一般較長,而且費用高。商領雲saas系統可以快速在線製作APP,功能齊全,目前開發的APP有:江西雲商、優味商城、愛上生活30分鍾快送超市、步雲工程、綠林鮮宗、海聯之家、美鮮鮮、優美外賣、蟋蟀養車等等

❷ 想做一款手機app軟體,該怎麼下手,都需要做什麼

想開發一款軟體,但是不知道從何下手怎麼辦?

軟體開發是根據用戶要求建設出軟體系統或者系統中的軟體部分的工程。

軟體開發流程大體可以分為七個階段,實際開發過程中很多流程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軟體開發的基本流程,今天我為大家詳細講解下:

第一、項目啟動

項目啟動的目標是明確該產品開發項目的目標。產品經理及公司領導確定項目方向、確認項目負責人及項目組團隊人員組成,包括產品經理、研發項目經理、研發工程師、測試團隊等。

並需要說明項目目標、階段劃分、組織結構、管理流程等關鍵事項,完成以上准備工作後,進入下一步的工作。

第二、需求研究和分析

項目負責人首先需要對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用戶需求由用戶提出,對技術一般不描述,只描述產品目標。項目負責人需要進行市場調研,針對用戶提出的產品目標進行細分,總結出具體的每一個功能點和其對應的操作流程,對每一個操作流程進行技術化定義。

產品需求一般包括產品需求規格說明書和產品需求矩陣。項目負責人需要弄清楚產品經理或項目需求提出者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這是最本質的業務需求。

2、項目負責人用相關的工具軟體列出要開發的系統的大功能模塊,每個大功能模塊有哪些小功能模塊。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用WORD或相關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檔系統的功能需求文檔,並且還列出相關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項目負責人向項目對接人再次確認需求。

第三、設計階段

1、概要設計

首先,開發者需要對軟體系統進行概要設計,即系統設計。概要設計需要對軟體系統的設計進行考慮,包括系統的基本處理流程、系統的組織結構、模塊劃分、功能分配、介面設計、運行設計、數據結構設計和出錯處理設計等,為軟體的詳細設計提供基礎。

2、詳細設計

在輪廓設計的基礎上,開發人員需要進行軟體系統的詳細設計。在詳細設計中,描述特定模塊所涉及到的主要演算法、數據結構、類的層次結構及調用關系,規格應包含最終要實現的內容的一切要素,詳細設計應當足夠詳細,能夠根據詳細設計報告進行編碼。

設計階段是整個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設計過程完成得好,後期編碼效率也會極大提高。

3、開發階段流程

開發人員根據軟體開發產品原型圖、UI效果圖、設計文檔等要求,開始具體的編寫程序工作,分別實現各模塊的功能,從而實現對目標系統的功能、性能、介面、界面等方面的要求。編碼過程需要確保程序的可讀性和易於維護,提高程序效率。編碼過程一般還需進行服務端和移動端的聯調等,完成編碼後需要進行功能評審。

4、測試階段

測試的主要目的就是發現之前未發現的錯誤,確保系統上線後正常運行。整個測試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單元測試,組裝測試和系統測試。測試工程師測試到BUG反饋給開發,開發進行修復。測試准備好的系統。將其提供給用戶,在使用後用戶將逐一確認每個功能。按照測試的輸入范圍,可以分為全覆蓋測試和抽樣測試。對於一個大型軟體,3個月到1年的測試都是正常的。完成測試後,完成驗收並完成最後的一些幫助文檔,整體項目才算告一段落。

5、軟體交付、系統上線

在軟體所有的測試都通過後,系統進行試運行,開發項目負責人與客戶或者上級達成一致後,向用戶提交開發的目標安裝程序、資料庫的數據字典、用戶安裝手冊、用戶使用指南、需求報告、設計報告、測試報告等雙方合同約定的產物。

用戶驗收無誤,上線產品。

到此,整體項目才算告一段落。

第四、那有沒有後續跟蹤維護呢?

