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315消費者投訴網網址是多少謝謝!拜託各位大神
是?。!:!?。,。?!:!?。,。?!:!?。,。?!:
㈡ 315怎麼網上投訴具體流程
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維護日,在這天會曝光很多與自己戚戚相關的產品,怎麼才能平常在網上投訴一些違規行商行為呢。為此我為大家推薦了一些315網上投訴的步驟,歡迎大家參閱。

消費者的九項基本權利
我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活動的八項基本准則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情況,制定了消費者的九項基本權利,如下: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4、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5、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6、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8、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㈢ 全國12315平台是什麼
全國12315互聯網平台,是全國消費者通過電腦、手機APP、微信公共號、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24小時便捷高效地進行投訴、舉報的平台。
2017年3月14日,全國12315互聯網平台正式啟動。這一平台由工商總局建設,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同使用。
網頁鏈接
㈣ 消費者最快的投訴平台是什麼
法律分析:消費者最快的投訴渠道就是12345政府的服務熱線,以及各市的工商局消保分局,還有消費者協會。這三個渠道都是比較快速的。12345政府服務熱線是當你撥打之後,可以向該平台的工作人員進行投訴舉報,然後說明自己的訴求以及地點等相關的信息。各地區的工商局消保分局也可以進行投訴舉報,然後會受理登記相關流程。消費者協會是會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所以可以撥打12315這個電話。消費者享有九大權利,分別是:1.悉真實情況權。即消費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的過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2.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商品的品種、服務方式及其提供者應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二是對於選擇商品服務及其提供者應有自由決定的權利而不受強制。3.身財產安全權。即消費者享有在購買商品如果人身、財產受到威脅。4.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公平合理、計量准確無誤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5.法求償權。求償權是指在當權利、資源等因個人或集體而遭受侵害、損失的時候,所具有的要求賠償的權利。6.得知識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7.建立消費者組織的權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有權要求國家建立代表消費者利益的職能機構;二是有權建立自己的組織,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8.監督批評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消費者有權參與國家消費政策和相關立法的制定,並對其實施加以監督。9.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㈤ 中國315的投訴網站是什麼,急求!
中國原來的那個投訴網站已經關停了。原來那個網站是315電子消費投訴網。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大型消費維權資訊網站。既是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暢談消費理念以及發布消費資訊的平台,也是企業商家了解消費領域動態、發現自身售後服務水平的窗口。同時,她也為消費者和廠商提供了一個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促進和諧消費的舞台。
自網站開通以來,接到來自通訊、手機、家電、計算機、網路產品、網路購物等多個行業的近百萬條投訴記錄,累積為消費者挽回各類損失達數億元。
㈥ 12305官網投訴網站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㈦ 315投訴網站到底是哪個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大型消費維權資訊網站。既是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暢談消費理念以及發布消費資訊的平台,也是企業商家了解消費領域動態、發現自身售後服務水平的窗口。
自網站開通以來,接到來自通訊、手機、家電、計算機、網路產品、網路購物等多個行業的近百萬條投訴記錄,累積為消費者挽回各類損失達數億元。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費者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反映消費者利益和要求的組織,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現。在此基礎上,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宣告成立。
㈧ 投訴平台哪個管用
消費者投訴平台有很多,無論是打電話、網路都可以,這種線上投訴是不需要本人出面的,除非你去當地投訴,這樣就需要本人出面。下面,我們來看看消費者投訴平台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步,
1、12315互聯網平台。這個平台所稱的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請求市場監管部門解決該爭議的行為。這個平台不管是我們線上、還是線下只要出現侵害消費者利益的事都可以投訴。
第2步,
2、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如果接到騷擾電話、垃圾簡訊、爆通訊錄等操作,可以將這些電話提交至舉報中心。
第3步,
3、國家郵政局申訴網站。只要大家在網上按步驟填寫了合理的投訴,郵政有求必應,會回訪詢問解決進展。
㈨ 消費者最快的投訴平台
法律分析:消費者最快的投訴渠道就是12345政府的服務熱線,以及各市的工商局消保分局,還有消費者協會。這三個渠道都是比較快速的。12345政府服務熱線是當你撥打之後,可以向該平台的工作人員進行投訴舉報,然後說明自己的訴求以及地點等相關的信息。各地區的工商局消保分局也可以進行投訴舉報,然後會受理登記相關流程。消費者協會是會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所以可以撥打12315這個電話。消費者享有九大權利,分別是:1.悉真實情況權。即消費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的過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2.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商品的品種、服務方式及其提供者應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二是對於選擇商品服務及其提供者應有自由決定的權利而不受強制。3.身財產安全權。即消費者享有在購買商品如果人身、財產受到威脅。4.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公平合理、計量准確無誤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5.法求償權。求償權是指在當權利、資源等因個人或集體而遭受侵害、損失的時候,所具有的要求賠償的權利。6.得知識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7.建立消費者組織的權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有權要求國家建立代表消費者利益的職能機構;二是有權建立自己的組織,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8.監督批評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消費者有權參與國家消費政策和相關立法的制定,並對其實施加以監督。9.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