一般如果客戶有需求或要求,會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或環境的變化,對應用程序進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以及軟體後期的升級優化等。

維護一般包括軟體資料庫管理、用戶跟蹤培訓、故障分析解決等。軟體升級一般包括需求調整分析、軟體功能拓展、優化系統等。

❸ 怎樣開發手機軟體

不如說有沒有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的心態和思想准備、體力准備更重要。給自己找准一個方向最重要。

從開發的角度上簡單的說手機軟體可以分成應用軟體、用戶界面、操作系統、底層與設備驅動以及通信協議等幾個方面。測試是手機軟體開發的另外一個重要領域,分為協議測試、白箱測試以及系統測試。

應用軟體包括游戲、WAP瀏覽器,Web瀏覽器、e-mail信箱管理器、MP3播放器、MPEG播放器、Flash播放器、日程管理、電子辭典、語音錄音、語音識別以及漢字輸入等等。

用戶界麵包括待機界面、呼叫控制、MMS界面、短消息/EMS界面等等一切操作手機時所能夠看到的、聽到的和摸到的過程式控制制。開發用戶界面涉及到對GUI和通信過程的理解。

每個手機裡面都有一個嵌入式多任務操作系統,如Nucleus, AMX等等。這個系統不僅要管理好所有的任務,而且要提供糾錯環境。

底層部分包含語音編解碼、信令在無線介面上進行傳輸編解碼、數據編解碼等等內容。設備驅動指的是LCD驅動、Flash驅動、GPIO驅動、MIDI晶元驅動、通用串口驅動、USB驅動、電源管理單元驅動等等方面。

通信協議包含完成空中傳輸過程第2層、第3層協議、補充業務協議、數據傳輸協議、以及SIM/UIM協議等等。擴展一點,TCP/IP協議,WAP協議也可以歸在這一類。

除此以外最新的手機還支持Java等應用環境的整合。

可以看得出整個手機的軟體,涉及到一個巨大的知識系統。體現到代碼上,最簡單的手機,它的軟體系統至少也需要40萬行代碼。一般的手機軟體的代碼規模,在100萬行左右。

一個軟體開發專業人員每年能夠生產得代碼量,在1萬行左右。

以上所說的每一個方面都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不是念完大學課程、甚至博士課程就馬上可以應付得了的。所以,重要的是選准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瞄準這個領域切入,苦幹3~5年,才能略有建樹。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廠商十分緊缺的是測試專家,尤其是空中介面協議測試專家。

不管怎樣,手機軟體開發最低的入門條件是:

1. 熟悉《數據結構》
2. 熟悉多任務操作系統
3. 精通C語言
4. 略知通信協議,比如ISDN協議中呼叫建立和呼叫拆除過程。

❹ 社交類手機APP的社交屬性分析

現今的即時通訊類APP都開始向社交方向發展,而多種多樣的社交媒體也在不斷更新,筆者試圖從幾個維度,對社交類APP進行分類與分析。

一、社交APP:社交網路與社交媒體

1、社交網路與社交媒體

筆者先將社交類APP分為兩類,社交網路與社交媒體,下面列出二者定義。

社交網路 即社交網路服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譯,中文直譯為社會性網路服務或社會化網路服務,意譯為社交網路服務。

社交媒體 (Social Media)指互聯網上基於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台。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

筆者認為,社交網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交關系在虛擬的互聯網上的體現,大部分即時通訊軟體實現了社交網路的功能,即好友列表、對話與消息。通常來說,先有線下的社交關系,後有線上的好友關系。典型的APP有QQ,微信等。

社交媒體強調內容發布,每一個個體都是內容的發布者,通過內容關注從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交媒體中,社交關系的建立有兩條路徑,一條是現實好友間的互相關注,另一條是通過搜索或是隨機關注。典型的應用有微博,豆瓣等。

2、層級比較

從二者的定義與屬性來看,社交網路的層級要高於社交媒體,因為社交網路屬於強社交關系,可以向社交媒體遷移,只需基於好友關系建立內容發布平台,比如QQ的QQ空間,微信的朋友圈。由於人的社會屬性,交流與社交的需求永遠存在,應用內的發布平台一旦建立,用戶自發就會在平台上發布狀態,好友之間很自然的就會在平台上形成互動。

而社交媒體想向社交網路方向發展,就會困難很多。社交媒體上的人際關系都是弱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評論、私信進行,不易形成連續交流,軟體的功能也不是為對話設計的,所以通過社交媒體,陌生人很難成為熟人。

二、衡量指標/分類標准/維度劃分

這里選取幾個維度,作為對社交APP分析的維度。

1、實名與匿名

社交APP注冊時,使用何種方式為自己命名,體現了APP設定的隱私保護策略、功能定位、社交關系強弱等因素。

實名制:人人網,騰訊朋友。實名制的目的是讓社交關系更加真實,可信。

昵稱/實名:微博,微信。大部分普通人傾向於昵稱命名,一方面保護隱私,另一方面彰顯個性。在微博中,一些名人會採用實名認證,確保微博是本人,容易被搜索到,增加人氣。

昵稱:陌陌,抱抱。以陌生人社交作為定位的陌陌,一定以昵稱取名。因為陌陌之前的名聲,用戶一定不想被熟人發現。

匿名:微密。一些APP提供了匿名消息發布和聊天功能,有時是熟人之間,有時是陌生人之間。用戶直接以化名命名,或者直接沒有名字。

2、開放與封閉

根據動態/發布內容的可見性進行分類。

高可見性(所有人可見):微博,人人,陌陌。弱社交關系的社交媒體,用戶一般不會發布隱私消息,微博和人人提供熱門推薦,陌陌基於地理位置查看,都是高可見性的體現。當然,產品也提供可見性選項,保護用戶隱私,比如微博的可見性選項,提供好友圈/指定的人/自己可見等等。

中可見性(訪問可見/好友可見):人人個人主頁/QQ空間。這類產品提供不同的可見性選項,用戶可以自己設置。

低可見性(共同好友可見):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比QQ空間更為封閉,在QQ空間中,所有人對自己好友的評論都可見,而在微信中,只有共同好友的評論才可見。

3、社交關系的建立方式

這里列出建立人與人之間聯系的方式

基於好友與共同好友,基於手機通訊錄,基於地理位置,基於共同愛好,基於搜索

4、好友關系層次

陌生人-單項關注-互相關注,悄悄關注,好友

陌生人-沒有任何關系的兩個人

單項關注-一方關注另一方

互相關注-雙方互相關注

悄悄關注-提供非公開關注功能

好友-雙方互為好友,任意一方解除好友關系,好友關系即結束

三、典型APP分析

1、微信

核心功能:通訊錄,對話,群聊,朋友圈,公眾號

其他功能: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

微信以即時通信功能為核心,逐漸發展成為社交服務平台,朋友圈-社交媒體,公眾號-閱讀與服務,微信支付-移動支付結算,多種功能集合在一個產品中,緊緊圍繞人與人進行

2、微博

核心功能:發布消息,瀏覽消息,評論,私信

其他功能:熱門微博,搜索

新浪微博自2010年發布之後,迅速得到互聯網關注,用戶數量爆炸式增長。微博以傳播信息快,范圍廣,即時性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但是碎片化瀏覽不利於深度挖掘消息背後的內容,這也是微博的缺點。

3、陌陌

核心功能:結識附近的人,即時聊天,動態,聯系人

其他功能:聊天室,游戲,同城服務,附近活動

陌陌以陌生人交友為產品定位,產品上線之後因「約X」而成為熱門產品,之後推出LBS服務,將服務、交友、社區加入產品,帶來正向循環。

4、人人網

核心功能:校園交友,發布動態,瀏覽動態

其他功能:熱門分享,大學社團

人人網定位為校園社交產品,曾經一度風行,近幾年因為一系列原因,逐漸沒落。網上有很多分析,在此略過。

四、PC端向手機移動端的遷移

一些社交類APP是從PC網頁端遷移到手機APP的,如新浪微博,也有一些是手機原生APP,如微信,陌陌。

兩類APP在發展過程上會有不同。遷移類APP有許多PC端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也背上了功能架構復雜的包袱,如何精簡功能適合移動端使用,是這類APP最大的問題。原生APP一切從零開始,沒有經驗,卻可以放開手腳,披荊斬棘,如何在眾多現有產品中殺出血路,也須下一番苦功。

五、APP定點陣圖

這里從兩個維度,即「封閉-開放」和「實名-匿名」對APP進行定位,尋求APP間的差異。

這里的分析還是有些亂,社交網路和社交媒體混在一起,功能定位也不一樣,可比性有些差。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更好的分類劃分標准。

俊森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